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47章

作者:御炎

  当今天下,至少在士人们看来,天下大乱之际,争霸的不是其他诸侯,而是分做袁绍派系和袁术派系。

  他们认为只有袁绍和袁术两人才有争霸天下的资格,其他所有诸侯都是打着其他两人的旗号在办事。

  事实上也差不多就是这样,诸侯讨董就是打着袁氏的旗帜,现在也不曾放下,这样好的一面旗帜不拿来用,未免太可惜了。

  为了这面旗帜,天下诸侯本官有没有自立的野心,至少眼下都是袁绍和袁术的小弟。

  袁绍和袁术已经翻脸决裂了。

  为了袁氏正统,天下霸权,两人已经决裂了,这不是什么秘密,而是公开的。

  从袁术诬陷袁绍不是袁氏子孙开始,两人就连表面的和谐都没有了。

  因为是庶出,袁术一直看不起袁绍,现在更是把袁绍称作自己这个嫡子的奴仆,公开侮辱他,袁绍能忍?

  袁绍的确是庶出,但是因为过继给袁成的缘故,实际上也是拥有一定的地位的,要是他真的只是一个庶子,估计还真的无法和袁术抗衡。

  因为四世三公的巨大威望和政治能量,东汉末年乱世的早期,天下争霸的局势实际上就是袁绍派系对抗袁术派系。

  早些时候,袁术的力量还高于袁绍。

  孙坚,公孙瓒,陶谦,都是袁术联盟的人。

  袁术自己占据淮南大片领土,联合陶谦,放出孙氏旧将取江东,绝对的第一大诸侯。

  而袁绍早期只有靠自己,然后放出去一个曹操作为臂助给河南的袁术添乱,让曹操自己发育,自己在河北对抗公孙瓒,又隔着中原交往刘表,这才逐渐扭转局势。

  两兄弟碍于家族情面不能直接交战,所以搞代理人战争,通过各自的羽翼交战,来改变天下局势。

  最后袁术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袁绍的小弟曹操击败了贸然称帝失尽民心的袁术,袁绍派系才获得胜利。

  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袁绍才会成为天下霸主。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连必要的军需物资都难以筹集,郡县多有背叛或者摇摆不定的。

  没想到袁绍硬生生把顺风局打出了血崩的结果,曹操逆风翻盘,取得了胜利。

  这是相当惊险的。

  所以即使在这个时候,袁绍和袁术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双雄,争霸的双雄,天下人都认为天下实际上在袁氏的掌握之中,无论他们的代理人谁获胜,得利的还是袁氏。

  总的来说袁术的实力还是强于袁绍的,因为袁术的盟友郭鹏太能打。

  天下人都觉得郭鹏是袁术的盟友,奉袁术做盟主老大,和袁术一条心干袁绍,并非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要是没有袁术的旗号,仅凭郭鹏一个人,是无法在政治上取得优势的。

  就像现在公孙瓒和袁绍开战,要不是袁绍做事不地道,搞的韩馥死了,公孙瓒是没办法在舆论上和袁绍抗衡的。

  郭鹏还没有到可以抛弃袁术的名号的时候,他还是袁术的亲密朋友,和袁术结成联盟,奉袁术为盟主,绝对会和袁绍敌对。

  所以拿下兖州之后,郭鹏就给袁术送去了很多钱粮珍宝,还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控制青兖二州,为袁术遏制袁绍南下的道路,绝对不让袁绍可以再度南下威胁袁术的地位。

第266章.二百六十五 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术得到郭鹏送来的钱粮珍宝和信件之后十分高兴,也派人回礼。

