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576章

作者:御炎

  诸葛瑾不希望在内阁工作的诸葛亮离开洛阳去外地。

  他正在积极运作,与同为徐州人的张昭交好,想方设法让张昭给诸葛亮也安排一个尚书台职位。

  他想让诸葛亮从内阁里出来,正式投入中央权力枢纽里,开始真正的参与政治,为未来积累经验,为诸葛家族的发扬光大奠定基础。

  内阁是郭鹏的秘书部门。

  虽然掌握着名为审计的权力,对尚书台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是毕竟不是真正的办事部门,没有真正的事权。

  内阁是郭鹏的应声虫,当然,也得到特殊的保护。

  但是不出来,不在尚书台里掌握事权,就不算真正的介入了帝国政治。

  内阁是皇帝郭鹏手里的一把刀,没有自主意识的一把刀,一切都看皇帝的意志,这并不利于地位的提升。

  只有被外放出来进入尚书台,才算是真正提升了地位。

  两次巨大的政治风波里,内阁都被牵扯进去,但是最终受损很小。

  只有一共三名内阁阁员失去了职位,被驱逐出京城,大部分人是相当安全的。

  受损最大的反而是内阁首辅曹操,降了爵位,丢了不少食邑,还矢去了一些福利,但是他还是内阁首辅,掌握着权力。

  诸葛亮和他的朋友们都安然无恙。

  这些来自弱势地区的朋友们,比如徐庶,比如石韬,比如孟建,都被诸葛瑾看好,想要提拔一下。

  诸葛瑾等人求贤若渴,急切的想让他们进入尚书台工作,扶助他们进入尚书台,以便于和青兖冀三州人士对抗。

  不过看起来这样的想法不为诸葛亮所认同。

  “兄长,若不能真正接触到黎民百姓,不能真正的看到那些乡村是如何运作的,官员就不能明白魏国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偌大的魏国,就是一个一个的乡村累积而成,是屯田民累积而成,这是所有前汉军阀都没能办到的事情,我想去看看。”

  诸葛亮向诸葛瑾请求。

  诸葛瑾为之皱眉。

  “阿亮,你该知道,地方上的条件,是不可能和洛阳相比的,更不要说是那些底层的乡村了,没有石板路,没有那么多公厕,也没有什么熏香,只有种地的老农。

  如果说这不重要的话,洛阳官员的升迁和地方官员的升迁根本就是两回事,如果地方官员也有那么重要的话,之前鲁子敬做平州刺史的时候为兄就应该得到升职。

  可为兄直到现在才升职,这就是地方和中央的差距,你进入尚书台做官,看到的听到的和在地方看到的听到的完全不是同一个级别,地方上的经历对你而言是没有必要的。”

  诸葛亮面色不改,想法不变。

  “兄长,我所为者,乃是魏国,而不单单是升官,我若想升官,又怎么会主动离开洛阳呢?我若不想升官,又怎么会主动离开洛阳呢?”

  “这是什么意思?”

  诸葛瑾有些愣神,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自家兄弟的意思。

  “兄长,我当然希望可以升官,可以掌握更多权力做更多事情,但是我也知道那样意味着什么,我不认为我现在做好了升官的准备了。

  我在洛阳做官所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地方做,但是我并不知道地方到底是什么样,我想去地方,去最底层看看,去真正地了解地方上现在正在做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有什么好的事情,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只有真正了解,我才知道我在洛阳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脱离实际,做出可笑的事情。”

  诸葛亮耐心解释。

  诸葛瑾沉默了一会儿,捏着自己的胡须。

  “阿亮,你的意思,我懂了,但是……”

  诸葛瑾还是有一些疑虑。

  “兄长,当今陛下喜欢的,是可以办实事的人才,当今陛下起于行伍,征战天下,深谙民间所需,若不能明白民间到底需要什么,就不能理解当今陛下在想些什么,也就难以真正在朝中站稳脚跟。”

  诸葛亮继续劝说诸葛瑾。

  而这个说法却让诸葛瑾有了兴趣。

  “这倒是有道理……”

