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剑山庄
但是杨溥知道,如果杨士奇在的话,下面根本不会出这样的事情,以至于闹出登闻鼓来,简直是狠狠的打了杨溥一巴掌。
让他在皇帝面前无地自容。
杨溥看似辅佐皇帝,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河北水利工程,比如盐法改制,比如正在进行的长城工程,比如周忱力主大明中枢财政改革,还有以京师为中心的驰道已经慢慢向四方蔓延了。
这都是他主持之下的功劳。
他也感受到了,官场的风气有变化,特别是王振在太皇太后死后,越发嚣张起来,很多人的关系直通王振,让他也有些无可奈何。
所以,他才下决心打掉王振,然后以京察的形式,清理一遍,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下面的官员都无耻到这种地步了。
杨溥太明白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绝对不是山西布政使一个人事情,甚至整个山西三司都烂掉了。
这个人结果,甚至比朱祁镇对怒斥,更让这个老人伤心。
杨士奇做的是放缓于未然,而他只能是亡羊补牢。
不过片刻,杨溥就重燃斗志,他心中暗道:“我杨溥,不是杨士奇。东里公的风格不是我的风格,既然有硕鼠敢坏我大明江山,就让你们看看,老夫手段如何。”
有时候,杨溥发起狠来,比朱祁镇发狠更可怕。
因为朱祁镇毕竟年轻,他发怒,最多杀几个人而已,再狠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发泄了,但是杨溥却是太知道,怎么用大明朝廷这台国家机器了。
山西布政使曹习。还不知道,他自己的小命已经走进倒计时之中了。更加不知道,很多地方官在正统十年,就迎来了首辅大人发起的廉政风暴。
被拿下的省一级别的官员,决计不是山西一省。明年的外察,对大明很多地方官来说,都是分外残酷的。
杨溥回到内阁之后,立即将都察院与刑部的人全部叫来了,就在朱祁镇前脚将东厂与锦衣卫的人派到山西之后,都察院与刑部的人马,也接踵而至。
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
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
当四路人马进入山西之后,山西的案子很容易查清楚的。
官场上的事情,从来是欺上不瞒下的。很多都是公开的秘密。
朱祁镇紧急从京师调动八十万石粮食,运入山西之后,才算是将灾情给控制住了。
而情况正如杨溥所料,山西官仓之中全部是空的,至于粮食去了什么是地方,已经查不出来了,反正这几年河北用工消耗粮食不少,整个北方的粮价都将近三百一石,超出正统初年二百五十一石近五十。
而山西又是北方比较富裕的地方。
这也是元代打下的基础,说起来山西地方比河北的降水更少一点,但是在农田水利的基础,却比河北要好上不少。
粮食产量虽然不能比南方比,但是在北方也算不错了。
有这样的粮食差价,这些官员倒卖粮食,再卖了新粮补仓,一进一出之间,几万两银子到手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遇到了要赈灾的时候。
就是手中捏着多少银子,也买不到粮食了。
只能说,这些官僚看起来比谁都精明,但是总是用这方面的聪明才智来办蠢事。
山西布政使曹习,乃至山西这边十几个官员,数百名牵扯进去的小吏,大多数都被锦衣卫关进诏狱之中。
虽然朱祁镇也答应了要三法司会审才有结果。
但是朱祁镇将他关押进诏狱之中这非常明显的暗示,朝廷大佬都明白了这些人的结局。
杨溥也因为这一件事情向朱祁镇低头了。
朱祁镇看着杨溥跪在地面上请罪,心中忽然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快意之感,不管是因为什么。
杨溥担任首辅的时候,双方的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
朱祁镇一直想将杨溥压下来。但是在具体的政务上,想压过杨溥,却是很难的。
今天看杨溥如此。
朱祁镇自然是高兴的。
但是高兴归高兴,朱祁镇很理智。
他也知道,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件可以高兴的事情。
而且这一件事情的善后之上,朱祁镇也认可的认识到一点,那就是他其实是离不开内阁的辅佐。
如果没有杨溥在,朝廷也做不到,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从京城运输几十万石粮食到山西,免除了大量百姓的饿死,或者惹出其他的事情,比如百姓造反。
朱祁镇叹息一声,将杨溥搀扶起来,说道:“先生,朕没有怪你,只是心中难安而已。”杨溥说道:“这就是臣之罪过。臣思来想起,地方偏远,京城之中情弊,老臣还能知晓一二,但是各省却不是老臣所知了。”
“臣以为,这一次应该以都察院为首,一省选一人巡视一省,弹劾不法之徒。”
朱祁镇听了,说道:“似乎是汉之刺史?”
