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162章

作者:名剑山庄

其实这一件事情,胡濙这里还是麻烦,但是在张辅那边就不仅仅是麻烦了。想想就知道这有多少安全隐患。

这一次朱祁镇要校阅的人数,大概只有两万多人。

孟瑛虽然带了三万人回来,但是胡濙过去之后,立即将很多人给划下去了。身体上有残缺的,脸上有伤疤的。个头太矮的,长相不好的。

等等,全部被拉下来了。

如果不是皇帝指点一定是孟瑛所部,如果人数太少了,撑不起场面,否则孟瑛这三万人,能留下一万多人都不多了。

但是为了这两万人阅兵。

张辅几乎将京营全部动用了。城墙之上站满了京营士卒维持秩序,从皇宫正门到正阳门短短几步路,更是长枪如林,甲士林立,硬生生排出一道人墙,将左右百姓隔离开来了。

而道路两边的宅子,全部被征用了。为了防止有人潜伏在高处,以弓弩之类行刺。更是每一个楼顶都有几个士卒监视。

这就动用了好几个卫,至于正阳门外面,更是有好几个卫,维护场地,之前也说过,北京城南并非没有人居住的。

只是没有围在城墙里面而已,而且说起来允许百姓围观,能让人看的地方,也只有正阳门对面了,城墙之上都是各级官员,乃至勋贵的地方。是朝廷分下来的在,寻常百姓根本不能上城墙。

于是乎北京城墙南边,早就有不知道多少百姓围在这里的,兴高采烈,比赶什么庙会都高兴。

毕竟庙会年年都有,但是这样的大礼。却不是每年都有的。

以朱祁镇为首,武大臣跟在朱祁镇身后,出了皇宫,没有用多长时间,就到了正阳门。

毕竟正阳门距离皇宫距离并不远,甚至后队人马才刚刚出了皇宫。

朱祁镇登上了正阳门城楼。

正阳门城楼威武雄壮,却是刚刚修建出来的。

这也算是正阳门第一次启用。

正阳门突出于北京城墙之外,有一座瓮城。城楼非常高大,有四层箭楼,还有不少炮位,不过为了今日大多都撤开来。

在正阳门城楼正前,已经摆放好御座,黄盖伞遮挡住朱祁镇头顶,身后与两柄孔雀扇左右交叉。

似乎特地设计好的。

朱祁镇坐在御座之上,整个人高出了女墙不少,让下面大多数百姓都能看到,同样朱祁镇的视线极好,似乎隐隐能看见几十里外的卢沟河。

北京护城河外,有一道清楚的界限。却是京营的士卒,京营士卒好像一道堤坝将所有人流都隔开了。

在护城河到这一道人墙之间,已经连夜修建出一条道路,黄土垫地,清水洒街,这已经是这个时代大多数道路最好的状态。

再往南一点,却是密密麻麻看不清楚有多少人头,人挨人人挤人,只有在人群拥挤之中,冒出一些房子。

没错人群已经成为朱祁镇视线的底色,

城南大大小小一片一片的建筑,反而成为了点缀,被人群给冲开了。

说实话,朱祁镇在后世也不是没有见过人多的,但是能看见这么多人,还是很稀奇的,他心中估算,百万或许没有,但是几十万人,却是一定有的。

“陛下驾到。”几十个太监在甚至身后一字排开,扯着嗓门大喊。这些太监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声音又大又尖,让朱祁镇听得耳朵生疼。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是很有用的,他们的声音压过了所有声音,一时间下面官兵将领在维持秩序了。

锣鼓号角一时间齐鸣,整个现场不知道布置了多少大鼓,一时间任何方位任何人都只能听见鼓声了。

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

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

只听声音一顿,朱祁镇身后的太监立即说道:“陛下驾到,百官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官官员都是训练有素的,他们齐声行礼口中大喊道。连带下面的士卒也都半跪在地面之上。

后面的百姓这才如梦初醒,下跪的下跪的,还有些一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愣在当场,有人已经高呼万岁,有人立即接上,一时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声,此起彼伏,没有终了。

胡濙气得胡子都吹起来了。

这个场面他早就有预料了。

但是朱祁镇却不在意,微微一示意,又是一阵鼓声,将这些声音给压了下来。

一番行礼之后,身后的太监齐声大喊,宣:“平蛮将军,云南总兵官,保定侯孟瑛。”

一声声高喊之下,在东边等候多时的保定侯孟瑛,骑着白马,飞驰而来,在正阳门前,翻身下马,跪下行礼说道:“臣平蛮将军,云南总兵官,保定侯瑛。拜见陛下。”

朱祁镇说道:“麓川可平?”

