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纨绔 第198章

作者:贪狼独坐

弘治皇帝则是一愣,下意识的道“痴虎儿对此亦有看法”

“臣其实早对此有看法了”

却见玉螭虎撇着嘴,道“其实国朝不少重臣年纪大了,若是要处理政务显然精力不足。”

“可他们又精熟于政务,若是一时离开陛下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其职。”

这话让弘治皇帝点了点头,其实这不是弘治皇帝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是大明朝好些皇帝们面临的问题,这些个国朝老臣们经验非常丰富。

但他们年纪大了之后确实精力不足,偏偏国朝又离不开他们。

以至于有些时候他们致仕,皇帝只能是扣下不发。

比如李东阳就致仕了好几次,有几次是患病了。

这也很可能是跟他操持处理政务太过繁复有关系,而弘治皇帝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他。

只能是将这件事压下来,但这又能压多久

“臣的建议,一方面是大力提高、培养新晋进士。”

却见张小公爷躬身作揖,沉声道“另一方面,则是让老臣们以另一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置咨政元老院,再厘帝国三司法

“哦?!此言怎讲?!”

弘治皇帝这就真的有兴趣了,直接让老臣们致仕其实于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如果接手的朝臣做不来整个朝堂顿时瘫痪大半,甚至可能会引发滔天大祸。

“臣是认为,内阁六部甚至各省布政使年迈直接致仕半世理政、治民之历荒废哉!甚为可惜。”

张小公爷对着弘治皇帝,及诸大学士、刑部白昂拱手道:“若继续任职,一则精力大不如前……”

李东阳对此认同的点了点头,现在每天早上一大早的早朝于自己而言就很要命了。

“其次各级官吏亦难免诟病,有恋栈权位、打压后进之嫌……”

刘健听得这话不由得老脸一红,关于这方面他大概是被仕林背地里诟病最多的了。

毕竟他生于宣德八年,现在都快七十了。

当然,算下来他又比老马马文升要好上那么一些。

老马那可是宣德元年生人,迄今都七十五岁了。

“……是以,臣的建议是由陛下出面置‘皇家御前咨政顾问元老院’。”

“礼聘内阁六部各年长首官为‘帝国皇家咨政顾问元老’,置院长一人、副院、元老人数不等。”

却见玉螭虎眯着那双漂亮的丹凤桃花,笑眯眯的对着弘治皇帝及诸大学士们道。

“宫中置一殿与他们办公,元老院不上朝只是复审、讨论于内阁六部及陛下朱批。”

“其意见、建议经讨论后,可据其情转呈六部或呈报御前。”

“但只有建议权,而不得干涉内阁六部行事。陛下遇难决政务,亦可请于御前咨询。”

李东阳等人听得这话不由得若有所思,弘治皇帝则是两眼放光。

“其主旨为替内阁、六部及陛下拾遗补缺,并可发挥余热又不至于太过劳神。”

白昂听得这话不住的点头,他可不是内阁这些个大佬啊!

内阁的这帮人致仕后只要不是跟皇帝闹的太僵,基本都会给一些禄米、徭役以示恩宠。

他回去的话乡里能给多少照拂,这个可就真没法说的准了。

有这礼聘对他来说可是一件好事儿,同时这也是对其他朝臣的激励啊!

“再者,这些国朝老臣们的理政、治民之历若是荒废殊为可惜!”

张小公爷说着,叹气道:“新科进士虽多是饱学之士,但理政、治民之能与诸臣相去甚远。”

“此次救灾,信之公所置之策臣觉着可作为常学而置之!”

弘治皇帝听得这话心里嘿的就笑开了,旁人不知道这事儿朕能不知道么?!

方志方信之自己哪儿来的这些个想法啊?!

他可是专门跑去你的桃花草庐后,回来就开始给朕上奏章要求置办此事的了。

其实说到底,可不就都是你小子的主意么?!

“其学府可曰‘帝国皇家政务学院’,以新科进士为生源、元老院为教谕……”

“再辅以当朝内阁、六部官长,讲解国朝时政、方策方略,更兼理政、治民之策……”

张小公爷的话让一众朝臣若有所思,不得不说他的这份谏言是极为切合目前时弊的。

新科进士们的确是饱读诗书、满肚子学问,但这不代表他们有行政能力啊!

否则国朝也不至于需要让他们进入六科、翰林院这类机构,一方面观政、一方面监督朝臣。

这原本设置是好的,可无奈歪嘴和尚把经念偏了。

所以现在弘治皇帝直接就没有考虑过,将这些个新科进士们补充到六科、翰林院中去。

好容易这批新科进士们算是有点儿经验了,接灾民、对阵鞑靼。

若是把他们丢翰林院、六科中去,这不是把好人才给闲置了么?!

“至于此次事物,臣觉着可顺势先将刑部改制一番以适应国朝之变。”

三大学士听得此言不由得互相的看了一眼,看来痴虎儿这根本就不是临时所想。

这臭小子估计是早已胸有丘壑,是以方能在这御书房里侃侃而谈。

“改制?!如何改之?!”

其实弘治皇帝、三大学士和刑部的白昂自己,也都一直觉着刑部的设置有些问题。

但是哪里有问题,他们自己又说不上来。

只是行政起来总感觉有不少迟滞,很多时候事倍功半还遭人诟病。

“制律者与执律者一并而行,此岂不是自做刑律又当判官么?!”

