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秦我为皇 第805章

作者:小胖小子

  东郭奔雷和各大世家家主心中都是一惊,提起科考,他们顿时想到了什么。

  之前就听闻过大秦有什么科考,但大家都没怎么在意,以至于逐渐都都淡忘了。

  如今提起,他们顿时想到,中原此前遭受过内乱。前朝被推翻,官员稀缺,于是举行过推辞科考。

  而通过科考的人,最终都在大秦境内,各地为官。更有甚者,封侯拜相,朝堂上指点乾坤。

  而如今,更加出现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之类的前三甲。

  很明显,大秦又经历了一次科考,而且打算把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下去。

  “启禀陛下,末将大概明白了。原来,我大秦今朝又举行了一番科考,这三位,正是此番科举前三甲!”

  东郭奔雷拱手作揖,恭恭敬敬道。

  “没错,他们就是此番科举的前三甲,也将是接下来,为朕主掌东胡大局的三位朝廷大员!”

  “朕今日提起此事,并不是想告诉你,他们的身份将会何等显赫,朕要告诉你,也告诉整个胡东之地,所有的人!”

  “这些人,曾经都是没有任何身份的平民学子,然,他们凭借自己的能耐,通过科考,同样可以封侯拜相,执掌一方。这是他们的能耐,也是朕给他们的机会!”

  “同样的机会,朕会给每一个人,每一个我大秦的子民,包括你东郭奔雷,还有各大世家的子孙后代!”

  “我大秦科举制度,只要我大秦一日不灭,便会长久持续下去。尔等后人,只要有足够的能耐,抓住这个机会,同样能如他们一般。”

  “这就是朕当初给予你的希望,这个希望是朕的承诺,此生不变!”

  嬴守双手撑在扶手上,说话间,再度把当日的事情讲得清清楚楚。

  东郭奔雷闻言,瞬间就恍然大悟了。

  不仅仅东郭奔雷,其余各大世家的家主,也跟着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末将等,叩谢吾皇陛下!”

  所有人都是眼眶一红,有今日皇帝这个保证,各大世家家主的心,终于安定下来了。

  “好了,都平身吧。今日,前三甲的议政已然说完,接下来,就让大家看看,我大秦科举前三甲,如今前来治理胡东之地,都将为我胡东之地,带来何等好处!”

  嬴守轻抬双手,让下面众人起身后,方才看向胡书海三人,道:“胡书海,你且先行说说,此番,你欲要如何治理这胡东之地?”

  胡书海闻言,一步跨出,拱手道:“启禀吾皇陛下,胡东之地,人杰地灵。本是一块宝地,奈何牧民生活,早已深入人心!”

  “胡东之地的人,大多来源于西边的匈奴。在胡东这块宝地上,本可以耕种为生,如今却几乎全部沦为牧民。这牧民的生存,向来艰难!”

  说着,胡书海顿了顿,又道:“其实关于胡东之地的变法,完全可以参照我大秦史册改变!”

  “我大秦祖上,其实也是牧民,后得封土地,与周边游牧民族展开厮杀战斗,方才逐渐开疆拓土,打下更大的地盘。一直到穆公时期,方才奠定我大秦的霸主地位!”

  “然,即便这个时候,我大秦依旧还没有摆脱牧民的习惯,只是在放牧中加入耕种,可谓半牧半耕!”

  “正是因为如此,在与中原各国的交战中,我大秦的铁骑,向来无敌于天下。即便最虚弱的时候,强如魏武卒,依旧难以对付我大秦的铮铮铁骑!”

  “当然,也是因为如此,我大秦武风鼎盛,却沦为诸国中最是饥贫之国。空有表面战力,却无后续之力。”

  “因为牧民的粮食,永远无法支撑起一场场耗时耗力的战争,这导致大秦,东出之路,完全断绝!”

  “直到商鞅变法,我大秦彻底从半牧半耕中脱身,耕战一体。至此,我大秦战力不减,厚积薄发,强大不可一世,以至于灭六国,一统天下!”

  话落,胡书海看向东郭奔雷等一众东胡各大世家的家主,道:“如今,胡东之地遭遇的情况,就是我大秦曾经遭遇的状况。战力虽强,却只是表面,而无后续之力!”

