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别楼
子楚看向藨公,道:“老将军为何如此说。”
藨公道:“苏将军,秦之肱骨,朝之重将,威震六国,经天纬地,百年罕见”
“只身入赵,谋赵胜,驱廉颇,算李牧,救质子,单凭此功,请问丞相,是赏还是不赏!”
藨公刚一说完,宗正便朝着子楚道:“大王,臣附议!”
宗正代表的赢氏宗族,虽然权利上没有吕不韦等人重,但是话语的分量,是不可估量的。
这代表赢氏的意思,苏劫打下的江山,都是为了赢氏,自然会获得赢氏的支持。
子楚点头道:寡人矣觉得如此!
第九十四章 若是让你继承武安君!你敢吗?
晋阳城!
四方城门皆以封锁,城中百姓更是各个闭门紧锁,因为突然而来的战事,让前往阙与的郭氏子弟都未能及时回城。
秦军凶名,赵国上下皆知,两国百姓可以说是互相仇视!
当年邯郸保卫战,赵胜为什么能守城三年?那是举城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不愿做亡国之奴。
当年奋战的情形,如今都还回荡在王龁的脑海里,那是他这一生经历的最大,最惨痛的战事。
赵国,十不存一,秦国,远绝重山。
一代军神白起,也是为此含恨而逝,痛呼!悲呼!
苏劫帐下这四万军士,不乏当年参加过长平之战的老卒,赵人血液的味道,都依稀在鼻尖,心头瞬时被那股仇恨所弥漫。
邯郸城内,孙云和孟起正在对弈。
孟起被孙云吃两子,道:“秦军大将苏劫攻打晋阳,巨首认为其是胜是败!”
孙云笑道:“胜!”
“满朝武都认为他苏劫会败,唯有巨首认为他会胜!何解!”
“只有真正和苏劫较量过,你才能知道此人算无遗策,步步皆有用意,看似死局,必有生路。”
“那他如何胜?”
“我也不知!”
“那为何巨首不相助于赵?”
“因为赵王觉得他赵国会胜,我助之有何用?”
“难道巨首之意是?”
“胜而救之,无用,败而救之,可用。”
孟起浑身一震,道:“难道巨首口中所说的救,是邯郸不成?难不成你的意思是,苏劫真正的目标是邯郸?”
孙云落下一子,道:“此人行事诡异难辨,矣无迹可寻,若是晋阳下,为何不攻邯郸,反而是那苏劫,胜于晋阳,败于邯郸,只有这样,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我们!”
孟起笑道:“巨首好算计,老夫佩服,不过老夫墨家在此,岂会让你兵家一人独享此功,到时,老夫亲自出城,斩首于苏劫,秦兵自溃,你兵家谋划岂不是一场空谈了。”
孙云嗤笑一声,道:“斩首?好,到时候若是矩子能够斩了那苏劫,我兵家无话可说,此功就送于你墨家了。”
见孙云回答的干脆,孟起不由一阵纳闷,心道:“这孙云怎么这般好说话了?”
晋阳城楼之上,主将赵赢在城楼上遥遥看着十里外秦军大营。
营中秦军一动不动,纷纷休憩。
“将军,秦军星夜而来,正是人困马乏之际,末将愿领兵,冲杀于秦军,斩主帅于阵前。”
“不可,秦军大将苏劫诡计多端,本将命你立刻派遣百余探马出城巡察五十里,一日之内,必须探清是否有无伏军,若无伏军,明日便拔营冲杀秦军。”
“是,将军!”
晋阳外周围,四处都是各国的探马,诸侯五国纷纷关注着苏秦晋阳一战。
邯郸也派了数十斥候,关注着晋阳之战,每半个时辰,便会返回邯郸汇报。
阙与守将冉进也做了和赵赢相同的事情,只要探清周围行事,立刻便会拔军断去苏劫南下的退路,随后和晋阳守军将其逼退至河西之地。
四万秦军,原地休憩,从秦军的眼神中,苏劫看到了那股仇恨。
王龁策马在苏劫一旁,道:“苏将军可知赵国为何这般难以攻打?”
