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673章

作者:名剑山庄

“谢陛下。”刘定之的遗孀拜倒说道,只是一句话,没有说完,语气之中,就带了哭腔。

朱祁镇也知道,他并不适合在这个场合多停留。

以君拜臣,这与礼法不合。朱祁镇刚刚来祭奠,也仅仅上了香,连鞠躬都没有,不是朱祁镇不知道该怎么祭奠,而是他不能这样做。

朱祁镇离开刘府之后,只觉得身后哭声大作,这声音直接传入朱祁镇的心底。

石亨虽然死的突然,但是朱祁镇心中有想过这一件事情的,但是刘定之之死,却是朱祁镇万万没有想过的。

这个正统元年的状元,是朱祁镇一手培养出来的第一个班底,双方政治理念虽然未必全部是重合的。但是刘定之在很多事情上,是理解朱祁镇的政治理念了。

而且刘定之不管是在坛上,还是在官场之上,都是能站得住脚的。并且有能力驾驭整个大明王朝这台机器。

这样的人才,或许称不上国士无双,但也是不可替代的。

刘定之之死,一下子打乱了朱祁镇的所有计划。

他本想与刘定之君臣相得,彼此扶持最少十年。

天不遂人愿。

刘定之就这样一下子去了。留给朱祁镇只有深深的痛心。

不仅仅是与刘定之的感情,也有失去刘定之这个肱骨重臣之后,朝廷变化的失控。还有一些自责之情。

其实,刘定之大半是累死的。

内阁首辅的工作本就很是繁忙。再加上最近几个方面的事情,堆积在一起,简直忙上加忙。

京察,赈灾,西域之战,三件大事,还有无数件小事,都安稳的推进,背后有刘定之多少心血。

但是刘定之已经六十岁了。

就是后世六十岁的人,唯一能承担太过繁重的的工作了。更不要说这个时代。

朱祁镇此刻想起来,更是痛心。

朱祁镇对身边

的怀恩说道:“吩咐下去,让刘定之就葬在茂陵之侧,还有让礼部给出一个美谥。”

葬在皇帝寝陵之侧,是对臣子最高的褒奖了。

这样的待遇每一代大臣都不是太多的。

其实朱祁镇更想将这个待遇给于谦,只是于谦死在江南,从江南而来,就太折腾人了。同样有这个待遇的还有刚刚去世的杨洪。

朱祁镇不管多伤心与后悔。

此刻他倒要考虑刘定之死后的事情了。

虽然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真正协理天下的内阁首辅,也不是一日可以或缺的。

而且朱祁镇此刻也不能,或者说没有其他的人选了。

只有韩雍。

内阁之中,也唯有韩雍能平稳接替这个位置。

刚刚经过一场京察,北京城之中,不知道多少官员是惊魂未定的。经不起另外一场折腾了。而内阁之中的任何人选波动,都会传递到整个官场之中。

此刻官场之中,宜静不宜动。

朱祁镇最好的办法,就是选韩雍担任内阁首辅。

韩雍的能力,朱祁镇从来不怀疑。

可以说是能能武,赈灾,平乱,样样都行。只是朱祁镇担心韩雍对他的新政的态度。

之前朱祁镇可以不大关心。

因为韩雍在内阁之中毕竟是协助刘定之做事,有刘定之在,朱祁镇不用太操心了。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他成为内阁首辅之后,他的所思所想,以及思想倾向,会极大的影响这个大明。

朱祁镇不能不重视。

朱祁镇最后看了一眼,一片白色的刘府,放下轿帘,说道:“回去之后,让韩雍来见我。”

渊阁之中,韩雍对朱祁镇的召见,并不是太吃惊的。他心中早就有预料。

毕竟刘定之突然如此,真正接起内阁这个摊子的人,就是韩雍。

在为刘定之办后事的这一段时间之内。

韩雍已经是实际上的首辅了。

而这一次奏对,就要决定他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长长久久的坐上去。

乾清宫之中,朱祁镇好像平常一般,询问韩雍道:“而今西域情况如何?”

韩雍说道:“而今西域的详细战报已经来来,朝廷战没千五百三十人,失踪五百零六人。其中有千户三人。百户十七人。斩首二十三万九千六百级,主要是白圭所为。”

朱祁镇听了,立即皱眉,说道:“白圭还真是辣手。如此来说,西域是一片白地了?”

朱祁镇从这个数据之中可以看出来,这一次敌军

是脆败,而这一次从沙漠之中迂回进军,也给大明带来了很大负担,这五百多失踪的人,估计都已经成为沙漠之中的干尸了。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白圭真的敢做?

二十三万九千多级,这个数字,他居然敢报上来?

要知道谅山之战的斩首,不过三十万人之多,其中就有不少杀俘。而南疆的面积或许安南大不少,但是人口却是远远不能比的。

而火者部的军队,估计未必有二十三万之多。

白圭居然敢报上来,这么多斩首,这已经不是杀俘这么简单了。而是一场屠杀。大屠杀。

南疆各部的所有壮年男丁,估计也就是这个数目了。

朱祁镇是有意,放纵白圭报仇,但也没有想到白圭会这么狠。

韩雍说道:“这一点,臣尚且不知道,只是几乎所有言官都已经上书弹劾白圭滥杀之罪。”

朱祁镇说道:“让他回京听参。”

白圭所做的虽然有些出乎朱祁镇的预料,但是并没有脱出朱祁镇的的掌控之中,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要想让他们听话,要先打一顿杀威棒,只是这一顿杀威棒,有些太重了一点。

