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秦我为皇 第124章

作者:小胖小子

  她实在难以想象,这天下,还能有如此和睦的场景。

  “陛下,这一路上,对于考取功名这个词,奴婢已经听了不少,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银月有些不解的看向嬴守,她不知道,为何秦国上下,所有孩子都在读书,而且很多人读书,都在念着考取功名这个词。

  “我大秦向来用人不拘一格,凡是人才,我大秦皆揽。”

  “因此,我大秦没有永远的贵族,只有真正的人才立于朝堂之上。武将可从士卒做起,立功者赏。”

  “文臣可考取功名,入驻朝堂,为朕治理天下。”

  “这些学子长大后,十之八九考不上功名,唯有拔尖的那一部分,才能入驻朝堂。然其他人同样可得满腔才学,以后行走天下,将顺畅的多!”

  “如此一来,我大秦遍地人才,人人有礼,各个报读诗书,天下岂有不兴之理?”

  嬴守嘴角微微上扬,昂然得意道。

  这些,可都是他纵观历史,得来的经验之谈。

  想要天下发展得好,不仅仅得靠君王一人,还得依靠天下所有人才行。

  而读书,正是改变天下人最重要的一步。

  

第210章 回归秦皇宫

  

  看面前这情景,很显然,叔孙通把他吩咐下来的事情,做得很彻底。

  这一路上,嬴守都不得不佩服自己当初留用萧何、张良以及叔孙通的选择。

  萧何,把他重视春耕的意志,实施的彻彻底底,治理的大秦境内一片安详。人人都在期盼着春耕,人人都在为大秦歌功颂德。这就是萧何之力。

  同样,一路走来,学子无数,天下各地皆已立起了学堂。

  百姓们,家长在田地农耕,孩子在学堂读书,显得十分热闹而有秩序。

  这一点,与曾经的大秦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遥想孝公商鞅变法之前,大秦境内,人人私斗成风,百姓苦不堪言,举国上下,穷困潦倒。

  在经过孝公与商鞅的鞭罚之后,大秦面目一新,人人战意昂扬,举国上下,逢战必至,这是曾经大秦大兴的原因,同样也是大秦灭亡的原因。

  大秦兴于人人敢战,毕竟有战就有赏。

  可在大秦一统天下之后,战乱已经平息。唯有北方匈奴胡人,还被始皇帝修建万里长城阻挡在外,这基本上就断绝了大部分人的晋升之路。

  如此一来,雄师一般的大秦,就此沉睡,发挥不出自己的威力,也没有再进行变法,岂能天下不亡?

  而如今,嬴守的大秦,不仅人人充满战意,更人人充满希望。

  能依靠战争晋升的人,毫不犹豫,把目光放在投军之路上。而其他人,则将目光放在读书之上。

  这就是嬴守更具数千年来,华夏历史文明结合而成的一套系统秩序。

  在这套秩序之下,不需十年,大秦定可文能兴邦,武能安国。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

  “读书考取功名!”

  “真没想到,大秦竟有这般奇谈,陛下,奴婢终于知道,为何中原会这般人才鼎盛了!”

  银月摇头叹息一声,满脸佩服的看向嬴守。

  “哼,现如今的大秦,算不得人才鼎盛。再过十年,你将会看到,天下人人皆才,这才是真正的人才鼎盛!”

  嬴守负手而立,说话间,满脸自信之色。

  在后世,有不少人对儒家思想有着迷一般的抗拒,总觉得这天下,正是因为一群儒学士子,才导致华夏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甚至在后世,还有这样一番说法:“仗义皆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些人,完全把孔孟之道,贬低得一文不值。

  然而事实上,真正了解过孔子和孟子,以及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人,皆不会这般想法。

  毕竟学问是学问,思想是想,儒家学说,即教人学问,也在改变人的思想。可一个人的思想并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树有参差不齐,人心更为难测,若仅仅只因历史上那些贪官污吏,就把天下儒生学子贬得一文不值,这绝对是偏激的思想。

  试想一下,那些名流千古的人物,如狄仁杰、王羲之、谢道韫、蔡文姬这些存在,岂不也是读书人出身?

  因此,学问是好的,但怎么用,就得看人心了。

  也有人觉得,儒学之所以数年前来,一直被各朝各代推崇,只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想用这一套桎梏天下百姓,以至于更好的统治天下百姓,让天下百姓在礼仪教化之中,失去了反抗之力。

  然事实真的如此?

  后世之人,倒是有不少不敬重入学之说的,但这些人又能反抗什么?帝王统治天下,自有道理。

  而且就算帝王真以这一套桎梏天下百姓,又有何不可?天下太平,总胜过人人为了上位,你杀我伐来得更加好吧?

  因为以上种种,嬴守对儒家学说,可谓推崇至极。

  不仅仅儒家学说,诸子百家的学问,他都要在自己的国度之内大肆传承,他相信,有朝一日,学有所成的天下人,更能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运转这天下。

  这才是他要的结果。

  “人人皆才?”

  银月轻声念叨着嬴守这句话,心中忍不住一惊。

  她很难想象,这天下真的会有这一天。

  “走吧,先随朕进宫!”