苏劫想了想道:“将帅莫非指的是赵国的百姓!”
王龁点头道:不管是晋阳,还是邯郸,都是赵国经营了百年的重城,城中的百姓受尽了历代赵王的恩泽,他们的身上,早就刻下了浓浓的印记,一旦战事起,百姓亦是士卒,和我大秦一样。
苏劫也不由点点头:“二国土地接壤,同宗同祖,百年来,赵国的良臣名相不断,赵国自然强大!”
见苏劫认可,王龁道:“城中守军十万,百姓七万户,若是百姓奋起反抗,我军如何抵挡得了。”
苏劫沉默半响,道:“将帅无忧,此事我知晓,断不会让此事发生。”
见苏劫言辞灼灼,王龁感叹道:“本帅这一生,最想看到的便是我大秦铁骑踏平赵地,这也是武安君一生的遗憾,此事若是成于你苏劫,老夫真的瞑目了,武安君若是知晓后辈有你,断会含笑!”
苏劫见王龁这般说,突然来了兴致:“将帅貌似特别在乎白起将军啊,白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龁半天才道:“你二人很像!苏劫,如果大王让你继承武安君,你敢接吗?”
苏劫一震,瞬间知晓了王龁的意思!
武安君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
和苏劫的威名一样!也和白起的威名一样!
不过历史上的武安君,这结果,不说也罢!
苏劫道:“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这个封号重如泰山,肩上扛的不仅是国家,也是百姓,末将认为自己的才能还远远不及,不过这样的事情,我会一直做下去。”
王龁一听,虎目闪闪,点头道:好,很好!
王龁在苏劫说完,仿佛轻松了很多。
苏劫暗暗叹息了一声!
太多的话,说不完,王龁不用说,其实苏劫已经懂了。
苏劫下令在此驻扎,必然的目的便是为了让大军休憩。
此刻,时至六月,晋阳外极为酷热。
不仅是秦军,就连守城的赵军,也是丝毫不敢松懈。
城里上,布满了一排排的弓箭手,只要秦军靠近,立刻便会万箭齐发。
王龁道:“苏将军,若是长时间这般对峙,赵军必然会发现我军乃是孤军一支,到时怕是会溃败啊,你准备如何攻城。”
苏劫伸出手遮蔽了眼睛,看了看天,道:“将帅,可还记得当年的邹衍。”
王龁不知苏劫为何会有此一问,但是这个人他是知道的。
王龁道:“你说的可是齐国大贤,阴阳家的传人邹衍?”
苏劫点头,“不错,正是此人。”
邹衍是最先提出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的阴阳家之人。
在稷下学宫著学多年,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
苏劫继续道:“当年,燕王姬平得知此人的才学后,便派人以重礼邀请邹衍来到了燕国,目的自然是想邹衍帮他治理国家。”
王龁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突然灵机一闪,想到了苏劫命令四万军士所带的装裹,惊道:“然后因为邹衍的才学,燕国群臣纷纷谗言诬告,邹衍因此而蒙冤入狱。”
苏劫看了王龁一眼,道:“再然后呢!”
王龁吞了吞口水,他不可置信的看了看天,六月,当年邹衍入狱也是六月!
“苏将军,不可能吧!”
“当然可能,我军大胜,这便是关键!”
邹衍入狱后,当时正逢盛夏六月,忽然天降大风雪,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第九十五章 掘穴避寒!王翦对魏王!
按照后来的划分,晋阳便是秦国的太原郡。
而太原郡地处北方,进入到冬天飞雪之际,可以说万物萧条!