  他送了比郭鹏送给他的东西还要多的东西作为回礼给郭鹏,写信称赞郭鹏是国之干臣干将。

  然后信心满满的四处扩张自己的地盘,雄心勃勃,很想开创一番大事业。

  当时郭鹏得到袁术的回礼的时候,一度比较吃惊。

  这家伙不组织流民搞屯田,麾下没有农民起义造反。

  更奇葩的是,袁术占据汝南之后,汝南的黄巾军居然群起响应配合袁术,还借此串联了豫州的黄巾军一起响应袁术,不和他敌对。

  就这样,他却能穿着华丽的衣裳,顿顿吃肉喝酒,给郭鹏如此丰厚的还礼。

  后来从自己派往袁术统治区域的密探那边得到消息,郭鹏才知道袁术到底为什么那么财大气粗。

  史书上记载的没错,他的确是靠着抄掠地方维持生计的,至于军粮,主要是向州郡征粮,也就等于是军事强迫,他自己才没有兴趣搞建设生产。

  平民黎庶太穷了,没有华贵的衣裳和好吃的肉还有酒能供袁术剥削,袁术也瞧不上平民黎庶那点烂东西,只要他们可以提供粮食就可以。

  至于那些奢侈品,袁术自己不生产,又怎么得到呢?

  他打土豪。

  对,没错,袁术打土豪。

  士族他不会碰,大豪强名望大的兵马多的他也不敢碰,除非不长眼和袁术作对。

  于是中小豪强倒了血霉。

  结成坞堡,运行庄园经济,配备宾客、徒附、奴婢、工匠等各种技术人员,具备生产袁术喜欢的奢侈物并且使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条件的豪强。

  也只有他们才拥有这些袁术喜欢的东西。

  所以袁术便依仗着自己四世三公的名头,光明正大的捏造罪名,纵兵抢掠这些豪强,破坏庄园,掠夺财物和粮食,抢掠人口,满足自己和军队所需。

  他们的东西还真的多,抢一波就能足够袁术挥霍一阵子,没了再抢,继续挥霍。

  郭鹏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士族普遍不喜欢袁术,但是黄巾军却和袁术关系不错的原因了。

  对于袁术的这一神来之笔,郭鹏其实是很佩服的。

  袁术的确有点才能。

  他所选择的现在所处的区域,没有人可以抗衡他的势力,除了徐州陶谦是个大势力之外,扬州豫州都没有成型的大范围势力,所以袁术得以在扬州和豫州大范围扩张。

  他收纳了孙坚的武将团队和家人,获得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为他四处征战。

  他依靠孙坚的团队和自己的军队,将势力不断往豫州和扬州扩展,甚至还垂涎徐州,更隐隐有要报复刘表的迹象。

  袁术和郭鹏陶谦的联盟占据了几乎整个中原,大势渐成,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诸侯。

  而袁绍还在十分艰难的通过内政外交应付公孙瓒。

  谁强谁弱大家一眼就看得出来。

  饶是如此,野心勃勃的郭鹏也看得出来,袁术的势力就是无根浮萍,伸手一拔,则连根拔起。

  他善于转进,善于利用自己的名望谋取好处,唯独不善于夯实自己的基础,让自己的势力牢牢扎根。

  他不像郭鹏,把势力安插在最基层,深入每一个乡村进行控制和征税,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建立了一个秩序,稳定了统治,宣扬了名望。

  形成困难,但是一旦形成,则根深蒂固,难以拔除。

  袁术就是无根浮萍,看似茂盛,一拔就出来了。

  更何况对付袁术,郭鹏有必杀技。

  传国玉玺还在郭鹏的密室里面藏着,好端端的躺着。

  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就用一个合适的方式把传国玉玺送到袁术手上,静待袁术一波操作,成就『伟业』。

  陈宫的战略规划,部分可以使用,可是涉及到最核心的问题上,却给郭鹏透露了一个很严重的现实问题。

  纵使汉室威望已经入落叶般飘零,可是汉室四百年的统治依然深入人心,想要撼动,不容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室还有一点点回光返照的生机。

  一个人的回光返照时间很短,可一个国家的回光返照的时间就很长了,有些时候比人的寿命还要长。

  所以汉家天子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了,但是就一个汉天子的名号,仅仅只是一个名号,对于任何一个士人乃至诸侯而言都不是可以熟视无睹的。

  大义名分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曹操之所以可以讨伐袁术,和袁绍抗衡,就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拥有了皇帝。

  奉天子让曹操得到了很大的便利,很多人因为皇帝在许昌,而投靠了曹操。

  人才,人望,曹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实力增长,还拥有了最关键的大义名分,于是拥有了抗衡袁绍的底气。

  但是,副作用呢?

