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488章

作者:鹰狐

既然达成了目的,伊籍就不想留了,起身问道:“既然如此,籍不如现在就返回襄阳,与使君商议此事,也好让襄侯早日发兵?”

李易摆摆手道:“不急不急,李某的话可还没说完。”

伊籍见状,只能重新坐下,按捺下心中急切,等着李易下文。

李易说道:“之前所说的二十万粮草,一万五千兵甲,这些数目照旧,想来使君不会有异议,是不是?”

“是,这是自然。”

话是这么说,其实伊籍刚才想连夜离开,未尝没有借着李易没开口,将这件事略过的意思。

“那便好。”

李易笑道:“如此,事情大致就可以定下了,不过最后,李某还需要向刘使君要一个人!”

“不知襄侯要谁?”

伊籍有些奇怪,他还以为李易会借口再要些别的东西,却没想到李易是要人,这就让伊籍摸不着头脑了。

李易先是停顿了一下,然后才缓缓说道:“听说,之前曹操遣使者入襄阳,与刘使君共谋,欲连手置李某于死地,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啊?”

“呼”

伊籍的呼吸顿时就粗重了许多,脑门上的也有了冒汗的趋势,他心里是又惊又气,恨死那些给李易传消息的家伙了。

不过,关键时候伊籍的脸皮也是很厚的,虽然脑门都湿了,但还是面不改色的说道:“曹操确实有使者在襄阳,但绝对没有谋害襄侯之意!”

李易呵呵笑了一声,懒得跟伊籍分辨,只是说道:“曹操先是让人羞辱于我,然后又阴谋害我,这口气不出,李某人念头不通达,所以,李某决定,发兵之日就用曹操的使者来祭旗好了,对了,那人是叫做毛玠,没错吧?”

伊籍苦着脸道:“襄侯,这这不太好吧?”

李易眉头一挑,冷哼道道:“怎么,李某为刘使君出征,死伤要以千万计,而刘使君却是连个别人家的小小使者都舍不得,难不成还惦记着将来与那曹操算计李某人?”

伊籍连连摇头,刘表与曹操的关系已经僵了,可这不代表,刘表就能把曹操的使者给李易祭旗玩啊。

这年头世道虽然乱,可大佬们做事还是很讲究的,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自然是必须,就像毛玠,只要朝廷别下旨,刘表就不会为难他,甚至托一段时间,朝廷那边没动静,刘表还会客客气气的把毛玠送回兖州。

这是风度,也是大人物们默认的规矩,可如果刘表为了求李易出兵,将毛玠送给李易泄愤,那也太没节操了,刘表绝对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三国之化龙

三国之化龙

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

伊籍终究还是连夜启程返回了襄阳。

虽然伊籍是百般的不愿,但在李易咬定了,不给他一个毛玠杀了祭旗,一切就没得谈的情况下,伊籍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下了。

其实伊籍挺纳闷的,李易就算对曹操有气,完全可以在曹操勾结袁术这件事情上作文章,根本没有必要盯着一个区区毛玠不放。

杀了毛玠不光对刘表名声不好,同样也是败李易的人品,怎么看都不划算,而且以李易的智慧,也不该如此。

于是,思来想去,最后伊籍觉得最大的可能,多半是李易想给他家里那位据说美得冒泡的女人出口恶气。

唏嘘了一声少年风流,然后伊籍就开始琢磨,为了让李易在之后的战事中好好出力,或许可以让刘表给他物色几个美貌女子送过去

李易如果知道了伊籍已经将他的用意歪到了女人那方面,肯定是要笑到肚子痛的。

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对于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李易更是格外钟爱,但李易可还没到色令智昏的地步,别说貂蝉没有撺掇李易杀曹操的使者,就算撺掇了,李易也不会答应。

毛玠是什么人,李易对毛玠的生平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有两点,李易却是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样的话,三国时候有好几个人都说过,曹操被人称为奸雄也跟这句话有很大关系,而给曹操提出这一纲领的正是毛玠,而曹操也确实是按照毛玠说的去做了,并且也借此在争霸的中前期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李易是否要走曹操的路线,暂且不说,重要是历史已经证明,毛玠当初给出的方针是极为适合曹操的,可谓是曹魏版本的隆中对,仅凭此一点,说毛玠是大才绝不为过。

还有就是因为毛玠为官正直清廉,后世有人给了他一个“反腐斗士”的外号,再次给毛玠加分。

李易作为主公,又是“创业”阶段,他需要笼络人心,所以对手下人是不能太苛责的,给人的形象也是宽以待人那种,可这样短时间内还好,如果时间久了,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个别与李易亲近的官员恃宠而骄,仗着李易的重视与庇护贪赃枉法,欺压良善。

