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716章

作者:名剑山庄

王恕说道:“臣明白。”

如此一来,王恕面临的难度大大增加。但是王恕也不得不承认,发生江南之乱这样的事情,如果还让这样大量的人丁在朝廷控制之外。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只是事情并不好办。

朱祁镇当然知道不好办,否则他也不会在官吏法改革之后,再来处置这一件事情。因为如果大明地方根本没有完成官吏法的改造,根本没有办法管。

想来就有衙役来管,也会被三瓜两枣给打发走了。

并不是说,而今的大明底层官吏就不贪钱了。只是总要是有一点点的限制的。

朱祁镇说道:“你这一次推行商税有功,有些事情在奏折上,不大好说,你现在可以说说,有什么难处?”

王恕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江南虽然是天下财赋聚集之地,但是如果全面推行商税之后,光棉布,丝绸等数样大宗货物,一年恐怕要从江南征收一千万两上下,臣以为江南百姓太难了一点。”

朱祁镇听了眉头微微一皱。

王恕说道:“陛下,江南本来就是重赋所在,江南四府为朝廷贡献的田税,一府可比一省,而江南百姓之所以能支撑这样的税负,乃是经商之故。而今又加征商税,臣以为当有所减免。”

朱祁镇听了之后,沉吟片刻。说道:“此事关系太大,看看吧。”

对于减轻江南田赋,朱祁镇原则上是同意的,毕竟江南重赋是历代相传下来的糊涂账。早已搞不清出名目了,不过是之前这样交,而后依旧这样交而已。

之所以历代朝廷都认下来,包括之后的清廷,就是因为这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四个府加起来向朝廷缴

纳的赋税在一千多万石。要知道原本历史上大明赋税常年在二千三百万石上下。也就是江南四府支撑天下财赋之半。

这样的情况之下,江南重赋岂能轻易减免,朝廷还维持不维持了。

只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朱祁镇的开疆扩土,废卫所,将很多土地纳入户部体系,以至于光田赋有近五千万石之多,江南重赋的分量下降了许多。

在加上盐税,关税,而今的大宗货物专卖制度。所征收的赋税,让大明的财政收入高了好几倍,如此一来。江南重赋已经并不是太重要的。

但是即便如此,这也是二三百万两银子的大数目。

而且不是免一笔,而是今后都要免。

这样大事,朱祁镇不得不好好想想。

不仅仅想财政上的问题,因为只要大宗货物专卖制度确定下来,能推行开来。以大明朝廷都财政收入,抵消到江南重赋是可以的。

也要考虑其他问题。

同样的加恩,有些时候能让人感恩戴德,有时候能让人暗中骂是大傻瓜。

丘浚见朱祁镇不想回答,又担心王恕出言顶撞,立即笑道:“陛下,江南景色甲于天下,王公比我等先来,何不让王公为我等讲解一二?”

丘浚与王恕的关系从来不错。出此言为王恕解围,顿时将之前严肃的对奏气氛之中解脱出来。

太子也说道:“父皇,孩儿也是来过江南的,只是不知道江南而今变化如何?孩儿请命,为父皇做先导。”

朱祁镇看着周围的人,他心中轻轻一叹,他知道,其实他身边的人,都有一点怕他。一旦他的情绪有一些不好,就让他们紧张之极,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丘浚与太子的意思,朱祁镇自然是知道的。也就顺着他们的意思说道:“我等此来也不说看风景的。不过你等有心,太子你就说说,江南风景有什么好看的吧。”

太子说道:“儿臣江南景色,首选西湖。白堤苏堤,都是天下一绝。父皇来江南不能不看。”

朱祁镇笑道:“好,这一次就去杭州一趟。”他忽然有几分伤感,好像想起来什么,道:“于先生的墓就是在西湖吧。”

太子一时间暗暗自责说错话了。于谦在朱祁镇心中的特殊地位,却不是别人能代替的,不仅仅于谦的品行,也是于谦在朱祁镇最开始的帮助,还有就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上,于谦是最光彩夺目的一个。

也是朱祁镇对这时代最初的了解。是朱祁镇心中这个时代的坐标。

这种感情复杂之极。

第六十一章 见汪岳

第六十一章 见汪岳

汪岳见到朱祁镇的时候,却是夜里朱祁镇在船上休息的时候。

之所以朱祁镇白天不能见汪岳,是因为汪岳的资格不够。

虽然以朱祁镇的意思,汪岳在江南这一些事情结束之后,就会升任少府丞,也算是与九卿一个序列的重臣了。

但是汪岳不是科举出身。自然饱受歧视。

这种礼仪上的事情,朱祁镇不在乎,但是很多大臣都非常在乎,视为礼仪之大节,朱祁镇也就没有在这些事情上多做纠缠。

于是在朱祁镇入睡之前,接见了汪岳。

朱祁镇劈头就问汪岳道:“从南京挪用八百万两,出了什么事情没有?”

