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443章

作者:数沙人

  毕自严冷冷的瞧了温体仁一眼,反顶了一句,“在下只不过是为了朝廷着想,不像某些人蝇营狗苟。”

  “你!”温体仁哪里不知道这是在骂他,他指着毕自严,脸色涨的通红。

  “呵呵,看你这话说的,就好像本官是那种人一样。”温体仁强忍着心中的愤怒,长出一口气,强装着一脸平静的说道。

  这个时候要是反驳,那不就代表着自己就是那蝇营狗苟之人吗?

  温体仁人老成精,怎么可能会犯这种错误?

  毕自严轻瞥了温体仁一眼,随后自顾自的朝着外面走去。

  高起潜走到崇祯的身后,他看着崇祯的背影,一脸的苦涩。

  之前自己说迁都之事,被骂了一顿,怎么刚才毕自严说迁都,怎么就说了一句不咸不淡的话?这转变也实在是太快了吧?

  崇祯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扛得住赵文的进攻,所以他就想到了迁都。

  可是,迁都这个事情又不能让自己说出来,自己要是说出迁都之事,那自己的威信就会一落千丈。

  其实历史上的崇祯也想迁都,甚至都让大臣公开讨论迁都的事情了。

  可是结果很不理想,朝中大臣不让。

  六部尚书这类的官员也就算了,最关键的是御史、给事中这些清流。

  这些人的嘴皮子可厉害的要紧,他们为了自己的名节,硬是拦着不让迁都。

  虽说这些人手中没有多大的力量,但是他们能造势,能起哄。

  他们占领道德制高点,对迁都一事不停的炮轰。

  其中,冲锋在前的便是兵部给事中时光亨。

  他直接说,迁都一事就是歪理邪说,就是妖言惑众,谁要是敢说迁都之事,就应该明正典刑。

  并且还将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京城保卫战拿了出来,用来抨击那些提倡迁都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联合所有御史、科道言官,并且对那些同意迁都的官员大肆弹劾。

  这样一来,就算崇祯同意,可是朝中大臣也不愿意了。毕竟文臣可是最爱惜羽毛的,没有任何人能背的起迁都这口黑锅。

  除过文官之外,京城中的勋贵也不同意迁都。

  这些勋贵在京城好好的,占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过的有声有色,要是真的跟着崇祯去了金陵,那不就寄人篱下了吗?

  再还有,这些勋贵在京城周围可是有着大量的田地庄园,要是真的迁都金陵,那这些田地庄园不就作废了吗?

  所以,在种种阻挠之下,崇祯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崇祯在历史上虽然刚烈,可他也是人,是个人都怕死,崇祯也不想当亡国之君,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当温体仁他们回去之后,迁都之事瞬间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几乎整个朝廷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一些有眼光且目光长远的官员非常同意毕自严的迁都说法,除过这些人之外,更多的是诋毁谩骂。

  朝中的那些科道言官,清流御史就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纷纷写着弹章准备弹劾毕自严。毕竟迁都之事是毕自严提出来的。

  这可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啊,尤其是这些清流御史。

  除过清流御史之外,京城里的那些勋贵们也上了奏折。

  目的和这些清流御史一样,弹劾毕自严。

  还没等天黑的时候,弹劾毕自严的奏折就如同雪花一样飞向了崇祯的桌头。

  崇祯在吃过晚饭之后就来到了御书房中,他看着桌子上摆放的满满当当的奏折,脸上满是郁闷。

  “皇爷,这些都是司礼监刚才送来的,几乎全都是弹劾毕自严的奏折。”高起潜站在旁边,看向崇祯,小心翼翼的说道。

  崇祯长叹一口气,“唉,这哪里是在弹劾毕自严啊,这明明是在弹劾朕啊。”

  崇祯看着桌子上堆的如同小山一样的奏折,不停的摇头叹息。

  高起潜低声说道:“皇爷,除过清流御史的奏折之外还有勋贵们的奏折。”

  崇祯一听这话,愣在了原地,过了没多长时间,崇祯也终于想通了这里面的厉害关系。

  “皇爷,这些奏折写的实在是太过于激烈了,要不要将这些奏折漂没?”高起潜问道。

  漂没就是将奏折封存,装作没看到一样。

  这事情嘉靖和万历爷俩干的最顺溜。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kanquanben.net)看更多热门完结小说。

  

第515章 你就是宁完我?

