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453章

作者:名剑山庄

朱祁镇对此也是明白的。

吏治这东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朱祁镇登基以来,过上几年,就非要搞一次类似运动式的清理吏治,但是不出数年,下面的人总是会旧态复萌。让朱祁镇也是很烦恼。

其次就是迁移卫所,并将内地卫所改卫为县。

这个政策,是朱祁镇一直在做的事情,李贤提出来,不过是迎合朱祁镇的意思而已。

在此之前,朱祁镇都是用别的借口来,比如将内地卫所迁徙到朝鲜,迁徙到海西,而今漠北,松花江一带,都必须用人口填充,卫所毕竟是军队,用来填满再合适不过了。

如此迁徙卫所,废除卫所,将卫所所剩下的土地归为府县体系之中,朱祁镇可以看见大明各地的赋税,就要有一次迁跃了。

至于会高出之前定额二千三百万石多少,就看具体该怎么执行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一点还欠上一点,那就是内地的镇戍部队的安排。”

虽然内地卫所早就不堪为用了吧,但是他还是大明在各地地方经制之军,没有了这些军队,各地总是要有一点驻兵的。

总不能大明内地这么大的地盘,没有一点军队吧,一旦出了事情该怎么办?

这一点李贤没有说,他大概是放心各地方官员,因为各地方官员在紧急的时候,有权力征召民壮民兵。

但是朱祁镇还不放心。

再往下看。在废卫为县这一条之中,更是有废除清军之法,该招募之法。重新厘定卫所名额等等。

清军之害,之前也说过了。

但是这个制度是维系大明卫所军队的必然之策。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而今李贤已经清楚一点,那就是而今大明骨干武力,还是卫所军吗?

不是了,京营都是募兵。

既然卫所军队已经不是大明最重要的武力,甚至皇帝也有废除卫所的想法,这依附在卫所制度上的恶法,也到了废除的时候了。

如果说卫所上面的改革,李贤不过是代朱祁镇落笔,将朱祁镇之前的改革思路,形成字,昭告天下而已。

毕竟,在燕然大捷之后,以朱祁镇的威望,在很多事情上,也不用偷偷摸摸了。

而且卫所之中但凡能打的,朝廷也给了出路。京营之中大小将领卫所出身的人,简直是不可计数。即便平庸的将领,也可以申请到北边各地的新建的卫所之中。

在朱祁镇权威大增的时候,又是拉一派。中立一派,再打一派,打的就是那中完全腐朽,不堪为士卒的卫所将领。

而且圈定了范围,就在内地,具体的说,应该是河北,河南,山西南部,陕西东南部,湖广,江西,南直隶,浙江北部一带。

沿海,西南,西北,四川,两广,九边旧地,都还没有动。

朱祁镇看到这里,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李贤,心中暗道:“李贤,见事明快,此事做这一件事情,的确是合适之极。”

随即朱祁镇继续看下去。

下面就是一个大题目,乃是丈量土地,重造黄册。

说起来大明从洪武以来十年一造黄册的任务从来没有变过,但是造出来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谁都知道。

根本都是一片胡言,连骗鬼都骗不了。

大明各地黄册唯一比较靠谱的还是直隶一省的黄册,因为这是当初于谦治水开田安置流民的时候,才重新造好的黄册。

距离而今才十几年而已。

这一件事情,也是朱祁镇一直想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因为牵扯太大了。

官场士绅百姓士林,大明各方面的方方面面都牵扯进去,决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朱祁镇看来,未必比与瓦刺决战容易。

而且这一件事情,朱祁镇变法的时候,也是准备要做的。

因为大明的根本在土地之上,不将土地方面的事情处置好,朱祁镇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事倍功半。

只是朱祁镇想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重新清丈土地,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大明的编户有关系,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将大明户口简化成两个,或者三个体系。

