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鹰狐
张升再次转向李易,这回不是拱手,而是深深一拜,李易赶忙虚扶一把,不过没有说什么。
张升起身后,继续道:“之后我亲手抄录十卷,原本只是打算留与自家子弟,不想徐兄忽然登门,要用三字经换千字文,我这才知道,原来还有其他文章。”
说着说着,张升眨了眨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他是个文人,写文章很厉害的,在宛城也是小有名气,相对于李易这种抄文章赚名声的家伙来说,张升有着自己的文人风骨,大概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而看到那三篇文章,张升就有着一种,虽死,但今生无憾的感动。
张升擦了擦眼角,说道:“一片经典,已经叫我食不知味,一连三篇,品读之后,却是叫我如坠梦中,不怕诸位笑话,前些天我只是叫犬子守在太守府邸门外,没有亲自前来,乃是因为心中懵懵懂懂,舍不得放下那手中书卷啊!”
不少人纷纷点头,很是赞同张升的话。
这年头书本很好,读书也不是读了一遍,或者背诵下来就完事了,而是每字每句的认真解读,是一件非常劳神的事情。
张升再次对着李易深施一礼,道:“襄侯赠与经典,我等深感厚恩,按说应该认真钻研学文不能再奢求其他,只是,那几篇文章都是残篇,我等左右求之不得,只能再三拜谢,恳请襄侯赐下文章后半,我等将来愿以襄侯马首是瞻!”
说罢,张升忽然向李易下拜,而其他那些世家之人,也仿佛早就说好的一般,纷纷向李易下拜,说道:“还请襄侯赐下文章,我等愿以襄侯马首是瞻!”
第251章 大公子来了
马首是瞻!
听到这四个字从一众世家口中说出来,着实叫李易感到意外,甚至,还有点小震惊。
要知道,这才是李易与他们的第二次正式见面,虽然前些天偶尔也会有些接触,但深度非常有限,这里的许多人,李易现在甚至还对不准名号。
不过,李易虽然比较满意世家的态度,但还没有脑袋一热,就真把他们当自己人了。
李易很清楚,这所谓的马首是瞻,大概就是李易在前面跟人对砍,他们会举着小旗在后面摇旗呐喊,李易把对手砍翻了,他们就是忠心耿耿的小弟,会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家伙剁碎,李易要是输了,这些人中心善的转头就走,狠一点的,可能对着李易背后就是一刀。
摆正了心态,李易这才起身,将为首的张升等人搀扶起来,说道:“不过区区小事罢了,张老,还有诸位,又何必如此大礼?”
张升等人起身,尽皆苦笑,他们也是等的实在着急了,毕竟这种写文章留一半吊人胃口的事,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张升答道:“唉,还望襄侯体谅,我等也是心中急切,不得全文,心中惦念,睡不安稳啊。”
“这”
李易摩挲着下巴,眉头微微皱着,开始犹豫起来。
张升与几个家主对视了一眼,知道李易是不想轻易把那些文章拿出来。
其实这些世家都很清楚,李易放出这些文章,绝对是别有所图,否则不会吃饱撑的只放一半出来。
至于李易的目的,让他们他们在南阳的支持是肯定的。
有些人可能会看出李易是想找个翘板占据荆州,不过,这种事情说不好,谁也不能完全肯定。
不过不管李易野心再大,就目前来看,对他们的利益都不会什么损害,所以,这些宛城世家确实是打心里靠近李易,愿意给他支持。
只是李易的态度,让张升等人实在有些摸不准。
我们这一帮人都马首是瞻当小弟了,你不赶紧点头,你还想要什么?
就在张升琢磨李易心思的时候,黄月英取了一块温热的手帕递给李易,轻声道:“师父,请。”
“嗯。”
李易应了一声,接过手帕擦了擦脸颊,又交给黄月英,黄月英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然后低垂着脑袋,退回到李易身后。
看着这一幕,张升,还有一些其他世家的人,顿时若有所悟。
对于李易随身带着的这个女跟班,世家们早就注意到了,甚至,还有人猜想这是不是李易的亲戚,如果是的话,可以交好结亲,不过打听之后,却是叫他们一下就熄了这个心思。
因为这是黄承彦的闺女,李易的弟子,黄月英。
世家们的心思可是很xié è的,基本没有人会傻乎乎觉得黄月英与李易真的只是单纯的师徒关系。
张升心念电转,想起了李易的种种八卦传闻。
李易从长安带走了许多好东西,更是掳走蔡邕的闺女,一个贪财好色的评价是没跑了。
只是送女人这种事情讲究技巧,做不好就是弄巧成拙,至于说送钱,送粮,世家们是愿意的,只是李易现在根本不缺这些。
再加上他们是来求文章的,又不是求李易敢坏事,用黄白之物做交换,也太过俗气了。
琢磨片刻,张升忽然道:“张某家中有一小孙儿,正当蒙学,只是一直以来,不得良师,这才耽搁了下来,今日看到襄侯有如此风采,我有意”
说着说着,张升有些迟疑了起来,倒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而是他感觉自己可能找错方向了,毕竟这里这么多世家呢,李易不大可能每家都收个弟子。
张升自己底气不足,李易却是眼睛猛的亮了一下,欣喜的抓着张升的手臂道:“张老此言当真?”
不等张升给出回复,李易又看向其他人,说道:“诸位可能多少有所耳闻,我有意在城外建设书院,我亲自为院长,以蔡,黄二位先生为副,广收子弟,为我大汉培育良才,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李易要建书院不是什么秘密,不过众人只是知道有这件事,再加上天下官学不少,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这个书院在李易的心中有多重要。
此时此刻,李易提出书院,又表明他要亲自出任院长,世家们这才隐隐察觉到,这个书院怕是与普通的官学不一样。
而且,有了那三篇文章兜底,这个书院的前途
明明是在室内,可许多人在这一刻愣是感觉到身边好似有一阵风吹过,好像凉嗖嗖的,也好像火辣辣的
张升能被推出来与李易交流,反应自然是很快的,马上就明白了李易的目的,而且,他对于李易的目的也没什么抗拒,因为,这个事情完全就是双赢的。
张升当即一脸惊喜的说道:“如此说来,书院学生岂不都是襄侯弟子?”
李易笑呵呵的拱了拱手,算是默认了这件事情。
张升顿时一脸欣喜,他却是不知道,李易将来打算收多少弟子,所以,这个弟子身份虽然很不错,其实却远没有他想的那么好。
张升脸上全是笑容,躬身道:“家中孙儿顽劣,襄侯若是不弃,能将之收入门墙,张家上下万分感谢啊!”
紧跟着,其他世家也纷纷提出类似请求。
这些世家家大业大,家中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后辈子弟可是相当多,既然李易想要他们家的后背去书院,那就去好了。
而且这件事虽然是李易的所求,毕竟李易想要名望,可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点不吃亏的。
至于费用什么,不过是毛毛雨罢了,完全不用考虑,重点在于李易是书院院长,然后还有蔡邕,黄承彦。
三篇文章已经奠定了李易的地位,蔡邕黄承彦甘居其后,可见一斑。
而且,不说李易,即便是蔡黄两位,这些宛城世家的子弟,平时想拜入他们二人的门下,几乎是找不到门路的,现在送上门的机会就在眼前,他们高兴都来不及,还如何不愿?
更不要说,有李易这个前途无法计算的家伙在,能够成为他的门生子弟,相比较拜入蔡邕门下得到的单纯声望,做李易的学生确实是一桩无法估量的投资。
当即,众人纷纷表示,将来一定会把自家子弟送入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