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14章

作者:新海月1

  5、能够熟练使用德语,继承了奥地利文化传统;

  6、个人资产不得低于8000神盾;

  ……

  这不是弗朗茨故意排斥移民,主要是当初继位的时候,奥地利民族比例严重失衡,主体民族不足四分之一。

  在那种背景下,再接收其他民族移民,不是嫌麻烦不够大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维也纳政府就制定了一个几乎无法满足的移民条件。

  事实证明,这一政策非常的正确,对改善主体民族比例起到了明显作用。

  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现在奥地利又增加了数十万意大利人。目前在伦巴第、威尼西亚地区生活的外籍意大利人已经超过了五十万。

  不光是意大利人,奥地利境内还有大量的外籍波兰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犹太人、保加利亚人……

  面对这种情况,移民限制的门阀弗朗茨更加不敢开了。本来民族融合都不容易,再增加上百万人进来,不是找不自在么?

  反正奥地利又不缺劳动力,不需要这些普通移民。

  而奥地利需要的优质移民,不是开玩笑,那些人随便在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可以过的很滋润。

  阿尔诺就成为了这一政策的受害者,除非是上帝眷顾,不然拿到奥地利国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现在奥地利的社会福利非常少,除了义务教育外,阿尔诺倒也没有感觉到多少区别。

  不管怎么说,在威尼斯的收入要远远超过老家。不但能够让一家人填饱肚子,还能够有一些结余。

  码头上的伙食还不错,至少在这个年代而言是如此。黑面包管够,并且每天都有肉。

  不要误会,这个肉就是鱼。这里是威尼斯,鱼的价格不比黑面包贵多少,还没有白面包价格高。

  为了保证工人们的体力,肉食是必不可少的。承包码头的资本家们不傻,非常清楚只有工人们有力气,才能够给他们赚更多的钱。

  表面上来看,码头上的搬运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实际上,懂行的人都知道,熟练的劳工可以降低搬运中的损耗率。

  不要看着些许损耗率不起眼,这就是码头的竞争力。奥地利的港口不少,拥有的码头就更多了。

  其中大部分码头属于政府所有,在承包给个人的时候,有意进行了拆分,打破了区域垄断。

  如果在某一码头上装卸损失太大,和客户发生争执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名声坏了,后面就没有船来了。

  从这方面来说,阿尔诺是幸运的。这种竞争增加了他们在资本家们眼中的份量,尽管还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是总算没有把他们当一次性用品。

  比如说:基本上做到了按时发放工资,支付了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满足了国家规定的行业餐饮标准。

  ……

  “阿尔诺,认识那个旗号么?”

  问话的是阿尔诺的同乡法切尔,刚从老家过来,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看了看阿尔诺有些羡慕的说:“不认识,看样子应该是一家贵族的家徽。”

  悬挂贵族家徽旗帜的船,通常都是私用船舶,不承接商业运输,这是土豪贵族的标配。

  当然偶尔也要例外的,某些贵族中的另类,在商船上挂自己的家徽也不是没有。

  法切尔感叹道:“什么时候,我能够有这么一艘船就好了!”

  阿尔诺翻了翻白眼,没有跟着白日做梦。这样的梦他已经做了很多次,然而什么用也没有。

  一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已经上前和船主交涉,如果谈好了价格,那么阿尔诺等人就有活儿干了。

  “尊敬的菲克尼男爵,马纳尔很荣幸为你效劳!”

  菲克尼男爵疲惫的点了点头,吩咐道:“马纳尔,你安排人手把船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然后送到火车站。

  威尔,你带上配合他们工作。我现在要去奥比拉子爵家做客,三天后我们一起返回维也纳。”

  说完,菲克尼男爵就开始闭目养神。作为最早前往殖民地发现金矿的存在,菲克尼现在也是衣锦还乡了。

  当年去殖民地的时候,菲克尼落魄到连家族封地都抵押了出去,还欠下了不菲的外债,如今他已经是身家几百万神盾的大富豪。

  这么多年过去了,金矿已经开采的所剩无几。不过,在开采金矿的同时菲克尼也没有闲着。

  不知道是不是种族天赋,原本他开辟农场只是为了满足金矿上工人们生活所需,没想到后面滚雪球般的壮大。

  到了现在他的农场、种植园加起来,总面积已经高达四千八百多公顷,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大地主。

  看着大片的土地,菲克尼男爵无奈的发现,他已经走不了啦!这次回国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动殖民地和本土一体化进程。

