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一方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李元吉思索一番后,有了计策,脸上更有自信神色。
他认为计划应该能成。
李建成的脸上,一下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询问道:“老四,说说,你的计划是什么?”
这一刻的李建成,已然是内心欢喜。他不弄死杜启,内心的念头就不通达,这是李建成怎么都咽不下的一口气。
魏征见状,心中摇头。
心累啊!
摊上这么个主君,真是让人无奈。
尤其他不认为再度对付杜启,就可能有用。毕竟杜启,越战越强。如今这一切,很大的一个成分,便是东宫针对杜启,才有了如今的杜启。
某种程度上说,是东宫造就了杜启。
不过魏征却没有说出来,他倒是想要听一听,李元吉又有什么计策。万一李元吉的计策,也是可行的呢?
李元吉道:“大哥,你还记得杜启自御香楼带走的女人,那个名为千雪的女子吗?”
“记得!”
李建成道:“我如果记得没错,当初玄成的儿子魏叔玉,也曾参与争斗的。只是杜启这小子,横空杀出,以一首诗、一篇文章,还有一篇骈文,力压魏叔玉取胜。”
“后来听说,千雪成了杜启茶铺的掌舵人,而且千雪是住在杜家的。一个娼家出身的人,进入了杜家。这女子,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顿了顿,李建成道:“老四你提及千雪,莫非是准备对千雪下手?”
“当然不!”
李元吉摇头道:“我府上的人,去打探了千雪的情况。杜启离开后,千雪身边日
常都有人保护。这保护的人,都是自军中退役的老兵。虽说这些老卒受了些伤,但一个个敢拼敢杀。要对付千雪,难上加难。”
李建成道:“那你是怎么考虑的?”
李元吉笑吟吟道:“我认为杜启愿意替千雪赎身,证明杜启虽说年纪小,却也怜香惜玉。或者说,杜启却是花花肠子。”
“这一次我的打算,是用女人作为突破口。而且这切入点,必须是千雪认识的女人。到时候,让千雪出面求杜启,一旦人到了杜启身边,对付杜启也就更容易。”
“不说杀杜启,让杜启身败名裂,那就足够了。”
李元吉说道:“当然,我如今的考虑,也只是一个大方向。咱们要怎么做,还可以再商量调整一番,总之大方向是这么考虑的。”
李建成道:“老四这么一说,真是有一定的机会运作。”说完后,李建成看向魏征,道:“玄成,这事你来安排。”
魏征心里苦。
为什么,又是他来运作?
这事情可不容易,只是李建成安排了下来,魏征即便是心中不情愿,也只能应下,并且保证竭尽全力,争取把事情运作好。
毕竟有齐王李元吉和东宫太子府邸的背景支撑,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第236章 自豪
自豪
李世民离开甘露殿的心情,是极为美好的。他的内心,充斥着欢喜和愉悦,因为杜启小子这一回北上突厥,立下的功勋太大了。
可谓功在社稷。
李世民也是与有荣焉,尤其入宫时,李渊看他的眼神颇为柔和。
李世民出了宫,回到秦王府后,当即就安排人,把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喊来,快速说了李大恩在代州立下的功勋,以及杜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李世民说完后,目光落在杜如晦的身上,道:“克明,咱们这一遭,真是沾了二郎的光。这小子,总能出其不意打破局势。他出使突厥,我们都担心他的安全。没想到,他竟弄了个如此大的好消息回来。雁门关大捷,对我大唐来说,无异于争取了数年的时间平定内部。”
杜如晦闻言,一张脸笑开了花。
儿子让他骄傲啊!
房玄龄恭喜道:“克明,恭喜你哟,你家二郎经过雁门关一战后,圣眷更隆了。唉,真不知道,你怎么教出这么个出众的小子。”
杜如晦摆手,很自豪的道:“哪有什么好教育的,无非是一天三顿打,让他知道轻重,让他知道不读书就得挨打。他自己开始读书,明白道理后,渐渐也就好了。”
房玄龄面颊抽了抽。
他倒是学了杜如晦的教子方式,问题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房遗爱在他的面前,畏畏缩缩的,宛如老鼠见了猫,看得他一肚子火。
杜如晦的教子方式,他是学不来的。然而一听到杜启的各种成就,房玄龄又忍不住比较,恨不得一巴掌拍死房遗爱那蠢货。跟了杜启,竟然没有学到杜启的一星半点机灵劲儿。
长孙无忌看在眼中,也是惋惜。
他也学不会杜如晦的教子方式,他也学着收拾儿子长孙冲。问题是,他一准备要出手,那逆子就一溜跑了,长孙无忌根本追不上。
李世民目光扫过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看到两人的神情,便清楚两人的心思。因为他内心也喟然叹息,别人家的孩子好啊!
他的儿子不成。
比不得杜启。
李世民收敛心思,正色道:“父皇召我入宫,除了说雁门关大捷的事情,还说了
让我亲自出城迎接即将返回的二郎。”
“所以,秦王府上下,需要准备一番。毕竟雁门关大捷的消息,不能藏着掖着,要公布出去,与民同乐,让整个大唐的万千百姓,都知道大唐的大胜。”
“可惜这一次的谋划,按理说是二郎亲自谋划的。只是最大的功勋,落在了李大恩的身上。战报上,李大恩说是二郎亲自让功,这小子在这事情上,不应该谦让。”
李世民颇为惋惜。
因为杜启越好,对他的帮助也是极大的。
房玄龄微笑道:“殿下,二郎毕竟年轻。即便把功勋,都搁在二郎的身上,恐怕
杜二郎得到的嘉奖,也是有限的。”
“以杜二郎的精明,肯定明白怎么把事情最大利益化。”
“杜二郎把功勋让给李大恩,等于施恩给李大恩。尤其李大恩和二郎一起经历了雁门关大捷的事情。如此一来,李大恩欠了二郎一个大大的人情。”
“陛下既然已经下诏,召李大恩入朝为官。那么兵部这一块,近乎于,就可能全部落入殿下的手中,这是殿下的机会。”
房玄龄仔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