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24章

作者:新海月1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他们的债券再次无人问津。连财政大臣本人都不确定,这些债券能不能够兑付。

  战争是吞金兽,俄罗斯是一个正在向资本主义过度的封建帝国,能够调集的资金非常有限。

  当然这并不等于他们就没钱了,只不过精明的金融家们,这个时候纷纷装穷,丝毫没有拉沙皇政府一把的意思。

  亚历山大二世冷笑着说:“难道国内的金融界就不能想想办法了?据我所知,他们手中还持有欧洲不少国家的外债吧!”

  没有毛病,沙皇政府向国外银行借款,俄国的银行在海外放贷,这都是正常的金融活动。

  唯一不正常的是这些银行不愿意借钱给沙皇政府。

  当然,这不全是银行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历届沙皇玩得太狠,有借无还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大家不愿意继续上当。

  这个话题卡住了,现在政府财政崩溃,国内银行不敢借款也是情有可原。

  见无人回答,亚历山大二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知道对官僚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做,却不能够说,不然很容易留给政敌把柄。

  “能够筹集多少资金?”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想了想说:“初步估计,可以征收8600万卢布的战争税。至于寻找外国银行贷款,具体数额无法确定。

  这要看我们能拿出多少抵押品,还有政治上的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进去。”

  “8600万卢布”看起来是一笔天文数字,实际上还不够偿还企业的债务,在战争中完全是杯水车薪。

  这不是卢布不值钱,关键是战争太费钱,一天打掉数百吨炮弹,那只是基本操作。

  实际上这已经非常节省了,五六十万军队在前线作战,就算是每人每天消耗5发子弹,那也是三百多万发。

  这么多军队,平均下来每天再怎么省,至少也要打出几千发炮弹。

  光最基础的弹药消耗,每天几十万卢布都没了。再加上各项后勤物资消耗,每天几百万卢布的开销怎么也是少不了的。

  毕竟战场上的物资成本,可不是成本价。很多战略物资,从后方运送到前线俄军手中,价格就已经翻上了几倍。

  亚历山大二世皱着眉头问:“说吧,你们准备抵押什么,能够借多少钱?”

  亚历山大二世非常不爽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可惜现实让他没得选择,总不能把欧陆霸权拱手送出去吧?

  连小小的普鲁士王国都搞不定,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恐怕要从最顶端,一下子落到英法奥以后,搞不好还会排在普鲁士人后面。

  近东战争中取得的大部分政治收益,都会在这次失败中付诸流水。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踢皮球:“这要看谈判结果了,现在不是我们给什么,而是要看对方想要什么。

  可以多接触几个国家,尽可能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条件,这方面外交部才是专业的。”

  外交大臣克拉伦斯·伊万诺夫狠狠的瞪了克里斯坦瓦尔一眼,这分明就是在坑人。

  国际贷款从来都不好借,没有附加条件的贷款或许存在,可惜沙皇政府借不到。

  一旦签订了损害国家利益的附加条约,外交部就是背黑锅的对象,克拉伦斯的心情瞬间不好了。

  “陛下,现在的资金缺口太大,全世界有实力提供这笔贷款的就那么几家,我们的选择余地几乎是不存在。

  如果要靠国际贷款解决财政危机,我们恐怕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够借到钱。

  不如我们在国内想想办法,偌大的俄罗斯帝国,还不至于连几亿卢布,都筹集不起来。”

  克拉伦斯的立场非常明显,最好还是不要去借钱了。这次的资金缺口实在是太大,就算是借来了钱未来也还不起。

  现在他们能够拿出来当抵押品的筹码不多,除了广袤的国土外,克拉伦斯不认为还别的东西,能够抵押贷款出这么多钱来。

  赖账不还容易,可是有抵押的贷款不一样。现在有实力给他们提供贷款的金主,没有一个软柿子,到时候人家要收走抵押品,总不能打一仗吧?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打一仗的钱,他们早就还债了。战争实际上是最奢侈的玩具,不适合穷人玩儿。

