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剑山庄
被称为朱祁镇正式亲政的纲领性件。
这一封诏书,首先开宗明义的将行在改为北京,确定了北京乃是国家首都,而南京乃是国家陪都的地位。
这一点百官其实都有预料。
前也说过,北京的地位,其实乃是三代皇帝不同意见的表达。太宗想让立北京,后来因为三大殿被焚,就改为行在,但是太宗皇帝从来没有回南京的意思。
但是太宗去了。仁宗想要迁都南京,这假行在,眼看就成为真行在了。但是仁宗短命,宣宗继位。
但是宣宗却不想去南京,但又不好打父亲的脸,于是乎北京就名为京师,写做行在。
谁都知道,这种状态不能长久。大明京师已经迁不回去了。
朱祁镇亲政,又下令重修三大殿,将行在改为北京,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但是下面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下面几条可以归纳为京师根本策。
首先要将北京城修完工,各城楼,乃是城中的钟鼓楼一并动工。随即说明北京依靠漕运支撑,其中风险巨大。
而一国之都,不能自给。更不能支撑边关。隐患巨大。
所以,、确立北京为根本。
下面一系列行政手段。都围绕着这一点来行进的。
首先,北直隶建省,名为直隶省,治天津。于谦为直隶巡抚。至于直隶省与顺天府的划分,却没有细说。
总体来说,大直隶小顺天府。
不能让顺天占据太多,将会从顺天府划分出几个县城,再从其他府中划分出几个县,建立天津府。
要知道,而今的天津还是卫所。
又牵涉到,废卫改县。
不过,在上面并没有细谈。
并公开说明,一系列治水规划。于谦这直隶巡抚一上任就是死磕河北水系治理了。而且宣布了吏部选官的新原则。那就是凡是治行好的地方官,在调入中枢之前,都必须在直隶省任职,并增加直隶省进士录取名额。
要知道,分学区录取,乃是太祖皇帝的办法,先是将天下分为南北榜,后来又分为南北中三榜。
如此一来,直隶省在朝廷的力量大增。想想就知道,今后朝中大臣,大多都是有直隶担任地方官的履历,甚至直隶本身的进士也不少。
这关系下来,将来朝廷之中,有一个直隶派,朱祁镇都不奇怪。
不过,这些政策,是朱祁镇与很多人讨论过的结果。甚至直隶派的出现,朱祁镇也是有意为之。
即便北京是大明的首都,那么将来出现一个直隶派,最少比一个江南党好多了吧。
因为在很多问题上,直隶人是与皇帝站在一起的。
就好像是西汉的关中本位一般。
随即设立辽东巡抚。
要竭力在辽东屯田,并下令天下所有流放,都只能流放到辽东。并修缮辽东水利,准备将辽东建立出一粮仓,作为北京的候补。
因为辽东大木为修三大殿所用,这些辽东大木都要通过海运到京师,所以有增设了辽东水师。
当然了,这些细节仅仅是提了一句。
甚至还有很多没有提的。
甚至对外政策,也有说明。
就是一个安字,当然这个安,是怎么安?就要看具体分析了,最少麓川决计会打的。至于松潘。朱祁镇暂时放弃了对松潘的封建。不要在次要事情上消耗力量。
此诏书一出,下面的人轩然大波。
很多都食不知味,接下来的正旦大宴都不香了。
纷纷找自己上司打听。
不过,他们打听也没有用。
这个决策,朱祁镇早已统一了六部,内阁,至于五军都督府,抱歉他们不在乎,因为这些事情关系到他们的不多。
大部分大臣之前都仅仅知道一部分而已。
就在今日才知道全部。
但是朱祁镇精心的打造,王直拟诏的圣旨,根本无懈可击。
对定都北京的种种不合适,很多人都知道,花这么大力气下手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也无话可说。
但是大部分朝臣还是不满意的。
因为大部分朝臣都是南方人。一度号称满朝半江西,到了严嵩之后,这样的情况才算有了变化。
但是而今这却是再正确不过了。
连杨士奇都是江西人。
直隶的政治地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江西人的利益。不管什么时候,古代都是同乡抱团,甚至现在也有这样情况。
他们自然想要问清楚。
他们也知道,再如此情况下颁布的诏令,想有收回成命,不大可能。
正旦宴之后,朱祁镇观察各方反应,发现没有人反对,心中却是松了一口气。
这京师根本策。
看上去是解决京师一系列问题,但却也是朱祁镇稳扎稳打的第一步。
他要将直隶打造出自己的根本盘,将来好影响全国。
其实除却直隶,放在别的地方,朱祁镇也不放心,天高皇帝远这五个字,再明白不过了。不放在其他省份,不管朝廷拔了多少款项,下面的人能做成什么样子,那只有天知道的。
而直隶不一样。
而今大明的皇帝出京,还是不被限制的。
河北治水的总枢纽,就在天津,朱祁镇想去视察,几天就能有一个来回。
只要直隶兴旺发达之后,朱祁镇对其他省份也下手了。最少不用在钱粮之上看南京方面的脸色了。
这就是一大利好。
而随着一封诏书传播到整个天下,整个天下都沸腾了。各种各样的反应,自然不用多说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的反应,都无法阻挡,整个天下进入正统时代。
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
