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24章

作者:御炎

  “有这种事?”

  郭瑾想起了郭鹏的嘱咐,又问道:“莫非这个市集也是诸葛太守设立的?”

  “客人是第一次到凉州来吗?”

  店家询问道。

  “是的,我是洛阳人,第一次来凉州。”

  “哦,那就难怪了,这市集原本不是敦煌郡的,是敦煌县的,是诸葛太守在做敦煌县令的时候建造起来的,后来诸葛太守做了敦煌太守,自然就变成了敦煌郡的,特别有名气。

  客人要去做生意,那尽管放心,敦煌市集里基本上没什么骗人的事情,真要有,也能给立刻查出来,犯事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挨板子坐牢房,还永远都不能再次进入敦煌市集。”

  听了店家的话,郭瑾缓缓点头。

  看起来,这个诸葛亮还真有几分本事。

  照常理来说,重农抑商是魏国政策的主旋律。

  郭鹏都在中央提出要重视农业,要各地官员注重农业生产,不能因小失大,而这个诸葛亮不搞重农抑商,反而扶持商业发展,反其道而行之,那敦煌郡的农业……

  岂不是有点问题?

  敦煌本来不是什么农业大郡,本身也是苦寒之地,农业发展肯定不如中原之地,现在又要大搞商业,这农业生产一旦拉下,真要出了什么问题,首先就要闹饥荒。

  诸葛亮如此得到郭鹏的关注,难道真的会犯这样的错误?

  郭瑾觉得这个事情需要去真正的看一看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过了好一会儿,饭桶们终于结束了自己的进食,店家家里的男丁们已经累的要瘫在地上爬不起来了。

  郭瑾给店家多付了一些五铢钱,店家表示不要,郭瑾则摆起架子,说这是赏钱,因为他们吃得很愉快。

  之后,郭瑾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路,骑在马上悠哉悠哉的时候,还忍不住哼起了小调。

  “公子很开心的样子?”

  “那是自然,我魏子民生活安康,有饭吃,有衣穿,有钱拿,我怎能不开心呢?不过敦煌郡还是有点问题的,我要去好好的看看那个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治理敦煌郡的。”

  郭瑾眯着眼睛,看向前方笔直的大道。

  他们此时所在的地方不过是刚刚进入凉州,抵达了汉阳郡,尚未抵达现在的凉州政治中心所在的武威郡,更遑论最西边的敦煌郡。

  一路上郭瑾也没有惊动任何官面力量,隐藏身份,就装作一个真正的关中客商,颇有几分微服私访的味道。

  也因此才能看到很多平时正式巡视的时候所看不到的东西。

  郭瑾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能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国家,而不是只从太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国家,这种感觉就完全不同。

  因为过于在意敦煌郡的事情,甚至在张掖郡他也没有多么在意司马懿治理当地的一些细节,粗略的看了看,觉得民众安稳,道路坦荡,农业发展向好,便觉得很满意。

  他还是想要尽快前往敦煌郡,去看看诸葛亮把敦煌郡折腾成什么样子了。

  随后,在六月中旬的时候,郭瑾一行人以商旅的身份抵达了敦煌郡治所敦煌县,在敦煌县内的一家旅店住下。

  这次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要不是这里的城池大小完全不同,有那么一瞬间,郭瑾还以为自己回到了洛阳。

  人多,第一感觉就是人多,人非常的多,和洛阳的感觉一样,就是人多,感觉全天下的人都挤在了一座城池里。

  明明这里是边陲之地,明明是边境的小城市,他们印象里应该是低矮破败人口稀少,只有小猫三两只的那种感觉,但是敦煌县城的人口之多,完全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若不是一路从河西四郡走来,见到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繁盛,他们甚至会觉得郭鹏这些年迁移来的人口全都到敦煌郡来了。

  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敦煌县城的道路并不狭窄,看得出来是经过拓宽的,尽管如此,却依然出现了人多至摩肩接踵的情况。

  来来往往的人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街道两边叫卖的小贩多到数不过来。

  这里似乎没有街、坊的限制,没有明确的分割,貌似街道两边除了小贩就是住家,全部串联在一起,这样的城池内部风格,走遍了那么多城池,郭瑾还真是没见到过。

  “这里没有街坊吗?”

