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107章

作者:名剑山庄

甚至朱祁镇也下旨,让李贤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堵上缺口,让运河恢复运行。

李贤在受到强大的政治压力之下,调动了数万军队,一起动手,终于将缺口堵上了,但是这个缺口已经流淌了一个多月了。

北京城,天子脚下。

一场水灾,尚且是如此。

更不要说其他地方,是怎么样了。

这些事情,杨士奇在京师都严密的封锁了消息,麓川之事,成为时事焦点,这些水灾的消息,才不被注意。

否则大运河断绝的消息传来,北京的物价非要翻上好几倍不可。

朱祁镇本身也不想提这个问题。

还好,大明大部分的官员还算得力,大明的家底还算充实,最少在花在赈灾上面,朱祁镇是不心疼。也不敢心疼。

这一场大灾这才算过去了。

但是朱祁镇真感到了吃力,一面赈灾,一面支撑四场战争,麓川,广西,松潘,兀良哈,虽然只有麓川是大战,动用十几万人。其余地方,少则万余,多则三五万,也打不了多长时间。

但是朱祁镇依旧感受到焦头烂额。

而今刚刚喘息一下,就要面对明年春天的饥荒。

甚至不是一处。

朱祁镇说道:“先生觉得该怎么办?”

杨士奇说道:“陛下不是准备修卢沟河吗?正好以工代赈,只是户部一时间钱不筹手,毕竟是不是开内库,支应一下。”

朱祁镇心知肚明,未必是户部钱粮不够。

只是杨士奇不想再动太仓钱粮了。

毕竟朝廷的家底不可能一个劲霍霍完了。真遇见大事了该怎么办?别的不说,如果瓦刺突然南下,与明军大战。

这大战的用度,犒赏,杨士奇都要拿出来。

如果拿不出钱来,杨士奇就被动多了。

而且内库之中有没有钱,杨士奇也是知道的,大概具体有多少钱,杨士奇摸不清楚,但是估计也在二千万两以上。

皇帝手中存那么多钱做什么?

该用就要用。

朱祁镇说道:“好,既然先敲定卢沟河治理方案,再说钱的问题,如果户部钱粮真不筹手,内库可以与户部分摊。”

朱祁镇重音咬在分摊之上。

言下之意,让内库单独出钱是决计不可能的。

因为三大殿工程,已经由内库承担了。

三大殿总耗银在七十多万两以上,这还是将金丝楠木变成了松木。减轻了不少负担,否则造价估计在一百多万两以上的。

据说,明末修三大殿用了近三百万两。

当然了,这里面有白银大量涌入的通货膨胀,也有宦官于官的层层分润,自然是不作数的。

朱祁镇要敲定卢沟河治理方案,于是决定卢沟河治理方案的御前会议,很快就召开了。

也确定了,参加的人数。

内阁五位是万万不会缺席的。

阮安作为总工程师,也是技术代表,也不可能缺席的。王振掌管内库也在,刘中敷掌管朝廷的钱袋子,自然也要在。

除此之外,于谦也要在。

毕竟在朱祁镇心中真正组织工程的,应该是于谦。

不过,在这一场会议之前,朱祁镇还要召见一个人,就是刘定之。

得到调令之后,刘定之终于从西北回来了。

这位状元是朱祁镇第一个点的状元,虽然在这几年之内,朱祁镇也点了一个状元,叫做杨鼎,但是朱祁镇对杨鼎的重视,远远不如刘定之。

刘定之一到京师,朱祁镇就召见了刘定之。

当初意气风发的青年,此刻脸上多了几分风霜之色。

刘定之在华殿见了朱祁镇,心中一颤,暗道:“陛下,此刻已经有帝王之威了。”心中紧张,甚至身体都有一些微微颤抖,说道:“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镇自己并没有感觉到。

其实朱祁镇与几年已经大有不同了。

朱祁镇当年板着脸,装着威严的样子,其实在外人看来,却是装腔作势,显得很可爱而已。

但是而今,朱祁镇长大不少了。已经有了成年人的身形,朱祁镇气质很成熟,虽然嘴角的绒毛,还带着稚气之色。但是行为举止之上,却已经呈现出一个成年的皇帝的威严。

朱祁镇说道:“刘卿。你在西北为朕牧马,的确辛苦了。王大伴,下去准备一些礼物,让刘卿带回去,也算是慰劳功臣。”

王振说道:“臣谢过陛下。”

朱祁镇一伸手说道:“坐,刘卿在西北日久,对于马政什么缴朕的?”

刘定之说道:“陛下,西北战马供应全军决计不够的,如果陛下想与瓦刺决战于漠北,在战马上,还要多加思量。”

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

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

朱祁镇脸色严肃说道:“刘卿请讲。”

其实朱祁镇对西北不能供应全军战马,早有预料。

毕竟锦衣卫在朱祁镇的调教之下,对外情报如何,还不好说,但是在对内情报上,朝廷上下,很少有瞒得过朱祁镇的事情。

但是很少瞒得过却是事实。却并不意味着锦衣卫就能将这其中各种利益纠葛,给弄明白。

锦衣卫之中化水平也是相当有限的。

所能做的,仅仅搞清楚现状而已。

刘定之说道:“太宗皇帝天纵英明,在永乐年间,就询问臣下,以漠北牧养之法,与民间分养之法孰善,然群臣误陛下,乃用民间分养之法。”

“以至于今日之势,纵然有马数十万匹,但却不可作为战马。”

朱祁镇问道:“原因何在?”

