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994章

作者:御炎

  一双眼睛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眼睛帮自己去看,然后才能得到更多的有效的讯息。

  在此之上,总结出应对臣子的办法。

  第二天一早,郭鹏和郭承志一起,随着鲜于银又去视察了军马训练处。

  从一匹马长成合格的体魄,再到它成为一匹合格的战马被输送到军队里,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训练。

  专业的训马者要在这个时候成为主力,训练马匹服从背上骑士的指令冲锋陷阵,打磨掉野性,克服掉一些天然的恐惧。

  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很多人很多辅助训练设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身体素质合格的骏马训练成合格的战马。

  这其中,大量训马专业人士的投入和大量物资的投入是关键所在,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军队里的优秀骑兵来帮忙。

  合格的战马不是那么好得到的,所以价格才极其昂贵,一旦损失也极难补充。

  没有骑兵三神器,尤其是马蹄铁的存在,郭鹏绝对玩不起全骡马化进军。

  没有马蹄铁,一场大战投入十万匹战马,等到战后,至少损失三成。

  辛辛苦苦从小养大又训练成的战马,一波冲锋就折损掉,血亏,亏得连老妈都不认识了,汉帝国建立骑兵部队的投入产出比简直低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所以汉武帝才把国家财政打到濒临崩溃,从而不得不用各种方式从民间敛财,把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消耗一空,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纷纷遭到他的劫掠,汉帝国的经济濒临崩溃。

  后世很多王朝的敛财手段都是从汉武帝这里开始的,他开创了很多后世皇帝叹为观止的敛财手段。

  论及敛财,他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崇祯皇帝要是有他十分之一……不,二十分之一的本事,也不至于吊死在那老歪脖子树上。

  那多尔衮能不能入关还就真的是个未知数了。

  所以皇帝办事哪能手软呢?

  而就是在那个时代,要是有那块小小的马蹄铁能够多多少少延长战马的使用寿命,以汉武帝敛财的本事,汉军未必就不能彻底覆灭匈奴帝国,汉帝国也不至于打到海内户口减半的地步。

  汉帝国说不定能更上一层楼,在汉武帝时代就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成就一个更加伟大的帝国。

  有了骑兵三神器,郭鹏才能放心的将马匹运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上,把魏帝国打造为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国家,而不至于造成成本过高的问题。

  对于训马的事情,有了马鞍和马镫的帮助,训马师也轻松了许多,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训练出更多的优秀战马,方方面面降低这个国家的发展成本。

  投入产出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

  眼下看着很多训马师或是骑在马匹身上训练马匹,或是站在地上和马匹交流感情,一派热火朝天的氛围,让郭鹏极为满意。

  然后很突然的,郭鹏皱起了眉头,伸手一指——

  “那是怎么回事?那个少年也是训马师?”

  大家都顺着郭鹏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然后便看见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少年人正威风凛凛的骑在一匹明显不怎么听话的骏马身上,嘴里呼喊着各种口号,正在竭尽全力让这匹骏马听从他的号令。

  就算有三神器的辅助,这个少年的身体也不够强壮,骑在一匹高大的骏马身上,还是未经驯服的,实在是太危险了。

  郭鹏觉得不满意。

  鲜于银瞧了过去,立马解释。

  “太上皇,那个少年,还真是个训马师。”

  “啊?”

  郭鹏愣了愣,询问道:“有那么年轻的训马师?他站起来都没有那匹马高吧?”

  “可他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少年,训马技术很高,咱们这儿得人都知道他,准确的说,也不算是正式的训马师,只是有时间的话,他会来帮忙。”

  鲜于银笑了笑:“那个少年是陇西郡功曹姜冏的儿子,是郡学校的学生,学校里有休沐日,他就会过来帮着训马,这里的人都知道他。”

  “郡功曹的儿子?”