李易自然可以严厉处罚那些人,明正典刑,但人心何其复杂啊,李易对手下人纵容,有人会肆无忌惮,李易对手下人太过严苛,还会有人认为李易凉薄,进而离心离德。

所以,廉政这件事李易是肯定要做的,但他不会亲自下场,于是呢,李易就需要一个铁面无私的判官,让他去维持官场风气,敲打那些踩过线的人,同时也将那些人的仇恨带走,而李易只要在某人被砍了脑袋时候来一个泪如雨下或者食不下咽就好,这样既能显得他有情义,又可以达到惩治不法的效果。

李易身边也就诸葛玄勉强适合这个角色,但诸葛玄性格太柔,且身体不好,不是长久之计,李易一直都在另寻他人,所以,当听到毛玠出现在襄阳,李易一点都不气恼曹操的算计,反而是大笑三声,感谢曹操给自己送来了未来的反贪局局长。

于是,伊籍一来南阳,李易就把毛玠当做了谈判目标之一,而且是必须达成的目标,只是为了省去麻烦,李易才不得不以祭旗的名头将毛玠要来,至于之后怎么将毛玠留下,李易倒是还没想好,不过他自己估计,毛玠现在应该还不至于为曹操出生入死,想来劝服毛玠不难,如果不成,那就先关着好了,养上三五年不信他不服软。

在送走伊籍之后,李易又连夜去见了袁术的使者韩胤,然后几乎是毫不掩饰的将他之前与伊籍的话坦白了一遍。

这是李易早就想好的,以他私下里和刘表的谈判往来,肯定会走漏一些风声,如果让袁术察觉到什么,肯定会对他加强防备,所以,李易干脆就不做掩饰,主动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袁术,当然,关于最终目的方面,李易自然是有另外一套说辞:

襄阳城池城高水深,袁术大军强攻,虽然能够攻克,但势必耗时甚久,且死伤无数,至于所费粮食物资,更是难以计算,甚至,袁术一旦在襄阳城下拖延太久,等朝廷那边做出应对,大局上很可能就不再是袁术占优了。

于是,李易就提出了他的“妙计”,假意协助刘表出兵抗击袁术,然后以援军之名接管襄阳部分城防,只要随便占据一个城门放袁术大军进城,襄阳城也就唾手可得。

韩胤听看李易的“妙计”,是真的激动坏了。

袁术在拿下安陆后之所以没有迅速进军,正是考虑到襄阳城的坚固不好攻打,所以就想着拖延一下,一方面修整军队,另外则是引诱刘表主动派军来攻,尽可能的在野外战场上削弱襄阳守城兵力,同时也借此进一步的打击荆州军的士气。

可现在有了李易的“妙计”,袁术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作为使者的韩胤连连表示要向袁术为李易请功,但李易却很贴心的表示,这件事算是他与韩胤两个人一起想出来的,事成之后大家都有功劳。

韩胤那叫一个开心啊,差点就把李易当做自家亲兄弟了,殊不知,这只是李易担心韩胤不肯出力劝说袁术,给他下的毒饵罢了。

不过,在最后说到具体出兵日期的时候,李易却是与韩胤的看法发生了分歧。

韩胤是想让李易尽快实行计划,在最短时间内拿下襄阳,但李易却是表示,计谋虽好,可想要刘表完全相信他,或者真的下决心求助,却是不容易的,所以,李易的建议是,过段时间就让袁术发兵,先沿路打掉黄忠与张虎的两路兵马,然后陈兵襄阳城下,每日里虚虚实实,或是真的攻打,或者佯攻,总之就是不断的给襄阳施压,彻底将刘表逼到绝路,等到那时李易再带兵过去,刘表必然就像是逆水之人一般,绝对会死死的抓住李易这道生机。

韩胤一想,觉得有理,于是事情就这么说定了,第二日一早,便带着这个消息匆匆回去与袁术见面。

其实,韩胤此来是还有个任务的,那就是打探一下袁涣的行踪,

因为袁涣在发信让袁术给曹操运送军资之后,整个人就消失了,对于这件事,袁术自然不能放着不管。

首先,袁术就怀疑到了曹操身上,可派使者过去之后,曹操根本不承认曾向他索要兵甲的事,袁术非常的生气,但没证据,也不好直接指责曹操,便让韩胤顺道问问李易这边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消息。

而李易自然就是一问三不知了,韩胤原本还想细细探查的,但得到李易给出的妙计,并且分了他一半功劳之后,袁涣的事情也就撂倒脑后,不怎么在意了。

送走了韩胤之后,李易没有着急就荆州事情做出什么动作,对于刘表那边他也没催促,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书院最后的建设当中。

原本因为荆州战事比预期的早,李易是想把书院的事情往后放一放的,不过贾诩却是坚决反对,表示什么事情都可以缓,唯独书院之事不能缓。

李易起初不解,但在贾诩私下里对他说明之后,李易才算是明白了贾诩的“苦心”。

之前贾诩给的书院学生名额,李易看过,基本都是他手下人的家中子弟,其中又以军中子弟尤为突出,毕竟军中的人多啊,文官们一共才几个。

而贾诩之所以坚决反对李易将书院招生延后,为的就是那些军中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