  

第1433章 症结

  

  胡书海滔滔不绝,俨然把东胡当作了曾经大秦的复制版,或者直接称之为第二个秦川。

  这番话一出,就连曾经盘踞东胡各地,坐拥一块块封地的各大世家家主,都不禁暗暗点头。

  都是各国风云人物,对于秦国的发展史,当然大致知道一些。

  曾经,秦国的老祖宗,那根本就是一个养马的马夫。甚至于连马夫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一群马奴。

  后来,因为烽火戏诸侯,西方犬戎来袭,无有救援,周王室差点毁于一旦。

  是秦人的老祖宗,举全族之力,护送周王室东迁,方才保住周王室后面数百年的气运。

  周王室得以幸存,故而赐爵位于秦人老祖宗,并且给了一块西陲封地。

  从那以后开始,秦人的老祖宗,就从一个弱小的领主,慢慢开始发展壮大。

  这发展壮大的历史长河中,秦人于草原上无数游牧民族殊死搏斗,最终不知灭亡多少草原上的部落王国。

  最终,在这无数的战争中,大秦奠定了自己的根基。到穆公时期,变法大成,称霸天下。

  这就是秦国的发家史,可以说,曾经的秦人,就和如今的东胡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出身,啥也不懂,就会放牧。

  可经过穆公时期的变法后,大秦已然从游牧民族改为了半牧半耕。

  穆公之后,秦国开始极速衰落,到孝公时期,几近灭国。

  是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彻底将大秦从半牧半耕中给拉了出来,耕战一体。

  至此,大秦一改风貌,历经几代英明之主,彻底一统天下。

  说到底,还是一点,东胡与大秦,真的就是一个模版里面刻出来的。

  “东郭爱卿,诸位爱卿,胡爱卿所言,不知你们觉得可否有理?”

  嬴守的声音响起,众人抬头看去,只见嬴守目光看向东郭奔雷等人,沉声问道。

  “陛下,末将也曾试图了解过我大秦的发展。如今,这位胡大人这般说出,倒还有几分道理。这胡东之地,与曾经的秦川,的确一般无二!”

  东郭奔雷走出,拱手回应道。

  “嗯,这般说来,胡爱卿说得就没错了!”

  嬴守点头,看向胡书海,道:“胡爱卿,你继续说下去!”

  胡书海闻言,继续道:“诺!”

  说着,他侧身看向大殿外,道:“陛下,这一路走来,臣等赫然发现,这胡东之地,路边饿殍遍地,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中,无以为继,可谓惨不忍睹!”

  “这是为何?”

  说到这里,胡书海摊了摊手,摇摇头,慷慨激昂道:“不为别的,只因为这就是牧民的劫难,每一年都会经历一次的劫难!”

  “牧民凭什么生存?靠什么生活?无非就是牲畜嘛!”

  “可是这牲畜,每到寒冬季节,便会冷死冻死不知多少。没有足够的草料,不知又该饿死多少。再加上各种疫病,更是时刻都会影响到牧民的收获!”

  “年丰好的时候,或许会安然无忧。可一旦稍微出现一点点状况,这千万牧民,顷刻间就会遭受到游牧本身带来的灾害!”

  “这是粮食上带来的灾害,也是一场场与苍天博弈的灾害!”

  “为了避免这其中带来的损失,胡东的人,只能年年侵犯中原,攻打中原。他们以战养战,就为了在中原夺取到更多的粮食,更多的好处,以便度过难关!”

  “然而,每每爆发战争,又是一场对于胡东之地的考验。战争打赢了,胡东之地的牧民,自然有度过劫难的机会。”

  “可一旦打败了,就会造成雪上加霜。后力不挤,战场上死伤暂且不算,后面饥寒而死的牧民,才是真正的惨重代价!”

  “如今年,东胡一百五十万大军,先后发起战争。仅凭胡东之地的粮草,根本无法供应。”

  “在这战争中,早就耗尽了东胡的一切。所以,如今的胡东之地上,方才出现饿殍遍野的场景。这就是教训呐!”

  胡书海的话,一字字,一句句,都仿佛重锤一样敲打在东郭奔雷等人的心口上。

  他们静静的听着,不知不觉间,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他们在思考,也在仔细倾听,赫然发现,东胡的状况,简直和胡书海所说的一模一样。

  其实这些,甚至都不需要胡书海说,他们早就了解到。

  可东胡就是这样的局面,这样的状态。就算意识到,又能如何?还能如何?

