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846章

作者:名剑山庄

已经习惯了朱祁镇的统治,此刻站在朱祁镇反面,也是情势使然,心中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第一百一十五章 父子相见隔兵戈

第一百一十五章 父子相见隔兵戈

如果说,朱祁镇是一个昏君,或许下面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但是朱祁镇不是这样的君主。

是的,为政之到难免权衡利弊,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一些人在朱祁镇的施政之中受到伤害。比如江南的士绅们,还有一些藩王,都在朱祁镇的政策之中让出了大部分利益。但是对大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日子都是蒸蒸日上的。

如果说在正统三十年前后,大明对瓦刺战争走到了尾声。那个时候说是天下盛世,还有一些虚。因为大部分百姓生活并没有因为对瓦刺战争有什么好处。得到的仅仅是开疆扩土的虚名而已。

但是在正统三十年后,朱祁镇将精力投入内政治中,各种改革之中,对于大明基层百姓来说,他们对那些这个政策,那个政策,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他们对大明整体的变化,还是有感受的。

在正统前期,就是于谦在河北治河的时候,共收拢近百余万的流民,让这些流民在河北落户,成为河北人。迅速的增加了河北的户口。

但是当时于谦政绩,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北方流民都是一个一直存在的社会现象。每年冬天,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各地省会,还是一些小县城。清晨开城门之后,都会有一个平车推出一些用草席包裹的尸体,这都是所谓的路倒。

也就是在城市之中乞讨的乞丐。承受不住寒冷的冬天而故去了。

几乎每一个城市外面都有一个地方,叫乱坟岗或者乱坟坡等等,就是埋葬这些没有来历的尸体。

但是在正统四十年之后,这样的情况,不能说没有了,是大大减少了,大部分乞丐都被送到外地屯耕了。而那种职业乞丐,也就是所谓的丐帮,相当一部分人都被严厉打击了。要知道,古代的职业乞丐,与现代的职业乞丐差别太多了。

现代的职业乞丐,不过是舍弃尊严要钱而已的,但是在古代乞讨能吃饱就不错了。职业乞丐大多是捞偏门的,倒卖人口。乃至于采生折割。

再加上朝廷衙门吏员代替了胥吏,很多人都觉得,正统三十年之后,日子一日比一日好过了。

怎么好过,或许他们说不出来。

但是日子变好过,这却是所有人认可的事实。

大部分人内心之中,对朱祁镇还是比较敬仰的,再加上儒家君父的观念。很多人理智上知道,今日必须攻破这里,逼朱祁镇退位,但是朱祁镇真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反而不敢下手。

太子也明白这一点。

太子深吸一口气,下令停止进攻。他在几十个侍卫的护卫之下,上前说道:“陛下为贼子所困,孤为太子,当拨乱反正,吊民伐罪。不要为贼人所骗。”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虽然太子也知道,他的借口很差劲,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不会相信。甚至会嗤之以鼻。但是有借口,要比没有借口要好得多了。

此刻,朱祁镇已经在城头站稳,四周被盾牌护住,他听了太子的话,心头大怒,他大声说道:“逆子。你说我是假的吗?”

太子与朱祁镇相隔一百多米,遥遥相对,四周弓箭与火铳此刻都停了下来。只是硝烟与鲜血的味道弥漫未散。

太子这一次目光并没有逃避朱祁镇的目光,而是直愣愣的看着他,弯弓搭箭,一箭射了出来。这一箭,准头并不差,只是距离比较远,这一根箭还没有射到朱祁镇面前,就坠落下来。

只是这一箭并没有射中朱祁镇,却比朱祁镇被中一箭还难过。

太子很小的时候,朱祁镇是亲手教他射箭。他万万没有想到,而今他亲手教授的技能,而今却为了杀死自己。

如果之前,朱祁镇内心之中还有一丝念想,而此刻这一点点的念想,已经被生生的折断了。

太子亲自射箭,说表达的含义,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一时间本来停滞的战场,再次爆发。