这话确实说的让白昂不由得脸红,刑部确实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审判之责。

一般来说只有国朝要案或者“大辟”,即重大案件或者死刑督察院、大理寺才会介入一并审理或复审。

这就是明清时期的“三司法”制,算是较之前朝比较进步的地方。

“刑部职需一拆为三:一则为‘帝国刑令司律部’,彻底、完全的厘定、修正帝国律法!”

“经六部内阁及陛下审阅朱批,后颁布并监督其行。下辖十三司,分治各行省司律督促。”

唔……这个倒是个好法子,《大明会典》是弘治十年才开始修订的现在都还没搞完。

毕竟之前负责的首辅徐溥,已经彻底的跟世界sayggoodbye了。

当时另一位负责人刘健,这忙的脚不沾地的确是也没法进行系统纂修。

那么成立一个“司律部”专门负责系统纂修律令,却也是应当的。

“二则设‘帝国督捕缉事部’,专事接案侦缉、探查、抓捕、审讯……等职。下辖十三行省分司。”

此事亦是可行,尤其是白昂若有所思。

很多时候刑部缉拿很麻烦,否则也不至于如此多的江洋大盗背负海捕文书居然隐匿于士绅豪强家中。

而各级官员、刑部对此完全一无所知,这按照道理来说是刑部极大的失职啊!

“三则罪案审理、判决则归于大理寺。”

却见张小公爷撇了撇嘴,眨巴着自己的那双丹凤桃花叹气道:“大理寺设置本是好的,但怎可之置于京师?!”

“依臣之见,大理寺当分置十三司于各行省。大辟、十年以上流徒者当报于京师大理寺复审……”

“其余则可由个司大理寺分司判决,若苦主不服则可依级上诉。最高终审至帝国大理寺总司。”

第三百二十六章 御书房内计国策,内库丰盈腰板刚

弘治皇帝听得是两眼放光,三大学士已经开始低声讨论怎么推行到十三司去了。

这吓的张小公爷赶紧摆手,好家伙!这些个大学士们有一个法子就想着马上举国推广。

这特么不是要了亲命么?!啥法子能一下子就整个帝国猛然推广开啊?!

当年北宋王半山牛逼如斯,也是直接搞全大宋的变革。

结果咋样?!以他的牛逼都直接仆街了。

大明朝也不是没有过变法,张叔大后来也是搞过“一鞭法”的。

人家那权势比之王半山更牛批,可照样死后清算仆街了。

张小公爷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变法流血阔以。

但别从咱这儿开始啊!

张叔大那身后叫一个凄惨,万历都没等他彻底凉透就开始清算抄家。

虽然跟这老家伙确实办事儿比较过分有关系来着,但这玩意儿确实也太凄惨了。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诸位大人怎么都如此着急啊!”

看着他们讨论的热烈,张小公爷赶紧摆手制止:“此事重关国体,即便是思虑再三亦不可全然推行啊!”

三大学士和弘治皇帝听得这话不由得一愣,按照他们的意思这方略完善一下是可以考虑全大明推广的。

怎的这提出来方略的张小公爷自己却制止了?!

“春秋时晏子亦知‘南橘北枳’之理,诸位老大人怎能不知啊!”

听得玉螭虎这话三大学士的脸又有些发红了,其实这算是他们思维的盲区。

身在朝堂中习惯于面对的是举国的方略,于是他们下意识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一个方略推广到大明上下。

“各地风土不同、人情各异,一支法度怎能刚出炉便贯穿举国而不更哉?!”

张小公爷望着这些个朝堂大佬们,痛心疾首的道:“其次法度推行,若无良臣能吏其害更甚于无也!”

这些个朝堂的大佬们不清楚,读过《明史》还有不少明朝野史的张小公爷却知道。

下面的那些个官吏们阳奉阴违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百姓多不识字,若是底层官吏阳奉阴违、勾结士绅豪族以此压榨岂非良策成害么?!”

玉螭虎的这番话叫三大学士顿时冷汗直冒,前宋王半山变法可不就是如此么?!

这些个大学士亦都是饱读诗书的,没少从史书上看到当时官员抵制新法不仅在朝堂斗、而且在下层亦斗!

“即便是不曾如此,然官吏若执行时理解稍有偏差该当如何?!”

张小公爷望着他们继续道:“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即便是良策至行省走样,至州府再走样……”

“那么至县、至各乡村时又该变成什么样了!”

李东阳这听得是一头冷汗直冒,赶紧对着这张小公爷拱手道:“玉螭虎此番话,老成谋国啊!”

边上的白昂更是擦着额头上的汗,心中叹道:三大学士夸这孩子是“天下风云麒麟儿”……

真真是半点儿都没有夸错啊!

刘健则是捻着须髯,对着张小公爷道:“看来,玉螭虎已是有腹稿了!还请细细道来!”

“刑部是恰逢其时,干脆一并先行改之。同时以新科进士熟其运转,皆是再遴选各级官吏来京训学……”

张小公爷的法子倒是不复杂,简单的说就是:试点。

这次国朝既然是刑部忙不过来,那干脆先在国朝内试试水。

同时也是培养新人,这些人跟地方的牵涉不大顾及不多、又有接灾安民、与鞑靼对敌经验。

由他们来归纳厘定律法相对的来说,或许更为平正一些。

毕竟整部律法可能关乎到的是大量的军政事宜,先要理清再重新厘定这是个巨大的工程。

玉螭虎说的在理,自然三大学士琢磨一番后亦向弘治皇帝建议如此行。

上一篇:大魏能臣

下一篇:巴比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