  嬴守看了看四周,转身带着银月便朝着咸阳宫走去。

  “参见陛下!”

  刚走到咸阳宫门口,看守咸阳宫的白马义从顿时眼睛一亮,纷纷上前拜见。

  “平身!”

  嬴守大袖一挥,众人起身。

  嬴守则直接进入咸阳宫,来到大殿之内。

  “来人呐!”

  坐在许久未碰的龙座之上,嬴守的声音远远传开,在空荡荡的大殿之中回响不断。

  “陛下!”

  十几个白马义从自大殿之外而来,单膝跪地,听候调遣。

  “传令咸阳各级官员,汇聚朝堂,一个时辰之后朝会,向朕禀报这几个月来,大秦上下事务,不可怠慢!”

  嬴守目视着下方这些士兵,沉声喝道。

  “诺……”

  这十几个白马义从应了一声,转身离去,很快,皇帝回来的消息传遍咸阳上下。

  百姓听到皇帝归来,如同吃下一颗定心丸般,兴奋不已,再也不为匈奴之祸而感到惊恐。

  谁都相信,皇帝陛下天神降世,自由平定战乱之力。

  当初,天下大乱,皇帝一朝出手,平乱八方。如今区区匈奴,皇帝归来,岂能在乎兮?

  在这个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嬴守立即命人准备御膳,然后在银月的伺候之下,梳洗一番,换上一身龙袍。用膳过后,前往大殿。

  乍一出现,可谓威风凛凛,震慑八荒六合。

  “皇帝陛下驾到!”

  太监的声音,有些尖锐,大声响起。

  “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殿之中,群臣俯首,大声山呼。

  嬴守落座于龙座之上,居高临下看去,只见此刻的大秦朝堂,和当初他离开的时候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当初,朝堂之上,满打满算,不过那么十几二十多个人。

  然此时此刻,朝堂上下,汇聚咸阳几乎所有官员,竟有四五百人。

  这些人里面,有大部分人,本来是没有机会进入朝堂的。

  但因为今日皇帝刚回来,下诏所有官员觐见,这些人自然也跟着沾光,进入了朝堂。

  

第211章 共赴国难

  

  “平身!”

  嬴守大袖一挥,声音威风八面。

  银月并没有跟着嬴守上殿,而是远远的隔着一块帘子观望,看到这一幕,就连她那玲珑之心,也忍不住有些热血沸腾。

  “谢陛下!”

  群臣叩谢,纷纷直起身来。

  嬴守高作龙座,居高临下,纵观满朝,竟无一武将。

  很显然,因为匈奴作乱,这些大将已经纷纷出征,并没有留在咸阳城中。

  “诸位爱卿,朕近日自南境而来,一路所见所闻,这大秦的变化,当真令人面目一新呐。”

  “尚还记得,当日朕离开咸阳市,咸阳城中人才凋敝,满朝上下,文官武将,不过区区几十人。”

  “如今仅尔等文臣,竟有五百多人,此乃我大秦中兴之兆啊!”

  嬴守轻轻一笑,声音响彻在每个人的耳中,笑着说道。

  “此乃陛下圣明,天下归心之故!”

  群臣闻言,纷纷躬身作揖,回道。

  “哈哈哈,好……好一句天下归心!”

  嬴守哈哈大笑,随后眼神一厉,道:“不过今日朕虽高兴,却不是与满朝文武把酒言欢的时候。”

  “现西北境内,匈奴为祸,杀我国人,灭我城池,此乃天大的耻辱,无尽的仇恨。”

  “朕身为皇帝,你等身为天下父母官,应当扛起天下重任,敢于天下先,为我大秦尽心竭力,死而后已,安定天下!”

  “因此,朕今日不谈恭贺之词,只谈朝政。诸位爱卿若有笨奏,只管道来!”

  闻言,群臣点头,相互对视。

  “陛下,臣有本奏!”

  萧何身为相邦,乃百官之首,立于百官之前,有事当先禀奏,于是跨前说道。

  “萧爱卿只管道来,朕听着!”

  嬴守看向萧何,面带笑容,却不失威严的说道。

  “启禀陛下,自当日陛下下诏之后,下臣就开始着手安置境内百姓,然因为战祸连连,导致这数年来,大秦境内百姓颗粒无收,如今倾尽我大秦国力,虽然没让百姓饿死荒野,然国库已经空虚。”

  “因此,下臣不得不违抗陛下旨意,将救济粮食减半,然即便如此,我大秦粮仓,依旧难以坚持到年底。”

  “再加上如今兵连祸结,匈奴作乱,大军粮草随时等待调动,而且因为匈奴,导致数百万难民涌来,我大秦粮仓,更是难以坚持,此乃当今最急之事啊!”

  萧何面色凝重,抱拳说道。

  一番话,把大秦如今的无力,描述得淋漓尽致。

  “哦,我大秦粮仓,已经面临这等困境?不知剩下的粮食,还能坚持多久?”

  嬴守皱眉,没想到刚回来,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回禀陛下,按照如今的支出,虽然下臣已经竭尽所能缩减,然顶多撑不过三个月。再不想办法解决,大秦恐有祸患啊!”

  萧何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