马永见状,立即将朱祁镇拉了下来,几乎在朱祁镇刚刚退开,就有无数铅弹打在朱祁镇的位置上。

一时间火光四溅。

朱祁镇都能够感受到子弹在砖石上迸射出来的碎片打在身边。这或许是朱祁镇这一辈子,与死亡最靠近的一次。

马永也没有时间说别的事情。只是对朱祁镇行了一礼,说道:“请陛下在此安坐。”随即冲上了城头。

西安门并不高。

毕竟这是大明禁宫的一处侧门,与北京紫禁城城东华门地位相差仿佛,一般来说,都不指望他们的防御功能,承担的更多是礼仪功能。

城头上所用的士卒也不是太多,而今数百人才能牢牢的守住,但是接下来却未必了。

朱祁镇对怀恩说道:“你立即将宫中所有太监给朕叫过来。”

怀恩说道:“是。”

朱祁镇看向丘浚。丘浚不等朱祁镇说话,就说道:“臣下面有中书舍人数十人,还有小吏几十人,都可以开铳,愿意为陛下赴死。”

“好。我就看着逆子,能做到那一步。”

“他还想当李世民吗?”

就在西安门这里还在对峙的时候。

另外一处战场之上,厮杀正烈。

双方战斗并不是在广场之上,而是在狭小的小巷之中,在汪直的指挥之下,汪直与京营一部,短兵相接。

这种厮杀短促而激烈。

从远远的放铳射击,到冲在一起短兵相接,再到双方贴身肉搏,一口不过几分钟而已。

这一支援军不过二百多人,不知道是那一个城门撤出来的,他们得到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冲向西华门。

而汪直所部,也不想拖时间,自然是一场速战速决的血战。

大体上来,这也表明了在紫禁城这个战场之中。

朱祁镇一方人多而散,太子一方人少却在一起。胜负就在于上双方谁更快一点。

太子如果能在宫中侍卫集结在一起之前,攻破西安门,则太子就有掌控局面的可能。

如果太子不能,胜利就在朱祁镇这边。

不过,胜负的决断,还在另外一个地方。

那就是魏国公府中。

魏国公手中掌控着万余京营士卒,此刻他倒向那一方,都能迅速的锁定战局。

魏国公也在犹豫之中。

他不得不犹豫。

原因很简单,魏国公的性命在别人手中。

他的脖子上放着一柄剑,而剑柄就在孙铭的手中。孙铭做过了锦衣卫这一档子事情之后,就立即来魏国公府之中。

孙铭以会昌伯的名义拜访魏国公。说是十万火急,他也不能不见。

魏国公看不看得气会昌伯,会昌伯都是大明的伯爵,说起来朱祁镇这些年封了好几十个伯爵,再加上原来就有的伯爵,大明的伯爵数量是不少。

但是并不代表大明爵位的不值钱了。

可以说,除却少数几个被边缘化的爵位之外,任何一个爵位都代表着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

而今的魏国公府,也不是当年的魏国公府了,如果中山王尚在,这些人根本不用怎么在乎。但是魏国公府这些年江河日下,真要说,魏国公府而今对军中的影响力,也仅仅限于南京城中。

也就是说在南京城中,魏国公府是一个东西,但是这爱南京城外,还给魏国公府面子的就少之又少了。

魏国公府是明显的爵位虽高,但是名不副实。

所以魏国公府这几年就显得门槛很低,魏国公府表现得相当礼贤下士。

只是魏国公也万万没有想到,今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被人如此控制住。

魏国公低头看着还留着丝丝血迹的长剑,说道:“会昌伯,你这是什么意思?”

