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428章

作者:名剑山庄

“也好。”足利义政沉吟一会儿说道:“伊势贞亲。”

一个大臣立即起身,踩着小碎步来到了大厅中央,然后跪倒在木制地面之上。说道:“嗨。”

足利义政说道:“你就作为幕府的代表,去见一见明人的使者。要搞清楚,明人这一次过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伊势贞亲乃是足利义政的亲信。他立即说道:“嗨。”

随即伊势贞亲,倒退着踩着小碎步,缓缓的退了出去。

之后又商议了几件事情。

足利义政以喝茶为名义,请细川胜元去品茶。

足利义政在茶道上有很深的造诣,他亲自为细川泡茶,当然了,一方面固然是表现对细川胜元的尊重,另一方面却也是足利义政喜欢这个。

一番眼花缭乱的动作之后,细川胜元双手结果一盏茶,先是用鼻子一嗅,又是轻轻一抿说道:“将军的茶艺。即便是比叡山上的大师也不如如此了。”

在日本僧人的交游广阔,深入政治之中。精通各种艺术,茶,画,书,棋,等等。

一般来说,日本很多艺术成就高的人,都是和尚。或者是与和尚有关系了。

这也算是细川胜元的一记马屁。

足利义政说道:“我也是自知之明,管领,有一件事情,我想与管领商议一下。”

细川胜元毕恭毕敬的跪坐,低头说道:“将军请讲。”

足利义政说道:“唐船太多了。”

细川胜元立即明白,说道:“将军所言极是,唐船太多了,要严加管理才是。”

唐船自然是明朝的商船。

两人不用说太明,只需点一点就行了,具体细节自然是有下面的人来谈了。有些时候幕府与下面的大名的利益是是相同。

不希望那些各地角落的小大名分割了贸易的利益。

至于怎么谈,还是要看与明人谈的怎么样?

一座唐朝样式的建筑之中,伊势贞亲与李实已经见礼过后。两人说了一阵没有营养的风花雪月。终于插入正题了。

“贵方问我所来为何事?”李实说道:“我来别无他事,就是听闻贵国国主更替,特来册封之。”

虽然朱祁镇的目的是想夺得佐渡岛,对于什么藩属不藩属的名义,根本不在意,根本就是一个借口。

但是李实却不一样。

在这个儒家士大夫看来,所谓的佐渡金山,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不知道皇帝听了谁的谗言。

他根本不信,不过最无奈的事情就是如此,你不信不要紧,你上司信了,不管多荒谬的事情,都要办好。

但是在权重之上,李实看来册封日本国王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重新确认大明与日本的藩属关系。不管怎么说,也是大功一件,他来之前,就知道日本国内有很多人不想要幕府将军接受日本国王的册封。

他如果能达成这个目标,即便是回国之后,面对百官的指责,他也有辩解的理由了。

伊势贞亲说道:“贵使何须如此,以本官对大明的理解,恐怕不会专门派遣使者来封日本国王。贵使所来必然有特殊使命。”

李实自然不肯开口露底,他笑道:“贵国误会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与贵国远隔沧海,朝廷自然不愿意多事,但是而今与贵国近在咫尺,一衣带水而已,自然要来问候一二,免得贵国惊惧,伤了两国从太祖开始的交情。”

“贵国以为如何?”

李实话里软中带硬,看似客气,却是威胁。

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关系,这决计不是什么好的暗示,一衣带水乃是隋帝说的,指的是长江,然后隋就灭南陈了。

而今说日本,其中威胁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个时代的日本高层,大部分汉学造诣都不浅,岂能听不出来,如果再加上之前大明灭朝鲜。

这其中的威胁就更加重了。

伊势亲贞说道:“贵使言重了,贵使言重了。”一时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了。

“当然了。”李实说道:“也是有一件小事的,就是朝鲜李逆家眷逃亡出海,有人说来到了日本,此等逆贼之后,朝廷必得之,故而这一次,就请日本国王多多费心了。”

这个是一个借口,也是一个附带的小条件。

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

第一百零七章掀牌

伊势贞亲并没有将这李实的底细探查出来,不过也算是有所收获了。

回来向足利义政报告。

足利义政对所谓李瑈之后,并不是很在意的。

但是这一件事情却也不是太好办的。

毕竟日本虽然小,但也有六十六国,想在这么大的区域之中,找到一家人,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足利义政也是口头答应下来,随即让伊势贞亲再次来往于李实与足利义政之见,偶尔还要去细川胜元的府上,商讨问题。

李实也陷入沉思之中。

作为使节,朱祁镇给他全权,关于日本的许多事情都是可以决断的,但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关系这上面的事情。

毕竟在很多士大夫眼中,什么海贸虽然重要,但是都是小道。

但是在日本这里,他们愿意以就封日本国王,也就是向大明称臣为代价,要求大明限制对日贸易,或者说将中日贸易恢复到之前大明与日本勘合贸易的状态。

李实的心中也是为难。

开海乃是当今陛下登基以来,做的第一件大事,而今看来,也是效果斐然。

第一,朝廷财政上从刚刚开始的二三百万两关税,到而今三四百万两一直在增加之中。

第二,开海之事与海运细细相关,已经牵扯在一起了。

第三,开海一事也在无形之中招安了很多海盗。

这几年大明海岸线上都很平静,是海上的好汉都改吃素了?不,一部分好汉金盆洗手上岸了。另外一部分好汉虽然没有金盆洗手,但也不会轻易在朝廷这边犯下案底。

无他。

在朝廷这里有了案底,出入几个港口就不容易了。

当然了,他们该犯事已经要做的,不过,大多是在海上劫掠。大明每年都有不少船只出去了就没有回来。

并不是都遭受到了风暴。

当然了,官府对海上的事情,都是睁一只闭一只眼,首先,这些人都是凶悍之辈,一个处置不当,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二来,也没有什么证据。

