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613章

作者:东一方

李神通站在一旁,咬牙道:“杜启,你说得好听,未

必就做得好。尤其你来收钱,到时候说不定会增加朝廷的负担。”

杜启哈哈笑了起来,道:“淮安郡王,都说了你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就暴露了你无知的本性。我做这一事情,对朝廷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最关键的是,我当着陛下的面,应下了事情,焉能不做好。而且让我做事情,也是你提议的。如今,你鸡蛋里挑骨头,处处认为我做不好。不如这样,我不管了,依旧你来做。”

李神通咬牙道:“我来做就我来做,你这什么水泥石板,那也给我交出来。”

“闭嘴!”

李渊听到李神通的话,看向李神通道:“这水泥制作的混凝土石板,是杜启研究出来的,是杜家的,什么叫做交出来。这一事情,二郎愿意接受,已然是给朝廷节省了很多。”

李神通脸上透着无奈。

又挨骂了。

杜启却是道:“陛下明鉴,涉及到收钱的问题,请陛下放心,我不会涸泽而渔。我杜启做事情,不是短视之人,收过路费也必定在合理的范围。”

“这一收取过路费,收取钱财后,也是要向朝中缴纳赋税的。”

“从一开始修路让百姓参与赚钱,到最后道路完成收费缴纳赋税,都是利于朝廷的。当然,我也从中赚点钱,毕竟这事儿,不能让我亏本做事情。”

杜启显得很轻松,说道:“好歹杜家的诸多匠人,以及诸多做事的工人,都是要吃饭的,总不能饿着肚子做事情。”

李渊道:“二郎,朕理解你。”

杜启笑道:“谢陛下。”

第505章 教训李建成

教训李建成

李渊不再询问关于修路的事情,道:“二郎,修筑从长安到蓝田县的道路,你认为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

此刻李渊,眼中有期待。

如果真能完成,且达到杜启所说的效果,这修路一事推广到整个大唐天下,大唐对四方的掌控力度也就随之加强。

道路不便,是阻碍掌控各地的原因。一旦发生事情,很难及时处理。毕竟道路阻

塞,消息不灵通。而道路通畅,情况却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杜启道:“陛下,到底多长时间能够完成,我暂时不知道。我可以保证的是,半年之内,完成这一道路的修建。”

“半年?”

就在此时,李建成一下站了起来。

他脸上有一抹笑容。

按照往年的情况,以往修筑这道路,基本都是近一年,而且还是征发徭役。可杜启却不一样,是自己出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半年内修好道路,在李建成看来,根本是不可

能完成的事情。

李建成笑眯眯道:“杜启,你可敢立下军令状?修路一事,不是什么小事情,是事关朝廷大计的。你说半年时间,如果半年之内,你完不成…”

原本李建成说话,是颇为得意的。只是他一说话时,李渊就已经盯着李建成,目光幽深,透着耐人寻味的意味。

一开始,李建成没有注意到。

可话说到了一半,李建成注意到后,面颊抽了抽,那刚说到了一半的话,顿时戛然而止,然后老老实实的退到一旁去。

李渊哼了声,很是不满李建成的态度。

身为太子,要有格局。

李建成一逮住机会,就要针对杜启,甚至要把杜启往死里摁,这让李渊很是不满。

李渊当着所有人的面,沉声道:“太子,你是国之储君,要清楚杜启所做的事情,是利国利民的。这样的事情,应该大力扶持,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你为什么,还要让二郎立下军令状。你这样的做法,没有体现身为太子的心胸,更没有体现朝廷的恩典和气度。”

李建成面颊抽搐。

又挨批了。

他很是怨恨的看了杜启一眼,转而看向李渊道:“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李渊道:“不仅是要记住,更要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践行你的话,要落实朕给你的嘱咐。你老说记住了,可每一次,都是明知故犯。”

李建成被当着面批评,面上火辣辣的。尤其他身为太子,李渊的话是极影响太子地位的,可李建成也只能是立正挨打,不敢有半点的说话。

李渊批斗了一番李建成后,目光就落在杜启的身上,道:“二郎,你既然说是半年,那朕就给你半年的时间,朕相信你。”

“一句话,修路一事,那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朕全力支持。”

“尤其你自愿拿钱做这一事情,你的忠肝义胆,拳拳爱国之心,朕感激不尽。你有任何需要帮助的,需要朕协调的,随时入宫便是。”

“这一事情,你尽快安排,开春后便着手布置此事,把事情安排下去。”

李渊显得很是欢喜。

因为他有期待。

杜启道:“臣谨记陛下教诲,定不负陛下的厚望。”

李渊道:“朕期待你的作为,只是你要忙碌修路的事情,暂时就不能北上。这一段时间,又要辛苦你了。”

杜启道:“能有事情做,是小子的荣幸,而且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李渊听到杜启的话,捋着颌下的胡须,点头道:“诸位,你们是朝中的宗亲,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你们都听到了二郎的话,都应该向二郎学习。他有这样的拳拳之心,希望你们也如此,为国效力,不计个人得失。”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众人齐齐开口。

一个个虽说嘴巴上这么说了,实际上内心怎么想的,却是不得而知。

毕竟杜启这么做,是自己损失。

不是一般人愿意的。

修路的事情定下,宴席仍在继续,下午傍晚时分,宴席才结束,众人各自离开,在李建成、李元吉、李神通等人先一步离开后,李世民出了皇城,便叫住杜启。

李世民道:“二郎,修路一事,是利国利民的。可是这花费,至少一百五十万贯,这样巨大的花费,即便是你有钱,甚至日进斗金,你承担得起吗?”

杜启笑道:“殿下,我从来不做亏本买卖。虽说会涉及到给予做工的百姓钱财,实际上,也是有限的。真正的大头,在于材料上。”

“所有修路的材料,都是从我麾下制作。所以这一事情,大方向还是左右换右手,即使还是会亏损许多,但也是值得的。”

“最关键的是,从长安到蓝田县的道路修好后,我麾下匠人研究出来的水泥,便不愁销路。到时候,会有无数人来购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