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一方
这是朝中无人吗?
尤其杜启的书信中,说了是封德彝建议杜启前往。李世民接着往下看,看到了杜启对封德彝的分析,以及李建成这段时间数次针对杜启的事情,李世民更是握紧了拳头。
李世民道:“克明,这一次,辛苦杜二郎了。不过你且放心,我立刻安排一百玄甲精骑,火速返回长安,沿途护送杜二郎。毕竟这次是父皇下旨,又是杜二郎自愿去的,要追回来肯定是不可能。如今能做的,就是安排人,沿途保护他们的安全。”
“谢殿下!”
杜如晦连忙就道谢。
事已至此,杜如晦也清楚,不可能改变。因为按照当下的时间,杜启已经即将要启程。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即便他立刻返回,也不可能阻止。
李世民道:“按照二郎所说,这个封德彝,便可能靠向了东宫,有些不可靠。”
杜如晦道:“也不一定,不过,得小心一些便是。”
李世民点了点头。
房玄龄见状,也是走了过来。他看了书信后,便说道:“事已至此,已经是不可能阻止了。按照殿下所说的,立刻安排一百玄甲精骑回去。不过这一百玄甲精骑,不必是明面上去,可以暗中追随,暗中跟着便是。一旦遇到危险,再出手不迟。”
杜如晦道:“玄龄所言甚是。”
他赞同房玄龄的计策。
这个时候,杜如晦的心神,才渐渐安稳下来。先前的时候,他是关心则乱,担心杜启的安全。不过书信上,杜启已经说了不需要杜如晦操心的,只是让杜如晦当心一些长安的事情。
如今有李世民安排,杜如晦也就更加的安心。
只是,杜如晦也只能祈祷。
期待杜启能平安归来。
第182章 刺杀
刺杀
清晨,朝阳初升。
杜家后院。
杜启早早的,便已经收拾妥当。按照杜启的打算,自是轻装简行,内衫中穿上金丝软甲,衣袖中带上袖箭,又带上匕首、百宝囊等,便已经足够了。
可家中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母亲大人郑氏,大包小包的塞了半马车吃食和衣衫;另一个女人是千雪,又大包小包准备了许多糕点,以及出行必备的一些药物等。
两个女人塞的物品,合起来便是足足一马车。
杜启要出门时,两人都一副梨花带雨的样子,看得杜启难受。在老娘郑氏的嘱托下,杜启终于是摆脱了这两人,然后坐上马车,带着摩勒多和刘坚离开。
这两人是照顾杜启起居的。
两辆马车离开,快速赶路,很快就来到长安城的北门外。
北门外,有一队人马在。
赫然是长孙顺德一行人。
长孙顺德的年纪,年近五十,但他身形魁梧,是典型的北地大汉。即便如此,长孙顺德却并不显老,看上去很精神
。
长孙顺德出自长孙家,是长孙无垢的叔父,隋朝时期,长孙顺德不过是一个小小勋卫而已,为了不参加高句丽之战,长孙顺德逃到太原,做了李渊的门客。
等到李渊起兵,长孙顺德在军中为将,东征西讨,屡立战功,最终官至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年轻时的长孙顺德不愿意去高句丽,但如今的长孙顺德,却颇具威严。
长孙顺德身边,还有一队士兵。
是护卫长孙顺德和杜启的。
杜启上前,拱手道:“小子杜启,拜见长孙大将军。”
长孙顺德在历史上,是站在李世民一边的。毕竟战场上东征西讨,一直是李世民为主。军中的许多将领,和李世民的关系都很不错。
恰是如此,长孙顺德见到杜启后,颔首道:“杜二郎不必客气,你是闻名长安的大文豪。在老夫的面前,不必如此。”
杜启摇头道:“这次出使突厥,只有正使和副使之分,没有什么文豪。”
长孙顺德捋须一笑。
杜启这小子,虽说有才名,却不恃才傲物。即便是长
孙顺德,也颇为赞许。
长孙顺德道:“走吧!”
“长孙大将军请!”
杜启摆手等长孙顺德登上马车后,也是回到自己的马车,随着使团一起赶路。
对杜启来说,出使其实不难。
队伍赶路,离开长安后便一路往北。待离开京畿道后,便进入北面的河东道。杜启和长孙顺德这一路,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是河东道北面的代州。
进入代州后,途径雁门北上,出雁门关,进入朔州,然后进入东突厥所在的区域。队伍在进入河东道后,赶路的速度稍稍放缓。
天气也进入七月。
七月流火,虽说天气依旧炎热,但到晚上,却是凉爽了许多。
杜启、长孙顺德一行人如今,还在蒲州境内,这是河东道最南面的地方。蒲州距离代州远,不算是边境,境内倒是颇为繁华。
因为一直赶路,傍晚时分,没有借宿的村落,所以晚上,一行人找了一处破庙借宿。随行的士兵,在外面守卫。
杜启、长孙顺德则在破庙中休息。
杜启休息时,却见刘坚已经忙碌起来。他晚上做的不是炒菜,而是半路上遇到了村庄,刘坚买了两只鸡,晚上准备做叫花鸡。
如今的刘坚,水准是极好的。
他的马车中,各种做菜的香料也是齐备。他制作出来的叫花鸡,味道无比的好。
杜启吃着觉得正常,可长孙顺德没吃过刘坚的菜。这一吃到叫花鸡,长孙顺德的脸上尽是惊讶的神色,赞叹道:“好吃,着实是好吃啊!”
“真是太好吃了!”
长孙顺德一边说话,一边囫囵吞枣的快速下咽。
那一双眸子中,尽是喜色。
这味道实在是太好了,长孙顺德吃起来无比的舒坦,等他吃饱了,打了个饱嗝,抚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脸上尽是满足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