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鹰狐
似乎是怕李易信不过自己,高顺掷地有声的强调道:“将军放心,高顺定然不让将军失望!”
高顺其实也不理解李易为何如此态度,不过本着回报李易的想法,他依然打算替李易把此事接过来。
李易微笑着问道:“倘若伯平看到有太师亲卫抢夺百姓财物,当如何?”
高顺一顿,然后毫不迟疑的说道:“当斩!”
其他的将官都在心里暗暗擦汗,他们发现这两个空降的上司都不是一般人啊。
李易点点头,说道:“斩的好,以太师的心胸,绝对不会因如此小事便怪罪伯平,甚至还会嘉奖伯平军法严明,然而,我再问,若是伯平撞见了咳咳,太师的某位亲信大将带头劫掠百姓,如此伯平又当如何啊?”
高顺当即脸色一沉,他跟随吕布可没少与西凉将领打交道,知道后者的情形是最麻烦的。
董卓身边那些个家伙,如李傕郭汜等人,本就是骄横之辈,在董卓掌握洛阳之后,更是越发的无法无天,要说他们趁机纵兵劫掠,这个可能性非常之大,而且非常的难以处置。
李易,还有那些校尉军侯纷纷看向高顺,都想看看这位副督军如何作答。
高顺缓缓吐出一口气,朗声道:“末将乃是武夫,只知道听军令行军法,却不识得谁是太师的亲信!”
在场除了李易面露微笑,其他将官表情都是一滞。
只是,他们纵然觉得高顺如此很是糊涂,甚至是愚蠢!可心中却是不得不敬佩三分。
李易再次在心里羡慕了一下吕布,然后笑道:“看来伯平也是明白其中关窍的,所以,我才让你去前面啊,因为这件事,只有我亲自来做才能两全其美。”
见高顺欲要开口,李易摆摆手,又道:“不管是伯平,还是诸位,撞见了其他几路的主将,想要将军法执行下去,呵呵”
李易摇摇头,道:“我不会强令你们那么做,因为我很明白,那么做等同于让诸位拎着脑袋做事,即便伯平身为副督军也是如此,可是”
李易话锋一转,一脸正色的说道:“有些事,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作为一军主将,冲锋陷阵之时当身先士卒,执行军法也应不甘示弱,所以,这押后之人,于情于理只能是我,伯平莫要再与我争了,难道你要陷我于不义呼?”
高顺脸上表情不断的变化,佩服,感慨,纠结,遗憾,最终化作一声叹息,他知道李易说成这个样子,断然没有再和他交换的可能,只得深深拜道:“高顺莽撞,之前不知将军心中早有担当,今日还无礼冲撞了将军,还请将军责罚。”
高顺说的是蹲点质问李易的事,李易自然不会怪他,虚扶一把,大笑道:“伯平说的是哪里话,若非伯平,我今日还见不到军中诸位呢。”
其余将官只道是李易真的有事,所以才姗姗来迟,并不是很明白他们二人之间的对话。
不过那些也不甚重要,他们现在想的是李易刚刚话。
有些事,需要有人去做,所以,李易便亲自去了,完全没有给他们这些属下分配苦差的意思,于是,之前刚刚冒出的那点不满刹那间烟消云散,同时惭愧的厉害。
李易不管旁人心中作何想法,只是又对高顺叮嘱道:“伯平跟随在圣驾与百官身边,按理说不会出现太多的乱子,但也当千万不可大意,那边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很可能便是你我都兜不住的大事。”
高顺当即应下,也确实将这个叮嘱记在了心中。
这些需要商议的事情定下之后,李易便和高顺,还有另外几个将官在营中巡查了一番,算是让这些士兵认识一下自家主将的面孔,然后李易又很亲民的坐下和这些普通士卒一起吃了一回大锅饭。
李易倒不是故意想要表现自己如何与大家同甘共苦,他只是想要试试这些伙食的滋味如何,然而一餐之后李易便打下决心,在拥有自己的嫡系人马之前,这种作秀还是算了。
中午过后,高顺还要留在营中参与军务,李易却是随口找了个缘由,再次拱手告辞。
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静静等待迁都的开始,然后狠狠的刷一波声望。
他之前提出的几个法子,看似是在给董卓服务,其实不然,更多的却是为了他自己,当然,也为了让那些无辜百姓少遭受一些祸害。
他让军中骑士来回奔走,宣扬董卓的军令,一开始的确能给董卓刷一波名声,可再然后呢?
