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361章

作者:数沙人

  这种交通工具被称为火车,它能拉动几万斤甚至是十几万斤的货物。而且速度还非常快,按照报纸上说的,如果从宣镇到京城,也就是四五个时辰,最多不超过一天的时间就能将这些东西运到。

  刚开始的时候,草民并不相信,可是草民问了问去过宣镇的商人之后才发现,这件事情是真的。如果这种东西用来运送兵力,恐怕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将十几万大军运送到京城城外。”

  孙传庭此言一出,整个御书房中的人都惊骇起来。

  崇祯的身体更是不由自主的哆嗦了起来,他指着孙传庭,哆哆嗦嗦的道:“你说的是真的?这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东西吗?”

  “放肆,无耻草芥,竟然在这里信口开河,恐吓陛下,你有几个脑袋?”高起潜站了出来,指着孙传庭开口喝骂了起来。

  李长庚也急忙皱着眉头看向孙传庭,沉声喝道:“陛下面前岂能口出狂言?赶紧闭嘴!”

  火车的事情在宣镇也不是一件保密的事情,宣镇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所以孙传庭知道这件事情也不足为奇。

  孙传庭轻瞥了高起潜一眼,接着朗声道:“陛下,草民愿意用草民的项上人头担保,这件事绝对是真的。这种火车在宣镇人尽皆知,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

  崇祯额头上不断的有冷汗流出来,他一脸惊恐的扶着椅子的扶手,勉勉强强的让自己坐在椅子上,“这这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岂不是说,赵贼想要攻打京城,只是片刻之间的事情?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将京城拿下?”

  崇祯第一次感觉到恐惧,第一次感觉到无力。

  就算当年建虏兵围京城的时候,他也没有这么恐惧、无力过。

  他身上不断的有冷汗流出,一想起那种一天之内投送十几万兵力的火车,崇祯就害怕的厉害。

  “陛下,也不是。听说这种火车必须要在专门的铁路上跑,要是在普通的道路上,根本就跑不起来。

  而宣镇到京城并没有铁路,所以这种火车目前来说也不可能会出现在京城城外。所以,还请陛下放心。”孙传庭一见崇祯这个样子,急忙解释了起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kanquanben.net)看更多热门完结小说。

  

第419章 草民要权利

  

  “你确定?你确定这种火车只能在专门的铁路上跑?”崇祯还是有些不太放心的继续询问道。

  关键是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可怕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将十几万大军投放到京城之外。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火车的威胁甚至已经比十万军队的威胁还要大。

  孙传庭看着惶恐的崇祯,知道现在的崇祯已经被吓怕了,他急忙解释起来,“回陛下,这种火车只能在专门的铁路上跑,要是放在普通的地面上,光是火车的重量就能将地面压垮。

  也只有钢铁才能承受住这种程度的碾压,如果这种火车真的能在普通的地面上行驶,那么估计叛军早就将整个山西攻打下来了。”

  经过再三追问,以及孙传庭肯定的回答之后,崇祯这才放下心来。

  不光是崇祯,整个御书房中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带着孙传庭来做书房的李长庚。

  要是孙传庭真的因为这个原因惹恼了崇祯,被崇祯治罪,到时候自己也落不着好。

  崇祯长出一口气,看着孙传庭,“你可知道赵贼这种东西是怎么弄出来的?而且这种东西真的能拉十几万斤的货物?”

  回过神来之后,崇祯又对这个火车产生了一丝兴趣。

  也是,能拉十几万斤,而且还不需要牛马,这种东西在大明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崇祯也难免会有一些好奇。

  孙传庭解释道:“其实草民也没有真正的见过这种东西,只不过凡是去过宣镇的人,都会去见识见识这种火车。

  根据见识过的人说,这种东西的动力来源是煤炭,由一个火车头拉动,火车头一冒烟,再一叫唤就能动弹。

  火车头能拉十几节高大的车厢,这些车厢能拉人,还能装货。听说如今宣镇正在大肆修建这种火车的铁路,好像要将整个宣镇铺满铁路。”

  “不对吧,这位先生,你说的不对吧。”当孙传庭刚刚说完的时候,高起潜却一脸质疑的看向孙传庭。

  众人一下子将目光放在了高起潜的身上。

  “怎么不对?”孙传庭询问道。

  “是啊,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你又没去过宣镇。”崇祯一脸疑惑的看向高起潜。

  高起潜冲着崇祯躬身行礼,随后道:“皇爷,民间一斤生铁是二十多文钱,一把上好的菜刀三十多文钱。

  一斤铁二三十文钱听上去不贵,可是铁重,拳头大小的铁块就有四五斤重。

  虽然我不清楚宣镇的铁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听这位先生说,如今宣镇全都要铺设铁路。

  我觉得,要想将整个宣镇铺设上铁路,恐怕需要的铁的数量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这么多的铁,叛军是如何能拿得出来?而且,宣镇又哪来的这么多的银子买铁?”

