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430章

作者:御炎

  那种感觉他是绝对不想再要了。

  由此,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郭鹏的不容易。

  郭鹏发动数次大清洗之前的处境一定比他更艰难,那么多次大清洗之后才逐渐掌控朝廷,而他所继承的就是这个相对听话的朝廷。

  就是这个相对听话的朝廷还给他如此大的政治压力,他简直不敢想象延德三年之前郭鹏经历的都是些什么。

  大清洗果然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郭瑾着手准备在朝中腾位置,腾给西北的革新派官员,准备大量引入听话的自己人,把不怎么听话的老人都给逐渐的架空、排斥出去。

  收拾枣祗的时候,西北危机正在关键时刻,所以并没有提拔西北革新派进入朝廷,而是另外选拔了一批新人补充进朝廷。

  现在西北的经济战争获胜,也改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一系列人事变动将要展开。

  当然,在人事变动展开之前,总要给他们腾出点空位,中央官职都是有数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走了才能换上另外一个,不能凭空创造职位。

  那么将要被排斥的那个幸运儿是谁呢?

  郭瑾环视四周,发现王粲这个好捏的软柿子。

  计吏出身,郭鹏宠臣,靠着数学才能登堂入室,第一任内阁首辅,第一任财政部尚书。

  他任期之中最大的贡献不是本职工作上的贡献,而是他计吏出身的身份激励了一大批读书人投身数学事业,走计吏的路子弯道超车,在五经十四家法的时代进入郭魏政权,成为一名官员。

  现在这个时代,数学已经不是什么不入流的学问,而是一名官员必备的学识,科举考试的必考项目,所以单纯的计吏团体生存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年靠着计吏这条路进入统治阶级的那群人只要没有被清洗掉,基本上都是郭魏政权的中坚人物,也有少数混入高层,增加了郭魏统治阶级的数学成分。

  对于推动魏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和皇家数学协会的建立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但是除此之外,王粲在内阁首辅和财政部尚书的任上,政绩平平,没什么出挑的地方,小错却有不少。

  郭鹏不曾清洗他是因为他听话,事实上郭鹏也对他有诸多不满,对他的办事能力有所质疑。

  郭瑾也对他不满,但是因为他听话,姑且留用,结果此番经济危机事件之中,王粲软脚虾的实质暴露无遗,面对强势的枣祗几无招架之力,根本无法为郭瑾撑起一片天。

  郭瑾对他更加不满,决定把他调离财政部尚书的重要职位,换一个有胆识有担当更关键是和他一条心的人来做财政部尚书,主管国库,方便他之后办事。

  至于如何安排王粲,郭瑾稍微做了一些思考。

  王粲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是在本职工作上也没什么大的错误,没事找事把他免职了,未免显得皇帝有点任性。

  刚刚用廉政风暴把群臣吓得心惊胆战,这个时候,郭瑾并不想用较为激烈的措施把王粲免职,以免激起群臣新的不安。

  这一波干掉的贪官污吏和反对派足以让程昱消化很久,也足以让郭瑾吃很久的红利,他现在已经心满意足,不想横生枝节。

  思来想去,郭瑾给王粲找了一个不错的去处。

  魏帝国的皇家数学协会——算术堂。

  兴元元年底,秉持郭鹏【让数学成为每一个官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的心愿,郭瑾下旨成立编制上隶属于太学的算术堂。

  算术堂建立起来的意义在于研究数学,推动数学发展,并且给每年的科举考试中数学的环节命题,将在科举考试中发挥重要作用。

  说起来,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出现与发展往往有着比较强烈的社会发展需求,社会有发展需求,有生产力提升的需求,才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发展,推动学术的进步。

  没有社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想要推动学术的进步,就算皇帝力求发展,那也是人亡政息的下场。

  没有利益集团的需要,没有利益的诉求,这个俗气的世界是不会向前发展的。

  儒门五经之所以被研究出了花儿,还不就是政治利益的推动吗?

  要是汉武帝脑袋一抽,不喜欢儒门五经,而喜欢墨经,用墨经选官,保证人们也可以把墨经研究出花儿来,推动一大堆墨家大宗师出现,各种解释墨经的学说也能传承千古。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说,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没有社会发展和利益集团对数学研究的诉求,那么数学自然无法发展,郭鹏无论怎么要求数学发展,就算这帮家伙搞出各种方程式,等他一死,就没人会继续研究数学了。

  所以郭鹏竭尽全力把数学纳入科举考试的范畴内,让科举官僚出于自己对抗旧士人的利益而竭力维护数学的存在和发展,在政治上给数学加了一道保护伞。

  但是这还不够,数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并不仅仅应该用来考试。

  只有涉及到实际的事物,才能真正让数学得到发展。

  这不需要郭鹏劳心劳神,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之后,巨大的贸易需求已经在推动着数学往前走了。