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
南京。
比起北京城的一片尘土飞扬。这尘土飞扬一般是北方的风沙大,另外一半却是北京城中各种工程,更是尘土飞扬。
但是南京大规模城市建筑在洪武建之后,就很少见了。
唯一一次,大规模修建建筑,就是洪熙的时候,仁宗皇帝想要迁都南京,让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宣宗皇帝,来视察南京宫殿。
已经准备好大规模修整南京宫殿。
但是这样的情况随着仁宗皇帝驾崩而终止。
从此,南京官方再也没有大兴土木,再加上江南的烟雨天气。
让南京多了几分雍容华贵。
但是此刻,南京户部尚书黄福府上。无数人脚步匆匆,来往不定。
因为这位历经太祖,建,太宗,仁宗,宣宗,当今,六朝元老,大明少保,南京户部尚书,南京留守,参赞机务黄福。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黄福以太学生从政,从项城县主簿开始,后被太祖皇帝赏识,成为工部侍郎,后从建帝。
成为建帝大臣。
太宗皇帝列出清君侧的名单之中,黄福就在列。
太宗皇帝打下南京之后,有人指称黄福为奸党。黄福回应说:“臣的确该死,但身负奸党之名而死,臣至死不服。”
太宗皇帝宽宥之。
后安南战事起,黄福为安南布政使兼提刑使。安抚安南十九年,则安南太平无事,后来将黄福调走,安南战事就不可收拾。
宣德年间,再调黄福入安南,但是大势已去,黄福为安南人俘虏。
但是安南人却不敢对黄福无礼,将黄福送回。之后,已经在镇守南京。
看似在政坛上隐身了一般。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黄福在南京的地位。
有黄福在,太皇太后才对南京放心。
只是岁月催人老。黄福而今已经七十有八了。入冬之后,身子骨都是恹恹的。南京的名医也都看过了。
说要准备后事。
但是在刚刚过年之后,黄福的精神头忽然好了。
下面的儿孙更是哀伤,都知道是回光返照。
黄福靠在被褥之上,问自己的儿子,说道:“朝廷有什么大事吗?”
黄福的儿子立即将正旦诏拿了出来,知道黄福老眼昏花,随即将正旦诏一五一十的读了出来。
黄福越听,越精神抖擞。说道:“好。”
黄福并不是说正旦诏上面的内容有多好。他所在意的是,这么重要的诏令却是出自皇帝的。
不是太皇太后,不是杨士奇。
这就说明了从宣德十年到而今,整整六年时间。大明朝皇帝终于正位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
太皇太后再好,也不是皇帝。
特别是太皇太后越来越老,皇帝年纪越来越大。黄福远在南京,也听过皇帝聪颖之名,他最担心的是,太皇太后与皇帝之间爆发什么冲突。
到时候却是大明之大不幸。
至于外面流传的太皇太后还政之事,黄福仅仅信一半。
作为政坛老手,他太清楚了。
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什么事情都能发生。出尔反尔什么的,也不是没有的,大明的皇帝都还能换一个,更不要如此了。
不过什么时候,权力交接,都是最危险,变数最多的时候。
也是黄福最担心的地方。
须知慈禧在软禁光绪之间,两人关系外人看来,似乎也是母慈子孝的。只是一夜之间,天地忽转。
黄福虽然不知道慈禧的作为。但是在政治上,这些手法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
黄福就是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是此刻从这正旦诏之上,他却看到了,朱祁镇统一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意见,因为不统一所有人的意见,这份诏书不可能在正旦这个关键时刻颁布出来。
这样的皇帝,已经不能说没有实权了。
不说别的,即便是内阁杨士奇也不会愿意太皇太后换一个皇帝。
朱祁镇的位置,这才是所有人无法动摇了,包括太皇太后。
对于黄福来说,这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黄福高兴劲上来,连连咳嗽几声。随即一口气喘不上来。身边的儿孙大惊,立即让大夫过来。
但是大夫进来,又是针灸,又是按摩,终究无力回天。
好一阵子,大夫才说:“老大人,油尽灯枯。小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不过一会功夫,哀声从黄福府上传出来,随即传遍了整个南京城之中。南京城中立即一匹快马将这个消息报给北京知道。
但是黄福久镇南京,南京百姓也纷纷为黄福送葬。一时间南京城中,自发的陷入一片白皤之中。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很快就从杭州传来消息。
上一篇:奉系江山
下一篇:开局要被唐太宗五马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