汉朝的刺史,就是先以监察官出外,然后组建的增加权力,才成为了后来地方的主官了。
“不,是明之巡抚。”杨溥说道。杨溥一边说一边将他奏折双手奉上。
朱祁镇看了,心中顿时明白。杨溥是变相的推行朱祁镇想要地方改制。
朱祁镇希望加强地方,就是希望将来与瓦刺大战的时候,即便后方有所部稳,也可以让地方自主处置了,不需要劳动京师。
而今杨溥主动迎合朱祁镇的想法,朱祁镇自然没有不允许的。
朱祁镇说道:“先生之意,实乃老成谋国之言。”
大明巡抚在正统年间设置是比较普遍的。
但是仍然没有详细的划分,说一省一个,也没有节制三司,主管军政的权力,主要是因事而设,事毕则罢。
钦差的性子很浓厚。
而杨溥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来一次专门的巡抚大调派。如果各地原来有巡抚的,调任京师,另派新巡抚,而新巡抚掌握监察大权,奉上命审查地方官员。
然后再一点点的增加权力,最后完成,巡抚作为地方主官,上承朝廷,下节制三司的转换。
而有些省份,一向以来是比较太平的。这些省份之中,之前是没有巡抚的,这个时候就派出巡抚。
至于有些省中,因为事务特殊有好几个巡抚。就好比南直隶,有江南巡抚,凤阳巡抚等等。
杨溥都做出了梳理。
确定一省一个巡抚的原则。
或许一两年的时间之内,就完成了巡抚地方化的过程。
朱祁镇看完之后,心中沉吟了好一会儿,说道:“先生的章程很好,但是有一点,朕觉得有待商磋。南直隶当不当设巡抚,如当设巡抚的话,该设几个?先生以为该怎么处置?”
杨溥闻弦音而知雅意。
朱祁镇之前已经表露过,对南北直隶的不满,而今北直隶变成了直隶省。而作为南京所辖的南直隶。朱祁镇自然也看不顺眼了。
但是政治改革,想要一古脑将方案全砸出来,那是注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做的太多,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杨溥深明此理。他之所以推行巡抚,固然有应和朱祁镇的意思,也是觉得地方情弊,已经到了不清理不行的地方。
所以,各巡抚下去,定然会引发地方一番腥风血雨,自然是有反弹的。
所以杨溥将他的计划与朱祁镇的想法融为一体,这样一来地方上的反对声音再多,他都有朱祁镇的坚决支持。
有皇帝坚决支持的首辅,那是谁也不怕。
但是杨溥并不想在这上面再进一步,为朱祁镇完成他的拆分南京计划。
首先是南方士子的反对。
南京因为他的特殊地方,距离很多南方士子。拆分南直隶,削弱南京的权力,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而今大明朝廷之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恰恰是南方士子,别的不是火,大明前三甲,一般来说,不会出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这几个省份的。
即便有特殊化,也最少有一个是这些省份的。
杨溥不想节外生枝。但是如果不节外生枝。又能将朱祁镇给搪塞过去。杨溥心思一转,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南直隶太大了,设一巡抚恐怕不行,多设也不好,臣以为当设江南,江北巡抚。事情要一步步的做,先设两巡抚,才好做下一步。”
朱祁镇自己能读懂杨溥的暗示。
先在南直隶确定两个巡抚,让南京管辖各府通过两个巡抚,将来才好以两个巡抚的辖地为基础,分割出两个省来。
那就是江南江北两省。对杨溥来说,这是进可攻,退可守。
朱祁镇也觉得不错,他岂能不知道,欲速则不达。有些事情是急不的的,越级越容易出错。不过朱祁镇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
抱歉,看惯了安徽与江苏,而今忽然变成了江南与江北,如何让他满意。朱祁镇说道:“江南江北不好,以朕之意,还是安徽巡抚与江苏巡抚好。”
杨溥一听,眼睛一亮,说道:“陛下英明。”
我们觉得寻常的名字,其实在杨溥的解读之中,就有别样的味道。
安是什么?是安庆,徽是什么?是徽州。江是什么?是镇江,苏是什么?是江苏。
这是一种古代的行政区命名的规则,不信请看朝鲜的行政区,都是以这个原则命名的。元代用得很多。
杨溥自然是一听就懂,而且行政区划分在杨溥眼中,也非常明了。
原因是南京一定是单独列出的。而江苏在南京之东,安徽在南京之西,那么就是以南京为中轴线,东西分开的划分原则。
如此一来,两省大体的轮廓就出来,至于详细的某个府县的归属再讨论不迟。
第四十八章 防秋
第四十八章 防秋
至于杨溥为什么说朱祁镇英明,却是从朱祁镇划分之中,看出了朱祁镇划分的政治智慧。
从元代之后,中国行政区划分,基本是就是以破碎地势,犬牙参差为原则的,就是不让地方形成一个独立地域空间,可以对抗中央。
比如,河南为什么在黄河北边有一块。为什么汉中在陕西,而不是在四川?