  贸易的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数学,航海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乃至于军事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着数学往前走。

  贸易需要计算,航海需要计算,军事技术的发展也需要计算,大家都需要计算。

  郭瑾建立算术堂,各种意义上都在向全社会宣布郭魏政权对数学重视的态度。

  当然了,这算术堂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事权,除了给科举考试的数学内容命题之外,也就是一群研究数学的人在里头做功课。

  对社会生产各方面需要用到数学的地方进行钻研和运算,并且给出确切的解答。

  曾经那个培养诞生计吏的部门已经整体并入了算术堂,成为国家需要的数学人才的储备部门,将来有什么数学方面的需求,算术堂的优秀成员也会被及时补充到朝廷各个部门办事。

  所以说不重要吧,这个算术堂还真是挺重要的,因为有用。

  但是要说它重要吧,目前好像也没有重要到什么地方去,没有事权。

  郭瑾看了一圈,感觉就这个部门最适合王粲去,反正王粲本身也是因为数学方面的才能得到郭鹏的欣赏的,也算是回归老本行。

  于是郭瑾在整个洛阳都在激烈争论丹药是否能长生不老这个问题的档口,冷不丁的下了一道诏令,把王粲从财政部尚书的职位上调离,改任算术堂堂主。

  王粲接到这个调令的时候是愣住的,他没想到郭瑾会给他这样一个任命。

第1591章.一千五百一十一 税卒的建立

  得知调职的命令之后,王粲一度是无法思考的。

  盯着调任诏书看了很久,王粲回过神来,想了想自己之所以会被调职的原因。

  若要让他自己觉得,最大的原因显然是因为没有斗过枣祗。

  虽然没斗过枣祗以至于颜面扫地的事情让他自己也觉得很没有面子,但是他没想到郭瑾会那么干脆的把他调离了财政部尚书的职位。

  财政部尚书那是重要的实权职位,国家的大管家,权力很大。

  算术堂堂主虽然也是高官编制,可以决定科举考试中数学试题的内容,身份还是财政部的高级顾问,可以出席财政部重要的联席会议,提出自己的建议……

  但是又如何能与财政部尚书相提并论呢?

  一个提建议的顾问,一个做决策的尚书,哪个更重要,是人都能分辨出来。

  这个消息来得十分突然,王粲的部下们也集体懵了,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但是皇帝的圣旨已经下达,吏部的任命文书一同时下达,打了王粲一个措手不及。

  至于新任财政部尚书的人选,郭瑾也已经通过吏部发出了公示——调任原凉州刺史吕虔担当新任财政部尚书。

  并且还调任原雍州刺史毛玠为财政部右侍郎。

  一口气调动了两个州刺史进入中央接管财政部——还都是西北革新派立场的州刺史,财政部被这两个州刺史接掌,用意实在是太明确了。

  随后郭瑾外放内阁群辅之一的李严就任凉州刺史。

  外放原财政部右侍郎刘球就任雍州刺史。

  另外,郭瑾还提前宣布了另外的任命。

  在西北三府二州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罢免、平调、升职行动。

  一些立功的官员有些从地方官转任中央官,有些从县令升职到郡守,有些从吏员进阶为官员。

  还有很多因为在经济危机中表现不佳被罢官,甚至还有被问罪的,失去官职成为平民,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一批人上,一批人下,根据这次在经济危机之中的表现,郭瑾很容易就做出了判断。

  剩下的空缺就被郭瑾调任官场新人们奔赴西北填补,一批刚通过科举考试和观政期的新人官员被广泛调往西北担任基层职位,拎起西北的基础行政。

  西北官场经过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之后,被郭瑾集中精力,该换的都换了,该升职的都升职了。

  而最引人瞩目的除了雍凉二州刺史的调任之外,还有西域三府都护的调任。

  镇西都护府都护曹昂年底任期满后,调任中央,进入内阁担任内阁辅臣,专门负责与财政部对接。

  北庭都护府都护诸葛亮年底任期满后,调任中央,进入财政部担任财政部右侍郎。

  安南都护府都护司马懿年底任期满后,调任司隶地区,担任河南尹。

  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之后,朝廷群臣都被皇帝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吏部下达任命很快,所以一切已成定局。

  朝臣们连忙从丹药之事中抽身而出,停止和陈琳打嘴仗,审视这次人事变动,惊讶的发现皇帝把西北五名主官都给调动了。

  四个人进了中央,一个成为河南尹,基本上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中央。

  并且此番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很不错的中低级官员都得到了谨慎,有些更是一跃而成为中央官员,跨越很大。