如果是两个,那就是民户与军户。

如果是三个,那就是民户与军户,附郭户。

至于什么灶户,茶户,乐户,阴阳户,匠户,贱籍,士籍等等等,都一视同仁。

分成民户与军户,是现有情况的继承,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大明卫所只能更替革新改革,不可能废除的。

一来大明不可能养那么多兵,单单是京营几十万大军,朝廷军费每年都要到一千万两之多,如果将大明三百万大军全部变成募兵,不用别人打,大明财政就要破产。

二来,很多偏远的地方,的确需要屯田兵,就是后世也是生产建设兵团的。

今后募兵制度的京营作为大明主力,皇帝的军刀,各地卫所军队作为辅助力量,陛下的城墙。这种分工不会改变的。

所以军户体制或许有些变动,但是军户是不会消失的。

而民户更是大明最主体的百姓,除却军户都要列为民户之中,甚至朱祁镇要动一动读书人的特权。

一般来说,读书人都隶属于士籍。

就是所谓功名中人,宋朝所谓官户。是大明免税的对象,朱祁镇准备再次给大明官员一次加薪,虽然在周忱改革财政的事情,给过一次实质上的加薪了。

只是那不过是,将大明百官的俸禄恢复到洪武年间。

都说大明俸禄低,其实太祖皇帝从民间出身,深知民间疾苦,他给出的俸禄是不高,但是决计不会让人养家糊口都难,这更多后面一连串的折现的问题。

不过,总体上来,还是有很多上升空间的。朱祁镇有时候都在想,这是不是太祖皇帝留给后世皇帝施恩的空间?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

第一百四十六章回天之力

军户民户这很容易明白的。

但是附郭户却是朱祁镇的私货。

不是大明没有附郭户,而是并不是太重视。所谓的附郭户大多是指住在城市之中的人。用现代话就是城市户口。

是大明各种繁杂户口之中,很小的一个名头。

甚至附郭户有民户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住在城市之中的民户而已。

不过,在大明虽然有不少大城市,比如北京,南京,苏州。

但是大部分府县,其实也就是一个大农村而已。这也是太祖皇帝所规划出来的。整个大明都是一个大农村。

各地府县从来是一个消费单位,而不是生产单位,真正生产单位都是在农村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没有特例。

最大的特例,就是以北京为中心,已经拥有了十几万工匠工人的少府。另外一个特例就是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绸生产中心,已经正在形成以松江为中心的棉布生产中心。

这两个地方虽然没有一个以少府领导的核心,但是细细算来各地专司生产纺织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这也是为什么苏州成为超越大明南北两京的繁华之地。

这就是原因。

附郭户这个户种,就是朱祁镇为了安置在工商业人口的。

当然了,到底要做出怎么样的限制,朱祁镇一时间还没有想好,要不要保留这些人拥有土地的权力。

毕竟大明商人都有这样的毛病,赚了钱,从来不是想着扩大生产,研究技术,而是回家买地,转化为士绅。

朱祁镇觉得要不要从法律上禁止这种现象了。

当然了,而今朱祁镇还没有想好,这个政策仅仅是一个轮廓。但是这附郭户下面,有太多太多的手段可以用了。

除却京察,改卫为县,清丈土地重编黄册之外,李贤还写了最后一个事情,那就是重新编练役法。除却改卫为县之外,其实都大明祖制的遗意。

太祖皇帝定天下之后,对役法上主动思想,从来是均役。如果一切按照大明本来的样子,每一个大明人十年才服役一次,一次服役数个月而已。

一辈子服役才几次而已,十几岁之前不成丁,不服役,六十岁之后,是老年也不服役。

但是现实不能如太祖皇帝所想。

黄册崩坏,让差役征伐没有了标准,而且大明皇帝,各级官员很多时候征发无度,让各地的役法都成为一片乱麻。

根本理不清楚。

这也是大明百姓最苦恼的问题之一。

周忱在江南的时候的改革,就是加税而免役,却让江南百姓称为青天,世世代代怀念,就知道大明底层的根本矛盾是什么了。

李贤这四条,虽然不多,但都是有的放矢。是当今要刷新政治必然要做的事情。

但是与朱祁镇所预想的政治改革,却差了不知道多少。

因为李贤即便做的再好,不过是将大明回到洪武年间而已,但是朱祁镇想要的不是一个洪武大明,而是一个现代大明。

朱祁镇说道:“李先生,这都是当务之急,朕会记在心中的。”