汪岳说道:“启禀陛下,一点问题都没有。”

说实话,汪岳敢一下子从南京这里挪用八百万两,着实将朱祁镇给吓了一大跳。

朱祁镇岂能不知道,在少府银行上躺着太多的资金了。

少府银行而今主要经营还是异地存取,金银铜钱兑换。至于放贷金额并不多。这还是汪岳以他在徽商之中的身份,才放出去的贷款。

并不是说这个时代就没有人贷款了。

前面也都说了,这个时代利息是非常高的。即便是有朝廷的三令五申,利息不能超过本金,等法条,但很多时候都限制不过下面的疯狂的高利贷。

不过,即便如此,地主放贷给佃户,士绅放贷给百姓,倒是很多,但是如果经商的话,一下子贷款不少,却很少。

即便有的话,也是在相互圈子里面。

因为即便是后世,放出钱的,还有大量的坏账的,而在这个时代,又是走南闯北的商人,以这个时代交通条件,只要一跑,谁还能找到不成?

唯有在自己小圈子里面,知根知底才肯放贷。

既然大量放贷不大可能,那么同样的事情,利息也很少,甚至没有。一笔钱从南京北京,要在账上待一段时间。还要交手续费。

甚至有些人发现大笔交易代着钱并不方便。干脆让这些钱在少府帐上待着,等用的时候,再来取。甚至有些人干脆在少府银行交易。

这也方便存取。

当然了,后者而今还不是主流。

而这些钱,就是沉淀在少府帐上的钱。

而南京作为大明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个南方仅次于苏州的大城市,账面上自然沉淀了大笔银两,甚至比北京还要多一点。

毕竟从地理上来说,北京还是太北方了一点。

而南京却是坐长江,望运河。四通八达。几乎在大明水路中心地带,南京账面上沉淀资金,几乎是全国最多的。

朱祁镇并非不知道,这里的钱能够暂时挪用。但是因为大明宝钞破产的原因,这种金融上的事情,朱祁镇自然是慎重之极。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汪岳就已经先斩后奏了。

朱祁镇还是不放心,让汪岳拿来账目,他令怀恩与他细细对了帐,这才放心下来,他随即对汪岳说道:“汪卿,朕对银行是寄以厚望的。冒险的事情,就尽量少做。”朱祁镇随即话语一转,说道:“不过,也不能因噎废食,大笔银钱落在少府帐上也不是一个浪费,你也拟定一个章程,看看少府这笔钱应该怎么用,才没有风险。”

“记住,最重要的是风险,卿不要做南宋贾似道,前朝阿合马。”

汪岳听了之后,心中顿时激动起来,立即行礼说道:“臣定然谨记陛下之言。”

汪岳从来是以 儒生自居的,经史自然是读过的。

自然也知道贾似道与阿合马是什么人物。更不要说,大明距离前朝也不过百余年而已。说起来,这些人物,就好像我们这个时代谈论曾国藩左宗棠一般。很多事情还有流传,甚至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了解的更多。

贾似道乃是南宋最后一位宰相,被人称为奸相,但虽然不能挽救南宋之衰亡,其实也很有能力的。

但是贾似道乃至南宋的失败,却源于财政制度的破产。贾似道让南宋尽失人心的举措就是公田法,就是发现纸币卖土地,然后以土地为本然后再发现纸币,其实就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事情。

而宋代对武将向来是在地位上压制,在财富上却优容。但是贾似道这样做,却一下子将大量武将给得罪了。

但是贾似道这样做,却也是因为南宋面对元朝的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出此下策。

只是最后,贾似道最后的努力带着十三万大军,战败长江之上,贾似道在流放中被杀。

而阿合马却是忽必烈的财臣。

他同样是发行纸币,大量收刮钱财为元朝的军费。弄得怨声载道,让太子真金联合大臣在半路刺杀,最后忽必烈也不得不定罪。

这两人说起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两人都是当时第一流之人物。

汪岳内心之中有深刻的自卑。

就是

科名之上的自卑。就好像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进入世界最顶尖的企业,面对大量哈弗,剑桥的毕业生,他内心之中定然有一种证明自己的想法,证明自己并不比他们差。