  

  当高起潜将奏折带下去之后,崇祯坐在椅子上,靠着椅子的靠背,脸上满是苦涩。

  崇祯也知道迁都肯定会遭受非议,可是没想到竟然会如此激烈。

  不仅是朝中官员,就连朝中的那些勋贵也万般阻止。

  就在这时,一个小黄门从外面走了进来。

  小黄门看着坐在椅子上的崇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开口说道:“皇爷,英国公和成国公求见!”

  崇祯坐直身子,看向小黄门,“英国公和成国公?他们这么晚了来干什么?”

  “不知,两位国公爷并没有说。”小黄门回道。

  “让他们进来吧。”崇祯明说道。

  “遵命!”

  小黄门再次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随后走了出去。

  片刻之后,英国公张之极和成国公朱纯臣走了进来。

  两人在勋贵中的地位不低,崇祯在登基的时候这两人还是从龙之臣,所以崇祯对于两人还比较和善。

  “见过陛下!”

  张之极和朱纯臣冲着崇祯行了一礼。

  “起来吧,来人啊,赐座。”崇祯让两人从地上站了起来,虽然又吩咐御书房中的小黄门。

  当两人坐定之后,崇祯一脸笑意的看向两人,“不知道两位爱卿前来所谓何事啊?”

  也幸亏这两人在朝中的威望比较大,再加上崇祯对这两人信任,所以才能再这个点进宫。

  张之极和朱纯臣对视一眼,随后聪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脸悲壮的看向崇祯。

  崇祯看着站起来的两人以及他们的表情,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陛下!”张之极突然悲呼一声,然后跪在了崇祯的面前。

  崇祯见此,急忙发问,“爱卿这是为何?”

  还不待张之极起来,朱纯臣也悲呼一声陛下,跪在了崇祯的面前。

  “两位这是干什么啊?赶紧起来啊,难道是两位爱卿有什么苦楚?要是两位有什么苦楚,那就说出来啊,说出来,朕一定会给你们做主。”崇祯看着两人,急忙说道。

  可是,不管崇祯怎么说,张之极和朱纯臣就是跪在崇祯面前不起来。

  “你们到底有什么冤屈,说出来,朕一定替你们做主。”崇祯再次开口道。

  张之极和朱纯臣两人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尤其是在京营当中。

  “陛下,臣没有冤屈,臣只是替陛下鸣不平!”张之极看着崇祯,一脸悲壮的说道。

  “为朕鸣不平?”崇祯一听这话,直接愣在了原地。“你说你为朕鸣不平?此话如何说?”

  “陛下,臣今天听说户部尚书毕自严建议陛下迁都。”张之极看着崇祯,开口说道。

  崇祯一听这话,瞬间明白过来张之极和朱纯臣今天晚上跑来到底所为何事了。

  崇祯的脸色逐渐冷了下来,他坐在椅子上,看向张之极,开口道:“怎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陛下,当年成祖皇帝迁都京城,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策。从迁都京城到如今也已经有两百多年了,这两百多年当中,遭遇过土木堡,俺达围城以及建奴围城,可是这一切都抗过来了。

  为什么能够抗过来?那就是因为成祖皇帝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策。

  成祖皇帝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国策?那是因为成祖皇帝明白京城对于大明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前宋偏居一隅,最后丢掉了江山。要是前宋不偏安一隅,那就没有后面的结果,这一切都是因为迁都江南造成的。

  江南脂粉气太重,烟花香里难免会磨平人的根骨。成祖皇帝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迁都京城。

  定都京城是成祖皇帝留下来的祖训,如今,户部尚书毕自严让陛下迁都金陵,那就是陷陛下于不孝不义之中。

  陛下,毕自严其心可诛,其言可畏。都城,坚决不能迁,不能迁啊。”

  张之极一脸悲壮,慷慨激昂的说着成祖皇帝为什么定都京城的原因,以及驳斥毕自严。

  崇祯坐在上面,看着跪在下面慷慨激昂的张之极,一张脸黑到了极点。

  “陛下万万不能迁都啊!”还没等崇祯说什么,朱纯臣就大声悲呼了起来。

  他看着崇祯,痛哭流涕的喊着,“陛下啊,京城是大明的国本,是大明的根基所在,万万不能动啊。毕自严只是一个跳梁小丑,他懂什么?

