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一方
魏叔玉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李世民一颗心更是下沉,忽然间,便有一种心慌慌的感觉。因为杜启的大军真的来了,要知道如今还不到四月,距离原本预定的六月,都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计划赶不上变化。
变化太快了。
李世民道:“浈昌县令其人,朕记得叫刘邛,其人是浈昌刘氏出身,而刘家在浈昌县本地是望族。他如果归顺杜启,那也没有办法,我们无法处置他。再者我们实力弱,很多人都不愿意归顺,也不愿意为我们效力。”
顿了顿,李世民继续道:“相反如果我们实力强,占据了优势,即便我们不主动安排,都会有人归顺。如今这局势,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局势对我们,很是不利。”
魏叔玉心下叹息。
时来天地皆同力,那是十多二十年前,大唐横扫四方时的情景。
天下各地,尽皆归属大唐。
唐军所过之地,无人能敌。
运去英雄不自由,那是如今的局势,大唐军队被杜启撵着跑,已经无处可逃。即便如今逃到了玉山,那也苟延残喘。
魏叔玉再度道:“陛下,如今战事即将到来。臣,斗胆再劝。如今我们要和夏国开战,要在玉山抗衡杜启。但臣认为,还是应该考虑退路。”
“不必再劝!”
李世民听到后大袖一拂,阻止了魏叔玉说话。
李世民膝下儿子,死在杜启手中,他的父亲、心腹,都因为杜启而死,更有无数大唐的将领,也是死在杜启的手中。李世民如今已经存了死志,宁死也不会撤退的。
他绝不罢休。
死战到底。
魏叔玉见状心下默然,因为他清楚要劝说李
世民,肯定是做不到了。
李世民岔开话题,说道:“叔玉,浈昌县已经归顺了杜启。接下来,便是曲江县。曲江县这里,务必要谨慎小心。我们的不良人,要盯紧了消息。”
魏叔玉道:“请陛下放心,我们的人一直盘踞在县城内,一直盯着朱昱文的。”
李世民道:“那就好。”
顿了顿,李世民再度道:“你去安排一下,准备好作战。这一次杜启抵达了玉山,那就是我们和杜启开战的时间,战事将启,必须早作准备。”
“是!”
魏叔玉应下,便起身告退。
他原本这一次除了禀报消息外,还想再度劝说李世民,希望李世民考虑退路的。可是李世民依旧不同意,所以这样的一个情况,魏叔玉也倍感无奈。
这不是最合适的安排。
魏叔玉站在门口,心中思索着。渐渐的,他内心已经有了决定,眼中更有着一抹决然。
他有了想法。
更有了决定。
李世民待他恩重如山,甚至可以说,是以国士对待魏叔玉,他自当以国士报之。
最多,无非是一死而已。
第1340章 假传圣旨
假传圣旨
魏叔玉心下有了决定后,他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便吩咐道:“来人!”
士兵进入行礼。
魏叔玉道:“去通知李震来见我。”
李震,如今在军中也是一员主将了,他是李勣的儿子。在李勣战死沙场后,李震被提拔起来,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因为李勣战死沙场的缘故,李震对于夏国,那是发自肺腑的记恨,恨不得为父报仇。如今的李震,刚刚二十出头,恰是气血方刚的时候,是热血青年。
如果搁在太平盛世,李震的这个年纪,眼下
肯定不可能得到重用,毕竟老一辈的人在。可如今,有太多太多老一辈的人凋零,而年轻一辈的人还是略显年轻,不过因为当下的局势,都是火速提拔起来任用。
尤其许多大将战死疆场,且都是死在夏国军队中,所以许多人对于夏国,那是发自肺腑的仇视,恨不得覆灭了夏国。
不多时,李震顶盔掼甲进入。
李震对于魏叔玉,也是极为钦佩的,因为魏叔玉自始至终,都是在和夏国抗争,都是力劝李世民振作奋战。
李震抱拳道:“魏帅通知我来,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魏叔玉道:“李震,我能相信你吗?”
李震眼神锐利,他眸子中掠过一道疑惑神色,旋即却是道:“魏帅,你这是何意?莫非,你认为我会向杜启祈求苟活的机会。我告诉你,我誓死和杜启抗争到底,誓死和夏国抗战到底。只要我还有一丝的气息,那就必定会抗争到底。我李震,绝不会罢休的。”
魏叔玉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赞道:“英国公忠烈刚毅,李将军不愧为英国公之子。李氏一族,满门忠烈,在下佩服。”
李勣是受封为英国公。
那是战死之人。
魏叔玉一番夸赞的话,李震锐利的神情,也是变得柔和起来,他说道:“魏帅,你肯定是有任务要交托给我。说吧,想要让我做什么事情。”
魏叔玉沉声道:“我要交托给李将军的任务,是由你率领六千精兵,带着晋王殿下李治,先一步走水路南下广州,然后在广州落脚。”
李震道:“这是什么意思?”
眼下李世民和杜启决战的心思,是人人尽皆知晓的,甚至于所有人都在备战。
眼下魏叔玉却是让他先一步离开。
魏叔玉神情肃然,沉声道:“陛下因为太子殿下被杀,更因为李恪殿下被杀,心中已经是存了死志,要和杜启在玉山决一死战。夏国的兵锋,实在是太强。”
“尤其我们布置阻击夏国的手段,都是被杜启轻易破解。眼下杜启大军,已经是直扑曲江县而来,距离曲江县,已经是越来越近。这一战,我们是要
死战,但我认为胜算不大,胜面相当的小。在这一前提下,所以我要安排退路。”
“我建议陛下安排退路,甚至于更希望陛下不必亲自指挥作战。”
魏叔玉道:“但是,陛下却是拒绝了我的提议,甚至于陛下连退路都不安排,这样的做法,绝对是不妥当的。所以,我希望李将军带着晋王殿下离开,留下了一支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