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剑山庄
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
其实太皇太后很喜欢朱祁镇来问她问题。
人老了,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太皇太后而今走路不驻着拐杖都不行了。心中就越发期望被需要。
但是她依旧有老不耐烦的语气的说道:“快说。”
朱祁镇小声说道:“是钦天监来报,正月初一有日食。”
太皇太后心中微微一沉,其实朱祁镇却忘记了一件事情。
作为唯物主义教育出来的朱祁镇,对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从来不在乎。他根本没有想过,正月初一日食,这样的征兆对大明来说,到底是凶是吉。
朱祁镇只是想这一件事情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以及该怎么平安度过。
但是太皇太后却不一样了。
太皇太后,不,当代的即便最睿智的人,对这种天象也是犯嘀咕的,如果让杨士奇知道了,杨士奇心中也必然会有担心。
政治是一回事,但是更多担心这是不是不祥之兆。
太皇太后此刻第一时间想到,这一件事情主什么。心中难免有几分忧心忡忡的。不过他看着朱祁镇渴望的眼神,心中暗道:“孩子还指望我的,我如果表现出不安,孩子恐怕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太皇太后心中虽然有些不安,但是脸上一丝不露,淡淡的说道:“些许小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日食无非是救日而已。”
救日,其实也算是封建迷信的一种,以为是天狗食日,百姓鼓噪而救之,放在国家层面之上,也是有一套礼仪的。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便是了。
朱祁镇说道:“孙儿,也是知道的,只是这时间太不凑巧了。正旦大朝会,该怎么办?”
太皇太后说道:“无非是停一年而已,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太皇太后口中这样说,但是心中并不是这样想的。
正旦大朝,是国家大典。
一年一度,说取消就取消,可不是一件好事。
太皇太后想了想说道:“如此莫过冲喜,大办几件事情,将这一件事情给压下来便是了。皇帝最近朝廷有什么大喜事要办吗?”
朱祁镇说道:“说起来是朝廷的喜事,大概只有三大殿差不多快要完工了,保定侯已经准备从云南回京了。”
太皇太后摇摇头说道:“你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你的大婚,要不,将你大婚提前,将这一件事情冲一冲。”
朱祁镇听了,立即摇头说道:“娘娘,日子早就定好了,不好改动。孙儿明白娘娘的意思,无非将前两件事情大办,将日食这一件事情压下去。即便真有日食,也不至于传得太厉害了,如此一来,孙儿的婚事,更是不能提前。需要这一件事情押尾。”
太皇太后说道:“你既然拿定主意了,那就去办便是了。”
朱祁镇有些犹豫,但是还是说道:“娘娘,杨士奇与杨溥之间有些问题,孙儿担心,两者不能并存。”
太皇太后微微吃惊,说道:“真有此事?两人不是不识大体的人?”
太皇太后放弃权力之后,耳目也有一些蔽塞了,很多事情不问就不清楚。
却不知道现在朝中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太皇太后眼中,此刻当时杨士奇与杨溥齐心合力,辅佐幼主的时候。但是经过这一年的理政,或许距离京师比较远的大臣,还因为朱祁镇的年龄对朱祁镇有一定的误解,将他当做幼主。
但是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那一个人都不敢将朱祁镇当成一个幼主。
对朝中政治局势判读不同,得到了结论就不一样了。
太皇太后觉得,幼主临朝稳定第一,杨士奇与杨溥是老臣,这个时候斗什么斗?
而杨溥看来,皇帝想要大有作为,有厌倦了杨士奇,他取而代之,岂不能做一番事业,在青史之上,不让杨士奇专美于前。
而今不争一争,岁月不饶人,可就没有时间争了。
太皇太后说道:“这一件事情我知道了,我来安排,保证在你大婚之前,朝廷安安稳稳的的,绝对不会出事。”
朱祁镇心中一愣,他对太皇太后这个反应感到有些不舒服。只是太皇太后说出口了,他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道:“谢谢娘娘。”
朱祁镇每次来见太皇太后都不会待很长时间,祖孙两人说了几句家常,朱祁镇也就告退了。
太皇太后见朱祁镇走了,立即招呼一个女官说道:“叫金英过来。”
“是。”这个女官低声行礼说道。
太皇太后心中暗道:“杨士奇与杨溥到底搞了些什么?”