  “自然是如此,兄长,陛下所重用的很多人,基本上都是当时随着陛下一起从行伍中搏杀过来的人,他们都经历过底层搏杀,知道民间所需。

  所以他们知道在他们洛阳到底该做什么,了解君心,做出的事情都符合陛下的需要,而我们如果不了解,就永远不可能取代他们。”

  诸葛亮说出了诸葛瑾无法忽视也无法拒绝的理由。

  认真思虑片刻,诸葛瑾便不再阻拦诸葛亮了。

  “吾弟所言,深得吾心。”

  诸葛瑾如此表示。

  然后诸葛瑾告诉诸葛亮,想为诸葛亮在中央部门谋取一个职位,真的不容易,张昭也不敢打包票,但是要说外放出去,那就太简单了。

  到处都是地方官员挤破脑袋想进入中央,还真没见到几个中央的官员想去地方外放的,中央外放地方的,基本上都是皇帝的意思。

  诸葛亮想外放地方,做个县令什么的还是绰绰有余。

  于是诸葛瑾就寻了个空去拜见张昭,得知诸葛瑾的来意,张昭感到十分好奇。

  “都是地方官员挤破脑袋想要来洛阳做官,你家兄弟倒是不平凡,居然主动要求外放?”

  张昭笑着说道:“如今外放可不是什么好选择,不是江南就是辽东,亦或西北,到处都是新近占有的土地,非常苦寒,条件很差。

  更关键的是有一定危险性,官员初到,也不知当地民众是否愿意服从中央,开拓起来又是如何麻烦,所以愿意去的人很少。

  我这边正愁很多县官的职位没人去做,很多地方官位都填不满,基本上愿意去的都是太学里出来的寒门子,我正在四处找人,非常麻烦。”

  诸葛瑾当然知道这个时期外放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是诸葛亮已经说服了他。

第1010章.一千零二十 这才是诸葛亮啊

  诸葛亮素来很有主见,而且很聪明。

  诸葛瑾不认为诸葛亮的理由是没有意义的。

  于是他苦笑道:“舍弟办事,素来有主见,我这个兄长也不能左右他,如今他一力请求,我只好前来拜见部堂,请部堂帮衬一二。”

  “这根本就不需要我帮衬,反而是你在帮我。”

  张昭摇头苦笑:“只要他自己递申请来吏部,讲明原因,今日把报告递来,明日我就能给他一个回复,只要陛下不反对,十日之内就可以准备离开洛阳了。

  这种职位现在一抓一大把,哪怕增加福利都没人愿意做,距离太远,太苦寒,很多地方连条路都没有,人口更是稀少,都是住惯了繁华的人,想让他们去吃苦,难!”

  张昭对于现在年轻官员不愿意吃苦的想法非常不满。

  想起自己当年曾在关西破败之地重建地方的经历,想想自己带着一群人从零开始建设关西的时候,他就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意志不够坚强。

  只想着在洛阳这样的繁华之地做官,却不去深入基层,了解魏帝国的基础构成,又怎么能真正理解魏帝国的政治呢?

  可这种话不能明着说,而且就算明着说,不想懂的人就是不会懂。

  结果忽然出现一个主动求取外放的诸葛亮,让张昭很欣慰。

  诸葛瑾无奈笑笑。

  “舍弟就是如此有主见,他想去这些地方,我也没办法。”

  “那你让他自己递申请来,我就把名单报上去请示陛下,只要陛下那边通过,十天之后你家兄弟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张昭询问道:“你准备让你家兄弟去哪里?平州?荆州?扬州?益州?还是凉州?我都可以酌情安排,这些地方都很缺县官。”

  “舍弟说辽东和凉州都在大搞建设,他想去这些最需要人手的地方,这样可以得到最好的锻炼。”

  “嗯,不错。”

  张昭点了点头:“令弟有如此为国为民之心,实属难得,我会为他安排妥当的,将来做出政绩,我一定率先将他调回洛阳。”