刘定之说道;“陛下,马性温顺,然也有好斗之心,如果马聚集成群,则群马相争,必有头马,头马占据雌马,所生之幼马,就远胜寻常马匹,即便头马之下,也有一些马匹相当不错。”

“故而这些马匹就可充为战马,做冲锋陷阵之用。”

“然而今马匹善养于百姓家中,且不去说百姓负担,单单说,这些马庭院之中,用以畜力,即便是发情,也是百姓配对。”

“时间一久,去除野性,只能用做畜力,如果用以战马,恐怕见千军万马相争,尚未发力,就先行胆怯。”

“故以此法养马,纵然有马百万,也不足一用。”

朱祁镇心中一动,他算是明白了。

后世马匹之东西,早就是稀罕东西了。

所以朱祁镇根本没有接触过,即便稍有接触,也决计不会深入到养马细节之中,万万没有想到,单单是养马,就有这么多学问。

朱祁镇也知道,刘定之有些为尊者讳。哪里是太宗皇帝不知道放养的好处,实在是没有放养的地方。

最少对北京附近的来说,确实是如此。

而且其实刘定之所说的未必全对。

并非战马不能圈养,而是百姓根本不会用养战马的办法,养马。原因无他,成本太高了,别的不说,各家勋贵之中,谁家没有几十匹上百匹战马,都是上阵要用的。

也不见他们上阵的时候,这些战马就软脚。

刘定之见朱祁镇听得认真,说道:“陛下,令百姓分养战马,对百姓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了。民间有谚语,家财万贯,带毛不算。”

“而今强令百姓养马,一旦有失,就要坐赔,不知道令多少百姓家破人亡。臣以为非善政也。”

朱祁镇说道:“此事朕知道,而今分养战马不行,当如何养马?刘卿久在西北,可以教朕乎?”

马政分养的弊政,朱祁镇早就有所耳闻。

甚至不用刘定之说了。

而且朱祁镇听了刘定之刚刚说的分养之弊,就决定一定要废除分养之法,集中精力要在全国建立起几个大马场。因为只有有足够的马匹,才有足够的机动能力,有足够的机动能力,才能出塞征讨瓦刺。

而今总体来说,朝廷虽然缺马,但是收刮一下,还是有十几万战马,但是远远不够。

既然已经决定废掉这个政策,对于他的其他弊端,朱祁镇就不需要多做了解了。

刘定之说道:“臣走遍西北,山丹卫,青海,河湟之地,都是上好的养马之地,而且有贺兰山护卫,瓦刺不能轻易翻越。”

“比起长城之外,要好上不少。”

朱祁镇慢慢咀嚼这几个字,心中暗暗摇头,知道这一件事情,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宋元积弊,西北的人口并不多。

西北人口少到了什么地步?

洪武年间北伐的时候,傅友德独领一路出西北,而徐达领一路出大同,徐达这一路王保保大战。

王保保骑兵众多,占据优势,但是徐达败而不溃,坚如磐石。一路从草原上退到了大同。都没有让王保保找到全歼徐达的机会。

只是徐达退兵,让傅友德呈孤军深入之态,傅友德不得已撤军,将一路上所俘获的人口,全部迁回去。

但是所有人口加起来,不过数万而已。

所以西北方向,如果说是无人区,是决计不对的,但是指望西北有多少汉人,却也是想也不要想了。

为什么明代对攻取西域不感兴趣,西北地区的匮乏,大概也是原因之一。最少开国到而今不过七十多年。

满打满算三代人。

虽然这样的情况,有一点点改善,但是改善的并不是太多。

所以西北方向,其实也有很多土司,还有受朝廷册封的蒙古人。

也就是说这些草场,其实也都是有主的。

想要夺取这些地方,不动刀兵,是不行的。

但是朱祁镇而今深刻的厌恶了战事,四个方向的战事,朱祁镇怎么有心思另开战线,真不知道想怎么死吗?

朱祁镇说道:“这一起,让你进京,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朱祁镇将这一件事情上了心,话题一转。将话头扯到了其他地方上。

“臣知道,臣将任大兴知县。”刘定之说道。

朱祁镇说道:“你这个大兴知县可与寻常知县不一样,可以这样说,而今北京城之中大小事务,恐怕就要你来负责了。”

刘定之听了大吃一惊,说道:“臣不过是区区一知县而已,如何能越权行事。”

朱祁镇说道:“朕的状元郎,岂能仅仅当一个知县,明日御前会议,商议卢沟河治理之事,在此之后,于先生就要将精力放在这工程上面了。”

“至于北京城的事情,就要你多担待了,只要办好了,他日代替顺天府,未必不行。”

“臣谢陛下信任。”刘定之说道:“臣定然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朱祁镇说道:“无须如此,只是你这县令与寻常县令不一样。”随即朱祁镇将他在北京城之中正在进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刘定之听了,一时间心中激动夹杂着害怕的情绪,涌上心头。

刘定之在西北磨砺的好几年,奔波劳苦。对大明的认识又深了几层。能考中状元的,都不是蠢人。

刘定之岂能不知道这一件事情,牵扯之大。

一旦失败的话,皇帝定然是没有错的,有错的只能是大臣,也就是于谦与他,定然会为皇帝替罪。今后不会有什么前程可言。

但是同样的。

如果这一项改革顺利的推行全国,那么刘定之的政治资本,将会极其雄厚,内阁的那几把椅子,定然有他一席之地,不过是或早或晚而已。

而且皇帝对他推心置腹到如此程度,刘定之是一个聪明人,他还有选择吗?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

比起于谦来说,小于谦十岁的刘定之,功名之心,要胜过于谦。他看见的根本就是巨大的政治利益,至于这个改革对大明是好是坏。

刘定之其实并没有深想。

刘定之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将陛下的政策全部落实。”

朱祁镇心中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