朱祁镇回到乾清宫之后,想了想,虽然对太皇太后插手朝政有些不大舒服,但是细细想来,太皇太后是为了他好。依旧不能释怀。
权力这东西,就好像是老婆一样,是万万不能与他人共享的。
只是朱祁镇心中不愿意,但也知道他想什么其实并没有用,要看现实是什么样子的。朱祁镇深吸几口气,才将这异常的心绪压制下来。
随即想道:“不管怎么说,太皇太后所想的办法不错,三大殿工成,还有保定侯凯旋,都是值得大办的事情。”
“先在年前大办,正旦当日,我就斋戒救日吧。”
随即朱祁镇写了两个帖子,让人送到内阁,内阁按照朱祁镇的中心思想草拟诏书。
一封是督促三大殿工程。
说实话,三大殿工程,很是曲折。
刚刚开始是以工代赈的方式开工的,但是后来因为旱情原因,将以工代赈的重点都放在河道之上了。
三大殿就停工了。
如果不是太皇太后觉得,皇帝娶亲总不能在偏殿来吧。寻常百姓家娶新媳妇,也是要修缮一下房子的。
我堂堂的大明皇家,总不能弄一个建到一半的房子结婚吧,于是在太皇太后的催促之下,重新开工,虽然比太皇太后的要求赶了一点,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三大殿的地基都是现成的。
但是让保定侯回京,就有一点问题了。
云南距离北京实在是有些距离。
所以保定侯也是有的赶路了,而且朱祁镇本来对这一次孟瑛回来,就准备大办一次了。
盖因这一场麓川之战,是朱祁镇一手决断,并且力排众议选中保定侯孟瑛作为主将。在其中出了问题的时候,始终坚持不换将。
虽然朱祁镇本身也是有过动摇的。但是总就没有付之行动。而孟瑛在朝中又是孤立无援,朱祁镇作为孟瑛的政治总后台。
孟瑛回来,让朱祁镇对军事上的话语权大大增加了。
朱祁镇在军事上对张辅言听计从,朱祁镇虽然不怀疑张辅,但是张辅的地位本身就不对皇权是一个威胁。
要不然张辅也不会被宣宗皇帝从五军都督府之中拎出来,放在内阁,以备咨询了。
这到底是明升暗降,还是礼遇非常,就要看个人的角度了。
但是总体来说,朱祁镇不希望,也不愿意在军事上只依赖于一个人。孟瑛的归来,就给朱祁镇补齐了这一条腿。
不管从什么方向来看,朱祁镇都决定要大办,既是耀武扬威宣扬孟瑛之功,为孟瑛造势。
同样也是朱祁镇自己造势。
虽然三大殿大工完成,与孟瑛凯旋,这两件事情,都要大办,但是在朱祁镇的眼中主次非常明显。
但是该怎么造势?
朱祁镇想了想去,忽然想起国庆阅兵,心中就有了计划,暗道:“耀武扬威,无过于此,只是其中却是有些问题。”
第七十九章 回师
第七十九章 回师
朱祁镇既然下定了决心,就召见胡濙与张辅询问此事。
张辅与胡濙都有难色,胡濙说道:“陛下,军中大阅之事,朝廷早就有定制,如果陛下想要大阅保定侯所部,臣自然会安排,只是一般都是在城外,城中是没有场地的。”
朱祁镇说道:“郊外大阅?”朱祁镇心中暗暗摇头,这有什么用处,他大阅保定侯征南军,绝不是仅仅想看看保定侯所部。
主要是造势。
在郊外阅兵,有多少人看见?又如何耀武扬威。
不过,胡濙所说的也对,首先场地受限,当时北京城的主干道与后世的街道宽度,还是有些距离的。其次,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北京的主干道,后世阅兵用的长安街,这个时候,其实是封闭的。
没错,紫禁城前面这一段路是封闭的。两边都是死胡同。外人根本不可能通过。
想复制后世阅兵,朱祁镇首先先要大兴土木,将长安街打通才行。
朱祁镇想了想,觉得未必一定要照搬,说道:“既然如此,朕就在宣武门城楼之上,校阅保定侯所部。”
张辅说道:“陛下准备怎么校阅?”
