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鹰狐
蔡邕这么客气了,李易也不能含糊,说着,同样俯身对着蔡邕拜了回去,这样,两人的主从关系算是定下了,只是李易还是多少有些恍惚,这个收获实在出乎预料。
原本只是打算收一个做门面的傀儡副院长,不想却是多了个可以让自己为所欲为的高级骨干,这收获大了!
片刻后,两人缓缓起身,互相拉着手臂,对视一眼,按说这时候李易该大笑三声,来一番深情感慨,可看着蔡邕的老脸,嘴角动了动,忽然感觉有些笑不出来。
因为蔡邕的表情跟李易一样一样的。
实在是之前双方的关系太尴尬,忽然就变成了主从,这个弯转的实在有些猛。
黄承彦看了看两人的表情,忽然笑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有蔡兄相助,成就大事,指日可待。”
听到自家父亲的话,黄月英一缩脖子,赶紧低头,努力不让旁人看见她那狂翻的小白眼。
蔡邕认李易做主公,虽然意外,但终究是正个八经的认主,可黄承彦这声主公叫的就太突兀了,之前根本没有这回事,摆明是不想落到蔡邕的后头,这才直接就喊上了。
果然,听了黄承彦这一声主公,蔡邕诧异的看了黄承彦一眼,有心怀疑黄承彦这是忽然乱喊的,可黄承彦喊的顺畅无比,叫他也摸不清。
不过,看看黄月英,再想想女儿,蔡邕若有所思
由不得蔡邕不多想,就寻常眼光来看,将来李易身边与他影响力最为接近的就是黄承彦了,虽然黄承彦的名气比他小了一些,但荆州是黄承彦主场,而且人家是主动跟了李易的,跟他这个被抢来的不一样。
还有,看黄月英这模样多半是李易的人了,而且还被重用,可再看蔡琰呢,虽然被李易扣着,但并没有被李易下手。
蔡邕开始琢磨了,女儿的事情该怎么说?
李易感觉到细微的气氛变化,再看看这两人的反应,暗暗觉得好笑,还稍稍有些头痛。
这还没开始打江山呢,就开始有内部争锋的苗头了?
而且看这两位之前的样子还是极为投缘的,结果眨眼间友谊的小船就要翻了?
李易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装作没看到。
有些话不好说,也不用说明,毕竟这两人都是智谋之士,李易相信他们不会因小失大,而且,李易很明白他们的诉求,他们自己或许追求名利,但是,真正影响他们关系的,却是两人的女儿,李易想做点什么,还是从女人这一方面下手最为合适。
想明白这点后,李易笑了笑,说道:“能得蔡老相助,此乃大幸事,当有美酒助兴啊。”
蔡邕此刻已经收回目光,恢复了原本模样,闻言便笑呵呵的请人送上酒水,李易对他们二人分别敬了三杯,暖和了气氛,这才重新转回正事。
蔡邕拱了拱手,问道:“主公那三篇文章,句句经典,老夫拜服,用作启蒙绰绰有余,之前主公提起书院,可是打算以这三册书卷为根基?”
“正是!”
李易先是笑了笑,表示谦虚,然后说道:“书院,将来可分为内外两院,外院为基础蒙学,教人识字,读书,算术,明理,然后外院中成绩优异者,可以进入内院,内院所教则稍稍复杂,经史子集,兵略战阵,农田水利,医道数数,等等,这些只是暂定,待书院稳固,可继续增设学科,但凡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书院中尽可传授。”
蔡邕与黄承彦都是连连点头,李易的心果然很大,不过也很稳,知道循序渐进。
“书院初创,我打算以两位为副院,只是两位名声虽然响亮,但在书院扬名之前怕是没多少人会主动求学,所以,我打算在城外流民中选十岁到十六岁孩童分批次入外院,当然,年轻大一些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他们主动上门求学才可以,只要开口求学,书院来着不拒,而且费用全免。”
李易正说着,看到蔡邕与黄承彦脸色明显有些不对,问道:“两位可是觉得其中有哪里不妥?”
蔡邕与黄承彦对视一眼,黄承彦开口道:“主公书院难道专收寒门子弟?”
