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80章

作者:御炎

  郭鹏下令在皇宫外边的大广场上公布用大型纸张抄录的加注了标点符号的五经经文。

  将自己的圣旨和五经经文一起公布,广泛传播,让所有人都知道,并且进一步向外地,向大魏帝国的各州郡县传播。

  太学内的官员立刻在袁嗣的指示下把标注之后的经文公诸于世。

  还专门把皇帝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含义对外公布,一并公诸于世。

  大局既定。

第1170章.一千一百八十 洛阳乱成了一锅粥

  如果说之前黄龙殿会议对于士子们的震动等同于八级地震,那么这一次的圣旨公布对士子们的震动就等同于火星撞地球。

  最开始听说的时候还有点懵懵懂懂不能理解皇帝的意思,可是当他们一起聚到皇宫前的大广场上观看皇帝命人公布的五经经文标注版本的时候,那种震撼就难以描述了。

  只有火星撞地球可以勉强形容。

  聪明人稍微读了几段话之后就意识到,从这一刻开始,家法已经死了,家法传承已经没有意义了。

  最重要的断句都已经用这个奇怪的标点符号进行标注并且公诸于世了,每一个识字的人都能看懂了,家法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那掌握经文解释权的五经家族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士子们内心的震撼尚未结束,更加令他们感到不解的消息传出来了。

  黄龙殿会议的五个最大受益家族之中的四个,颍川荀氏,汝南袁氏,扶风平陵贾氏和鲁郡孔氏纷纷发声,对汹涌而来的自家门生们宣布——

  他们无限支持皇帝陛下的决定,他们无限支持皇帝陛下为了让更多学子更好学习而做出的决断。

  标点符号是皇帝陛下天才一般的创举,他们号召更多的人去学习,去掌握,然后更好地做官。

  他们愿意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出自家家法,并且决定把自家私学的教育资源融入太学之中,让官方太学成为国家真正的最高等级学府,号召大家一起去太学学习真正的知识。

  太学里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极其优秀的教师,他们只要愿意进入太学,就可以去太学内学习,不用担心进不去之类的。

  但是,速度要快一点,晚了,慢了,那就真的赶不上了。

  他们的表态真可谓是震撼士子们一整年。

  然后士子们群体内立刻出现了极其剧烈的两极分化。

  对此察觉到了莫名的机遇,并且感觉到了天下大势走向的人,亦或是事先已经知道了部分内幕的人,他们纷纷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太学。

  有些古道热肠的还会招呼着身边人一起赶赴太学去登记报名。

  招揽过去的人越多越好。

  只有报了名,才能保证安全,否则不知道要遭遇什么可怕的对待。

  鬼知道皇帝陛下还会做些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原先不在太学内学习的士人们最初是茫然的,但是看到身边的人接二连三的前往太学报名,渐渐汇聚成一股人流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也快速跟上了这股人流前往太学。

  慌乱的时候,人总是从众的。

  抵达太学的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太学门口已经排列了整整一排五十多张桌子,每张桌子后面都坐着太学内的工作人员。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纸和笔,似乎正在准备登记一些什么东西。

  “根据各自要选择学习的经文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登记!看准了,这里是《易经》,这里是《春秋经》,这里是《尚书》……别走错地方了!还有……别挤!都别挤!!”

  士子们一拥而上,让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员们非常头疼。

  而两极分化出的另外一极在最初的慌乱之后,纷纷前往五大家族里唯一一个没有发声的桓氏家族那里寻求一个靠谱的解释。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他们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他们该怎么做。

  手足无措,六神无主,大脑一片空白。

  他们只能去寻找桓氏家族的帮助。

  可惜桓氏并不是因为反对皇帝的策略而没有发声,桓氏是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才显得手忙脚乱大为惊慌,根本来不及发声。

  桓典得知情况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在做梦,意识到现在是光天化日之下之后,他立刻进入皇宫求见郭鹏。

  但是皇帝郭鹏却拒绝接见他,让他离开皇宫回去,自己反思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桓氏陷入了莫名的慌乱和恐惧之中。

  面对汹涌而来的人潮,桓氏根本不能做出什么应对,居住在洛阳的精英族人们乱作一团,个个焦头烂额。

  “到底是什么情况?”

  “公布五经断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为什么我们之前什么都不知道?”

  “打探消息的人怎么还没回来?!”

  他们自己都乱成一锅粥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赶去太学登记名额,争抢着进入太学参加学习,以此缓解对未知的恐惧。

  没想着去太学的人则几乎都聚集到了桓氏这边来,希望桓氏可以给他们一个说法,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回事?

  桓氏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告诉你们怎么回事?

