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746章

作者:鹰狐

除了粮食外,其他与经济相关的方面也是稳步发展,单单就各郡账面上的数字来看,基本是由北向南递减,南阳最为繁荣,南郡、江夏次之,最后是荆南各郡。

这倒不是南边的官员水平不行,实在是荆州的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北部,这一点直接卡死了荆南的上限,整个荆南四郡,也就蔡瑁所在的长沙,因为占据水路要害的缘故,可以联通东南,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发展,才能勉强与荆北比较一二。

不过,在整体的平稳中,有一支独秀却是格外显眼,那就是李易的造纸工坊。

李易离开荆州时造纸工坊里面只有几十人,但如今造纸工坊的规模扩大了十倍不止,单单是其中做工的人就已经过千,这规模即便是放在后世也算是个大厂了。

规模扩大,纸张的产量自然也就上去了,最初的时候,纸张只能是李易的官方专用,但现在,纸张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只是价格有些偏贵。

具体来说,一尺见方的普通纸张与同样大小的上等竹简价格几乎等同,被人转手倒卖之后,甚至还要更贵,寻常百姓依然用不起,但即便如此,工坊每每出货,直接就被早已等待的世家,或者商人将之抢购,这还是在限购的前提下。

而且,想要购买纸张的,不仅仅是荆州本地人,还有荆州以外的地方。

在李易与朝廷还处在蜜月期的时候,每次给朝廷进贡,李易都会叫人送上一些“精品特供”,朝堂上那些大佬们都是人,虽然他们不喜欢李易,对李易弄出来的蒙学经典也是有褒有贬,可是,李易送去的纸张却是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于是,纸张很快就在长安流行了起来,莫说达官贵人们喜欢,据说小皇帝还用纸张发过一道圣旨,一分钱没收给李易打了打广告。

但是,进贡的纸张再多也是有限的,小皇帝自己用还可以,却不够朝堂大佬们分的,于是,后来长安就有人联系李易这边,希望购买,郭嘉在李易的授意下答应,短时间内卖出去许多,然而,等借着朝堂大佬们将纸张彻底炒热,炒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之后,郭嘉的策略变了,荆州依然贩卖纸张,不过不收钱财,必须要拿粮食来换!

李易刚到南阳的时候,买粮食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自从徐州与兖州陆续战乱,中原之地粮食已经开始紧销,粮价一涨再涨,超出了李易的承受范围,甚至还有人从中作梗,干脆就不卖给李易。

于是,李易干脆就让郭嘉用纸张换粮食。

纸张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暂时没多少用处,可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纸张不仅仅是必需品,更是脸面问题,不然旁人写字用薄薄的纸张,他们还是抱着竹简,这直接就差了一个档次,作为人,这能忍?

于是,原本李易需要废好多功夫才能买来的粮食,现在却是被那些大户主动送到了门口。

根据郭嘉的汇总,最近三个月,只是纸张贸易就给荆州带来了二十多万石的粮食入账,这还是因为纸张的产量跟不上,供不应求,不然收到了粮食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李易对此非常满意,并再一次打定主意,在他一统天下之下,纸张的价格绝对不会下降,他要好好的从那些世家大族身上咬一口,至于教育普及什么的,那是他的大目标完成之后才会考虑的事情。

纸张给李易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李易带来了一些麻烦。

长安那边就有人借朝廷名义,来荆州求取造纸之法,被郭嘉拒绝了,其他地方势力或者世家门阀,也有人想要求取造纸之法,或者是寻求一些合作,但基本都被郭嘉婉拒。

明着来不成,就有人忍不住动了一些歪门邪道的手段,为此郭嘉杀了不少人,甚至襄阳还有一个小世家为此被郭嘉下狱,请示李易之后,灭了满门。

郭嘉给李易说了一些例子,不过,李易比较在意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孔融,作为大儒,孔融对纸张兴趣极大,但他知道李易与他不对付,便直接联系郭嘉,说什么纸张可传递圣人之道,是造福天下的,不应该为李易谋取私利,希望郭嘉作为圣人子弟,不要辜负圣人教诲,不要为李易私藏造纸之术,阻碍教化百姓的大事,不然小心成为千古罪人。

郭嘉说这件事的时候神色非常古怪,为了造纸之术,从他身上打主意的不在少数,毕竟他位高权重,但风评不好,被人盯上很正常。

可是,旁人接触郭嘉,金钱美色什么的,各种许诺相当的大方,唯独孔融,这家伙一点好处都不给,凭着空口白牙想拿造纸术,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郭嘉随便安了个罪名把孔融的使者给扣了,让他拿钱来赎。孔融没办法,真的出了一笔钱,然后这笔钱就被郭嘉给贪了。

李易听了郭嘉的讲述,笑的肚子都差点抽筋,对孔融办事方法,他是真的无语了。

不过,相比孔融,另外一个人李易就是真的很在意了。

益州刘璋也派人来买纸张,不过,而益州路远,往荆州送粮食成本太大,所以,刘璋的人便表示希望可以用钱财来购买,但用粮食交易是李易定的死规矩,郭嘉无法更改,只能婉拒了刘璋的要求。