  奥地利殖民地那么多,肯定不可能全部并入本土,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把已经发展起来的土地合并到本土中,却是非常有可能的。

  为了推动这一计划,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在非洲开辟了种植园的贵族都返回了国内进行公关。

  一旦非洲殖民地本土化通过,菲克尼男爵就准备把自己开辟的农场、种植园,变成家族的封地。

  在非洲大陆这些年,他也积累了不少功勋。如果再把本土的封地置换到非洲,那么不但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转化为封地,就连当初跟着他混那帮人的土地也可以纳入其中。

  总面积加起来,比欧洲大陆很多伯爵领都要大。有了这片基业,用心经营几代人,家族就可以进入大贵族的圈子中。

  不光是菲克尼男爵,很多贵族都有同样的计划。本土竞争太激烈了,已经无法诞生更多的大贵族。

  而非洲大陆就不一样了,只要舍得往里面投入,几代人过后一家大贵族又诞生了。

  包括很多殖民资本家都准备利用这个机会转型,一旦本土化通过,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在欧洲,他们这种爆发户根本就进入不了上流社会。即便是砸钱砸成了贵族,也没有办法获得大家认可。

  非洲大陆就不一样了,除了老牌贵族外,还有大量的爆发户,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贵族圈子。

  资本主义时代?实际上,就是贵族不让资本家进入上流社会,然后资本家们掀翻了桌子,把贵族从神坛上拉了下来。

  现在有机会进去,大家自然不会掀翻桌子。毕竟他们已经拿到了贵族牌照,正在从规则挑战者向规则维护者过度,殖民地一旦本土化他们的地位就确定了。

  这也是弗朗茨希望看到的,资本家从来都不是他的敌人,只有反对他的资本家才是敌人。

  如果只是打击,不给他们留下上升的路,逼急了兔子都要咬人,何况是实力日益壮大的资本家呢?

  留下了一条路,本来就是一盘散沙的资本家,就再也联合不起来了。

  当然这只是殖民地本土化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这对全社会各个阶层都是一个机会。

  奥地利的殖民地是本土面积的十倍,光奥属非洲都有七八百万平方公里,即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被纳入本土,这也增加了很多机会。

  这个时候如果敢拼、敢闯,有很大可能跨越阶层限制。

  如果要用数据来体现,就是现在奋斗的成功率有10%,而阶级固化后,奋斗的成功率不足1%。

  当然,这只是跨越现在的阶层,向前迈进一小步。

  如果想要一步登天,还是不要做梦了。除了造反之外,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捷径。

第六十八章 转折点

  1865年5月1日,俄国海军偷袭了东普鲁士地区,波罗的斯克地区沦陷,普俄战争转折点出现了。

  柏林,普鲁士政府内部一片哀嚎,威廉一世急忙召开军事会议。

  陆海军大臣罗恩分析道:“波罗的斯克地区沦陷,我们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破产。为了避免被背后夹击,我们不得不把军队后撤到西普鲁士。

  战争爆发前,为了殖民地的稳定,我们没有把远东地区的舰队调回来。现在的本土舰队没有对抗俄国海军的实力,沿海地区的防御必须要加强。”

  这只是一个托词,就算是把普鲁士海军全部集中起来,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用。

  丹麦海军都可以和他们一较高下,何况是更强大的俄国海军呢?

