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450章

作者:东一方

魏叔玉道:“第五个理由,便是如今的天下各地,烽烟四起,局势正不断的恶化。如果在眼下,陛下都还不撤离,不前往要准备和杜启抗衡的地方。那么等到地方已经彻底糜烂,各地已经不再尊奉朝廷。那么到时候,即便是陛下想撤离,恐怕都没有撤离的机会。”

顿了顿,魏叔玉又道:“因为地方上,没有立足之地,需要陛下重新开辟疆土,重新整饬各地。所以眼下,还是要趁着局势不曾糜烂,便赶紧把地方掌控在手中。”

李世民一颗心更是沉了下去。

相比于此前的第四点,李世民认为魏叔玉的第五个理由,那是相当关键的。因为一旦失去了地方上的掌控力,那么李世民走到哪里,哪里都需要消耗精力去

稳定。没了撤退的地方,到时候离开长安,他也难以有立足之地。

李世民再度道:“还有其他理由吗?”

魏叔玉道:“陛下,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理由,虽说不如此前那么重要。但是,都会影响到地方的稳定,都会影响到镇守长安。”

李世民摆了摆手,叹息道:“罢了,你不必再说了。朕,选择迁都。长安镇守不了,那就撤离吧。只是要撤离,我们应该往哪里撤走,是北上往辽东去,还是南下往江南去?”

涉及到迁都,不是简单事情。

需要仔细考虑。

魏征开口道:“陛下,臣建议迁都扬州江都。江都本就是曾经的帝都,也是杨广曾经经营的地方。我们到了江都,一方面是江南道繁华,能给予足够的财力

;另一方面,江南水系发达,地方和北方大不一样,杜启的象兵、骑兵难以逞凶。甚至于,江南多水乡,没有北方的山地,没有北方的丘陵,所以火炮无法占据高地。”

魏征有自己的理由,他继续道:“只要是盘踞在江南,杜启想要借助他的武器轰炸我们,那也不容易。故而,臣建议迁都扬州江都。”

李世民点了点头,却是不曾表态。

迁都扬州是一个方面。

却并非唯一选择。

“陛下,臣反对迁都扬州,臣建议迁都巴蜀之地,迁都到成都去。”

就在此时,萧瑀开口了。

萧瑀继续说道:“陛下,即便是江南多水乡,甚至于江南之地富庶。可实际上,江南之地哪里抵得了

蜀中。蜀道之难,飞鸟难过。一旦我们撤入了蜀中后,就可以扼守要道,守住关卡。凭借蜀道的艰难,杜启的象兵难以抵达,根本就进不来。”

说到这里,萧瑀抬头看了眼魏征,便收回目光,继续道:“另外,杜启的武器也难以运输,甚至于大军无法大规模的进兵。到时候,我们要扼守着要道,也就容易多了。所以臣认为江南守不住,唯有扼守巴蜀,才有一线生机。”

李世民听到后,摇了摇头道:“退往巴蜀之地,的确是不错。巴蜀是粮仓之地,而且据有山川之险。可是,一旦进入了巴蜀之地后,我们就成了瓮中之鳖。我们的确是扼守要道,阻拦杜启进入。可同样的,杜启也扼守着我们的要道,使得我们难以突围出去。”

“这一策略,朕不会选择。”

李世民说道:“因为朕如今撤离长安,只是战

略性的撤退,在将来,朕是要准备反攻的。萧卿的建议,便不必在提及,朕不会进入巴蜀。”

作为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李世民有自己的战略眼光。他清楚巴蜀之地,是退守的好地方。退入了巴蜀后,杜启的许多武器,便失去作用。甚至于他提前退入后,就可以扼守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惜,这不是李世民的选择。

李世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

魏叔玉道:“陛下,关于迁都一事,其实臣此前在返回长安路上,就一直在琢磨。这一事情,臣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如今的魏叔玉,在危难之际,显现出卓尔不凡的能力,大放异彩。

李世民对魏叔玉很是赞赏,点了点头道:“叔玉,你有什么建议,但说无妨?”

他对魏叔玉称呼都有了变化。

第1223章 魏叔玉之谋

魏叔玉之谋

这一称呼,传入朝中的一众文武官员的耳中,一个个心中都有了想法。因为魏叔玉如今所展露出来的才华,很是不凡,尤其按照李世民的器重程度,只要大唐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将来魏叔玉拜相是迟早的事情。

到时候魏家一门两相,便是令人极为欣羡的事情。

魏家必然权倾朝野。

魏叔玉眼神锐利,正色道:“臣认为陛下理应迁都,而且迁都的地点,应该在江都。只不过虽说迁都在江都,但还必须有相应的安排。唯有布置了其余的安排,才能确保大唐能够卷土重来。事实上如果单纯的迁

都扬州江都,很难抵挡杜启,毕竟在江都也有诸多的劣势。”

李世民道:“什么相应安排?”

魏叔玉神情郑重,开口道:“臣认为的相应安排有三点。”

“第一,安排太子率领一部分人,进入巴蜀境内,在巴蜀立足。太子在巴蜀境内的任务,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发展实力,一统整个巴蜀,把整个巴蜀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除此外,太子殿下不需要管陛下如何,如果有分兵出击的机会,那就尽管安排。”

“甚至于,如果太子殿下能出兵离开巴蜀光复长安,也可以出兵攻伐长安。总之一句话,太子殿下能出兵,那就尽管出兵。”

“第二,安排蜀王李恪,率领一部分人,北上

进入幽州境内,立足幽州。”

“一方面是应对辽东高句丽的叛乱,另一方面是整饬幽州的力量。幽州之地,战马多,能形成战斗力。所以蜀王北上后便在幽州足见力量。蜀王的安排,和太子一样,便是能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争取能够形成一股大唐的力量。”

如今的李恪,还不是历史上的吴王,仅仅是获封为蜀王。

还在长安城内。

是不曾赴任前往封地的。

魏叔玉说了第二点后,稍作停顿,便又继续道:“第三,安排越王李泰率领一部分人,北上前往关内道,在关内道境内驻扎下来,立足关内,甚至于要遥控草原上的局势,争取覆灭草原上再度作乱的突厥力量。

“只要压制了突厥,越王李泰有了足够的实力,那么又是一股大唐的力量。有陛下在扬州,太子在蜀中,蜀王在幽州,越王在关内并州等地,那么最终,大唐就可以如星星之火,是可以再度重来的。”

“另一方面,如果任何一处遭到了致命打击,但大唐的星火,不会覆灭,还可以再度重来。而一旦各处都形成了声势,那么要再度光复大唐,也就容易了。”

魏叔玉给出了自己的策略。

李世民赞道:“妙,妙,妙啊!”

这一刻,李世民觉得自己身边忽然又有了真正的谋主。即便魏叔玉有些时候,提出的策略未必能实施,可是魏叔玉能积极提出策略,而且如今每一次的策略

能愈发的有用,自是不一样。

尤其这一次迁都之策,魏叔玉的这一建议,更是关键。

这才是保全星火的关键。

这也是卷土重来的机会。

李世民沉声道:“眼下迁都,就按照叔玉的建议来安排。只不过涉及到人员的调度安排,这却是最为复杂的。既如此,那就把文武百官都喊来,看看谁愿意追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