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9章

作者:御炎

  然后整顿衣装,佩刀,带领士兵早起跑操训练,然后才是冲凉和吃早饭。

  恍惚间他还以为自己在宁县的军营里,结果推门而入的是两个侍女。

  两个侍女端来了木盆,盆里有水,还有布巾。

  “请府君洗漱。”

  两人异口同声,说话声音很轻,礼节十分到位,然后便缓缓退出。

  郭鹏一开始还有些迷糊,好一会儿,打量了一下自己身处的这间卧房,才恍然惊觉自己不是在宁县的军营,而是在吴县的蔡府。

  摸了摸还有些隐隐作痛的脑壳,郭鹏想起了自己昨天和蔡邕大喝一场喝到没有意识的事情……

  太激动了,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在军队里的时候郭鹏严格限制将领士兵喝酒,只有打了大胜仗才被允许喝酒,其他时候为了防备鲜卑人突然袭击,是坚决不可以喝酒的。

  为了随时战斗。

  郭鹏本人也对酒没什么兴趣,当然,想喝的话还是能喝的,毕竟这年头的酒就和啤酒差不多,吹个十几瓶都不带醉的那种。

  这一次就不同了,太高兴了,所以喝的很愉快。

  洗漱了一番,整理了一下仪容,郭鹏刚准备出门,便有仆人在外边说要给他送早餐进来。

  “昨天主人喝的多了,现在还未醒来,请府君先用朝食,待主人醒了便来找府君。”

  蔡家的老仆如此解释。

  郭鹏想想也是,自己年轻有活力,而蔡邕已经上了年纪。

  于是郭鹏便慢慢的吃早饭,早饭过后在蔡家老仆的带领下去小花园里的凉亭里坐了一会儿,便看到蔡邕有些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昨天喝的太多了,真是把这张老脸都给丢尽了。”

  蔡邕坐下来满脸尴尬的自嘲。

  “昨天学生也喝多了,有些忘形了。”

  郭鹏笑道:“久而未见,乐而忘形,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

  蔡邕也笑道:“的确是如此啊,昨天就顾着喝酒,好些事情都没问清楚,子凤打算在江东待几日啊?”

  “五六日吧,也不能待太久,之后我还要去一趟徐州,再从徐州回谯县见父亲母亲,然后再去雒阳,虽然有假,但是这休假多半是要在路上赶路,怕是不能停留更久了。”

  郭鹏这样一说,蔡邕的脸上便流露出了明显的不舍之色。

  “就五六日?你我阔别十年,竟然只能得五六日相聚?”

  “也是没办法。”

  郭鹏也想多停留一些时日和蔡邕互诉衷肠,但是的确是时间不允许。

  所以郭鹏也越发的理解交通的不便利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掌控力度衰弱之间的联系。

  因为交通极端的不便利,官员上任就任叙职请示等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时间都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

  宋朝可以规定官员三年一任,那是建立在交通较汉朝有很大改善的基础之上,而那样依然造成宋朝地方上政务的衰败。

  汉宣帝规定地方郡守要久任,动辄七八年,还要加强事权,也是有现实考虑。

  若是任期时间不够长,光是赴任叙职朝拜国家典礼等等需要郡守赶路的事情就能用掉大半年的时间,偏远州郡更是要年余。

  加上办事需要请示,奏表往返时间,朝廷商议争议时间,三年一任,边远州郡长官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就该离任了。

  担心弱干强枝,可是交通所带来的现实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人民也要生活,地方也要治理,水利要修,城池要修建,荒地要开垦,没有足够的时间,官员什么事情都办不了。

  到时候倒是强干弱枝了,但是地方上也乱的不成样子,官府无法提供公共服务,民众无法安心生产,谁来提供赋税供中央政府运转呢?