  郭鹏一眼望过去,只见那少年在阳光下神采奕奕的模样。

第1521章.一千四百六十一 那是姜维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天

  听着郭鹏的意思好像有点不满意,鲜于银担心郭鹏认为他在以权谋私,连忙解释。

  “太上皇,这少年的训马本领真的很好,而且姜功曹本身也不愿意这孩子到这儿来,但实在是他训马有一手,这里有些脾气古怪的马,其他训马师都解决不了,偏偏他能行。”

  “是这样?”

  郭鹏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让他过来,我要见见他。”

  “遵旨。”

  鲜于银领命,然后亲自上前把那少年喊了过来。

  少年跟着鲜于银来到了郭鹏面前,看着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的郭鹏,看了一会儿,便低下头不敢再看,稍稍有些拘谨的行礼。

  “学生拜见太上皇。”

  这少年走了过来,郭鹏近距离打量了一下他,发现这少年和郭承志差不多大的年纪,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容貌俊秀,身材匀称。

  在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不能算身高比较矮,反而是强壮一类的。

  “你是陇西郡功曹的儿子?”

  “是。”

  “姓甚名谁?年岁几何?哪里人?”

  “学生姓姜,名维,年十四,汉阳郡冀县人。”

  少年姜维颇有些小心翼翼的回复道。

  姜维?

  郭鹏皱了皱眉头,略有些惊讶,旋即回复正常。

  想起了一些尘封的往事,郭鹏勾起了嘴角。

  这些往事还真是蛮有意思的。

  “旧时,汉阳郡有姜、阎、任、赵四大姓,姜姓为首,势力极大,在整个凉州都算是有威望的,前汉兴平年间,孝献皇帝遇难,孤为孝献皇帝复仇,兵进关西讨伐凉州逆贼。

  当时,韩遂、马腾纠集凉州豪强与孤为敌,阎、任、赵三族都有族人跟从韩遂、马腾对抗孤,唯有姜氏不愿跟随,马腾子马超为之愤怒,出兵讨伐姜氏,你父姜冏时年弱冠,死守冀县不降,马超不克,粮尽退兵。

  孤在关中击溃韩遂、马腾,诛杀之,夷其族,兵出凉州,占据北地、安定、汉阳、陇西、武都五郡,阎、任、赵三族唯恐孤报复,纠集当地豪强起兵反抗孤之大军,被孤大将曹仁击败,都被夷灭全族。

  至此,四大姓唯有姜姓幸存,原本也就如此了,但是延德十年,姜氏有族人反对孤清丈土地,攻击郡吏,被郡守杀死,举族只有你父接受清丈,保全自身,随后从汉阳郡调任至陇西郡。”

  郭鹏深吸了一口气,看着姜维:“姜维,孤,没有说错吧?”

  听着郭鹏把自己全族自前汉到如今的经历全部说的清清楚楚,姜维吓了一跳,顿时面色煞白。

  延德十年,他十岁,年龄不大,记忆却十分清晰。

  他知道姜氏是有些问题的,只是朝廷没有追究他父子就是了。

  延德十年的清丈土地行动之中,姜氏遭到灭族,只有姜维的父亲姜冏这一支存活下来,延续了姜氏的香火。

  姜冏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中央强横,无法抵抗,多少血淋淋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族人却视若无物,结果被杀,谁都没有活下来,祖产也没了。

  而他因为识时务,虽然不能继续生活在汉阳郡,在陇西郡从头开始,倒也得到了土地和官职的补偿,生活无忧。

  当初听说郭鹏迅捷如雷一般全歼了韩遂马腾的军队,覆灭之,姜冏就心存畏惧。

  其后又眼见曹仁率领魏军横扫凉州五郡,魏军强横一览无遗,凡是想要抵抗魏军的全部都被杀死,无一幸存,他更为畏惧。

  他亲眼看见与魏军为敌的阎氏、任氏和赵氏是怎么覆灭的。

  也是亲眼看到这三家人被魏军满门诛杀,男女老幼死的遍地都是,一个都没活下来,全部被杀光了。

  作为首恶,他们一个人都活不下来,甚至连被发配去当苦力的资格都没有。

  那个时候姜冏就知道魏国的强悍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

  他就知道郭鹏是一个不可违逆的强横君主。

  只要郭鹏活着一天,他就一定可以成为天下的主人。

  果不其然,数年后郭鹏登基称帝,取代汉帝国,建立魏帝国,君临天下。

  那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强大帝王,他有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军队。

  全国诸侯被他一扫而空,重新确立了中央不可辩驳的权威,谁和他作对,就会死!