  夏侯尚有些吃惊的看着这座小城的建筑物分布,意外发现没有找到自己印象里的熟悉的分布,一眼望去住宅区和商业区居然混合在了一起。

  “是啊,这座城池有点奇怪啊,这不就是住家吗?商贩与住家相连,从城头到城尾都是如此,这样也行?”

  曹真满脸惊讶。

  整个队伍里的其他人也感到相当的意外。

  对于这样的城池,他们还真是没见过,也不怪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

  重农抑商的主基调下,城市的基本建造原则是坊市制度,坊即居住区,市即交易区。

  城市内将住宅区和交易区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控制。

  虽然魏律内没有明确规定过城池必须要按照坊市制度来规划,但这是因为坊市制度是大家的共识,商人只有在市内才能进行交易活动,居住区内则禁止经商,这是约定俗成。

  中原之地的任何一座城池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结果诸葛亮居然钻了这个空子。

第1244章.一千一百五十四 臣才疏学浅,竟不知有这等事

  郭瑾首先派人去找曹仁,向曹仁汇报郭鹏的要求,让曹仁首先安排起来战争借口的制造。

  自己暂且留在敦煌郡,开始观察敦煌县的日常。

  郭鹏曾经对郭瑾说过,说他不喜欢坊市制度。

  这个规定、限制交易区域,且规定只有白天的某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交易的制度严重限制了商业的活力,使得商业本该发展的更加繁荣的局面遭到遏制,商业的发展被限制。

  可是从全局角度来看,古代工商业是不能养活足够多的脱产人口的。

  人人都要吃饭,从事工商业的人也要吃饭,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没有绝对多数的农业人口保障生产,别说商业,饿都能给你饿死。

  商业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古人就是吸取了商业影响国家稳定的经验,才会推出重农抑商政策,确保农业生产为第一位,商业则为末流。

  时至今日,社会生产力总体底下的情况下,在地里打不了多少粮食上来的情况下,郭鹏也毫不犹豫的推行重农抑商。

  用坊市制度限制商业交易规模,用宵禁制度限制商业交易时间,不准商业过速发展,不准商人过多赚钱。

  当然宵禁制度也有建国初期国家穷困,燃料昂贵不能大规模长时间使用的原因。

  但是他自己倒是在外用皇家商队大赚其钱,在内则打压民间商人的经济实力,还设置政策应对中等以上大商人的出现,随时准备杀掉冒头的以充国库,一条龙服务准备的妥妥当当。

  这当然是符合魏国的利益,符合整体的需要,也符合郭某人一贯的双标。

  商业归根到底是农业生产出现富余之后才出现的行业,如果农业崩坏,商人又能到什么地方去找寻货物做交易呢?

  汉王朝末年二十年的乱世将社会生产秩序破坏的相当严重,郭某花费很多时间才把国家整体状态恢复到了黄巾之乱之前。

  现在正要起步恢复建设,可不能让商业不合时机的发展起来干扰了他的全盘计划,所以恢复农业生产秩序才是最主要的刚需,而恢复农业生产往往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看到一点起色,绝对不容易。

  在大家都在埋头搞农业的时候,诸葛亮偏偏在敦煌郡搞起了商业优先。

  大规模招商引资,开办大规模的市集,还在敦煌县城内取消了坊市界限,允许非核心区域街道也能摆设路边摊。

  于是整个敦煌县给他盘活了不说,敦煌郡也因此大规模发展起来,因为这样的繁荣,敦煌县大量吸引往来客商做生意、歇脚甚至停驻,人流量节节提升。

  于是才有了如此的人流量。

  城内旅店、酒肆随处可见,每到饭点几乎全城飘香,到处都能见到吃饭的人。

  城内不仅能看到汉人,还能看到大量西域客商,乃至于贵霜、安息客商,往来交易的人非常多,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这座城市就没有歇息下来的时候。

  郭瑾在这座城市里停留的数日里,派身边的陆议、曹真、夏侯尚、曹泰等人分别往敦煌郡的其他几个县去看情况,去观察敦煌郡的农业生产状况和村乡基层政权的建设情况。

  结果是,敦煌郡的其他几个县都通过大官道和敦煌县实现了联通,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抵达敦煌县城。

