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一方
涉及到杜启。
杜如晦很多事情,都不好表态,所以杜如晦干脆离开最合适。
李世民也是无奈。
李世民转而看向李承乾,呵斥道:“太子,你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你是太子,要有太子的心胸和格局,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就针对杜如晦。杜如晦其人,朕是了解
的。他不会因私费公,不会通敌的。”
李承乾面颊抽了抽,他最终他还是没有勇气和李世民争辩。
毕竟李承乾的确含了私心,就是因为杜启,所以李承乾才针对杜如晦,才会故意说出这样的一番话,以至于杜如晦主动辞官。
不过李承乾却不后悔。
李承乾心中自有想法,嘴上却开口道:“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李世民回到坐席上,环顾众人道:“眼下侯君集落败,都来说一说,我们当如何应对?毕竟这一事情,不可能置之不理。”
李承乾道:“父皇,自然是发兵迎战。杜启此役,灭掉了我们大唐五万大军。如果朝廷不做出应对,那么最终便会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地方上的官员,会掂量朝廷的力量。所以在眼下,不管如何都是要发兵的。”
“臣附议!”
房玄龄颔首道:“陛下,臣也赞同太子的话,我们必须要出兵。只是侯君集也算是一个老将,经验丰富,怎么如此干脆利落的落败。”
李世民阐述了详细的战事情况,也说了火药、地雷和手榴弹的情况。虽说李世民
也不知道这具体是什么武器,但毫无疑问,这些武器是起到了大作用的。
李世民说完后,房玄龄沉默下来。
房玄龄道:“杜启在大唐时,没有任何的迹象研究武器。到了西域,时间还不长,短短时间,竟然研制出了这样厉害的武器。此事对我们有所影响,不过即便如此,臣认为还是要出兵。到了边境后,和杜启会面再谈其他。”
顿了顿,房玄龄继续道:“涉及到出兵一事,卑职建议由卫国公领兵。”
李靖,如今是卫国公的爵位。
至于官职,李靖已经是以身体不适辞掉。李靖深知水满则溢的道理,他身上只有爵位,而且在这一前提下,皇帝对他反倒是更为器重。
李世民颔首道:“玄龄所言甚是,当下就按照玄龄的安排来。此战由李靖领兵,朕御驾亲征,亲自到瓜州去。朕倒要看看,这个杜二郎到底要干什么。”
顿了顿,李世民继续道:“臣不在长安期间,由太子监国,房玄龄辅佐。”
“儿臣遵旨!”
李承乾得了吩咐,激动起来。
这可是机会。
他监国那么就意味着,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
房玄龄也是立刻应下。
李世民又安排了诸多出兵的事情,涉及到的粮食、武器、士兵都安排下去,总体则是李靖安排调度,毕竟除了李靖外,军中也有诸多的武将要出战,还有一些谋臣也要随行。
一应安排妥当后,李世民摆手让众人退下。在文官武将离开过后,有内侍进入,在唐真的身旁低声说了一番话。
唐真说道:“陛下,太上皇请您去一趟。”
李世民点了点头,起身出了宫殿,径直往李渊所在的宫殿去。
第832章 如此父子
如此父子
如今的李渊,已经颇为苍老,不过他每日在宫中养养花草,再看看书,时不时喝点酒,渐渐的倒也习惯了,毕竟都已经禅位数年。
李世民进入后,在殿中见到李渊。今天的李渊穿戴整齐,沉声道:“皇帝,我听闻有西域的消息传回来了,是什么情况。”
李渊虽有眼线,具体是什么情况,眼下也就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知悉,在当前的情况下,李渊是暂时不知道的。
李世民坐下来道:“父皇,侯君集率领五万大军和杜启发生冲突开战。最终,侯君集的大军落败,且侯君集也被杜启擒拿。”
李渊闻言,摇了摇头。
李世民看到李渊的样子,顿时觉得有些憋屈,他在李渊的这里,一贯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这些年大唐欣欣向荣,局面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安稳,李世民见到李渊,也可以自豪的说,自己不曾丢了李渊的脸,也不曾让李渊失望,更不曾对不起天下的黎民百姓。
偏偏这一次侯君集落败,使得李世民在李渊的面前,很没有面子。
李渊继续道:“皇帝,你和杜启发生冲突,是为了剥夺杜启的权势。其实站在皇帝的角度,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皇帝一人独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其实很正常。可既然选择了要动杜启,又没有全力以赴,以至于如今落败,这就坏事儿了啊!”
李世民听着,他却是没办法阻拦,只能任由李渊继续唠叨。
李渊眼神幽深,缓缓道:“当然从一开始,朕就是反对开战的。因为杜启这个小子,虽说在西域,但他一贯是人敬我我亦敬人的。”
“你不动他,那么一切都好说,不会有什么事情。可你如果要对他出手,那必然遇到最激烈的反应。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和杜启开战,其实并不明智。”
“当年,我就没有看穿杜启的手段,也不知道杜启到底留下了多少的后手。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杜启实力早就进一步增强。”
李渊沉声道:“你如果不让杜启坐大,就不该允诺给他封地。你允诺了,又要收回来,而且要剥夺他的一切。换做是你,你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吗?”
李世民心中叹息,开口道:“父皇把我喊来,难道,是为了数落我的吗?”
“当然不!”
李渊摇了摇头,道:“我如今垂垂老矣,没有这个闲心。之所以把你喊来,是询问你接下来的应对措施。”
李世民没有隐瞒,直接道:“父皇,儿臣已经和朝臣商议了,决定出兵讨伐杜启,要问一个究竟。此役出兵,朕御驾亲征,而且有李靖随行负责大军。朕离开期间,太子监国,房玄龄、魏征负责辅佐。”
李渊道:“皇帝,你可曾考虑过,万一这次讨伐杜启,再度失败了呢?”
李世民神情自信,掷地有声道:“父皇,儿臣不会失败的。”
李渊继续道:“想当年,大隋交到杨广的手中,何其强胜?杨广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认为天下尽在掌握,不断的征伐高句丽,一而再,再而三,最终丢尽了大隋的国运。”
“高句丽一地,比不得杜启的西域四州吧。高周丽的实力,比不得杜启吧。你如今要讨伐杜启,一样是面临极大的危险。”
“一旦你讨伐失败,且不提你亲自御驾亲征是否会出什么事情,就算你回来了。可在落败的情况下,大唐境内极可能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又再度四分五裂。”
李渊询问道:“皇帝,你当真要讨伐杜启吗?”
李世民叹息道:“父皇,您说这么多,其实不就是希望儿臣不讨伐杜启么?说起来,我才是您的儿子,杜启在您这里,都比我更亲。大唐要讨伐杜启,出兵十万,再征召十数万府兵,要打败杜启,不会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李渊道:“终究你还是要讨伐,你就没有想过,后果你承担不起么?韩信其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旦后世之人,再来一个你李世民,成也杜启败也杜启,可就有些讽刺了。大唐如今,刚上了正轨不久。你确定,真要出兵吗?”
在李渊的内心,他不希望出兵。
李渊的性子更为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