再往北至雁门郡,便有人说过,胡风八月即飞雪,可见寒冷。
其实,正常情况下,各国用兵打战,攻城略地,除了必要之时,大多都会避开冬天,春耕,和秋收,三个时节。
各国行军,大多都是以步兵为主。
这个时候,便是代表着,无论什么气候情况甚至是雨雪天也不停歇,潮湿外加寒冷的气温,并且长时间拿着金属兵器,这些情况使得士兵的手部冻伤速度大大加快,冻掉手指更是常有之事。
秦国,赵国,燕国这些北方国家的士卒,往往在冬天里,都会做好一些防冻措施。
针对寒冷的冬天,他们的军服在手部添加了一块护手,在袖口的位置多出来一块盖住手背,因此,这种护手盖住了手背,却没有影响手心抓握兵器,既起到了保暖作用又不影响作战。
但是如今乃是六月,正是酷热之季,士卒如何可能去做这些事情呢。
王龁行军经验丰富,在苏劫的提醒下,立刻便想通了这一切。
此刻看向苏劫的目光,就跟见了鬼一样,谁能想到这酷热烈日之后,是一场巨大的风雪呢?
尽管太过于匪夷所思,但是王龁也不敢轻易去怀疑苏劫的话。
如果是真的,那就代表着秦军四万早已准备避寒之物,晋阳守军却一无所知,毫无所备。
十万军士,若要避寒,根本不可能准备的那么快。
到时必定会军心无存,身无完肤,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事。
到时候,别说是十万,就是二十万,也丝毫无战斗力可言。
王龁喃喃道:匪夷所思啊,苏将军,这难道便是你早就洞察了天象,而定下攻城谋略吗?
苏劫自然不可能说真正的原因。
只能道:“当日前往定阳之时,我在晋阳观了天象,如无意外,今夜便会有一场极大的风雪天气,若是利用得当,晋阳一日可破啊。”
王龁没有去怀疑苏劫的话,行军之事,岂同儿戏,苏劫乃是一军主帅,断不可在此玩笑。
王龁感叹道:“苏将军经天纬地之才,今日本帅又有幸目睹啊,此战之后,七国都要震动啊,匪夷所思,太匪夷所思了。”
苏劫道:“将帅,虽然有心算无心,但暴风雪一旦到来,我军若不做好防范,也会战力大损。”
王龁点头:“所言甚是,不过本帅有一事不明啊,风雪虽出乎意料,赵军不可能及时避寒,但是如果立刻征辟一些保暖之用,应该不难,到时我军如何能通过风雪而具有更大的优势呢。”
苏劫一听,哈哈一笑,道:“将帅勿忧啊,此事末将如何会不知,此时这晋阳城中,所有的丝、麻、棉等一切保暖之用,已经十不存一了,他们如何去征辟。”
“什么?你是说,城中这些东西都没了?”
苏劫便向王龁解释了之前他让郭开去做的事情。
王龁听完后,笑道:“苏将军啊,难怪世人流传你鬼谋之名,这般算计,本帅这一生,还是头一遭遇到,若是换作老夫与你对阵,也不由心惊肉跳啊。”
苏劫继续道:“如果赵军无法征辟的情况下,军卒为了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百姓家征收,势必会引起百姓的抗争,到时,军民不一心,便不会出现邯郸之局,十万赵军,后续无援,必败无疑。”
王龁点点头,“正是如此。”
最好御寒的方法,就是提前掘穴筑城,地下不冷。
不过,此刻筑城不太可能。
随着苏劫一声令下,四万大军便在晋阳守军的目光下,纷纷开始挖土。
一时间,让周围六国的探马都是一阵愕然,不明所以。
城楼上赵赢看着秦军化作一条长龙,排成数排,手上用武器开始抛坑。
赵赢身边的一个副将,道:“将军,秦军此举想必是怕我等骑兵出城冲锋,故挖陷阱以阻挡,此刻是否派出一队骑兵阻止其行动。”
赵赢思虑一下道:“苏劫小儿无智,他这么做,便是故意引诱我等出城,不必理会!”
此时,秦国,赵国,六国使臣,无一不在关注着这一战。
眼前秦军的动作自然落入他们的眼中。
魏国。
大梁王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