朱祁镇每说一句话,都有身边太监大声复述,所以他不用大声说话,但是孟瑛却必须用足了力气,近乎大声嘶吼的说话。

才能将声音传来。

保定侯孟瑛说道:“臣不负使命,麓川以平,思贼授首。”

这些台词也是早就敲定的。

朱祁镇说道:“赏。”

王振立即出列,站在城头,高举圣旨,缓缓打开,气沉丹田,大声宣读圣旨,这圣旨也没有别的内容,不过是对保定侯南征的肯定,已经对他的封赏,很多荣誉性质的,比如赐蟒袍。

立即太监从正阳门下走了出来,为保定侯卸下盔甲,服侍他穿上蟒袍,并引保定侯孟瑛上了城楼。

到了这个时候,大阅才正式开始。

几十名骑兵出来,他们将一个个旗帜,全部扔在正阳门之前,这些都是麓川的旗帜,最大一面却是思任发的。

至于思任发的人头,早就挂在城楼之上了,风干的不成样子了。

随即一声令下,两万士卒分为十个方阵,每一个方阵有一名将领带领之下,通过正阳门之下。

而在城头之上,朱祁镇令保定侯自己右侧落座。这个位置,甚至在张辅之上,对孟瑛来说,可算是殊荣。

孟瑛连忙推辞。

朱祁镇说道:“今日乃将军凯旋之日,自然列位于公侯之上,就如同新科状元,也是独占鳌头。将军就不必推辞了。”

孟瑛这才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这个时候,骑兵方阵而走过来了。

为首一人,不是别人,正是郭登。

郭登一身盔甲,雄姿英发,一时间夺了所有人的风头。

说实话,郭登所部自然是比不上后世骑兵如同鲜花舞步一般的姿态,但是却有一种凛然杀气。

这正是敢催敌锋于正锐的精锐敢战之士。

朱祁镇见状,不由说道:“武定侯何在?”

武定侯郭玹立即从一边大步上前,来到朱祁镇御座之前,行礼道:“臣在。”

朱祁镇见郭玹也是满头白发了,质彬彬,看起来,比武将更像是一个士。说道:“赐座。”

立即有人搬过来一个绣墩,郭玹落座之后,朱祁镇问道:“郭登是你什么人?”

郭玹说道:“乃是臣之从弟。”

朱祁镇说道:“果然是将门虎子,武定侯家为天家肱骨,世代有亲,今有此虎贲之将,来人赏赐,武定侯黄金百两,玉如意一柄,老侯爷回去之后,要好好教训子弟,再接再厉。”

郭玹大喜道:“谢陛下。”

朱祁镇这才挥手让郭玹下去。

其实孟瑛报上来的将领,锦衣卫早就将家底给查了一个底朝天了。

郭登的父亲是武定侯郭英的庶子,在家中从来没有地位,又是早亡的,郭登在郭家就好像是一个小透明一般。根本没有一点地位。

更不要说郭家因为爵位之争,早已彼此之间疏远多了。

郭登有今日,固然有郭家影响力,否则他也不可能一开始以勋卫的身份出仕宫中。但是更多的是,郭登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但是朱祁镇明知道如此,却也要给郭家封赏。

却是有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这个时代的家族观念。

不管郭登多厉害,在人们心中,他也是郭家的一部分,其中的内情,外人是不会细细去探讨的。

其次,这也是朱祁镇对勋贵的厚望。

勋贵不管是地位上权力上,都是国家支柱。就朱祁镇本身来说,如果勋贵能撑得住,他也不想改变。但是问题是大明军事上江河日下的局面,大明这多勋贵都是有责任的。

朱祁镇碍于局面不能大动,但也想以郭登为例,激励各家,如果每一个勋贵都与郭登这样能打,不说总领方面之战,即便能破军斩将,对朱祁镇来说,都是大大的利好。

所以,其中即便是有内情,朱祁镇也当做不知道,并要以此为理由,重赏郭家。

郭家的爵位之争,此刻不提。

单单说,郭登带着第一个方阵踏旗而过,这些骑兵在正阳门之前,齐刷刷的抽刀在手,高高举起来,一时间有刀光曜日之感。

朱祁镇一挥手,说道:“赏。”