而今朱祁镇这一番话,其实在暗示汪岳,他有重新发起宝钞的想法。而将来承担这个事情的人就是他。

这样主持大明财政大权的机会,即便是有风险,也是汪岳一直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

朱祁镇点点头,就将这一件事情掠过去了。

虽然朱祁镇已经将大明的钱制,确定为银币与铜钱的复合体系,但是朱祁镇始终相信,大明经济发展之下,未来的大明一定会需要纸币。

但是,朱祁镇对重启大明宝钞却没有什么想法,毕竟大明宝钞的信用破产,而今还让很多人 心有余悸。

朱祁镇现在推行,自然是事倍功半。

这不过是一个闲手而已。如果遇到财政危机,或许能拿来用,如果一切顺利,这一件事情就放放也无妨,或许汪岳制定的章程,只能留给子孙来用了。

现在能够推行的仅仅是银票而已,距离真正的货币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朱祁镇将话题转移到江南的情况之上,说道:“你在江南也有一年了,江南的底细摸清楚了吗?”

汪岳说道:“已经摸清楚了。江南富甲天下,底子很厚,自从陛下驰厂禁之后,江南各府县都有兴建,大小有数千家之多。雇工在一百万人到两百万人上下。具体数量臣还没有查清楚。只是臣扩建江南织造,吃下徐家大半产业,而今江南织造局下辖的工人,已经有十万上下了。其中大半都是女工。”

“江南四个府衣被天下,绝对没有问题。甚至江南这几年银价大涨,有银荒的苗头。”

朱祁镇说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好一个江南。”

朱祁镇为了解决银荒问题,有很多举措,比如从日本大量引进白银,每年最少有二三百万两,最多的时候有五百万两,而在大明内部开放矿禁之后,也有很多银矿得到了挖掘。这个一部分的产量,却不大好统计,因为有大量的偷税漏税,如果按官方的去统计,那才是有问题了,更不要说,还有源源不断的银两从海外而来。

而今虽然没有与西方人贸易,美洲银矿并没有发掘,但是并不意味着,海外就没有白银流入大明,同样虽然与瓦刺打打停停的,但是与瓦刺贸易也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第六十二章 江南织造局

第六十二章 江南织造局

除此之外,朱祁镇还大量铸造铜钱。

而铜料的来源也是有两大来源,一是云南铜料。

云南铜矿一直是很丰富的,即便到了清代云南铜料也是铸币的主要原材料。其次就是日本铜料。

说实话,对于日本的铜矿完全是银矿的副产品。本来是在佐渡岛上有一些金铜混合矿,也有一些铜料出产,但是这些铜料绝对不是主流。

但是在朱祁镇的命令之下,大明在日本的各国触角都如饥如渴的寻找着银矿,但是银矿虽然发行不少,但是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铜矿。这些铜矿运到了北京之后,压制成为铜钱,与云南铜钱一并发行,一年大概在二百万贯上下。

也就是一年可以增加二百万贯货币供应量。

而且日本铜矿的潜力似乎还没有挖掘干净。

这才堪堪压制了国内银荒的苗头,但是这样做一度让银元与铜钱的兑换出了问题。也是少府银行居中调节,才没有让银元兑换铜钱的价钱跌的太离谱。

但是与蓬勃的经济发展来看,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不由的让朱祁镇有些头疼。

而且海关还屡屡查明,有人愿意将大量银元铜钱走私到南洋去。虽然明令禁止,但是也没有什么用处。

毕竟,在日本,还有南洋,乃至于瓦刺都用大明的钱,也算是传统了。所以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而今用的是纸币,那么妥妥的大明掌控金融霸权,但是而今用的都是真金白银,这种局面就让朱祁镇有些无奈了。

汪岳带着几分表功的意思,说道:“陛下,去岁之后,江南织造局已经掌控了两万张织机,大多在松江,天下棉布,松江占一半,而今江南织造局就占据一半,剩下的一半,陛下给一点时间,我定然能让所有的织机都归江南织造局所有。”

“到时候,单单是江南织造局每年利润最少能上缴近千万两。”

朱祁镇听了之后,却没有欢喜之意。而是陷入沉思之中了。

钱自然是好的东西,即便是皇帝也是要用钱的。但是棉布产业如果全部抓在皇室手中,是一个好事吗?

朱祁镇相信汪岳本人还是精通商业的,否则也不会如此漂亮的将徐家的产业拿到手。

这固然在背后有皇帝权威做背书,但是要知道松江作为江南之乱的发源地,而徐家产业又是这其中的核心。

汪岳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恢复生产,其中自然有他自

己的能力。

只是朱祁镇越发明白江苏的经济潜力,对而今这一件事情就越发慎重。

朱祁镇再明白不过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