杨溥刚刚是在搪塞朱祁镇,所以没有细想,信口说出了江南江北巡抚,但是而今想想,长江乃是天险,怎么可能让天险为江南省尽占之。
而朱祁镇的划分方法,就是很聪明。
让两省尽跨长江,而南京也是跨江的,如此就不可能有一人可以轻易占据长江天险对抗朝廷。
朱祁镇只当杨溥是恭维说道:“先生缪赞了。”
朱祁镇正与杨溥说着巡抚划分,却听外面传来密集的脚步之声,王裕几乎是闯了进来说道:“陛下,锦衣卫急报,兀良哈已经全军集结,准备扣边。”
朱祁镇听了,说道:“知道了,传英国公,成国公,保定侯入宫。你先去武英殿等候。”
“是。”王裕立即下去了。
朱祁镇笑着对杨溥说道:“真是天高气清秋马肥。”
对此,朱祁镇并不觉得意外,他拒绝兀良哈朝贡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天,只是他不知道兀良哈下决心的时候,想没有想想到,将来一定会有灭族的一日。
朱祁镇虽然言语之间谈笑无忌。
但是心中却是恨极了兀良哈。
有时候叛徒比敌人更可恨,特别是这种屡降屡叛,屡叛屡降的势力,更是好像跳梁小丑一般,让人生恨。
朱祁镇来道武英殿的时候,英国公,成国公,保定侯都已经在了。
朱祁镇让王裕将情况说了。他问道:“兀良哈南侵,想来不过是辽东,宣大,而已,这几处有没有做好防备?”
成国公说道:“今春以来,朝廷加强边防,修建大小城堡,数十座,关卡三十余处,边墙近百里,边防形式从来没有这般好过。有臣在在,不管兀良哈有多少人,臣也不会让兀良哈踏进边墙一步。”
朱祁镇说道:“有成国公在,朕就放心了。”
之所以成国公说话,却是因为英国公张辅越来越淡出了。在很多军事问题上,将发言权让给了成国公朱勇。
不知道,是英国公张辅嗅到了什么味道。还是而今的英国公张辅,已经不服当初的英雄气概,反而只剩下舔犊之情了,对自己三岁多的小儿子,关爱备至,至于对朝廷的差事都不感兴趣了。
而朱祁镇对成国公的让步,也一步步的完成了,将靖难勋贵的势力一步步的外调出京,准确的说,是成国公派系的将领一点点调到九边。
这本也是常事。
大明前期勋贵们外则任总兵,入则进五军都督府,在制度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今皇帝重用成国公。让成国公屡掌大军。
成国公下面的人,也是屡立功勋,外出将兵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是他们没有发现,保定侯孟瑛好像被朱祁镇雪藏一般,当年的南征军三万余人,在京师一次也没有动过。倒是将武学的学生派进去不少。
朱祁镇想了想说:“九边分属各部,如果兀良哈来袭,没有大将从中协调,难免怠误战机。还是请成国公走一趟,为朕巡视九边,协调诸将。”
成国公朱勇说道:“臣遵旨。”
朱祁镇说道:“来人,取内承运库十万银元送到成国公府上。”
成国公朱勇一听,说道:“臣愧不敢当。无功不受禄,请陛下收回成命。”
上一篇:奉系江山
下一篇:开局要被唐太宗五马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