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87章

作者:名剑山庄

朱祁镇拍板,将这一件事情办了。并定了征召民夫的标准,一人一日一升粮食。明朝一升粮食,足够一家三口活命了。

不过,到了三大殿工程的时候,黎澄却卡住了。

朱祁镇问道:“三大殿为什么不行?”

黎澄说道:“陛下,缺少木料,三大殿所需要的木料,非从西南转运的金丝楠木不可。这种合抱大料,都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处。想要伐木出山,非经年不可。”

朱祁镇说道:“耗费如此之大吗?”

黎澄说道:“伐木之事,下面人常说,百人进山,五十人出。”

朱祁镇沉默片刻,他知道黎澄这话中,其实有劝谏的意味。朱祁镇也实在不忍心,每一根金丝楠木上有如此多的冤魂,真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能不能睡得着觉。

朱祁镇说道:“朕听说,辽东也有大木?”

黎澄说道:“陛下英明,只是辽东大木,大多是松柏之类,比不上金丝楠木,不过却可以顺水而下,放排到天津卫,省工省力。工部曾经在黑龙江上造船,对东北木料十分了解。”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从今之后,宫中禁用金丝楠木。全部用辽东大木即可。”

杨士奇为首,向朱祁镇行礼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天下百姓皆朕赤子。朕岂能不爱护。”

刚刚掌握权力的朱祁镇,自然知道有一个好名声有多大的好处。

今日之事,在东厂与锦衣卫的助力之下,一两个月之内,就能传遍天下。

朱祁镇也知道,乾清宫的柱子也是金丝楠木,但是朱祁镇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道金丝楠木造的房子与松木造的房子,有什么区别?

就在朱祁镇在华殿,与大臣们商议善后事宜的时候。病体渐渐好的太皇太后,也收到了襄王的书信。

其实襄王的书信早就到了。

只是太皇太后前番身体不好,这些书都被朱祁镇拦下来了。

太皇太后一看襄王的书信,却见襄王居然想如此从征麓川,心头顿时大怒。

宣宗皇帝已经去了,越王也刚刚走,而今襄王却又要去麓川,一旦有一个三长两短,难不成他所生的三个儿子,都要走到他前面吗?

太皇太后立即说道:“将皇帝叫来。”

朱祁镇刚刚忙完以工代赈之事,各部门都行动起来,今后一两年之间,从宣德十年就中断的尘土飞扬的情况,就会再次发生了。

听到太皇太后召见,朱祁镇却不知道发生了事情。却见来传令的女官,低声对朱祁镇说道:“太皇太后见了襄王的书信,这才召见陛下,太皇太后的脸色不大好。”在宫中,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做,对他们最好。

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对太皇太后的身体最了解,自然知道,今后这紫禁城之中,真正能做主的定然是皇帝。

故而不用朱祁镇去发展,已经有不少人自发的将各种消息,传递给朱祁镇。

太皇太后从仁宗时代树立起的威信,此刻早就开始动摇了。

却不是有人打败了太皇太后,而是太皇太后败给了时间了。

时间乃是世间唯一的胜利者,他站在谁那边,谁就能够胜利。

朱祁镇一听是襄王,心中就有谱了。

朱祁镇来的慈宁宫。太皇太后半靠在床头,将襄王的书信递给朱祁镇,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朱祁镇见了,说道:“娘娘,你也知道,宫中的事情,从来没有绝对的保密,想来是王叔听到了风声。想要自告奋勇。”

太皇太后盯着朱祁镇说道:“你没有逼他?”