  诸葛瑾深深拜谢张昭。

  随后,张昭便把自己拟定的一批官员任免名单递交到了勤政殿,交给郭鹏审阅。

  他可是很明白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原因是什么,所以不敢独断专行。

  什么事情做结论之前都要汇报郭鹏,经过郭鹏的允许之后才会下发执行,如此才能得到郭鹏的信任。

  人事大权从来都不在郭某人的放松范围之内,人事大权和财政大权他一定是死死抓住绝不放松的,和军权一样看得很重。

  所以就算很忙,事关人事,他也会抽出时间观看。

  对于张昭这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工作态度他就很满意。

  对于新晋选拔出来填补中央的官员,郭某人也没什么不满意的,郭某人更注意的反而是那些偏远地区空出来的地方官职。

  太偏太远,条件艰苦,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尤其是那些自幼锦衣玉食的士人子弟,乃至于一些广有田产的大豪强出身的寒门子,都不愿去。

  愿意去的人不多,这让郭鹏不高兴。

  不过还是有人愿意去的,所以郭鹏着重看愿意去偏远地区做官的人的名字,记下来,以后要是做出成绩,优先提拔。

  然后,在这份奏表里,他看到了一个让他觉得有点意外的名字。

  诸葛亮。

  还是主动请求外放的。

  有趣。

  思考一番,郭鹏叫人把诸葛亮喊到了勤政殿书房。

  看着高大帅气的诸葛亮站在自己面前,郭鹏露出了笑容。

  “孔明啊,听说,你自请外放凉州?”

  “是的陛下,臣自请外放,希望前往地方做官,积累行政经验。”

  诸葛亮回复道。

  “原因呢?洛阳不好吗?凉州不仅偏远,而且苦寒,没有洛阳那么好的条件,吃穿用度可都非常艰难。”

  郭鹏看着诸葛亮,一脸为他考虑的样子。

  “不,陛下,不是洛阳不好,而是因为洛阳太好了,会让臣以为全天下都和洛阳一样完美无缺,可是臣知道,并非如此。”

  诸葛亮开口道:“天下间还有人生活困顿,还有人生活的地方交通不便,不是每座城池都和洛阳城这般铺了石板路,不是每座城池都和洛阳城这般有那么多的公厕。

  臣深知如果臣永远都待在洛阳城里做官,那对于臣而言,自然是非常舒适的,臣得到陛下的青睐,升职也好,兴盛家族也好,都非常便利。

  但是陛下,这不是臣所渴求的,臣希望可以真正的深入民间,体察民间疾苦,知道他们真的需要什么,然后再回到洛阳,去做那些事情。”

  “这就是你的答案?”

  郭鹏站起身子走到了诸葛亮面前。

  “是的,陛下,臣希望臣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臣希望自己知道自己在洛阳城内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让魏国更强,更安定,所以,臣恳请陛下允许臣外放。”

  诸葛亮跪在地上向郭鹏请求外放。

  郭鹏低下头看了看诸葛亮,不由得产生了一些感慨。

  他是没想到诸葛亮请求外放的原因是这样的。

  他觉得诸葛亮请求外放,可能是因为聪明,看到了朝廷整治斗争如此激烈,所以才想着外放避祸,等局势明朗了再回来。

  他没想到诸葛亮想要外放的理由竟然是为了了解魏帝国的基础构成。

  他想知道魏帝国的基础构成是怎么样的,政令是如何传达如何执行,然后如何造福民间的。

  一做官就在内阁办事的诸葛亮没有基层做行政主官的经验。

  当初去江东出差也是作为实习官员前往办事。

  但是很显然,诸葛亮不满足于此。

  他渴望更多。

  这才是诸葛亮啊。

  以益州区区一州之力还能主动对曹魏发起五次战略进攻,甚至有两次对曹魏具有巨大的威胁,逼迫曹魏用数倍于诸葛亮的军力对抗他。

  用绝对弱势的国力对抗绝对强势的大国尚能取得战略主动权。

  这种事情只能证明诸葛亮一手缔造的蜀汉体制在动员力方面相对曹魏的优势,证明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天才式的手腕令人无比震撼。

  也能证明诸葛亮之才十倍于曹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