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418章

作者:名剑山庄

但是同样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朝鲜都正常纳赋税了。

这说明朝鲜改朝换代的过渡期已经过去了。朝鲜大部分上流社会都在海西屯田了。两班贵族作为一个政治名词,已经不复存在了。

同时,也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朱祁镇想从朝鲜捞一笔横财,却也是不可能的。

面对财政缺口,朱祁镇难道真指望明年风调雨顺,能将这一笔钱给攒下来,连备用计划都没有?

朱祁镇心中轻轻一叹。忽然发现奏折最后一番话,是介绍日本的情况。有大量日本在釜山贸易,奏请朱祁镇,是否按照朝廷旧例在釜山开港。

日本这个词一跃进入朱祁镇的眼中。

一瞬间朱祁镇双眼之中,又一丝幽幽的青光,就好像是狼的眼睛一般。

人在吃了甜头之后,总是会想有下一次。

而今也是如此。

其实灭掉朝鲜之后,所获得的人力物力,才支撑着朝廷与瓦刺打上两仗。朱祁镇自然想复制这个行动。

但是大明附近有几个,既好消灭,又能纳赋税的,还能洗劫一票的国家?

无非就是朝鲜,越南,日本。

越南离的太远了,而且越南与大明打了几十年仗,不敢说彼此清楚对方的底细,但是越南是又应对中国进攻的经验的。

不可能速战速决。

而且地理位置上也距离北京太远了。

如果陷入僵持,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白白多了一个财政窟窿。

但是日本之前,朱祁镇也没有想过。

毕竟,日本在朱祁镇心中是一个强国,远远比朝鲜要强,而且即便是灭朝鲜,如果是李瑈自己作死,大明也不可能轻轻松松的将朝鲜拿下来。

李瑈如果能得朝鲜民心,打个好几年也是很正常的。

而日本更是如此了,灭日本搞钱?

朱祁镇一想,就觉得有些不靠谱。

但是此刻忽然觉得,似乎不需要灭日本?

首先,此刻的日本其实比朝鲜还弱,没错,朝鲜在世宗时期刚刚打赢了一次日本。

其次,日本要比朝鲜还穷。

这也是真的。

估计真要占领了日本,也收刮不出来多少油水。

但是日本金银却让朱祁镇惦记上了。

周忱开辟了大明银币体系。但是总体来说,大明银币已经不能算是主流货币,因为发行量太少了。

因为大明的银矿产量就少。户部宝泉局对银币制造也不上心。毕竟消除火耗乃是大部分官僚都不愿意的。

这里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朱祁镇倒是想扩大,但是户部也是有正当理由的,而今大规模扩建,很快就会处于无银可铸的地步。

缺少大量白银,乃是大明铸币税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但是日本有白银啊?

日本金银矿是很发达的。

而且之前大明与日本之间,隔着朝鲜,朝廷不好将手伸日本去,但而今,大明已经吞并朝鲜,与日本仅仅是一衣带水。

插手日本,更是方便之极。

而且日本内部也是相当的混乱的。

这个时代,正是日本南北朝向战国时代过度的阶段。

镰仓幕府足利家维持的相当艰难,但是下面大名虽然各行其是,还没有到挑战幕府的情况。如果大明愿意扶持足利幕府,让足利幕府付出一点东西,估计足利幕府也是会同意的。

朱祁镇也知道他自己这个想法太粗略了。

需要有一个人随机应变。毕竟日本究竟什么情况,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总是模模糊糊的。不身临其境,是不能明白的。

而这个使臣必须有纵横家的风范,否则未必能从日本榨出油水来。

选谁?

祁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有贞。

徐有贞的手腕,真是又黑又狠,翻脸不认人,过河拆桥,将两班贵族玩的欲仙欲死,如果不是徐有贞与他们关系很好,这些两班贵族未必在大明消灭李瑈的时候,按兵不动。

徐有贞用完之后,像扔垃圾一下,将这些人给扔到西北了,一声令下诛杀千余人,很多还是他所谓的故友,徐有贞丝毫没有含糊。

放在影视剧之中,妥妥的大反派。

但是朱祁镇不在乎他品行如何,也不在乎他在朝鲜私下揩油。但是要看他能不能办事了。徐有贞的所作所为,让他根本不能进入内阁,进不了决策层,但是作为一个执行层的官僚,却是很合格,甚至太合格了。

日本之行,估计非徐有贞不可。

朱祁镇立即下诏说道:“召集徐有贞今冬来京述职。”

只是徐有贞即便来的快,估计也是年底腊月才能到京师。朱祁镇只能等徐有贞来了之后,再做此事。

不过,锦衣卫在朱祁镇的命令之下,已经先行一步了。

日本金银矿很多朱祁镇都记不住,但是他记住了两处,一处是石见,另外一处是佐渡。

石见银矿与佐渡金山,只有得一个,就足够朱祁镇挥霍相当一阵子了。

这两个地方,自然要锦衣卫先去埋点了。

果然不出朱祁镇所料,徐有贞接到召见圣旨,却没有立即上路,而是先上奏说明情况,朝鲜局势刚刚稳定,他不能立即就走。

估计在腊月底能来到北京。

这也是因为冬天天寒地动,深藏深山之中的朝鲜反抗者,在对抗着比明军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朝鲜冬天。