朱祁镇说道:“娘娘哪里的话,孙儿只有这一个王叔了,怎么可能逼他。娘娘如果不信,就召王叔进京,问一问便是了。”

太皇太后打起精神盯着朱祁镇,但是太皇太后却不能从朱祁镇的脸上看出一点端倪来。好一阵子,太皇太后才放弃从朱祁镇脸上看出什么来。

太皇太后心中有些苦涩,暗道:“皇帝长大了。”

小老虎小的时候,自然是憨态可掬,但是长成成年老虎,却是要吃人的。小时候,朱祁镇的心思,却是瞒不过太皇太后的。

太皇太后一眼就能看出来朱祁镇是想什么。

但是而今,太皇太后却看不透他了。

作为一个皇帝,或许合格了。但是好皇帝就一定是一个好侄子吗?她忽然想起他的长子宣宗皇帝,已经被宣宗皇帝烧死在铜鼎之中的宣宗皇帝的叔叔汉王。

太皇太后忽然开口,说道:“让襄王进京吧。”

太皇太后已经确定,即便皇帝真想做什么,她也挡不住了,就算能挡得住一时,也挡不住一世了。

而且她一场大病之后,身子骨大不如从前了。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去见仁宗皇帝了,能见老三一面,就见上一面吧,说不定今后就见不到了。

朱祁镇心中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成功骗过了太皇太后,本应该高兴,但是此刻却有一丝心疼,因为朱祁镇再次确定太皇太后真的老了。

否则这一点小伎俩瞒不过她的。

曾经为他遮风挡雨的大山,也是压制他不敢轻举妄动的大山,此刻倾颓了,他实在高兴不起来了。

他收起心中杂念说道:“娘娘,朕这就传诏,令襄王入京。”

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

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

从朱祁镇的圣旨传到襄阳,襄王从襄阳启程。

等他到了京师之后。秋季的大水已经过去。襄王先到了十王府。向宫中递了牌子侯见。

他回到十王府。

襄王在京师还是留有府邸的。

襄王回到王府之后,刚刚落脚,下面的人来报,顺天府来人了。

襄王有些意外。

王府毕竟是王府,门槛毕竟高。

身份上的差距,这些人根本不敢上门。

襄王对大总管说道:“你去看看。到底什么事情?”

大总管在外人面前,总是保持着太监的身份,微微行礼说道:“是。”

大总管下去之后,不过片刻就回来了,说道:“顺天府派人来换户贴。”

襄王听了,有些奇怪说道:“顺天府是于谦吧。也算是能吏了。”

户帖制度源远流长。

从汉唐就有发源,在宋代已经很完善了。

就如同现在的户口本,不,比户口本内容还要多。不仅仅有一家几口人,还有家中有多少田产,有多少宅院,各种不动产。

在大明朝以来,太祖皇帝对户帖制度也有继承,洪武三年之前,只是个别地方官吏的行为,但是在洪武三年之后。却在全国推广开来了。

不过,制度是一回事,现实却是另外一回事情。自从太祖朝之后,大明各项制度,一直都是向宽处走的。

很少有人敢重新做户帖了。

因为户帖也是各府衙收税的根据之一。

凡是不在册的,就是所谓的隐田了。但是各家那里有那么老实。

襄王还好说,他的根基不在这里,而是在襄阳。但即便如此,在北京城外也有一两个庄子。更不要说扎根在北京的各级勋贵。

他们累世富贵却不是朝廷的赏赐。自然也有经营,北京城外,朝廷对这些勋贵的赐田,他们各种吞并的土地。

这也是顺天府本身的问题,于大明来说,这个时代土地兼并还并不是很严重,但是并非没有严重的地方。

南京与北京,就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这里的户帖有几分真几分假,大部分官员都知道,所以说顺天府难当啊。说不定捅到了那路神仙了。

于谦不过做成几分,单单他这个勇气,就远朝常人了。

大总管说道:“王爷,你看错了于谦,于谦哪里是能臣,分明是老虎。顺天府的衙役上王府来要钱了。”

襄王皱眉说道:“要钱?什么钱?”大总管说道:“房课。凡是京城之中的房子,按照大小都要上税,面积大多交税,面积小少交税。如果房子太小的话,却是免征的。”

“多少银子?”襄王问道。

大总管说道:“不多,每年不足十两银子。”

襄王轻轻的敲击着椅背,说道:“这定然不是于谦敢做的,而是大内那一位的意思,我这院子要十两银子,估计北京城收起来,一年也有一两万进项了。真是好主意。”

大总管说道:“王爷却是想差了,有一件事情王爷没有想?”