孙铭说道:“国公,没有别的意思。就请魏国公今日病上一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当做不知道。”

“在家中安坐便是了。”

这个条件,魏国公不能不答应。

只是魏国公府距离皇宫很近,这也是当初太祖皇帝对中山王徐达的恩宠,魏国公府所在之地,有相当一部分,在后世成为了清廷在南京的各衙门。

这是南京最好的地皮,相比之下,皇宫反而有些偏。

正因为如此,皇宫之中喊杀之声大做,魏国公府之中立即听得清清楚楚的。

只是魏国公府之中,已经被孙铭控制住了。

虽然外面有源源不断的急报传入。但是所有消息都好像石沉大海一般,一点反应都没有。

下面的人都等急了。却也不敢擅闯魏国公府。

只能继续等下去。

魏国公也是一个聪明人,听到皇宫的喊杀声之后,也就将今日的局面,猜得七七八八了。

他心中顿时一阵叫苦,今日太子与皇帝之争,太子如果胜利了,他魏国公府一脉尚且有一线生机,但也不会有什么大好处。但是如果皇帝胜利了。

他今日的表现,不会被任何人同情,只会被打上无能的标签。今后也谈不上什么前途可言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老将

第一百一十六章 老将

魏国公说想的还是最好的结果。

而最坏的结果,魏国公根本不敢想象。

皇权之争,牵扯进去家族实在太多了。魏国公府也不是当初的魏国公府了,一个不小心,整个家族就在今日画上了句号。

在靖难之战中,太宗皇帝不敢为难魏国公家族,乃是因为中山王死了没有多长时间,那时间的魏国公府,可以说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分影响力在,太宗皇帝不得不掂量一二。

但是而今的天下,早已不是当初的天下了。

魏国公府也不是当初的魏国公府了。

魏国公心中在不住的想着出路,眼睛珠子不住的乱动。

会昌伯孙铭说道:“国公,你无须担心,我没有让你参与进去,今日之事,你只要老老实实的待着,就是大功一件。一旦事败,你也不用被牵连进去,怎么样,是两全齐美之事吧。”

魏国公忽然一笑,说道:“会昌伯。你这就错了,你何不邀我共襄盛举,我也想为太子出一分力。”

会昌伯孙铭轻轻一笑,摇摇头说道:“不用了,太子说了,你能带南京京营做别的事情,还可以,但是夺宫之事,你没有那个本事。”

魏国公听了,只觉得脸上一片发红。

却也知道,会昌伯所说的没错。

朱祁镇对军队的控制,从来是很重视的。

每一支军队,都有单独的军法官,也就是断事官,一直到百户。这些断事官体系,与军方指挥官是另外一个体系的,彼此之间,不能相互管辖,断事官的上级直接在枢密院。而后勤体系却是兵部在控制。不管那一支军队,很难独走的。

即便太子想兵变,也不是动用大明经制之军,而是另起炉灶,培养出一支私军。

就是太子觉得在这个体系之下,他很能让士卒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说,进攻皇宫。

当然了,一切都不是肯定。

或许有军中将领威信特别高,就要想是石亨在军中的时候,对军队的掌控权,就特别厉害。或许能突破这个体制的束缚。

但是魏国公绝对不是这样的将领。

魏国公即便投向太子,太子也不敢相信,魏国公能将麾下万余军队也调转枪头。一个弄不好,魏国公还翻车了。

这也是为什么太子派孙铭来控制魏国公府,本质上,这些都是在拖延时间。

而不是想让魏国公有所作为。

魏国公虽然脸红,但是在内心之中却下定了决心。

不是帮太子,而是帮皇帝。

一来,是他看出来,太子的胜算并不是太高的。他虽然不知道而而今的情况如何,但是在他心中,太子虽然不错,但是如何是老皇帝的对手?

单单是这一点,他就觉得太子能够胜利的可能性,就不是太高的。

二来,就是却牵扯到魏国公府的生存之道。

当初太宗皇帝打下南京之后,当时魏国公府被压制了好几十年,就是因为魏国公府乃是建帝的支持者,这一点从来没有变故,一连换了两代魏国公,才将这个色彩,洗刷了不少。

而从魏国公府之中,又分出一支为定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