  高起潜此言一出,崇祯也疑惑起来。

  “是啊,这怎么解释?虽然朕不太清楚铁的价格,可是想来高大伴说的也不会差,这么多的铁,赵贼是如何拿的出来的?”崇祯一脸疑惑的看向孙传庭。

  孙传庭想都没想就解释了起来,“陛下,赵贼在宣镇中不知道修建了多少炼铁高炉,听去过宣镇的人说,光是炼铁高炉组成的厂子就绵延了十几里。

  而且,草民还听说,宣镇的炼铁高炉还能炼出来钢,钢的质量还非常的不错,就算是直接用来打造腰刀兵器,也是绰绰有余。

  草民在代州的时候,叛军冲进城中,和城中官军拼杀的时候,一刀就能将官军手中的武器砍成两半。

  草民偶然之间得到了一把宣镇打造的腰刀,要是陛下愿意,草民可以将其献给陛下。”

  “炼铁高炉绵延十几里?这位先生,你莫不是喝酒说胡话吧?十几里?当初我也去过宣镇,可是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呢?

  我是真的不信,还有你刚才说的要给陛下送刀?你这是何意?”高起潜目光阴冷,不怀好意的看向孙传庭。

  高起潜这个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小气。

  他就见不得别人比他好,尤其是文官。

  看崇祯的样子,很明显对孙传庭比较上心,要是他真的被崇祯看重,到时候权利肯定要变大,这正是高起潜不愿意看到的。

  孙传庭看着这个一直拆自己台的高起潜,不由得恼怒起来。

  现在的他非常想将高起潜的嘴撕烂,可是身份差距巨大,他也只好忍下来。

  崇祯摆摆手,对着高起潜道:“行了,你先别说了。朕倒是对他说的腰刀感兴趣,朕倒要看看,这种刀和官军的刀有什么不同。”

  说着,崇祯看向孙传庭,“你住处距离此处多少距离?”

  “回陛下,不太远,草民的管家如今就在皇宫外面,陛下可以差人出去找草民的管家,草民的管家知道草民得来的那把刀放在哪里。”

  崇祯点点头,“既然如此,那高起潜,你派几个人去去吧。”

  “皇爷,这恐怕对皇爷不利,还请皇爷三思啊!”高起潜急忙冲着崇祯行了一个大礼,三叩九拜起来。

  “朕意已决,你不用再劝朕了,你赶紧去吧!”崇祯心意已决,任由高起潜如何劝说,崇祯都没有改变想法的意思。

  高起潜无奈,只好按照崇祯的意思走出了御书房。

  孙传庭居住的客栈距离皇宫也不太远,如果骑马的话,也就是一两刻钟的时间。

  几刻钟之后,高起潜带着孙传庭说的那把宣镇军刀走进了御书房中。

  “皇爷,也就是那把刀!”高起潜小心翼翼的将这把刀放在崇祯的御案上。

  崇祯将宣镇军刀拿了起来,仔细的翻看起来。

  这把刀的型制和官军使用的雁翎刀的型制差不多,没有什么差别。

  刀鞘是木制的,被染成了黑色。上面也没有什么装饰的东西,看起来普普通通。

  在刀柄被黑色的细麻绳绑了一层,这种设计是用来防滑的,在雁翎刀上也有。

  “这把刀也没什么奇怪的地方!”崇祯看着刀,一脸平静的道。

  孙传庭道:“陛下何不抽出来看看!”

  崇祯点点头,随后抓住刀柄,将宣镇军刀缓缓的抽了出来。

  刚一抽出来,一道寒光从里面射了出来。

  在靠近刀柄的地方有一串刻印的小字,“丙字五百一十七号!”。

  这串小字乃是这把刀的编号。

  崇祯轻瞥了一眼编号,随后将手中的刀全部抽了出来。

  当宣镇军刀被全部抽出来之后,崇祯似乎觉得御书房的温度都低了几分。

  整个刀身反射着寒光,上面都能照射出人影来,刀锋更是锐利无比。

  崇祯心中一紧,不禁称赞起来,“寒光凛凛,光是从这方面来看,就是一把好刀。”

  孙传庭指着崇祯手中的道,缓缓开口道:“陛下,官军中所使用的军刀乃是铁包钢,也就是刀口上面有一点钢,剩下的地方全都是铁。

  这种刀还是比较好的,军中普通士兵所使用的刀乃是白铁刀,刀身通体都是用白铁打造而成的。

  这两种方法打造出来的刀虽然便宜,可却不锋利,一场仗打下来,要么重新磨刀,要么回炉重造。

  但是这把宣镇军刀,几乎全部都是用钢打造而成,整把刀锋利异常。

  如果这两种刀相互劈砍,得胜的只有宣镇军刀。”