李信立即能品读出朱祁镇的潜台词,仅仅是会记在心中而已。

李贤说道:“陛下,欲成大事,首在得人,陛下欲征瓦刺,也是先得孟,杨,石,郭诸将而后行之。”

“陛下欲变法度,却不知道陛下得何人而为之?”

朱祁镇心中顿时一愣,默默思索起来。

李贤前半生大多吏部,对百官的思想太明白不过了,说道:“陛下,臣敢说,行臣之策,其中艰难之处,比比皆是,但是却有一些大臣会拥护,比如王骥,王,何渊,耿九畴,此等是清节敢言之臣。”

“即便如此,臣也将京察大计在前,行大事在后。”

“不知道陛下所得何人,能为此事?”

朱祁镇暗道:“丘浚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

丘浚是有几分大器晚成,他中状元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虽然不算年轻了,但是他的能力资历,决计不可能坐稳首辅之位,更不可能领袖群臣,将变法大计推行下去。

朱祁镇无数想法真要说出来,大明朝廷之上,敢于追随他的大臣,不过几个人而已,朱祁镇细细想来,无非是刘定之,徐有贞,等如是几个人。

要么是朱祁镇一手栽培,牵连太深,要么是功名中人。并不在乎什么清议。

朱祁镇心中暗道:“莫忘记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法度本身立意在很多方面都是好,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都有问题,但是真正让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却是王安石用人的问题。再加上党争分歧。

徐有贞这样大臣,估计朱祁镇想要做什么,他都会支持。

但是他做事朱祁镇真放心吗?

徐有贞在朝鲜怎么做,朱祁镇都不会在乎,毕竟朝鲜新定,就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酷吏,同时,朱祁镇内心深处,也不将朝鲜百姓当成大明百姓。

但是朱祁镇不能不将大明内地的百姓不当成大明百姓。

朱祁镇自诩对李贤也不错了,李贤是正统之后,才崛起的朝臣,并非宣德年间留下来的老臣,李贤都如此反对,朱祁镇不由的慎重起来。

最少培养出一批人手之后,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朱祁镇说道:“李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了,容朕细思。”

“陛下,丘浚乃是一等一的人才。”李贤听出了朱祁镇语气之中软化之意,立即乘热打铁说道:“他日必为栋梁,但是陛下欲用他之才,还请爱护一二。”

朱祁镇微微一愣,说道:“住如何说起?”

李贤说道:“陛下今日召之回京,不是让他陷入高阳伯的境地之中?”

朱祁镇顿时醒悟,暗道:“的确如此。”

如果丘浚回来,按朱祁镇的意思办,放出变法的风声,那么丘浚定然是众的之矢,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明枪暗箭,都打向丘浚。

就是朱祁镇有意庇护,也未必能够保全。

就好像是两军交战,先锋之将,固然有人能从开始打到最后,但是更多第一波冲上去的将士,都会成为,两军交战的炮灰。

是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

而变法就是一场大仗。甚至是一场比与瓦刺大战更漫长的战事。朱祁镇一辈子都未必能打完这一仗。

因为思想上的战争,比真刀真枪的战争更漫长。

朱祁镇此刻才真正明白了一点,瓦刺大败,也先死亡,这样的胜利,好像去了朱祁镇心头一块大石头。

让朱祁镇此刻有些轻飘飘的了。

朱祁镇反省了自己轻敌的问题。立即觉得李贤的建议不错。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