  当然只能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延迟下去。难道,在这片大地上,还有人能够改变一切不成?

  或许如今大秦一同胡东,还有机会。但至少,曾经的东胡,一点机会都没有。

  曾经的东胡之地,早就分封给了下面的所有人。

  如此前的十大豪族,三十六门贵族,他们都有自己的封地。

  在自己的封地上,他们就是绝对的主宰,领主,没人敢在他们的封地上改变什么,他们也不敢在别人的封地上指手画脚。

  如此一来,没了大局,一切当然只能任凭历史继续衍生下去。

  “胡大人说得没错,这就是胡东之地的症结所在,只是不知,胡大人可有解决的办法!”

  想到胡东之地恶疾,东郭奔雷猛一咬牙,突然走了出来,看着胡书海问道。

  其余各大世家的家主心中一惊,连忙看了过去,没想到东郭奔雷会在这个时候开口。

  不过东郭奔雷问出了他们内心中的问题。

  毕竟都是胡人,都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当然希望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能够星星繁荣。

  谁会希望自己的家,年年积贫积弱?

  “没错,胡爱卿可有解决之法?”

  嬴守满意的看了东郭奔雷一眼,身为胡东的贵族,倘若对于胡东未来的发展,所有人都不上心,反而要让嬴守失望。

  如今,东郭奔雷上心了,嬴守自然欣慰。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

  面对东郭奔雷的文化,胡书海微微一笑,暮然道。

  “如何解决?”

  东郭奔雷赶忙追问道。

  

第1434章 会有这一天吗

  

  “变法!”

  胡书海口吐二字。

  “变法?”

  东郭奔雷皱眉道。

  “没错,变法!”

  胡书海点头,道:“诚如方才所言,胡东乃人杰地灵之地,却缺少了治理。想要治理好胡东这块地,唯有变法图强!”

  “以我大秦之法治理,再修水利,重农耕,开荒撒田,变法大成之日,便是胡东之地兴亡之时。”

  “这一天不会太远,多则五年,少则三年。届时,胡东之地,必将沦为我大秦第二个天府之地!”

  东郭奔雷闻言,不禁沉思,喃喃自语,道:“变法图强,依法治理,修水利,重农耕,开荒撒田!”

  东郭奔雷虽在自言自语,然而,他的声音却不小,话音中的疑惑,大家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胡书海也听见了,再度道:“没错,依法治理,修水利,重农耕,开荒撒田,建设学府。如此,人人图强,胡东之地,焉能不强?”

  东郭奔雷抬头,道:“胡大人,这依法治理我懂,毕竟大秦的法,我最近也在了解。可修水利,重农耕,开荒撒田,又是何解?要知道,这胡东之人,可都只懂得放牧,不懂得耕种啊。再说了,胡东本就无甚良田,如何播种?”

  胡书海摇头,笑道:“非也非也,胡东之地并非没有良田。胡东牧民,逐水草而生,水草之地,稍加改动,不是良田,又是甚?”

  “再则,正是因为胡东之牧民只懂得放牧,不懂得耕耘,所以才更需要改变。所谓变法,就是改变。只有改变所有人的习惯,所有人的生活,所有人的现状,放才能称得上变法!”

  “变法如脱胎换骨,无论多么的不适,甚至疼痛,都得忍下来。倘若忍不下来,唯有变法失败!”

  说道这里,胡书海顿了顿,又道:“最后,目前来说,胡东之地,确实缺少良田。然,我大秦之地,却因为陛下带来旱稻种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的胡东,即便没有水田,然,有我大秦的旱稻【玉米】,还有其他各种旱地种子,如土豆等可供大批量量产之粮食,只要加以利用,这胡东的土地,其产量,也只会告于中原!”

  “如此时刻,再修水利,把东胡水网彻底打通,四通八达,必将造就良田十余万傾,甚至于数十万倾。这些良田产出来的粮食,也足够让胡东千万子民彻底脱离放牧状态!”

  互动还夸夸其谈,周围众人静静听着。

  尤其是东胡各大世家的家主,不知不觉,已然听得入迷了。

  他们的确听说过,大秦出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旱稻,名为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