所以,就形成了而今的局面。

在岸上,已经沿海地带这是官军的地方,再往深海,就是各路海盗的地方了。

这种默契即便是官府也不想打破的。

所以,朝廷对这些海商的控制,也仅仅限于大明近海区域,至于日本这里,更是插不上手了。

但是李实心中思量好一阵子,却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不过,他不愿意在日本这里多做纠缠了。

单刀直入的告诉伊势贞亲,想接下来谈,就找一个能做主的人来,否则就不用谈下去了。

毕竟李实骨子里对日本还是一种鄙视的。

更不要说,伊势贞亲动则去请示的情况。

伊势贞亲将此事告诉足利义政之后,足利义政沉吟片刻,说道:“好,就安排见上一面吧。”

不过,足利义政还是不能以正式身份见他,因为一旦相见,就说明一切都谈妥了。

如果不是足利义政实在信不过细川胜元,由细川胜元却谈却是最合适不过的。

足利义政见李实的地方,就是相国寺。

这个相国寺乃是足利义政的爷爷,足利义满所建,寺庙与足利家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伊势贞亲请李实参拜相国寺。

李实自然明白其中有蹊跷。

相国寺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宋唐建筑,在明代虽然少了许多,但是并不少见,不过李实出自四川,四川在宋末破坏最大,让李实有些收获的。

钟声山色,不过其中点缀而已,真正的重头戏就要来了。

在相国寺后院一颗樱花树下,足利义政已经一身正装,跪坐在一面石制棋盘之前。他二十出头,正是一个男人最好的年华。

一身洁白的正装,更显得有几分隆重。再加上樱花朵朵,更显得意境非凡。

足利义政见了李实,说道:“贵使远来,小王不能远迎,却是失礼了。今日道左相逢,可愿手谈一局?”

李实微微一笑,说道:“殿下相召,外臣岂不从命?”

李实随即大大方方的跪坐在蒲团之上了。

足利义政说道:“客人先请。”

李实说道:“我大明天子,承天意而治万民,如何是客,殿下才是客。”

这也是李实最近了解一下日本国内的情况,对足利家的权力也明白了不少,就更不在意了。在他看来足利家的权力,比唐安史之乱后的中枢,还差了不少。

足利家虽然是一国之主,其权力远远比不上朝鲜李氏,更不要说与大明天子相比了。

所以他才要在谈判之前,压制住足利义政。

足利义政微微不悦。

但是作为日本武士,他是相当务实的。他明白在日本真正决定权力的是刀枪,是银钱,虚无缥缈的大义,有用的时候可以用用,没有用的时候,擦屁股都显硬。

故而他微微一笑,也没多在意,随手捏起一字,打在棋盘之上。

李实随即落子。

随着清脆的落子之声,双方关系似乎缓和了一些。

足利义政说道:“这么多天了,该谈了也都谈了,先生也要给孤一个准信吧。”

李实说道:“殿下的意思,外臣已经知道了。有些事情,就是我也是难办的很,只是殿下所求的也太多了一些。”

足利义政说道:“此言何出?”

李实说道:“大明册封各方国主,从来是恩赐。国主如此作为,让我很难向朝廷交代。”

足利义政微微一顿,说道:“除非什么?”

李实说道:“除非日本让给我大明一座岛屿。”

足利义政微微一愣,心中乱转,暗道:“这才是大明派遣使者来日本的目的吗?”一时间手中的棋子落地,却距离自己心中所想的位置,差了几目。

李实自然毫不客气,一子屠了足利义政的大龙。

足利义政一看,棋盘上已经不可挽救了。

不过此刻,足利义政说道:“贵使要何处?”

李实说道:“佐渡。只要日本容大明船只在佐渡停靠,国主所想的事情,我给国主办的妥妥当当的。”

足利义政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害怕大明狮子大张口,但是佐渡岛,在足利义政心中却是无足轻重的。

在佐渡岛发现金矿之前,日本仅仅拿这里当成流放地而已。

但是足利义政心中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朝廷要这个做什么?”

李实早就有一段说辞了,说道:“中转,你也知道朝廷正与瓦刺大战,以陛下之意当以海西为根基,西进漠北,但是大小船只不能通过海西进入松花江,黑龙江之中,故而大明水师要通过黑龙江出海口,逆流而上。黑龙江出海口在奴儿干,就在极北之地,少有船只,自然要在沿路停靠了。”

“本来是在日本沿途停靠,但是朝廷觉得这也太惊动日本,就求借一岛而已。”

“只要这一件事情,国主答应了,国主所愿,我也能有办法解决。”

这个说法,不仅仅是李实所想,也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海运总兵官李英的确有这个任务,寻找黑龙江出海口,并逆流而上,勘察水道情况如何。

但是通过水系大举运兵,却有一点不可能。

毕竟奴儿干,庙街一带太过靠北了一点。非要细细勘察之后,才能有结论。

但是这个话,用来骗足利义政却是足够了。

倒不是足利义政不够聪明,而是双方信息差的问题,足利义政对海上的情况不大了解,但是却也知道大明船只一直出没在对马海峡附近,已经是惯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