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一方
郭孝正并不不慌张,因为杜启安排探子送来的书信中,记载了自身的损失情况,他开口道:“国主,我王和突厥一
战,损失不超过一千人。”
“什么?”
龙正央听到后,再度震惊了。
损失不超过一千人。
这太吓人了。
龙正央身子稍稍前倾,忍不住再度道:“郭主簿,你确定平西王和突厥一战,真的只损失了不到一千人。这样的伤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更让人觉得假!”
郭孝正自信道:“国主,这消息对你们来说,的确是有些震撼,可你们办不到,不代表殿下办不到。更何况,消息应该不难打听。相信很快你们的探子就会送回消息。”
龙正央闻言,点了点头,正如郭孝正所言,杜启取胜的消息不可能作假,毕竟焉耆国有自身的消息渠道。
胡有山接过话,主动提醒道:“国主,我们和平西王的约定既然完成,就按照昔日的约定该执行吧。”
龙正央道:“可以!”
胡有山再度道:“国主要履行约定,就准备好归顺。既然归顺,就不要再有任何念想。如果存有其他的心思,只会害了自己。”
龙正央道:“一切听太傅的。”
此时此刻,龙正央一想到杜启的战绩,就发自心底的
敬畏。焉耆国也有自己的军队,兵力有一两万人,这些人面对突厥兵都够呛,如今面对更厉害的杜启,那更是挡不住。
所以龙正央没了底气。
只能认怂投降。
顿了顿,龙正央道:“关于如何迎接平西王的具体事宜,一应需要哪些人跟着一起前往,太傅和郭主簿商议便是,等商议妥当后再来通知本王。”
“是!”
胡有山躬身应下。
他听出了龙正央的言外之意,不想再谈事情,所以胡有山恭敬的揖了一礼便告退,郭孝正也是和胡有山一起离开。
待出了宫殿后,郭孝正道:“胡太傅,焉耆国即将作为历史,应该只剩下焉耆州。不知道胡太傅,可愿意为殿下效力?”
胡有山叹息道:“老夫是焉耆国的太傅,执掌朝政,却是葬送了焉耆国。忠臣不事二主,老夫虽说不算忠臣,但终究这焉耆国,是我一手葬送的。我辜负了先王的托付,背叛了国主,自是不能再为平西王效力,否则老夫良心难安。”
郭孝正道:“胡太傅之所以力劝国主归顺,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是为了焉耆国的万千百姓,是为了焉耆国不遭到战火侵袭。”
“破坏容易,建设却难如登天。”
“如果战火波及焉耆国,可能几日的功夫,焉耆国在焉耆城几十年的经营就付诸流水,这是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
郭孝正侃侃道:“胡太傅的一番良苦用心,郭某略懂一二。胡太傅,你有一身的才学,而且执政多年,经验丰富,赋闲在家可惜了。”
胡有山摇头道:“哪有什么可惜不可惜的,更何况平西王麾下,人才济济,老夫这等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的人,没有资格为平西王效力。”
郭孝正道:“殿下一向礼贤下士,唯才是举。胡太傅的才华,不应该被埋没。”
胡有山沉声道:“郭主簿,我意已决,更何况人各有志,你就不必再劝。郭主簿效力于平西王,那是你的造化。我效力于国主,那是我的命。”
郭孝正皱起眉头。
他没想到胡有山如此的固执。
胡有山却是不管郭孝正的想法,继续道:“说起来,这一次促成国主归顺平西王,老夫心中有愧,愧对先王的信任,更对不起焉耆国的历代君王。严格的说,老夫是焉耆国的罪人。所以老夫无颜再出仕,只求能安度晚年足矣。”
郭孝正闻言,不再多言。
毕竟他劝说不了。
两人一起出了王宫,回到胡有山府上,商议迎接的事情,待诸多条陈商议妥当,胡有山便立刻以国主的名义下令,传令焉耆国各地放弃抵抗,并且归顺杜启。
另外,等杜启率领大军抵达焉耆城,龙正央作为焉耆国的国主,率领文武百官一起出城迎接,并且上交印玺、兵符,把一切都交给杜启。
郭孝正对于这些安排,自是没有意见的。他离开胡家,回到自己的住宅,立刻撰写了一封书信,安排人火速往杜启所在的军队送去。
郭孝正处理完事情后,思虑一下想到了龟兹国。易福生去了龟兹国,可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为此郭孝正专门安排人前往龟兹国打探动静。
杜启得到郭孝正的消息时,已经进入了焉耆国境内,走了一半的路程,距离焉耆城已经不是太远。即便此前没有龙正央放弃抵抗的命令,杜启的大军一路前行,都不曾遇到抵抗。
毕竟突厥人都彻底覆灭了,各地没有能抵挡杜启的力量。
杜启看到了郭孝正的书信,得知已经准备迎接他,脸
上有了笑容。只是杜启注意到郭孝正提及的胡有山,却是略微皱眉。
胡有山在焉耆国,极有名望。
毕竟胡有山主政多年。
再者,胡有山治理地方的经验丰富,且爱民如子,诸多施政的方针政策,都是有利于百姓的,竭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惜胡有山不愿意归顺,竟要辞官归家,不愿意出仕。郭孝正劝说不了,所以书信中希望杜启出面解决这一问题。
杜启一边赶路,心中也盘算着。
要顺利掌握焉耆城各地,且在最短的时间内令百姓归心,不仅要出台各种惠民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还要让胡有山这种在百姓中有名望的人归顺。
这才是众望所归。
杜启在赶路的同时,再度安排人传信给郭孝正,让郭孝正把胡有山的消息全部打探清楚,以便于杜启抵达后作出应对。
大军一路急赶,在六月初抵达了焉耆国的国都焉耆县。
第785章 让利于民
让利于民
焉耆城,东门。
城门口。
龙正央、胡有山、郭孝正、黄石,以及焉耆国的文武百官,尽皆汇聚于此。
准备迎接杜启。
龙正央略显年轻的脸上神情肃然,只不过眼眸深处还透着一丝的无奈。虽说决定了归顺杜启,可不管如何,他好歹是焉耆国的国主,丢失王位,丢失权势,甭管是谁心里都不好受。
其余文官武将,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