“哦。”襄王说道:“什么事情?”

大总管说道:“还有契税。”

所谓契税就是交易税。不管是宅院与田产,过户的时候,需要官府用淇,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三上下。

襄王顿时明白,说道:“好一个连环套,房课细水长流,契税才是大头。”

襄王并非不是什么都不明白的王爷,他也是监过国的。对朝廷运行并不陌生。

顿时想明白这个套路了,先造户帖,是确认房产。确认房产之后,房课不多,襄王的院落是御赐,王爷规格。已经是一等一的大宅院了,才需要十两。全北京城,不过万两左右。这点钱对一个来说,并不算多,但是对顺天府来说并不算多。

契税其实在民间处于名存实亡的存在。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多掏这一笔钱,大多都是不去官府过契。

这就是所谓的白契,而官府的就是红契。

而今顺天府衙役,挨家挨户上门询问,这个时候白契是算不得数的。

而且北京城不是别的地方。

别的地方,房屋交易频率并不会太高,但是北京城却不一样,官员起起落落的,宦海浮尘,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房子过手。

而且京城居大不易,北京城之中,价值万金的房子也未必没有,即便一寻常院落,也在几十两银子左右。

这现代北京房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有所有房屋都在官府过户,这一笔收入远在房课之上。估计要有几万两银子。

一万两银子并不多,但是几万两银子却不少了。

足以做很多事情了。

襄王忽然叹息一声,说道:“京城却不是我能长居的地方,否则我也想看看,我的好侄儿,到底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就在襄王感叹,北京城的变化。却不知道他所知道的变化,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顺天府兼并了五成兵马司,乃至于锦衣卫与东厂,工部乃至户部才差事。于谦几乎废了不知道多少心思。才弄成而今的局面。

此刻于谦就在向朱祁镇禀报。他在北京的规划。

朱祁镇交给于谦任务之后,于谦心中细细思量过了。想要将各种白役小吏都转为国家经制吏。

最大的问题,并非怎么摧毁这些世袭吏员。

且不说,大明建立才七十多年,而太宗皇帝迁都北京才几十年,北京的各种衙役,最多的才传承三代,决计没有到了牢不可催的地步。

即便他们盘根错节,但是以 于谦的能力还治不了他们。那就太小看于谦了。

但是清理这些人容易。

但是将他们作为朝廷经制吏却有些难。最难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钱。

对,就是钱。

北京城中,不,不是北京城中,仅仅顺天府衙门,不去管朝廷六部的书吏。各种小吏也都有千余人,甚至更多。

乾清宫之中,于谦先说的,就是京城各坊情况。

于谦说道:“城中二十八坊,臣设二十八坊令治之,坊正之下,有三人,分别为书,税吏,捕盗。”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大概是街道居委会了。”

于谦继续说道:“臣在在原来五城兵马司之处,设巡捕房,城中水火,盗贼,凶案,接用巡捕房主之。”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大概是警察局吧。”

于谦说道:“臣在大兴县,宛平县下设六房,一巡捕房,并令选太学生为吏。或从县学府学之中挑选生员为吏。”

朱祁镇也都听说了,于谦借口这一次大水之中不少胥吏表现不好,打发了好大一批。当然了于谦也不是才蛮干的人,自然将这些胥吏之中表现好的,都有了官身,比如六房主事,乃至于各种胥吏,都有了官身,比如五城巡捕房都是官身。

有官身之后,各种待遇自然也都上去。一手压一手打,让胥吏群体并不会给于谦带来多大的阻力。

朱祁镇说道:“只是大兴县的赋税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