没有空来找大明的麻烦。徐有贞这才能趁着冬天来一趟北京,在开春之前,还要立即回去。

北国的冬天来的很早,最少大宁的冬天要比北京的早上许多。

就在朱祁镇还在期盼徐有贞的到来的时候,大宁的冬天,已经到了考验人能不能活下去的时候。

今年还比较好,有了赈灾粮,大部分人都能活下去。

但是牲口就不一样了。

总不能喂牲口粮食,大明的粮食也不能如此糟蹋。谁也不可能这么奢侈,而且大明的粮食虽然朱祁镇多给了一些,但是如果将这些牲口算进去,那也是远远不够的。一匹马的食量是三个人的。

所以,朱祁镇一直想要推广的青贮饲料终于派上了用场。

朱祁镇一直期盼的战略武器,能不能在草原上发挥作用,一切是不是朱祁镇所预料的那样,就要看着个冬天了。

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

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

大宁城中乃是大明驻军的地方,方瑾就驻守在这里。大宁驻军有一万五千人。

其中有五千马军。

而兀良哈各部落,而已已经重新编组,按照卫所的制度编组起来,兀良哈三卫,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明卫所军了。

当然了,各级卫所军官还是各部落的大小头目,唯独是他们高级贵族都到了北京城中,他们归大宁城中方瑾节制。

只是节制归节制。

方瑾一半的心思,都防这些蒙古人。

万一他们搞出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所以,方瑾不允许蒙古进入大宁城,只允许他们在大宁城附近建造营地,一座座营地都在外面摆开。

端木瑞在夏天都来到了这里,这些营地大多是他督造的,同时督造的自然也要青贮坑了。这一片不知道多少个青贮坑。

其实,这个技术真要说了,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无非将青草浇水埋起来隔绝氧气。当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但是大体上不差多少。

剩下的不过是力气活而已。

这个时代,不管是大明还是蒙古,人力都是最值钱的,也都是最不值钱的。

最值钱的,自然是人多力量大,这是无可置疑的真理,至于最不值钱,因为百姓的两膀力气根本没有人愿意付钱。

所以,当端木瑞以皇帝名义,指使蒙古这样做的时候,蒙古人虽然满腹牢骚。但是面对强势的大明军队,也不敢说什么。

再加上他们也要从明军那边得到很多东西。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东西在冬天之中,还真发挥出了大作用。

大雪之中。

端木瑞带着蒙古部落大小头目,连方瑾也来看了。

方瑾之所以来,却是因为这是皇帝亲自交代下来的,虽然朱祁镇觉得自己每天要交代不知道多少事情下去。

但是实际上,朱祁镇每天亲自交代的事情也不多,更多是批准内阁的意见。而今就算是朱祁镇批准了很多事情,放在大明两京十三,不十五省,再加上辽东,与朝鲜。

分布在每一个地方的事情,也不多。

自然被当地重视之极。

端木瑞亲自动手,将一个青贮窖给挖掘开来了。里面就出现了绿油油的来带着汁水的青贮料。

立即有人将这些青贮料,放在马圈之中。

马儿们没有见过这些东西,上前轻轻嗅嗅。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将这些青贮料给吃得干干净净的。

因为入冬以来,大雪纷飞,牧民积攒的

草料也都被吃干净了。这些牲口饿了不少时间了。

甚至还有人开始宰杀牲口了。

或许有人觉得,宰杀牲口很正常,毕竟这些牧民不杀牲口吃什么?、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觉得游牧民族在古代也是天天吃肉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在古代底层牧民更多的是以奶制品生活。

不管,马,羊,牛,驼,都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财产。

即便有宰杀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些牲口更多是生产资料。

卖入关内,换取粮食或者其他生产必须的物资。而不是顿顿吃肉。

这也是为什么说,瓦刺对朝贡贸易依赖这么深,这就是原因。双方的经济结构的造成的。

看着这匹马大口大口吃着青贮料,牧民们都变得激动起来。

动物似乎有一种本能,他们本能的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能吃,什么对他们来说不能吃。以避免他们吃到有毒的食物。

当然,这也不是百分百正确。

在面对大自然产物时候,也是有相当高的准确率的。

既然马肯吃青贮料,那么就说这青贮料,在大概率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青贮料在京城不知道实验了多少次了。决计没有什么风险,当然了,或许在大概率上,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这也是小问题。

只是当地牧民都不大相信。

毕竟对蒙古人来说,在如何养牲口上面。

他们才是专业的,他们才不是那么相信汉人的技术。这些牲口更是他们的命脉,根本,故而,他们宁肯顶着端木瑞,也要再看看。

端木瑞也由他们。

于是乎一群位高权重的人,围在马圈边,看着一匹单纯隔离出来的马,将青贮料吃过之后,再哪里悠哉悠哉的反刍。

“行了。”一个老者越看越惊喜,说道:“没有问题。”

“扑通”一声,不知道那一个蒙古人先跪在地面之上,向南边磕头,说道:“大皇帝万岁。”

一时间无数蒙古人都向北京的方向磕头,说什么的都有的,显示着有些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