朱祁镇说道:“重新派一人去西域。为巡抚西域,为征西大将军之副。”

韩雍说道:“臣明白,臣提议陕西巡抚项忠,熟悉西域事务,在平满俊之乱的时候,颇有战功。”

朱祁镇看了韩雍一眼,说道:“好。”

朱祁镇自然知道,韩雍在南方的时候,与项忠打过交道,未必是一党,但也是熟人。

这也是韩雍与刘定之的不同。

刘定之的基本盘在户部,他对户部的事务熟悉之极,很多下面人报上来的账目,刘定之只需一眼,就能看出来,有没有猫腻。

但是韩雍却不一样。

他是从地方上升上来的。

他的基本盘在地方,无论是江西,两广,交趾等地,都有他的旧部,他的优势在于对地方事务的熟悉。

很多地方报上来的事情,韩雍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不是扯淡。

还有就是与很多地方大员,比较熟悉。这些人脉才是他的基本盘。

朱祁镇既然有意让韩雍当首辅,自然会给韩雍权力空间,只要人选不要太离谱,朱祁镇都不会驳了,更不要说项忠这个人,也是经历过兵事的,手腕过硬,在西域这些地方,也能镇得住场子。也算合适。

朱祁镇问道:“伊犁怎么样了?有消息吗?”

韩雍说道:“刚刚锦衣卫得到了消息,伊犁还在王师手中。”

第一百八十六章 首辅韩雍

第一百八十六章 首辅韩雍

朱祁镇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又喜又悲。

喜的是,伊犁被围一年,而今还在坚持。悲伤的却是,他不能有任何举动。什么督促王越救伊犁,都不能。

因为朱祁镇明白,外行指挥内行的问题。更明白遥控指挥的问题。

而且朱祁镇明白王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越虽然带兵打仗,也是武学出身,但是实际上他骨子里更像是一个人。杨洪是作为勋贵,不过对政治敏感而已,但是在王越身上,他就好像是伪装成勋贵的官大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越对政治上的敏感,并不比他打仗的本事低多少。

所以,伊犁而今的局面,王越如果能救,他会不去救吗?

想想就不可能。

朱祁镇如果督促,只会让这个对政治敏感的将领心中多想。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动解围伊犁的战斗,失败的几率太大了。

一旦失败,大明在西域的战事,还要反复。

到时候花费就海了去了。

清廷平地西域,花了数以亿计的白银,朱祁镇不想也花这么多钱。

“陛下,西域之战的封赏,还要陛下定下基调,好让兵部与枢密院商议。”韩雍说道。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赏赐王越黄金千两,白银万两,増俸禄千石。并告诉他们,再接再厉,平定西域之后,一并论功。”

王越的封赏定下来,下面的人的封赏就好说了。

朱祁镇的意思就是,在西域之战结束之前,都是物质上的封赏,等西域大定之后,再封爵。

插一句, \app \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这一件事情说完之后,朱祁镇就转回正题说道:“韩卿,刘卿不幸。不等大事抵定,就先朕而去。而今变法之事,就落到卿肩膀之上了。卿对此事有什么看法,说来听听。”

韩雍心中一沉,他知道他的回答,决定他现在的位置能不能坐稳。

韩雍说道:“臣以为,国朝定鼎百年,时过境迁,法度有缺,陛下效天法祖,改易法度,诚天下之至善。”

说实话,官场之上,什么地方最锻炼人。

就是最底层。

真正从地方上一步步爬上来的人,没有一个是天真的腐儒。都是精通权变之道。即便海瑞,如果细细观察海瑞的为政,也会发现海瑞在处置地方事务上,也有很多精彩的施政。

只不过海瑞心中有更多道义坚持而已。

韩雍对变法是真的支持吗?

不是。

不过,他是现实主义者。

他现在这个位置,如果公开与皇帝唱反调的。他这个位置是决计坐不稳的。

他自然要妥协。

当然了,他也不是完全发对变法的,毕竟韩雍当初在江西赈灾的时候,就有了不少新方法,新手段。

他在地方的时候,只要有利于百姓,从来不拘泥于什么祖宗之法。

但是韩雍之所以,不是支持变法,却是因为他知道制定一套法度很是容易,但是让这一套法度落实却是比较难的。

更难的是,这一套法度在落实之中,不会走样。

韩雍虽然贪恋权位,或者说,但凡是走到内阁之中的大臣,谁不想坐一坐首辅的交椅。但是他依旧有自己的坚持,他拍了马屁之后,继续说道:“只是,天下两京二十省,六都司,地势不一,气候不一,民风不一,贫富不一,一法利于此地,不一定利于彼处。朝廷施政因为因地适宜,不当强求之。”

“臣恐利民之法,反而成为害民之道。”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这法就不变了。”

韩雍说道:“非也。朝廷酝酿数年,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如果朝令夕改,不仅仅有伤陛下之命,还损及朝廷威严,而今敢言废新法者,当斩。”

韩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更清楚,而今变法是决计不能停下来的,不仅仅不能停下来,还要坚持的办下去。

倒不是韩雍觉得新法有多好。而是这关系到中枢威严,关系到皇帝的威信。

当一件事情,投入太多的沉没成本之后,那怕这一件事情最后收效不是太好,恐怕也不能放弃了。

因为之前的沉没成本是收不回来了。

为了这一件事情,辟雍之会引发的各种儒学流派的争执,还没有完结,刚刚有不少官员因为这一件事情,被各种打击。

大明这一辆列车已经上了这个轨道,而今放弃的话,是所有选择之中最糟糕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