  陛下啊,成祖皇帝的良苦用心不能不查啊陛下。陛下啊,要是迁都金陵,那以后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一旦迁都,陛下势必会背上不孝不义的骂名,陛下万万不可啊。”

  张之极和朱纯臣两人一唱一和,将迁都之事描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罪恶的事情,好像一旦迁都,大明就要亡了一样。

  崇祯看着两人这个样子,差点没被气死。

  “呵呵,按照两位爱卿所说,一旦迁都就好像大明要亡了一般?是不是啊?”崇祯冷笑着看着两人。

  “额,不敢不敢,臣,臣不是这个意思。”

  张之极一听崇祯都这样说了,急忙回话。

  朱纯臣也急忙回话,“陛下,臣也不是这个意思。”

  “既然你们都不是这个意思,那朕问你们,为什么你们不愿意迁都呢?

  如果不迁都,你们说,朝廷该如何抵挡赵贼的兵马?要是到时候赵贼从宣镇和辽东同时出兵,你们告诉我,该如何抵挡赵贼的兵马?

  一旦赵贼兵临城下,你们告诉我,朝廷该怎么办?朕该怎么办?”崇祯语气越来越冷,到最后直接质问了起来。

  御书房中的蜡烛静静的燃烧着,不时发出噼啪一声。

  张之极和朱纯臣两人跪在地上,低着脑袋,一言不发。

  张之极和朱纯臣如何不知道崇祯所说,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失去自己手中的利益。

  迁都对于朝廷来说确实有益,可是对于他们,不仅没有任何好处,甚至还有无数多的坏处。

  像张之极这些勋贵,他们的家族就在京城,根基也在京城,要是迁都金陵,那么就代表着舍弃自己家族的利益。

  如今的勋贵早已经成为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吸血虫了,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里还在乎朝廷?

  张之极和朱纯臣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崇祯问的这个问题实在尖锐。

  他们也没有办法抵抗赵文,可要是就这样舍弃家族利益,跑到金陵,他们也做不到。

  御书房中的气氛一下子冷了起来,就像是三九寒天一样。

  高起潜刚刚将奏折封存走到御书房的门口,可是当他听到站在门口的小黄门说了御书房中的情况之后,又急忙停了下来,没有进去。

  高起潜精灵的就像是猴子一样,这个时候要是进去,一句话说不对,那可就惨了。

  “呵呵,说不出来了吗?你们告诉朕,该如何抵挡?赵贼的武器你们之前又不是没见过,你告诉朕,如何抵挡?赵贼的武器,就算是朝廷用人命填,也无济于事。

  辽东建奴崩溃就在眼前,你们还想阻止迁都?难道你们不知道不迁都的危害吗?你们以为真不知道你们心里想的什么吗?”

  崇祯越说越气,最后直接站了起来,走到张之极和朱纯臣两人的面前,指着两人,大声呵斥起来。

  “你们无非就是惦记你们家里的那些财产,无非就是舍不得你们家中的田地庄园。

  朕问你们,要是赵贼进驻京城,赵贼能放过你们吗?他会放过你们?会让你们接着当国公吗?你们是大明的国公,不是宣镇赵贼的国公。

  一旦赵贼进城,除过朕之外,你们就是最先倒霉的。赵贼在山西清理士绅权贵的事情你们不知道吗?”

  崇祯的声音激烈,就算是站在外面的高起潜都能清楚的听到。

  高起潜听着崇祯的声音,心里也开始埋怨起张之极他们。

  和张之极他们不一样,像高起潜这种太监,想要财富只有跟紧皇帝这一条路。皇帝走到哪,自己就跟在哪。

  “陛下,之前不是让工部仿造宣镇的武器吗?估计应该能仿造出来,只要朝廷能仿造成功,那么赵贼就不足为虑。”张之极一听崇祯说宣镇的武器,一下子就想起之前崇祯让工部仿造宣镇武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