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800章

作者:名剑山庄

他一直觉得明军的主力将会从北方而来,万万没有想到,明军的主力,居然从海上而来。这种战略级别的误判,是他之前多少布置都挽救不会来的。

虽然麓川城岌岌可危,但是太子依然决定在金沙江畔,也就是后世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停留了小一个月。

而这一个月也不是白停留了。

太子在各项事务都准备停当了,连阿拉干都传来好消息之后。

这才在数个国家军队之前,誓师出征,号称三十万大军北伐。

进入缅甸境内之后,一连数日,都没有交战,可以说是望风而降,总共有两万多阿瓦军倒戈成为明军。

随即,迎来来在缅甸境内的第一场硬仗。

在阿瓦城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在阿瓦往南的要道之上,阿瓦王派了自己的宗室大臣镇守。

这些人都是阿瓦王嫡系班底,对阿瓦王朝在忠心不过了。

想要劝降,却是休想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已经是阿瓦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了。与其他外围的地方,是截然不同的反应。

太子并没有轻易动用明军,而是令各国将领带领本部人马攻城,明军仅仅提供炮火支援而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子对这些国家有着深深的不信任感,担心明军损失太多,引起这些人的反噬。

甚至支援的火炮也不多。

这是因为太子能够动用的炮火也不是太多的。

原因无他,重炮转运太过艰难了。

虽然有金沙江作为水运,但是从金沙江下船,将火炮运输到前线,短短数十里地,就让人精疲力尽了。

这还是有大量大象作为驮运工具的情况下。

这一来是因为缅甸的气候湿润,道路泥泞不堪,一两千斤的大炮,运输起来非常麻烦,车轮深陷下去。几乎一路走一路修路。

二来,这就是缅甸的基础设施的原因。

中原朝廷,几乎每一个朝廷都会修官道的,别的地方情况如何,大不清楚,但是官道还是能够承载这么重的大炮。

这样的情况之下,纵然太子能够动用数千门大炮,但是真正能派上战场的也只有五十门上下。

这就是陆战与海战的不同之处。

太子坐大象背上的阁楼之中,看着炮火覆盖的小城,已经在炮轰之后,冲上去的白古王朝的士卒,看上去在火炮的支援之下。看上还挺英勇的。

太子领兵打仗多年,却没有插手过具体战事,问汪直道:“你觉得,这一战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汪直说道:“如果让臣领兵,今日就能攻下,如果再用这些蛮兵,大概还有两三日。”

太子沉吟片刻说道:“两三日,你觉得阿瓦王知道这里的情况吗?”

汪直说道:“定然是知道了。”

太子说道:“你是阿瓦王该怎么做?”

汪直沉吟片刻之后,说道:“进退两难,已经是死局了。”

太子说道:“我只盼这个阿瓦王识趣一些。不要让孤在北京面前失了颜面。”

太子从来忘记他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救援麓川。

一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太子就立即知道,仅仅四个月的时间,从仰光打到麓川,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救麓川,最好的办法,不是他打过去。而是让阿瓦王自己回来。

太子甚至担心,他如果挺进太快,直接取了阿瓦城,阿瓦王反而垂死挣扎,反而硬要攻破麓川不可。

所以,太子一直大做声势,进军却不快,就是给阿瓦王调动的时间。

当然了,太子也没有刻意压慢进军速度,只是让太子做到陈锐那般不要命的冒进,却是万万不能的。

在太子看来,仗打到这个地步,阿瓦王怎么都要从麓川撤退了。

否则阿瓦城的老巢丢失了。军心士气如何维护?

却又担心阿瓦王不按理出牌。

脸上丝毫不露,并不代表心中没有一丝担心。

就在两人谈话的时候,却听一声欢呼之声,却是白古大军冲上了城头。有人先登了。

随即无数军队顺着这个缺口,冲上了城头。虽然还没有结束战斗,但是谁都看出来,这一战大局已定。

汪直有几分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说道:“陛下,是臣高看了缅甸军,臣看来,缅甸精锐都不在这里。”

太子说道:“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随即声音微微低沉下来,说道:“多派人给阿瓦王军中传消息。”

“是。”身后一个人出列答应一声,随即退了回去。

这个人就是太子身边的情报人员,通常不与外人接触,很是神秘。

太子说道:“走吧,我们准备出发的,下一站,就是阿瓦城下。”太子心中暗道:“我不就不相信,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还能坐得住。”



第四十五章 水淹麓川

第四十五章 水淹麓川

正如太子所想,在麓川的大军进退两难。

阿瓦王的计划不能说有错,当初麓川与明军交战,从麓川背叛,到明军发兵南下,京营从北京到云南,整个作战计划都是以年为单位的。

在这个时间单位之内,阿瓦王有足够的作战时间,攻下麓川,依靠麓川的地利留一部镇守,大军南下是完全能做到的。

只是,阿瓦是用几十年前的明军作战速度与风格,来衡量现在明军的速度。

这个在常识之中,并不能算错。

毕竟以这个时代变迁速度,几十年前与几十年之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大明在几十年之中变化胜过之前的一百年。