蔡邕也脸色严肃的看着李易,虽然没开口,但与黄承彦明显是一个意思。
这两个人的心胸都是都是很宽的,并不会因为出身就小觑了寒门子弟,可如果李易真的要培养寒门打压世家,这几乎就是逆天而行了,是死路一条。
现在他们已经喊了主公,踏上了李易这条船,李易又是前路光明,自然不能看着李易在关键地方行差踏错。
李易瞧着两人谨慎的态度,摇头失笑道:“两位莫急,且听我说完。”
李易虽然脸上是笑着的,心里却是暗暗给自己提了个醒,他原本的想法是借用世家上位,然后成功之后再掉过头来清算世家,可现在看来,所谓世家,远比纸面上的两个字要有压力的多,眼前还没怎么着呢,这两位就紧张了起来,所以,自己与世家的关系,必须千万小心才是啊。
心里转过数个念头,李易解释道:“我方才说的只是外院,不要忘了还有内院呢。”
黄承彦忍不住插嘴道:“内院可是专收世家子弟?”
李易先是点头,旋即又摇头,道:“世家子弟多在家中蒙学,所以可直接入内院,不过需得缴纳学费,至于由外院进内院的寒门子弟同样如此,不过寒门弟子家中缺少钱财的话,可以用学成后的俸禄抵扣。”
说道这里,李易顿了顿,道:“外院弟子做人,内院弟子做官,大略如此,所以,内院弟子奉上些许束脩乃是应有之意。”
众人都笑了笑,李易真的很大方了,而且内院外院差别明显,内院弟子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与没收费的外院弟子比较。
李易继续道:“外院讲师随便寻找一些品行过得去的文士即可,至于内院就要慎重一些了,暂时只能由两位先生亲自讲学,弟子大概学习一年后出师,当然,若是两位喜爱,也可以将弟子在身边多留几年。”
蔡邕与黄承彦点点头,原本感觉一年确实太短,不好塑造,还好可以将好苗子多留几年时间,倒也算是可以接受。
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被留下的学生,才是李易的书院核心所在。
李易建书院,除了扬名就是给自己培养人才。
内院出来的基本都有做官的机会,但只学一年就出来的,多半也就是基层官员了,真正能走上高位的,则是那些能够被老师看中,而且自己也愿意多花一些时间继续学习的内院弟子。
可以说,李易直接通过书院的学习,在“毕业”的时候就给学生的前途划出了三六九等,而且在这个划分中,世家占了绝对的优势。
李易知道这样的安排对寒门弟子非常不公平,可是,世家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各种熏陶培养,固然会有不成器的,但成材率真的是很高的。
而寒门子弟,纵然资质不错,但小时候压根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再好的材料也浪费了。
李易现在能做的,而且不引起世家反感的,就是给寒门子弟开一条路,虽然这条路低,坎坷,而且前方阻力很大,但李易相信,这就是淘金,能盯着内院世家弟子压力,从这条路中走出来的寒门弟子,无论心性学识,自然都是极为优秀的,也是李易登顶之后改变格局的根本。
李易摇摇头,强迫自己不去想太遥远的事情,道:“暂时也就罢了,将来,南阳官员但有空缺,优先从书院弟子中选取补充,我希望再回襄阳之时,南阳官吏中有五成出自书院!”
蔡邕与黄承彦听了李易的想法,全都拱了拱手,别说五成,哪怕只有三成官员是出身书院的,这南阳就真的是李易的了。”
李易看他们二人对自己的计划应该还算是满意,笑问道:“这只是我粗略想法,其实还有许多欠缺之处,还请两位多多参详。”
黄承彦问道:“主公所言,黄某看来并无任何不妥,只是,主公可曾想过,世家弟子是否愿意入内院听人讲学?”
李易眉头微微一皱,道:“以两位名声,远的不说,宛城的世家大户,应当都是乐意的吧?”
黄承彦看向蔡邕,蔡邕有些为难的看了李易一眼,说道:“若老夫是院长,自然是无妨,可院长是主公,这恐怕就”
蔡邕虽然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蔡邕做院长,书院的学生都是来做拜师学问的,可李易做院长,学生们可就不是做学问那么简单了,进入书院,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示着一种立场倾向,肯定会慎重对待。
蔡邕也补充道:“其实,若是世人知道了那三篇文章,叫世家子弟入学不难,只是这需要时间,不知主公是否等得起?”
李易沉默了一阵,他原本觉得只要有蔡邕这块招牌就够用了,可现在看来,却是没自己想的那么好使,
李易考虑了一会,很快就有了主意,说道:“贾先生已经安排今晚宴请宛城世家,届时每人一册书卷相赠,有心人必然见猎心喜,必然叫家中弟子去书院求了下半卷来看!”
蔡邕听罢忍不住笑了,因为他现在就很惦记那下半卷,没想到,李易又用这一手段用到了其他世家身上。
不过,蔡邕马上就察觉到了李易话中的问题,诧异道:“每家一卷,不是三卷么?””
李易摇头道:“其实是四卷,还有一卷是我说创的易数之法,不过赠送之时,每人只能到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