  桓典早就派人去其余四个家族询问情况,但是他们纷纷吃了闭门羹,啥都不清楚。

  桓氏被彻底孤立了。

  而之前那些因为跟五大家族传习一样的经典所以自认为躺赢的家族也纷纷听说此事,试图了解情况,也被四个家族拒之门外,没有和他们谈起任何的内幕情况。

  四大家族只是不断地号召士人们赶快去太学报名,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而其余的传承家族们一脸懵逼的看着这个局面。

  然后纷纷冲入桓府,强行面见桓氏话事人们,和他们交谈这件事情。

  结果发现桓氏也是两眼一抹瞎。

  他们都瞎了,外面那些不明觉厉的士子们肯定更瞎了。

  很多脑子转不过弯的人看着身边人都往太学跑,便也都争着抢着去了太学报名,报名之后松了口气才开始觉得这个事情不对劲。

  但是不管对劲不对劲,他们都已经得到了进入太学学习的资格,有了一定的保障。

  至于结果如何,还要观看后效。

  只是眼下来说,他们恢复了冷静,大批量的聚集到了皇宫前的大广场上,再去观看被公诸于世的加注了标点的五经。

  他们试图从中看出点什么来。

  然后就真的看出了点什么来。

  顶级士族家庭的士子到底还是少数。

  二三流甚至末流小士族家庭的士子才是多数。

  一看之下,他们顿时意识到,机会来了。

  弯道超车的机会来了。

  士子们意识到这个机会来到的时候,桓氏也最终反应过来了。

  他们反应过来发现他们被皇帝和其余四个家族联手抛弃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其余四个家族到底是为了什么样的利益,居然舍得交出事关家族数百年传承的至关重要的经典解释权,把家族的立身之本拱手交给皇帝。

  这可是核心利益啊!

  他们究竟从皇帝那边得到了什么好处?

  皇位继承权吗?

  皇帝答应把皇位交给他们吗?

  什么样的好处居然让他们可以放弃经典解释权和施教权?

  他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私学兴盛的如今,私学是士人对抗皇权的不二选择,一旦交出了私学的所有权,全都进入什么官学学习,那士人将完全成为皇权的附庸,失去一切独立自主的可能!

  学的说的用的都是皇帝规定的,那他们还如何反抗皇帝?

  眼下这个局势,皇帝分明就是要废除私学大兴官学,夺取教育的权力,把士人们多少年的努力都毁掉!

  更关键的是,家族的立身之本没了!

  而整个行动过程之中桓氏居然一点都不知道,一点消息都不曾打探到,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何而起,什么时候谈妥了。

  他们现在只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他们被皇帝联手四大家族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根本无法反抗。

  桓氏内部乱成了一锅粥。

第1171章.一千一百八十一 世界上总是不缺有生意头脑的人

  此时此刻,洛阳之内全是敌人,没什么朋友。

  洛阳之外可能成为朋友的人们根本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桓氏被孤立成了一座孤岛,一座什么事情都办不到的孤岛。

  而聚集在桓氏府邸门口的士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断地离开,不断地向太学方向前进。

  桓氏迟迟不表态,迟迟不能说些什么,这让他们觉得心里没底,他们不至于为了向桓氏效忠而放弃自己的前途。

  不断有人过来劝他们去太学,或是友人,或是亲眷,告诉他们再不去太学的话,可能就来不及了。

  这能行?

  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渐渐抛弃了桓氏,选择了前往太学,去做一些他们能接受的事情。

  十四家法已经被罢黜了九家,现在就剩下五家,四家还是支持皇帝的,就剩下桓氏一家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事实上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公开的圣旨并不能解释所有人心中的疑惑,支持和反对现在都还只是一种概念。

  之所以前往太学,是因为其余四大家族的号召。

  之所以在这里留着,也因为之前对太学的不满,还有因为本身是之前投入桓氏的门生,还有其余那几家莫名其妙躺赢又莫名其妙失去家学传承的家族。

  一直到晚上,宵禁时分,桓氏都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于是围在桓氏门外的人们基本上都散尽了。

  他们知道桓氏什么都做不了,而除了本身和桓氏联系紧密、可以得到桓氏私学老师近距离授课的士人之外,大部分也都是挂个名号而已。

  私学老师也不可能完全教授每一个学生,学生千千万,老师就那么多,往往只是挂个名字,就等于在这里接受过教育,是这一家的门生。

  就结束了。

  综合来说,就和内门弟子外门弟子还有记名弟子差不多的区别。

  所以在哪里读书不是读?

  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读书罢了,就这样抛弃桓氏也没什么不可以。

  人走的差不多了,桓氏还是没能做出什么决断来。

  反而在内宅之中,桓氏和其余几个躺赢家族爆发了极其激烈的争执,甚至还有人互相之间扭打在一起,互相咒骂对方不作为的,家里的孩子哭闹之声彻夜不停。

  宵禁时分,驻守外城的卫军和驻守内城的禁军全面出动,执行严格的宵禁命令,一应人等被全部驱散回家。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宵禁解除之后,桓氏的门口就再没有任何一个士子前来了。

  皇宫大广场上再度出现了大量士子,盯着标注了标点符号的五经狂看。

  看着看着,就有越来越多的士子拿着纸笔过来对着一顿抄录,抄的眼睛都红了也不停笔,从上午抄到了中午。

  送外卖的酒店小厮还有小摊贩们觉得有利可图,都围了过来兜售酒菜和其他胡饼之类的小吃,阵阵香气刺激着士子们的食欲。

  然后他们咽着口水买饭吃,一边吃一边还在不停地抄录,吃完了抹抹嘴,接着抄录,又从中午抄到了日落时分。

  如此接连七天,在皇宫大广场上抄录加注了标点符号的经文的士子们数量极大,乃至于一些寒门学子黎庶学子都从太学里跑出来加入抄录队伍,整个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