王振再次站在城头之上,宣读圣旨。

赏赐之后,这一队人马才山呼万岁,从西边退下去。

至于下面毛锐,方瑾,等大小将领,从正阳门城楼之下,一一过去,各自赏赐就不必细说了。

两万多士卒一一过去之后,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朱祁镇启驾回宫,并在宫中赐宴大小臣僚,统统有赏赐。

就这一个上午,朱祁镇大概花出去五十万两。

给孟瑛所部的赏赐自然不用说了,虽然有一些士卒长相不行,被刷了下来,但是该有的赏赐还是要有的。

再加上这一次维持秩序的京营士卒也要有一笔辛苦钱。

不过,不管怎么说。麓川之战,走到了今天,算是彻底结束了。

中午赐宴过后,朱祁镇单独留孟瑛召对。

这样一来,谁都知道了。

大明军方一个巨头,正在冉冉升起。至于正阳门外阅兵,耀武扬威的作用也是做到了。首先这一次朱祁镇在数十万百姓面前亮相,也让朱祁镇的形象深入到百姓之中,最少民间舆论之中,虽然依然觉得当今是少年天子,但是已经没有一个人将朱祁镇当做幼主了。

至于朝鲜,越南,瓦刺,女真等地的反应,就要慢一点了。

这些暂且不说。

武英殿之中,朱祁镇与孟瑛寒暄过后,朱祁镇说道:“保定侯一战定南疆,总算让朕松了一口气。”

孟瑛说道:“臣不敢贪天之功,此战全赖陛下圣明,没有陛下在内,臣又如何能立功在外。”

朱祁镇听了,虽然觉得孟瑛是在拍马屁,但是心中却还是有几分受用的,毕竟在沐昂兵败麓川的时候,朱祁镇心中也是有所动摇的。朝中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弹劾孟瑛。

最好还是下定决心,不临阵易将。方才有这局面。

他自己觉得麓川之战,他其实有功劳的。

朱祁镇说道:“只是朕有一句话,在奏折里却不好问,朕想知道这一战之后,西南是不是无忧了?”

孟瑛听了朱祁镇的问话,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心中闪过朱祁镇登基之后所做所为,心中暗道:“当今年岁虽小,但却也不是好糊弄的。”于是他决定实话实说,说道:“臣以为西南之隐患重重,决计不可以以无忧论之。非但不能说无忧,甚至臣以为三五年之内,必有战事,只是战事却没有麓川战事如此之大。”

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

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动,万万没有想到,从孟瑛口中说出来这样危机。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祁镇已经养成了喜欢听坏消息的习惯,为什么,好消息未必都是一假。但是其中真的不多,但是坏消息,却没有多少假的,甚至即便有隐瞒的地方,也是隐瞒现实的严重程度。

朱祁镇即便下了大功夫在锦衣卫东厂身上,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他想用锦衣卫杀一个,或者杀一批人,乃至了解某些定点的信息,还是可以的。但是想通过锦衣卫将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调查的清清楚楚的。

那是决计不可能的。

所以,他最大最主要的消息渠道,还是拿些真假参半,夹杂各个官员私货的奏折。

这也是他总结出一条定律,那就是坏消息一定比好消息重要,好事放一放依旧是好事,但是坏事放一放,却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甚至一般来说,大臣说出来的事情,都比事实情况要轻上不少,当然也有危言耸听,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辈。

这就需要朱祁镇细细分辨了,不过,在朱祁镇心中孟瑛应该不是这样的人。好大言的,都是御史言官,而孟瑛没有必要如此说。

那么孟瑛所说的话,可信度就在朱祁镇心中直线上升。

朱祁镇说道:“细细奏来。”

孟瑛说道:“以在云南的看法,西南有三大患,第一患乃是土司。”

“云南沐家对土司驱若犬马,土司各部对朝廷有离心之态,而这一战之中,贵州土司转运粮草,劳苦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