  正是先人早早就意识到了交通的重要性,所以秦始皇才会下令在全国开凿大驰道。

  大驰道的建设不仅有军事意义,也有极强的政治意义,若是不能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国家秩序就无法形成。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就如同蔡邕和郭鹏这样,十年分散,却只得五六日相聚。

  放在现代,即使远隔千里万里,想要会面也不过一两日的功夫,能否会面取决于人的心情。

  可是在汉代,即使只是两个相邻的郡,想要见面都要花上七八天的功夫赶路,更别说从幽州到扬州了。

第146章.一百四十六 蔡公为学生做了太多了

  郭鹏可以很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友人分别之后再见的艰难,因为每一次再见都可能是再也不见,终此一生都再也见不到。

  蔡邕念及伤心处,又握住了郭鹏的手,眼圈又红了。

  “蔡公为何要忧伤啊,现在我不是在这里吗?”

  郭鹏这样一说,蔡邕便也点了点头,收起了忧伤的心情,开始说起了有趣的事情。

  “此番来扬州,怎么不带上你的太守仪仗?你若带上,吴郡太守范君一定会来迎接你,他与我有往来,对你也是久仰大名了。”

  “毕竟是休假,不是公干,怎么能打出仪仗呢?此番只是来探望蔡公,没有别的意思,所以还是不要惊扰同僚了吧。”

   听了郭鹏的话,蔡邕笑道:“你不愿惊扰他们,他们可是很想被你惊扰的,子凤,你已经是天下名士,又是两千石,在江东之地声望很大,想要被你惊扰的人数都数不来,你去惊扰他们,才是给他们颜面。”

  郭鹏想想觉得也对,自己毕竟是两千石的官员了,是大汉帝国的高级官僚当中的一员了,都能开府了。

  不过……

   “蔡公,学生怎么会在江东声望很大呢?”

  二十岁前自己在雒阳活动,二十岁后在幽州活动,要说名望大,可以在中原,在北地,怎么又到江东来了呢?

  一条长江能隔开的东西在汉代还是很多的。

  “你我经常通信,你的事情我都知道,所以有什么事情,我都会和弟子们说起来,久而久之,好像他们都知道了,现在江东士人谁人不知道你郭子凤的名声?”

  “…………”

  郭鹏万万没想到蔡邕居然在江东帮他宣扬名声来着。

  “我门下多有江东四姓顾陆朱张四大族的子弟,他们都知道你的名望,知道你的功绩,很仰慕你,你若愿意与他们见面,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蔡邕笑着开口道:“你现在是两千石,以后若要去朝廷担任更高的官职,应当更注重自己的名望,多与士人交流,和各地士人都要交流,了解地方风俗人情,这对以后做官是有很大好处的。”

  “蔡公……”

  郭鹏心下有些感动,便躬身一礼:“蔡公为学生做了太多了。”

  “何须如此?”

  蔡邕扶起了郭鹏:“于公于私,我都愿意这样做,子凤,天下纷乱迭起,可以平定地方叛乱安定大汉朝的,必然是你,我没什么能为你做的,只有区区名声,若是能以区区名声相助于你,也是我所乐意见到的。”

  “蔡公……”

  郭鹏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但是蔡邕的一份心意不掺半点虚假。

  但是蔡公啊,我不是为了大汉朝才做这些事情的。

   我从来只为了自己,还有心中那份遥不可及的理想。

   郭鹏的心中稍微有了些阴霾。

  蔡邕看不出郭鹏心中的阴霾,便拉着郭鹏在他的府中转悠,然后又去了书房一起写字,之后弹琴做乐,弹着弹着,蔡邕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便叫下人把两个女儿叫出来。

  “这不太合适吧?蔡公的女公子都未曾出阁,我是外人,不方便见吧?”

  郭鹏觉得这样有些不太合适,蔡邕则不这样认为。

  “你于我家有救命之恩,更直接保护了阿琰,若没有你,阿琰没了命,阿琬又谈何出生?救命之恩,要当面感谢,更何况,子凤,你对我执弟子礼,不算外人。”

  蔡邕笑呵呵的说道:“我也与你说过,阿琰在琴艺上还是很让我满意的,有天赋,往日我让她在我身后弹奏琴曲,弟子们没有人不说好的,虽然她年纪还小,但是琴艺之上已经颇有些成绩了。”

  这倒是真的,在往来的书信之中,蔡邕会说很多和孩子有关的事情。

  比如将女儿们的名字告诉了郭鹏,这本来也不是可以告诉他的事情,但是蔡邕好像并不太介意。

  比如小女儿出生啊,给她们取名的构想啊,对她们进行教育的考虑啊,未来如何给她们安排夫家保她们一世周全啊之类的,浓浓的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而蔡邕的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也让郭鹏受益匪浅。