朱祁镇说道:“按军中惯例就行了。”
张辅说道:“太祖,太宗,与先帝都是校阅军中,只是这大多是巡视诸军,准备出征而已,陛下校阅凯旋而归的大军,却没有先例。”
朱祁镇说道:“胡先生自备礼仪便是了,”朱祁镇的话微微一顿,说道:“朕出行,自然要宫中随行,朕派王振过去,胡先生好好指点一下。”
胡濙说道:“老臣明白。”
朱祁镇心中却是暗暗欢喜。
总体来说明初很多制度,其实还不是非常完善的,太祖一套成法,太宗一套打法,仁宗宣宗一套自己的做法。
下面大臣并没有几个高举祖制如何的,似乎也是一个谬论,凡是越靠前的,大家都不觉得改改有什么问题,但是越往后,这些人距离当初年代越远,越觉得某些东西,神圣而不可易的。
朱祁镇决定在胡濙制定的大阅礼仪之中,加一点私货。
至于怎么加,却是看王振怎么发挥了。
朱祁镇怎么制定大阅礼,不去说他。
到了正统五年冬季,保定侯孟瑛正式开始撤军。
保定侯孟瑛带来的十几万大军,并没有全部带走,至少有五六万士卒,分给云南各卫了,毕竟麓川之战,云南本地人马伤亡惨重,想要恢复元气,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而且朱祁镇觉得云南汉人数量,是确保云南是不是大明一部分的关键所在,故而沐昂一说兵力匮乏,朱祁镇就决定留下来一部分士卒。
除却这些军队之外,还有军中最精锐的一万五千人,总共三个卫的人马,由方瑛带领归属襄王管辖。
当然了大军也不是一下子撤离的,本来是准备让孟瑛坐镇云南,等大军都撤离了,才最后一拨离开。
但是朱祁镇的突然命令,保定侯孟瑛只能带着本部三万左右,这是确定要归属于京营的军队,先行离开。
王骥以督师的名义坐镇云贵,缓慢撤军,大概在正统六年中旬,才能陆陆续续撤完军队。
只是朱祁镇催保定侯催的急。
要求保定侯一定要在正统六年腊月二十之前到达北京。
保定侯孟瑛不知道朱祁镇想做什么。但是君命难为,自然是快马加鞭的往回赶。
因为时间紧,他们就没有带多少辎重,而今通过川南的五尺道直接今日长江,换乘大船,顺流而下。又换成运河槽船,花了一个多月到了山东。
运河到了山东就慢多了。
毕竟运河在山东这一段,是可以被称为闸河的。一艘船挨着一艘船,要排着队过闸门,一次通行能力也非常有限的。
明代很多人都是等着过闸,等着等着,闸还没有过,但是年已经过去了。
保定侯孟瑛自然不会等,而是弃船上岸,长途跋涉,就当是行军,一路在各府县就食。
这可不是晚明,各府县不敢不供应朝大军粮食的。
直接保定侯出了山东地界,来到了直隶地界,立即感受到大有不同,甚至空气之中都有一种火热的感觉。
进入河间府之后。
此刻已经过了山东了,本来是可以在继续乘船北上,但是一时间没有合适的船,再加上孟瑛掐指一算,就要进入腊月了。
他不敢停留了。
沿着运河北上,三万士卒逶迤数里,却让他见识了不一样的情况。
保定侯孟瑛看到了不知道多少百姓全家出动,都在修河。
女人准备食水,男人们很多都光着膀子,抡起来就是干。有的是在清淤,有的是在加固河道,有的是在修建闸门。
小孩子都河堤上玩耍。
似乎河间大大小小村落,而今人都空了,所有的人都在河堤之上。
保定侯孟瑛虽然一直在云南征战,在朝廷上的耳目还是有的,别的不说,他侄子就在御前当值,权力大小不说,各种消息却是一等一的灵通。
他自然知道,当今大力整顿河北水利。
其实他在云南第一个感觉说道:“陛下,年纪还是小了一点。如此大动干戈未必是一件好事。”
但是保定侯此刻见此情形,心中怀疑自己想错了。
忽然有人来报,前方大队人员集结,好事要闹事。挡住了去路。
保定侯孟瑛听了,皱眉说道:“派一个人去问问,怎么回事,大军在此,什么事情,自己下去说,不要误了大军行程。”
上一篇:奉系江山
下一篇:开局要被唐太宗五马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