  可惜整个姜氏只有姜冏懂这个道理。

  但是姜冏一支不是姜氏主脉,不能主导整个姜氏,所以祸事近在眼前,姜冏以个人身份主动向郡守投诚,交出土地接受清丈,然后接受郡守的委托去劝告族人——

  主动接受清丈,损失一些经济利益,但是作为带头人,引领凉州接受清丈的风尚,事后一定会有政治上的补偿,不亏。

  他苦口婆心,苦苦相劝,陈述厉害,姜氏族人却不接受,不理解,且大为恼火。

  于是姜冏反而被姜氏族人赶出府门,扬言姜冏再胡言乱语就不再是姜氏族人,让他回去反省。

  姜氏在凉州扎根生存多少代人,他郭皇帝说动就动?

  还有没有王法?

  还有没有道理?

  不答应!坚决不答应!

  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分都不能少!

  姜氏家业是我们一代人的投机加上几代人对佃户的残酷压榨得来的,坚持到今天多不容易?

  凭本事抢来的东西,凭什么交给郭皇帝清丈,还要缴税?

  开什么玩笑!

  那天是个雨天,小姜维眼睁睁看着父亲苦劝不成,反而被族人恶语相向的赶了出来,还遭到几名健壮族人的殴打,打的他脸上满是青紫。

  最后姜冏孤身一人跪在大雨中哭喊不止。

  那是姜维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天。

  最后,姜冏这一支活了下来,其他族人都死了,什么也没剩下。

  姜氏的恶劣带头表现导致汉阳郡幸存的豪强之家的反抗尤为剧烈,于是被当做首恶惩处。

  他们谁也没想到郭皇帝清丈土地的决心如此坚决,动辄破家灭门,毫不犹豫,与全天下豪强开战,并且最终获胜。

  史无前例的政治大地震,摧毁了整个魏国的豪强阶层。

  自士人被皇帝联合豪强消灭之后,豪强也被皇帝过河拆桥、联合黎庶力量消灭了。

  西汉后期以来逐渐形成规模的豪强庄园主经济被郭皇帝连根拔起,彻底摧毁,以屯田农庄为代表的集体农业经济成为主流。

  郭皇帝在军事上统一这个帝国之后,又从文化、经济层面彻底改变了这个帝国。

  幸存下来的豪强庄园数量稀少,且全部接受清丈,缴纳赋税,已经无力撑起一个阶级的存在。

  风暴过后,姜冏带着自己的小家,在郡守的帮助下离开汉阳,去到了隔壁的陇西郡重新成家立业。

  因为他的投诚表现,于是有了一份田产和一个官职的补偿,在陇西郡延续姜氏的香火。

  多年努力之下,姜冏升任为陇西郡功曹,是陇西郡守重要的左膀右臂,在一郡之地颇有声望。

  那之后,他时常叹息着对姜维说,如果族人愿意接受清丈土地的条件,以姜氏的带头作用,现在他说不定都能去中央担任一个官职了,姜氏说不定也能更上一层楼。

  惜蝇头小利,丢了大好前程和宝贵性命,何其短视?

  何其愚蠢!

  姜维每每想起那个大雨天孤身哭泣不止的父亲,就觉得心头发堵。

  这些年在陇西郡,他努力学习,广泛交友,竭力让自己忘记那个雨天,努力之下颇有成效。

  他成为学校里有名的优等生,学业名列第一,受到老师的称赞和喜爱,还有很多好朋友,生活无忧无虑,逐渐忘记了过往的阴霾。

  结果当父亲畏惧无比的那位政治巨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得时候,他才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忘记的。

  姜维在自己面前谨小慎微的模样让郭鹏感到些许的趣味。

  想起姜氏过往的问题,他就知道姜维的态度并非没有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