明朝大纨绔 第147章

作者:贪狼独坐

那江潮江天信、那许庭光许本谦,可都是翰林之才。

唐寅唐伯虎、徐经徐衡父现下也是入了陛下法眼的人儿,将来必有重用。

那李兆先李徵伯自然不必说了,据闻如今其才学在钱福钱与谦教导下大进!

所著策论甚至连谢木斋、张柏崖这等状元出身的老臣,见之都击节拍案赞赏不已。

言道若是来日开科,此子当为状元之才!

一念至此当下两宫互看一眼,拍板便将此事决定下来就这么办了!

次日早朝,先是内阁大学士刘健站出来上禀陕西地震事宜。

并告曰当地受灾严重,产粮绝收恐灾后亦无法支应。

李东阳则是跟着站出来表示,可由国朝支应将流民引往京师安置。

成国公朱辅此时上禀,国朝贵戚听闻陕西地龙翻身、国库空虚恐施救困难,因而甚敢焦心。

《国语·越语下》有云“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吾等世受皇家国朝大恩怎可不报?!

是以各家决意为陛下、为国朝纳捐,各家所纳银钱已成账簿。

下朝后可请户部及内库可依账簿所记,往各家提取捐银。

那朝堂上连同刘大夏、马文升再到各部官员们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珠子喵喵喵??这特么神马操作?!

这群恨不得抠腚眼儿都吮手指的豪门贵戚,这会儿转性子了?!

还是上次被陛下严厉打击以后,全都开窍了?!

还没等他们做出反应英国公张懋又出列上禀曰老臣家中孙儿虽不甚成器,却也知道忧心国朝。

于是请老臣代奏,自请为陛下前往迎接赈抚灾民以安民心。

弘治皇帝一脸肃然,端坐在龙椅上言道痴虎儿果不负朕之夸赞!

又有内官来报,太后、皇后皆言为解陛下、国朝之忧,她们已命外戚两家一并为陛下纳捐了。

听得这话弘治皇帝差点儿感动的要哭了,谁是自家人、谁是外人这顿时一目了然啊!

却见弘治皇帝犹豫都不带的,直接命萧敬与内阁准备拟旨。

敕命回京述职之前应天府提学御史方志方信之,暂领“钦差总督陕西赈抚使”职。

命司礼监太监戴义为监军,大明帝国皇家军事学院总教习张仑为副。

司总督军务、赈抚、接应,并安置灾民事宜。

领本次殿试新科进士、武举众举子并京营一部,酌期开赴迎接陕西灾民入京赈抚。

同时命沿途各区域支应灾民所需,待灾民抵达后国朝依其耗损减免税赋、补替。

职衔前冠以“钦差”二字明宣德时期就有了,如“钦差总督军门”、“钦差巡按察使”。

自宣德后,钦差的分工更加细化和具体。同时也皆冠以“钦差”二字以示领敕命而行。

到了清朝就形成了我们熟悉的“钦差大臣”四字,比如虎门销烟的林元抚。

他当时领受的职衔便是“钦差大臣兵部尚书督察御史右督察御史”,唔……很长。

马文升、刘大夏等人见状顿时傻眼了,按说一般内巡抚乃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

边地巡抚则是默认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然而弘治皇帝这次居然连流程都不走直接让内阁拟旨了。

甚至内阁三大学士、户部尚书佀钟、刑部尚书白昂,及新任礼部尚书张升皆无反对而称善。

吏部尚书倪岳、去岁刚刚升任工部尚书的曾鉴则是保持着沉默,他们显然看出来勋贵纳捐此事必有内情。

如今国朝勋贵最为尊贵者无疑为英国公家,成国公或许能说上话。

但要说一呼百应、众勋贵皆服者唯英国公耳。

所以这些勋贵们突然肯纳捐出钱赈抚灾民,肯定为英国公家那位痴虎儿的手笔。

人家推动此事又不惜亲身往赈抚、安置灾民,那有什么好阻止的?!