李易对此颇为上心,他将这件事情记了下来,决定当做接触刘璋的契机。

说了经济,另外一个重点自然就是军事。

因为李易带兵打仗,一直都是无往不利,而且他说话算话,当兵不仅能吃饱饭,而且还有军饷,所以,无论是荆南还是荆北,想要投身行伍的年轻人是数不胜数,只要李易点头,随时都能再组建一支十万人的大军。

但郭嘉知道,李易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战事,因此即便各地战意很高,但兵马数目一支维持在李易离开时的水平上,不过,郭嘉也不是任由百姓的战意白白消耗,他让各地官府以训练乡勇的名义征召青壮,供给饭食与少量钱财,训练他们两个月时间,然后送还乡里,再训练下一批,如此反复。

这样的练出来的虽然都是劣兵,但胜在人多,今后李易需要的之后,完全可以直接征召他们,有之前的底子在,很快就能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士兵。

而且,郭嘉的规矩也不是死的,他暗中给了各地一些名额,要是在训练中发现了不错的苗子,完全可以破格接纳,进行重点培养。

第608章 亲情

郭嘉在军事方面的安排,其实是有着李易的影子的。

早先闲谈之时,李易提到过“民兵”的概念,也在南阳试探性的搞过一段时间,但因为没开始多久,荆州就发生了战事,战后荆州急需稳定,这类事情也被搁置了下来。

而郭嘉则是根据荆州的实际情况,将这件事情推广,甚至让其成为了一种长期可行的制度,大大的增加了荆州的战争潜力。

对此,李易非常满意。

然后,郭嘉继续与李易说其他方面的事情。

在世家的这一块,在李易离开荆州之后,荆州世家整体安稳,就算偶尔几个有其他心思的,也是那种排不上号的小家族,像是蒯家,蔡家这些荆州的顶级世家,他们的眼光都很长远,做事也非常聪明,郭嘉的工作能够快速的顺利展开,离不开那些人的鼎力支持。

不过,近来的世家之中,却是多了一类比较特殊的存在。

如今河北连年征战,京畿一滩烂泥,兖州,徐州也是杀得血流成河,如此混乱的局势中,不光百姓要避难,那些世家也挡不住,为了身家性命,不得不背井离乡,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就选择了荆州。

迁到荆州的世家之人,不管他们是为了自家生计,还是为了个人前程考虑,不少人都想要在荆州出仕,对于这些人,除了其中太过不成器的,郭嘉基本是照单全收,做足了一个李易求贤若渴的表象,不过实际上,在任命的时候却是颇为小心,除了极少数特别出众的,其他基本都放在一些不属于要害,但也不会觉得被轻视的位置上。

对此李易颇为关注,他让郭嘉回去整理一份名单递上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名人在其中。

最后,郭嘉与李易说了外部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因为吕布和曹操的争斗,兖州百姓这一年的生活可谓是苦不堪言,根本就不能好好耕种,即便侥幸种出来了一些粮食,也很难落到他们手里。

比如吕布的人今天来征了粮食,但过两天曹操的人打过来,又征他们一遍,甚至干脆给他们扣上一个依附叛逆的名头,将他们的粮食尽数收走,就连百姓自己也当做戴罪自身,押到军中充当炮灰。

这场战事对兖州的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或许有人心善,想对百姓留下一些余地,但实际上,在你死我亡的战争面前,根本容不得心软。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百姓们过不下去,无法耕种,然后吕布与曹操双方也慢慢的没了粮食供给,然后,这场战争比较的就不再是谁的精兵猛将更多,而是比谁的资源多,谁能先把谁给耗死。

最初,吕布在这方面是占据优势的,可是,袁绍介入了。

袁绍给曹操提供了许多的粮食与军械,大大的缓解的曹操的压力,这才让曹操逐渐的搬回劣势,甚至直接占了兖州的东北诸郡,只要这个势头持续下去,很快就能占据兖州的主动。

吕布也看到了前景的糟糕,于是开始寻找外援。

按说李易是吕布最好的外援,但当初吕布意气风发的时候打了李易的侍卫副统领赵大,伤了李易的脸面,吕布自然拉不下那个脸去求李易,于是,他就找到了同为并州人的河内太守张杨。

张杨比较够意思,确实是帮助吕布,但河内的情况也就那样,能对吕布的帮助有限,根本不能与袁绍相比。

无奈之下,吕布终于还是决定向荆州求助。

不过吕布依然拉不下脸去找李易,而是联系了当时还是南阳太守的贾诩,吕布虽然与贾诩不熟,但毕竟共事过,希望贾诩能赠送他一些粮食,助他度过危机。

贾诩自然不可能答应,但他也不拒绝,于是,他口头应下了这件事,然后递到襄阳等待批复,也就是后世的走流程,结果这个流程一走就是几个月,到最后连贾诩自己都走了。

于是,吕布借粮的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对于兖州的情况,李易要的是他们双方互相缠斗,而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所以,李易与吕布的关系即便有了裂痕,但他也不可能撒手不管。

介入兖州,李易有着两个方案,第一,就是直接给钱,给粮,让吕布和曹操,代替他与袁绍互相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