  西北官职基本上被革新派立场的官员占据。

  整个西北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转向回到农业轨道,反而愈加坚定了发展商业的道路。

  而立下最大功劳的主官们成功进入中央,给中央增添了革新派的砝码,财政部更是直接被革新派掌握。

  而原先守旧派的大本营民政部被皇帝一阵拉扯打的七零八落,也被掺进去了不少有革新倾向的官员。

  总而言之,这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之后,革新派大获全胜,守旧派被皇帝打的凄凄惨惨,损失惨重,公认领袖枣祗更是为此罢官,多年政治财富直接归零。

  革新派则大举进入中央朝廷执掌大权,这在朝官们看来就是一次政治变革。

  皇帝郭瑾通过这场政治变革成功引入革新派,排斥守旧派,今后的政治风向估计也会朝着革新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重回农业轨道。

  很多在之前持守旧态度的官员看准风向,开始投机,改变自己的态度,发声支持皇帝的改革举措,认为发展商业并不是罪过,而是利国利民之举。

  他们举双手赞成。

  新一轮政治投机开始了。

  丹药之争瞬间就被夺去了头版头条,刘健之死更是无人问津,所有朝官和政治人物都在私下里议论革新派大举进入朝廷的事情。

  郭瑾通过政治斗争彻底掌握了朝廷的主导权,从此内廷、特务、外朝三手硬,再无阻碍者。

  但是他没有停下脚步,在他志得意满之际,宣布了自己的另外一项重磅措施。

  改组财政部税务司,任命南书房侍读陆议为税务司郎中,大规模补充税务司官吏人员,扩编税务司机构,并且允许税务司执掌一支税卒武装,强化征税职能。

  从此以后,天下所有税务工作都由税务司承担,任何道路、运河所设收费站也由税务司直接掌控,直接收税。

  全体税卒武装直接接受税务司郎中指挥,税务司郎中除皇帝外,不听任何其他个人、官府组织的干预和调令。

  税卒在税收工作之中拥有和法卒一样的持械权力,必要情况下可强制武装征税,如有暴力抗税者,税卒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维护自身安全。

  新入税卒的身份定义为吏员,全体如警察、法卒一般在刑部备案,享受正常吏员待遇。

  另外也和警察、法卒群体一样,积累一定年限、功绩之后,可以担任税务司领导职位,升级为官员,享受更高的待遇。

  至于税卒团体的组成,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暂且决定如同警察、法卒一样,从退役士兵群体当中选择,并且更进一步允许皇帝禁军退役士兵进入税务司担任税卒。

  郭瑾还决定待后期税卒工作步入正轨之后,会和警察、法卒一样,一起设置一个专门的考试方法,任何进入这三个机构的吏员都要通过正规考试选拔。

  退役士兵与持有学籍者都可以通过考试成为税卒、法卒和警察这三者之一。

  当前这种特殊局面下,全体税卒通过选拔上岗之前需要进行集体高强度培训,学习魏帝国法律中关于税法的相关内容,以便于税卒今后的工作和执行。

  至于税卒的数量,暂且不作规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制,不设上限,主要看税务司如何安排工作。

  消息传开,满朝哗然。

  税务司原先是财政部下属部门,名义上接受财政部尚书的直接领导,对财政部尚书负责,再由财政部尚书颁布命令或其他的一些要求。

  虽然郭鹏当政时期就经常越过王粲直接指示税务工作,并且相当重视税务工作,领导人都要通过皇帝的审核,但是至少名义上税务司还是接受财政部规划的。

  这一回,税务司被明确规定除皇帝之外不受任何个人、官府组织的影响,全部工作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直接负责税务司。

  郎中,是一个千石职位,品秩上等同于地方县令。

  原先税务司郎中也算是一个较为强势的职位,王粲基本上不怎么敢插手税务工作,基本上都是税务司郎中直接向皇帝汇报税务工作。

  郭鹏当皇帝的后期,会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税务工作上——没有人比他更懂税务工作对于皇权的重要性了,所以他不怎么允许重臣参与税收之事。

  郭鹏退位之前,就产生了要给税务司增强职能的想法,但是没来得及实施就退位了。

  于是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郭瑾,嘱咐郭瑾在适当的时候实现这个规划,把税务司变成强力部门。

  郭瑾登基之后一直忙于巩固地位和权力,刚有点空闲,又碰上了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终于扭转局面之后,得到了这个好时机。

  在他凶名赫赫、群臣肝胆俱裂尚未恢复的时候,抓住时机,赋予税务司极强的职能,一举把税务司的权力提升到了司隶校尉府一样的地步。

  司隶校尉府拥有一千五百法卒,统辖司隶校尉部,是郭鹏专门对付中央官僚的强力执法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