有了按奈不住的士兵开始对百姓动手,执掌军令的人虽然管,却不杀,这种行为落百姓眼中就是沆瀣一气,对董卓本就不多的敬意很快就能化作怨念。
至于事后会不会对那些犯事的家伙们进行处理,百姓们却是压根不知道。
就算知道,可罪都遭了,砍了那些人还有什么用?
更何况,以董卓的尿性,多半一番扯皮后就算了。
于是乎,在百姓们最为苦难之时,李易就会成为一股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流,不但不骚扰百姓,反而将那些作乱的家伙逮一个杀一个,运气好再碰上几个地位较高,却又不是很受重视的家伙们怼上一波,只要李易稍稍运作,在百姓与世家眼中,他李将军便会成为无惧权贵,爱民如子的典型。
君不见历史上刘皇叔开局的时候为何ián zhàn连败却又韧劲儿十足,稍微给他一点空间马上就能满血复活,皇叔身份是其一,其二便是爱民如子的好名声。
因此,爱民如子的人设,李易要定了!
第75章 迁都之始
至于李易刷了太多的名声,董卓会不会觉得不乐意。
李易一开始有过担心,但想了想,觉得应该不甚紧要。
因为他安排人马一路高喊着“董太师军令”,这马屁拍的可是足够很,也足够显眼,完全能够证明李易对董卓的丹心一片,即便最终的效果有点“误差”,那也不是李易的思想有问题,而是董卓那些亲信的人品太过败坏,董卓要气也气不到李易的头上。
将军中事务再次盘算了一遍,觉得没有明显疏漏之后,李易就开始按部就班的跟着董卓的小集团,每日下朝后聚上一聚,其余时间就是安心等待了。
不过期间倒是有几件事情李易一度想要出手干预,但权衡利弊过后,最终却又放弃。
李儒向董卓献了一道毒计迁都迁人不迁物!
其实就是说迁都的时候,迁的是人,不是物,富户家的那些粮食布匹等等物资,因为会拖延行军,一律不许携带,说白了就是收进董卓自己的腰包。
虽然此举有失民心,但其中利益实在太过让人眼红。
如今的洛阳已经在“叛军食人”的传言中人心惶惶,全都恨不得早早的离开,再加上事后还能甩一半的责任给袁绍,所以,董卓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李易没有直接参与此事,他只是提了一句可以抓大放小,不要将那些寻常百姓也牵连进去,董卓同样点头应允。
不过李易却是可以想得到,有了一个糟糕的开头,接下来还能指望西凉军有个什么好表现?
这还不算完,李儒跟着又出了个更狠的提议,掘皇陵!
汉室倾颓不假,却还没到彻底倒下的地步,董卓也没有傲视天下的实力,如此迫不及待的掘了老刘家的祖坟可是直接得罪了天下人。
况且,大汉天子或许有愧于天下,却是无愧于董卓。
李易不相信以李儒的机智不明白这些,可李儒却偏偏这么干了,这绝对不合常理。
于是,李易很快便想到了一个可能,西凉军兵力强大不假,可与强大相对应的是海量的财物消耗,于是,董卓缺钱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缺。
李易静静的看着董卓集团的疯狂,同时还有点庆幸,要不是接了督军的职务脱不开身,否则董卓让他带人去挖皇陵,李易还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眼看着迁都一天天临近,李易自己也想起了一桩大事。
他记得洛阳迁都之后,孙坚在某处废井中寻到了传国玉玺,那么,自己要不要插一手,将传国玉玺据为己有?
李易表示很动心,那可是传国玉玺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然而,李易最后只是叹了口气,放弃了这个计划。
传国玉玺固然诱人,却也是一块烫手山芋,能够悄悄藏着掖着也就算了,一旦走漏了风声,怕是立刻便有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