  各县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土地开垦规模还算不错,在整个凉州来看不落下风,村乡基层政府也建立的十分完善。

  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驮着农产品或者手工艺品的马队从这些县城里出来,直达敦煌县城的酒肆、旅店和大集市进行交易。

  敦煌郡的其他几个县成为了敦煌县的供货方,双方通过货物和道路连接了起来。

  他们私下里和当地人谈起诸葛亮,当地人都称赞诸葛亮是个很有能力的太守,敦煌郡有如今的繁荣,全靠他的一手操作。

  以至于他们手上都能拿出一笔小钱来做点什么。

  这就让郭瑾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思来想去,他决定亲自去太守府见诸葛亮,想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诸葛亮的太守府非常忙碌。

  人来人往的架势仿佛就是这座县城的缩影一般,往来几乎看不到闲下来的人,每个人似乎都有很重要的事情去做。

  郭瑾让陆议去拜见诸葛亮,告诉诸葛亮皇太子来了。

  诸葛亮稍微一愣,立刻丢下手上的事情就前来拜见郭瑾。

  “我还以为你会怀疑有人冒充我。”

  郭瑾笑着看向诸葛亮。

  “冒充其他人还有可能,冒充太子殿下,纯粹是活腻了。”

  诸葛亮从前在内阁的时候没少见过郭瑾。

  那个时候郭鹏已经开始让郭瑾在内阁露脸,展现一下存在感,帮他宣布一些事情之类的,所以诸葛亮知道郭瑾的相貌。

  郭瑾倒是没有刻意的关注过诸葛亮。

  但是第一届科举考试举办之后,诸葛亮作为论才大典的状元郎,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讨论,也就是他远在敦煌,这种讨论暂时波及不到他。

  “孔明,我出发来到凉州之前,父亲让我特别关注一下你和司马懿,司马懿主政的张掖郡我去看了,中规中矩,正在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你主政的敦煌郡,可是特别的很啊。”

  诸葛亮又愣了一下。

  “陛下他……”

  “父亲可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起过你,否则你做太守的时候才二十七岁,一般人怎么可能?”

  郭瑾给诸葛亮倒了一杯水,诸葛亮忙双手接过。

  “臣远在西陲,陛下居然还如此挂念,臣感铭肺腑!”

  诸葛亮立刻一脸激动状,面朝洛阳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郭瑾没有阻止他,默默地看着他。

  “好了,别感铭肺腑了,你这样做父亲又看不到听不到,来跟我讲讲,你是怎么想的,把敦煌郡折腾成这个样子?”

  “折腾?”

  诸葛亮有点意外:“太子殿下,臣在治理敦煌郡,而非折腾,敦煌民众也在生产,也在劳动,并非不务正业。”

  “不折腾,你这敦煌县城怎么看不见坊市,全是街道,还有商贩?如今这个敦煌县城的构造可不符合我魏惯例啊。”

  郭瑾眯着眼睛盯着诸葛亮,神色不善。

  诸葛亮一脸迷茫。

  “魏律当中有说城池建设务必要遵循坊市规矩,不得逾越吗?太子殿下,臣才疏学浅,竟不知有这等事!臣有罪!”

  “哈哈哈哈哈哈!”

  郭瑾开心的大笑起来,制止了似乎要斥责诸葛亮的陆议。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

  笑完了,郭瑾摇了摇头:“魏律里的确没有这样的规定,你这样做,虽然不合规矩,但是也的确无可指责,不过你也要知道,这件事情很危险,只要父亲说你没问题,你就没问题,父亲说你有问题,魏律里不说,你也有问题。”

第1245章.一千一百五十五 郭瑾喜欢诸葛亮喜欢极了

  郭瑾把皇权凌驾于魏律之上这种赤裸裸的现实毫不犹豫地说给诸葛亮听。

  诸葛亮似乎也完全不觉得意外。

  “太子殿下,臣这样做,并无任何私心,臣这样做只是为了发展建设敦煌,让敦煌百姓吃饱穿暖,不辜负陛下将敦煌郡托付给臣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