  曹操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大概就是副作用了。

  如果曹操只是袁绍手底下一个兖州牧,他的名声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两极分化。

  可他偏偏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汉贼。

  对于郭某人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

  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

  其实郭某人一直都觉得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伪命题。

  曹操最开始得到皇帝的时候,膨胀了,自己做大将军,让皇帝任命袁绍做太尉,袁绍大为恼火,痛骂曹操有什么资格居于自己之上?

  曹操被吓坏了,立刻去大将军号,改领司空,把大将军的尊号让给了袁绍。

  能不能令诸侯,看的不是皇帝,而是自己的实力。

  实力不够的诸侯,根本就不敢挟天子,比如河内太守张杨,知道自己实力不行,不敢挟天子,本身曹操自己也有实力能平定这些小诸侯。

  而对于袁绍这种巨无霸大诸侯,除了政治上的大义优势之外,也没有实际改变袁绍强大曹操弱小的局面。

  所以对付小诸侯不用挟天子,对付大诸侯,挟天子归挟天子,该打还是要打。

  诚然,大义名分真的很有意义,皇帝掌握在手,让曹操得到了很多好处,虽然也付出了很多代价,成了继董卓之后的第二号汉贼,但是这让出身卑微的曹操有了对抗四世三公名望的底气。

  可是一边挥舞着汉室的大旗,一边还要实现自己的私心,两全其美的事情,真的存在吗?

  郭某人表示怀疑。

  郭某人的出身比曹操好多了,唯一的一点污点也因为卢植和蔡邕的原因干脆的洗白了。

  所以陈宫会这样想,也是因为他的出身,他的处境,他的所学所知,以致这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然而站在郭鹏的角度上来看,一切,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更重要的是,郭鹏不像曹操一样有大汉情节。

  曹操对名义上的皇帝有感情,囿于自己的实际处境和理想,退不得,进又不敢也不愿真的进,痛苦了一辈子。

  郭某人就是一个干脆的汉贼,没什么担忧的,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不会动摇。

  对于陈宫这个消灭袁绍之后的战略计划,郭某人心中颇为不赞同。

  汉室……

  汉帝……

  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第267章.二百六十六 郭鹏理政(上)

  皇帝一人所代表的天下人望真的很恐怖,无论是自己还是袁绍还是袁术能掌握,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所以,该怎么做,郭鹏的心里有杆秤。

  对于陈宫的建议,郭鹏表现出了一副大喜过望的样子,表示自己十分认同陈宫的想法,想要和陈宫一起实现这个目标。

  陈宫也相当高兴,觉得自己遇到了明主,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

  郭鹏在兖州的立足于是变得十分稳定,除了陈留郡还没有伸手干预之外,兖州已经认主。

  鲍信十分服从郭鹏的命令,赞同郭鹏以屯田之策稳定地方的政策。

  他的兖州刺史实际上还是郭鹏任命的,两人有主从关系,于是他以兖州刺史的身份大力推动屯田政策,帮助郭鹏掌握兖州。

  尽管如此,也就是郭鹏直接派自己人掌握的四郡国能大范围推开屯田政策,其余四个郡国也就是做做表面工程,应付一下刺史的政令而已。

  尽管如此,郭鹏在兖州的权力和地位还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到了初平三年的三月底,幽州和长安的局势都将发生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的时候,郭鹏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两州之主了。

  身份地位提高了,实力也会随着增强。

  掌握了大量的资源之后,郭鹏就顺利的扩军,在兖州范围内裁撤老弱兵员,将他们发回原籍务农,或自耕,或参与屯田。

  之后,挑选精壮之士加入军中,包括原来的兖州兵和原来的黄巾军,从中挑选精壮,打散之后编入原来的青州军之中。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郭鹏就将军队扩充到了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在卢县设立了新的练兵大营,将新兵纳入其中加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