这种剧烈的变化,身在局中的人很多事情都感受不到。而作为旁观者却是以不敢相信目光看着。

阿瓦王其实也听过明军的一些变化。

不过,他更多是不相信,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速度,本来就不快,阿瓦王能听见最近的消息,也是大明一两年,甚至更远的消息。

更多细节的变化,却不是他这个外人能够知道的。

所以在他的判断之中,大战开始半年之内,他所要面对的也仅仅是云南明军。他对云南明军是有预料的。

证明他的预料也不差。

而今云南明军的力量,不足以撼据险而守的缅甸军。

这个时候交趾的明军才刚刚上了前线,虽然给缅甸军带来一些压力,但缅甸军依旧能保证,不让明军突入麓川盆地。

但是对于明军通过水师一下子将数万大军运输到南方,阿瓦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头都是懵的。

根本不敢相信。

阿瓦王不是不知道海上贸易,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下子将数万士卒,在一两个月之内,送到目的地。

这种行动速度,在这个时代,简直是魔术一般,根本不在阿瓦王的心理预期之后。

一下子,将置于进退两难之间。

阿瓦王只能进不退。

因为在麓川附近地区,缅甸军与明军以及各土司军队,在方圆一两百两里之内地区之中,军队全部展开,相互焦灼。

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个时候临阵撤退,简直是一个地狱难度的事情。

想要撤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攻克麓川城,除掉这个心腹之患后,就会有大量的军队解放出来,阿瓦王在加固一下前线的防守,就能调动五万以及更多的大军队

回援阿瓦城。

虽然阿瓦王带到这里的军队,都是他手中的精锐敢死之军,但是这些五六万军队,能不能解除阿瓦之危机?

并不能保证。

但是这是阿瓦王唯一能做的事情。

只是时间,从来是不会因为明军的急迫而慢些,也不会因为缅甸军的着急而快些。

距离雨季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

在阿瓦王督促之下,整个灌城的水利工程,都已经完成了,只是雨季没有到了,水位还差了一些。不足以将麓川城权淹了。

只是他得到明军递进阿瓦城下的时候,已经不可能在拖延之下。

不管情况如何,他必须下令灌城了。

所以,在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在阿瓦王一声令下,一段堤坝被扒开了。滚滚的洪流冲了出来,直冲麓川城墙。

总体上来说。

即便不是雨季,缅甸依然有不少降雨,这几个月之内,拦截的水流,一口气放出来,也是相当的汹涌的。

当滚滚的洪流打在城墙之上,撼动了整个麓川城。

襄王世子与老将方瑛站在城墙之上,看着滚滚洪流。方瑛反而松了一口气,说道:“不知道外面做了什么还好让南蛮提前放水了,否则再等上一段时间,恐怕就不堪设想了。”

缅甸军的军事意图如此之明显。

方瑛这几个月之内,一心一意搞防水工程。

比如所有的城门都被堵死了。要做到不漏水的地步。而在城头上堆集沙袋尽可能的将城墙垫高。另外也将各种储备物资,尽可能在高处储存等等事情。

就是为防止今日。

这洪水看似凶险非常,但是在方瑛看来,还不够,最少没有漫过城墙。

在古代城墙不仅仅是军事工事,也是防洪的工事。

很多古城都有这个功能,虽然麓川城在麓川平原中部,并不处于低洼之处,一般来说,即便是用洪水也不可能淹到麓川城这里。

毕竟,任何城池在选址的时候,都会考虑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只是这洪水是人工。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即便如此,麓川城池也是有相当的防洪能力的。

面对这样的洪水,保证洪水一段时间之内不入城却也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襄王世子却没有那么乐观了,说道:“岳父,这里没有外人,你告诉我,这城垣能坚持多长时间?”

方瑛沉默了一阵子。

襄王世子说道:“你就是让我死个明白。”

方瑛说道:“半个月,半个月之内,一定会

渗水的。”

古代城墙都是夯土城墙,即便是外面包砖了,他们也抵挡不住洪水长时间浸泡的。

当然了,有一些城池是可以的,不过那都是多少年来,不知道多少人对抗洪水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

而麓川这个城池,太新了,这才没有十几年。

更不要说,这是麓川城第一次面对洪水,能坚持十几天,已经差不多了。

襄王世子的脸色有些难看,他努力收敛,却不能完全将这种脸色收敛起来,他在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暗道:“难道,十几日之后,就是我的死期吗?”

襄王世子是完全不想死的。

就在这个时候,方瑛立即说道:“准备战斗。”

襄王定睛一看,却是缅甸军队上来了。

这些缅甸军队是坐船来了。

虽然而今的水位不能直接冲进城中,但是也将城墙外面全部变成的泽国,水淹数丈,以至于缅甸的大船,船舷高度不过比城墙高度稍稍低一点而已。

如此一来,明军的城墙防御体系,就有了很大的抵消。

更不要说,缅甸军队用船运兵,也让明军城外外的一系列防御措施,什么壕沟,羊马墙,护城河等等,都失去了作用,让他们能够直冲城下。

如此一来,明军的压力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