  不能因为俄国海军闹出了笑话,就忽略了他们的实力。

  从一开始罗恩就没有指望过海军,事实证明,他对普鲁士海军实力的定位非常准确。

  战争爆发过后,本土舰队被丹麦海军交过几次手,然后就被堵在了港口中,对战争的最大贡献是牵制住了丹麦海军主力。

  就算是把远东舰队调回来,最多也就压制住丹麦海军,真要是进行决战,能不能打赢都是一个未知数。

  普鲁士王国发展海军时间太短了,无论是造舰技术,还是海军训练、军官指挥能力均落后于各大海军强国。

  现在还可以用实力不济为借口,让本土舰队窝在港口中,要是远东舰队回来,被逼着和丹麦海军决战就惨了。

  就算是打赢了丹麦海军,也绝对干不过俄国人,沙皇的波罗地海舰队总吨位是他们2.7倍。

  海军不是陆军,在这么明显的实力差距下,还想要逆袭,除非是拿铁甲舰打风帆战舰,不然根本就没戏。

  波罗的斯克地区失守,这是总参谋部的失误。他们低估了俄国人的攻坚能力,又高估了守军的战斗力。

  海军和陆军是不一样的,单从火炮上来说,双方就不是一个档次。

  战争爆发过后,普鲁士人就非常重视波罗的斯克地区的防守,在这里部署了三个团的兵力。

  按照参谋部的估计,就算是遭遇俄军攻击,依托事先修筑的要塞工事防守,至少也可以守住一个星期。

  然而陆军参谋们的经验主义,给守军带来了致命的损失。这些要塞能够挡住陆军火炮攻击,并不等于能够抗住海军火炮的攻击。

  如果是普鲁士正规军,就算是要塞遭到了破坏,以三个团的兵力同样可以挡住俄军两三天时间。

  遗憾的是这些都是临时招募起来的新兵蛋子,遭到炮火打击过后,军心就已经乱了。

  和登陆的俄军交手过后,他们很快就发现敌人要比宣传中的俄军强得多,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负责防守的新兵部队很快就溃败了。

  威廉一世没好气的说:“不管怎么说,你们都必须要尽快扭转眼下的不利战局。

  放弃东普鲁士地区的后果,你们已经体会到了,再这么下去国内就要爆发革命了。”

  追究责任?现在威廉一世还需要军方打仗呢!能够在和俄军战斗中占据上风,把俄国人赶出华沙地区,就足以证明他们的能力。

  要是一次失误就换人,谁能够保证后面的人,能力就一定更强呢?

  反正最后赢得了战争,一切好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笔勾销;输掉了战争,那么军方高层就是替罪羊。

  要是提前把人搞下去了,最后这个锅,不就落到了威廉一世自己身上。

  总参谋长毛奇有些犹豫的说:“事已至此,我们原来的战略计划就无法实施了。

  如果继续拖延下去,俄国人就会利用海军的优势,不断的攻击我们的沿海地区。

  沙皇政府最不缺的就是兵,这些灰色牲口不值钱,只需要一支步枪,简单的训练几个月,他们就可以上战场。

  一旦出现大量的俄军在普鲁士登陆,我们的本土必定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到时候再这场战争中,最先撑不住就会是我们了。

  就算是加强海上防御也没有用,现在我们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的部队来防守。这些新编部队的战斗力怎么样,大家都清楚,根本就指望不上。

  到了这一步,留给我们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存在了,只能冒险和俄国人进行决战。”

  “决战”,这是柏林政府一开始都在尽量避免的。关乎他们生死的决战,对俄国人来说只是一场局部战争。

  沙皇政府可以输一次、两次、三次……只要其中一次赢了,就可以把普鲁士打落尘埃。

  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决战呢?难道还指望靠杀伤俄国人的有生力量,最后赢得战争不成?

  战争又不是儿戏,前线有五十多万俄军,要击败他们,或许可以做到,可是要全歼他们,那就是在痴人说梦了。

  最理想的结果,也无非是胜利者损害四五万兵力,击溃敌军主力,再歼灭敌军十万八万。

  毕竟普鲁士王国和波兰人联手,双方的总兵力才基本上相当,就算是再怎么自信,也不没有人认为:波兰起义军和普鲁士军队拥有同样的战斗力。

  在队友不给力的情况下,交战双方的实力,已经被拉到了同一水平。现在要和俄国人决战,考验的不仅仅是实力,更多的还看双方军官的指挥能力和运气。

  “有多少胜算?”威廉一世关心的问道

  毛奇想了想后回答道:“七层!”

  这仅仅只是这一次决战,并且不等于普俄战争就结束了。沙皇政府还是有能力将战争继续下去的,唯一的问题在于沙皇政府有多少钱。

  ……

  突如其来的转折之战,直接把全欧洲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很多人都悲观的认为:普鲁士人战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圣彼得堡,沙皇政府已经摆起了庆功宴,仿佛他们赢得了这次战争。

  不过战场上的局势,确实在向沙皇政府有利的一面倾斜。

  俄国海军这次的表现不错,第一间就攻克了波罗的斯克地区,向外界证明了他们不是废物。

第六十九章 祸水西引

  俄国海军突然爆发占领了波罗的斯克地区,整个欧洲世界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很多人都认为普鲁士王国要完蛋了。

  打开地图就知道,普鲁士王国的海岸线都在波罗地海中,这里是俄国海军的势力范围。

  从战争爆发开始,丹麦海军就堵死了普鲁士人的海上运输通道,英法支援的战略物资只能从陆地上转运。

  前期沙皇政府忽略了海军的作用,没有袭击普鲁士沿海地区,单纯的在陆地上对抗,普鲁士王国还有一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