  之前他出于安全的考虑,不让曹兰和小郭瑾到幽州来找他,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父亲不该缺位。

  现在小郭瑾已经五岁了,郭鹏想着自己也担任了上谷太守的职位,应该是时候把孩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亲自养育了。

  这一次郭鹏回雒阳就是打算这样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等孩子出生,曹兰养好身体,郭鹏会派人把他们接到上谷去,一起生活,一起养育孩子。

  小郭瑾在雒阳已经完成了启蒙教育,这一点是卢植亲自进行的。

  卢植对郭鹏很满意,受到了郭鹏的托付之后,便承担起了对小郭瑾的教育的任务。

  每到休沐日就把小郭瑾接到自己府上教他启蒙知识,平时自己公务繁忙也不会忘记考校小郭瑾有没有偷懒。

  郭鹏特意嘱咐了卢植要对小郭瑾严厉一些,因为他担心曹兰和曹家人对小郭瑾太放纵的话会让他变成富家公子哥儿,那是郭鹏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卢植自然也不会允许最得意的弟子的儿子荒废掉,所以拿出长辈的身份将小郭瑾的教育权夺了过来,严格施教,用教育自己家子弟的态度和方式来教育小郭瑾。

  还真是有些巧合,卢植早年有过儿子,但是不幸病卒,直到光和六年,黄巾起事爆发一年之前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卢毓,中年得子,高兴的不得了。

  卢毓比小郭瑾晚出生一年,两人年龄相仿,就正好,卢植一边教育自己的儿子,一边教育自己的徒孙,小郭瑾也就从小和卢毓一起长大,一起接受卢植的教育。

  所以郭鹏才稍微放心。

  不过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职责终究是要承担起来的,不能一直缺位,所以郭鹏还是决定把家迁到上谷去,带着孩子经历草原的风吹雨打,从小教会他何为坚强。

  争霸固然重要,不过教育也不能落下。

  郭鹏这样想着,而后蔡邕的两个女儿就被老仆给引过来了。

  “阿琰,阿琬,这位就是为父经常对你们提起的郭府君,见过郭府君。”

  蔡邕指了指郭鹏。

  蔡琰和蔡琬抬头看了看郭鹏,稍微打量了郭鹏一下,然后一齐行礼。

  “见过郭府君。”

  “不必不必,二位女公子快快请起。”

  郭鹏笑了笑,请她们不要多礼。

  ——————

   PS:大概明天要上架了,今天少更点攒点稿,明天再爆发吧。

第147章.一百四十七 蔡邕深深地叹息

  蔡琰的故事,郭鹏是耳熟能详。

   《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也是很有名气。

  对这个乱世之中一生坎坷流离的女子,郭鹏是心存感慨的。

  她的妹妹则运气好了许多,被蔡邕许给泰山羊氏,安安稳稳的生了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晋灭吴的功臣羊祜。

  如今她们都还小,蔡琰十三岁,蔡琬才九岁,蔡琰相貌端正清丽,气质温婉,蔡琬年纪虽小,也是稳重端庄,看的出来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对于当下的女子而言,不要求有很好的才情,只要懂得孝顺公婆照顾丈夫养育儿子就可以了,教育也是模棱两可的事情。

  其中生养儿子是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能生养儿子,其他的问题都无伤大雅。

  此一时期,女子改嫁非常普遍。

  嫁过人有过生育的寡妇或者离了婚的妇女想要再嫁并不困难,比如汉相陈平的妻子就先后嫁给了五任丈夫,陈平是她的第六任丈夫。

  汉朝历代皇帝的皇后也多有寡妇再嫁者,曹操的夫人里就有很多寡妇,刘备入川之后的皇后也是寡妇,寡妇再嫁毫无社会压力。

  曹操同志还因此得了一个『曹人妻』的雅号。

   而这其中,是有深刻的社会因素的。

  一者,是程朱理学尚未出现,尚未成为官方指导思想,民间风气整体宽松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