  孙传庭说到这里,稍微顿了一下,随后又朗声说了起来,“陛下,一叶知秋,光是从宣镇一把普普通通的军刀上就能看到,宣镇的钢铁数量绝对大的惊人。

  如果赵贼愿意,他能将宣镇境内所有的百姓全都武装起来。就算赵贼不使用他的武器,光是凭借着这种刀,就不是官军所能抵抗的。

  所以,朝廷想要击败赵贼,平定宣镇,就只有模仿宣镇的路子,然后强盛起来。如今大明,只有这一条路啊。”

  崇祯看着孙传庭,将手中的宣镇军刀重新插回刀鞘,放到了桌子上。

  孙传庭在奏折上说的,崇祯又如何不知道?

  可是,这些东西能碰吗?当年魏忠贤权利那么大,纵横整个朝堂,可是他碰这块地方了吗?

  正德年间,刘瑾的权利不次于天启的魏忠贤,甚至还要在魏忠贤之上,可是为什么在他实行新政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他谋反,而且还在他家中搜到了造反的证据?

  这里面就没有些什么其他的东西吗?

  刘瑾新政的内容很简单,其中包括朝堂人事精简,征各地矿税以增内库,清查乡绅田亩,禁止民间百姓投献土地,建议士绅一体纳粮,限制对文臣武将的后代封荫,让翰林院官员外出历练。

  除过这个之外,还有清查大明所有卫所兵员,清查卫所军屯,军户数量。

  这两个政策也是得到正德皇帝支持的,按理说刘瑾的权利加上正德的权利,应该能将这政策实行下去。

  可惜,实行了没几年,刘瑾就因为谋反罪被杀,正德皇帝最后也落水因病而亡。

  关键是当年正德皇帝正值壮年,常年练武。这突然之间就暴毙,这里面要是没点什么,崇祯根本就不相信。

  而且刘瑾一个太监,又怎么能想出那么多的新政?刘瑾实行新政真的和正德没关系吗?

  将上面种种联系起来,崇祯虽然不敢确定,但是也有七八分的肯定,正德皇帝的落水,绝对和刘瑾新政有关。

  虽然崇祯算不上一个明君,可是能当上皇帝的人都不是傻子。

  天启在驾崩的时候曾经给崇祯说过,文官不可信。当时的崇祯还不以为然,可是随着时间更替,崇祯越发觉得天启说的是对的。

  别看皇帝高高在上,看起来生杀大权在握,可要是真的触碰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历史上的崇祯那么多疑,那么刻薄寡恩,说起来,还是被这些人给逼的。

  历史上,崇祯一朝十七年,就算是快要亡国了,崇祯也只敢对老百姓加税,对这些既得利益者连提都不敢提。

  就算是让他们捐款,也是用商量的语气,可尽管如此,还是被这些既得利益者狠狠的羞辱了一番。

  崇祯不知道这些既得利益者是趴在大明身上的吸血虫吗?难道他不知道只要让这些既得利益者交税就有可能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吗?

  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他不敢,在大明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明孝宗朱佑憆在弘治后期打压内阁权利,后来他壮年得病驾崩。

  明武宗让刘瑾实行新政,刘瑾因为谋反而死,他也因为落水得病驾崩。

  隆庆开关,得罪沿海靠走私为主的士绅,再加上他下令清查士绅土地,最后死在了媚药上。

  种种的种种,都和这些既得利益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崇祯坐在椅子上,脑海中回忆着这些东西,最终,他长叹一口气,将目光重新放在了孙传庭的身上,“对了,目前的问题不在这里,目前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强兵之策?先将赵贼挡住再说。

  你和叛军交过手,想必应该知道叛军的深浅。”

  其实崇祯也明白,孙传庭在奏折上说的那些内容绝对能让大明强盛起来。但是,崇祯却不能按照这个办法去做。

  当年的一条鞭法和宣镇崛起的这个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可是后来呢?随着张江陵的过世,一条鞭法也废了一大半,最后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结果。

  如果说刘瑾新政和一条鞭法是让既得利益者将自己的利益吐出来,那么宣镇的崛起之法就是在挖人家的祖坟。

  孙传庭沉思了一会,开口道:“有,只不过需要银子,需要大量的银子。”

  崇祯一听孙传庭提及银子,脸色彻底的垮了下来。

  之前为了让洪承畴能够攻入宣镇,自己都已经将内帑中剩下的所有的银子都弄了出去,现在哪里还有银子呢?

  至于国库,早都是卯吃寅粮了,里面都能跑老鼠了,每年送上来的税在国库中放不了七八天就没了,哪里还来的银子。

  “有没有不要银子,还能将赵贼挡住的办法?”崇祯这话刚说出口,就有些尴尬起来。

  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情,崇祯也知道自己有些强人所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