国库现在虽然进了些许银钱,可帝国四处漏水哪儿都得花钱啊!

人家勋贵愿意掏钱还要亲赴接回灾民,这有什么不好的?!

马文升、刘大夏二人也不吱声了,现在朝堂上他们的话语权变得极小。

兵部将逐步被削权已成必然,既然如此马文升还有啥好说的?!

刘大夏这左督御史现在基本就是个光杆司令了,手下不是在城外修造营房就是在夷州挖矿。

他这更没心思说啥了,而且他上了好几次奏折希望能补充御史。

然而都被留中不发,这意思就很明白了陛下觉着这御史=狗屎。还是没了的好。

朝堂上的纷纷扰扰张小公爷都不在意,他现在已经在指挥第一批的铸造工匠们浇灌试验中的铜炮。

华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广泛的采用了泥范铸造工艺了,甚至还衍生发展出来铁范和熔模铸造。

但张小公爷现在想做的是到十九世纪才出现,后来铸造业中常用的工艺——砂模铸造!

泥范法在当时很优秀,但铸造出来还是会因为流动性、透气性、密度……等等问题。

造出来的铸炮会出现气泡甚至坑洞,张小公爷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第二百四十章 京师多方皆筹备,嫣然请往接灾民

小公爷好歹上辈子也是玩兵击的,虽然没有打过hb、botn。

但这不妨碍他因为打兵击玩而对古铠甲、刀剑和冷兵器,产生巨大的兴趣。

若小公爷一直都是个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渣渣,那这种兴趣大多也只能是停留在兴趣上而已。

然而小公爷却是跟着chunán哥一块儿打拼出来的,自然银子也是不甚缺的。

和chunán哥一样,咱挣了银子是为了享受啊!

所以自然大把的时间扑在了自己的兴趣喜好上,这也是他对于铸造、冶炼有一些了解的原因。

但这也仅限于有些了解啊,小公爷他毕竟不是玩冶金的不是。

他顶多是记得粘土砂模、油砂芯、油淬、盐水淬……等等这类工艺技术,但具体配比和工艺操作他就傻眼了。

这也是小公爷表示要投入大量银钱来操作此事的原因,想要知道具体配比唯有不断的试验。

另一方面小公爷责令江潮、许庭光二人带着人白天查阅徐经家里翻印来的古籍,从中寻找有用的记载。

晚上则是教授这些个负责试验的工匠们识字,然后把那些记载交给他们看。

张家庄子识字机灵的孩子则是跟在这些个工匠们的身后,不断的记录试验的数据、材料配比、操作方式。

好在古籍中虽然记录甚少,却终究是留下了一些前人的经验和记录。

比如南北朝綦毋怀文的灌钢法,虽然对綦毋怀文记录甚少好歹是把他的经验记录下来了。

然后还算是比较有用的是《考工记》,里面记载的比较多。《荀子·强国》提到了一些。

但这特么都是战国时候的著作了,再往后就是《齐民要术》、《梦溪笔谈》零零碎碎的记录了一小部分。

越看小公爷是越生气,心里不断的在痛骂狗批的重道轻器!

该记载的技术工艺革新在战国和南北朝后,几乎都是随性记载一点儿全然不在意。

反而是一堆有的没的屁话、废话大书特书,《盐铁论》就是个最重要的例子。

里面少量的提到桑弘羊的主张,也提及了一些冶炼铸造的技术。

但大篇幅的都是特么各种给那些狗批“贤良文学”吹逼涨脸儿,那些狗批的贤良文学说的废话有个鸡毛用啊!

你特么倒是多记录点儿当时冶炼、铸造的资料啊,要是多记录点儿小爷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啊!

几乎都在研究这道、那道的了,关于技术方面的记载来来去去就那么些简直让人丧气。

这些个工匠们分作几组,不断的在试验铸造新炮。

只是现在并非是铸造大型的火炮,而是几十斤重的那种小型后膛装速射炮。

一方面这种试验品耗费的材料会少很多,其次的话几十斤的小炮如果合适则可以安装到战车上。

事实上华夏古代的铸造工艺其实并不差,出土的汉代叠铸法模范内浇口厚度只有2到35毫米。

这说明精度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的,于是张小公爷最早做的就是先把度量统一起来。

不得不说这华夏各朝代几乎一个朝代就一个度量方式,实在是操蛋的很。

出土的战国尺是大约22~23,汉代居然从21到近24不等。

到了隋唐又涨到了29~30,明清这会儿直接311了。

“不是……嫣然姐姐,你们跟去做什么?!”

小公爷回到了草庐,最近一直在草庐里跟妙安小姐姐、足利鹤小姐姐玩耍的开心的张嫣然就找来了。

张嫣然抵达京师后老国公专门亲自带着她,到了旁支那边祭祖入籍。

要说这老国公如此江湖老夜枭一眼就看出孙儿那徒弟唐伯虎,跟这嫣然姑娘之间那眉来眼去了。

倒是这嫣然姑娘还把一个jiàochun娘的姑娘一并来带,唐伯虎却是与这姑娘亦相谈甚欢。

“小公爷莫要瞧不起人!”

张嫣然顿时恼了,气嘟嘟的对着小公爷便道“妾身与姐妹们的医术,在金陵亦是杏林、百姓皆称赞的!”

见得张嫣然是真的恼了,小公爷赶紧给她作揖笑着陪不是。

“姐姐啊,你知道螭虎并非质疑姐姐们的医术。实在是此次山长路远,沿途多舛……”

张小公爷说的很诚恳,若是可以他甚至连姬武将们都不想带去。

可那些个武家女子们哪里肯啊,刚有这个意思她们差点儿就要自杀明志了。

吓的小公爷只好作罢,但还是给她们准备了车马。

“小公爷莫要担心,姐妹们亦常常到乡下义诊的呢!”

张嫣然见状笑着给小公爷道了一个万福,声音虽然柔糯却极为坚定“去接灾民,您需要医家!”

张小公爷确实不忍这些个小姐姐们随他去吃苦,还待再劝。

这个时候跟着张嫣然一并来的唐伯虎躬身作揖拜下,道“恩师莫再劝了,嫣然、春娘是必然去的。”

卧槽!你小子还没娶回来呢,就胳膊肘往外拐了啊!

张嫣然听得唐伯虎的话,再看小公爷的眼神顿时面皮“蹭~”的一下红了。

还有那原本在门口处张望的春娘更是一溜烟儿,直接跑没影了。

“去便去罢!”张小公爷见状无奈的摆了摆手“沿途你需护持她们,不得稍离!”

唐伯虎赶紧躬身应是,小公爷则是沉吟了会儿写了一张条子用上钤印让他拿着去找小周管家。

既然都同意嫣然她们帮忙了,自然是要准备好的。

原本张小公爷也考虑让小周管家去找些医者,让他们一并到灾区去帮忙。

现在既然有自家人,那当然是更好的。写的便条是让小周管家支取银子,让嫣然她们去采购所需。

新科进士们如今都得到了朝堂的御令,尽数集中在考试的贡院内准备着。

有过治理水患、赈灾经验的老臣们被请去,给这些个新科进士们讲述自己如何赈灾、如何抚民。

讲解不止还需要让他们做出自己的条陈,拟定先后主次做好准备……

张老国公也没有闲着,京营选拔出了一千精锐并从武库司中寻出军帐、营帐、行军锅……等等。

第二百四十一章 时报造声势,敕建显忠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是最新一期帝国时报的时评。

上面评的是两宫及勋贵们,听闻陕西大灾纳捐救助的情况。

上一篇:大魏能臣

下一篇:巴比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