  与其到时候为难,不如提前掀翻桌子算了。政府没钱,就找有钱的人要。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干了,祖宗留下来的有经验。

  干一票大的,不但可以一举解决债务危机,没准还可以往腰包里塞点儿。猪已经养得很肥了,现在可以杀了。

  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这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最适合沙皇政府的选择。

  在沙皇政府高层的默契下,犹太人开始倒霉了。上层的目标只是犹太金融资本家,但是中下层的犹太人同样遭了殃。

  贵族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在这个问题上,立场都空前的一致。

第八十五章 暗渡陈仓

  当亚历山大二世决定掀翻桌子的时候,俄罗斯帝国的底蕴就体现了出来。反犹运动开始,政府的财政就开始好转。

  沙皇政府最初只是针对犹太资本家,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犹太人群体,俄罗斯出现了全民反犹的浪潮。

  政府出台法律限制犹太人的住地,禁止他们购买土地、从事农业,不准他们在邮政、铁道、军队等部门供职……

  消息灵通的犹太资本家们跑路了,普通犹太民众成为了替罪羊,替他们承担全社会的敌视。

  沙皇政府的行动,点燃了欧洲反犹运动的火星。反犹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大有烈火燎原之势。

  作为历史见证者,弗朗茨选择了冷眼旁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或许太片面了,用在犹太人身上却没有错。

  “贪婪”是原罪,犹太资本为利益肆无忌惮,最终引来了麻烦。为了自保,这些人毫不犹豫的把灾难引向了整个民族。

  没错,俄罗斯反犹运动迅速扩大的背后也有犹太资本在推手。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利益面前资本家的节操就是这么高。

  如果没有同胞们分散外界的注意力,那么沙皇政府就盯着他们这千儿八百号人,不要说转移资本了,能保住小命都是上帝保佑。

  就算是跑到国外去同样不安生,对他们这群肥羊虎视眈眈的人太多。只有把水搅浑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障。

  事实证明他们的计划成功了,从1865年末开始到1866年夏,整个俄罗斯帝国共有三十余万犹太人出逃。

  混在茫茫人海之中,要找出这些肥羊可不容易。这可比单枪匹马的出逃,要安全的多。

  这些都和弗朗茨没有关系,反正他又没准备谋财。以奥地利的移民条件,这些人也没有几个能够留下来,何必节外生枝呢?

  对奥地利这种多民族国家来说,任何极端的民族政策,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所以奥地利反犹运动也就民间喊喊口号,政府是严厉禁止的。

  就算是要杀猪,弗朗茨也不会像沙皇政府这么没有吃相。这个年代资本家烂事那么多,几乎是一查一个准,在规则范围内都可以把他们干掉的七七八八。

  好吧,他承认亚历山大二世是正确的,俄国官僚们还真干不了这么高难度的工作,不如掀翻桌子来得更实际。

  弗朗茨关心的问:“卡尔估算一下,俄国人这次能够获得多少资金?”

  对俄罗斯帝国来说,沙皇政府有多少钱,他们就能够发挥出多少实力。所以判断俄国人的实力,直接看沙皇的钱包就可以了。

  财政大臣卡尔想了想说:“沙皇政府大约可以收获6~8亿卢布现金,以及15~18亿卢布左右的股票和有价证券,其它各类产业应该会更多一些。

  不过这里面很多产业,短时间内难以变现,实际价值难以估计,初步判断这部分资产不会低于20亿卢布。”

  弗朗茨点了点头,犹太人的家底确实丰厚,有这么多资产并不奇怪。如果计算人均财富,他们绝对是全世界最富裕的民族。

  弗朗茨笑眯眯的说:“这么说来,俄国人的财政危机解决了,还有富裕?”

  了解弗朗茨的人都知道,一旦出现这副表情,这肯定是又有算计了。

  财政大臣卡尔想了想说:“陛下,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考虑到俄国官僚集团的实际情况,最后能有多少钱进国库,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沙皇政府还是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财政富裕,支撑这次战争没有问题。”

  这些钱也不是好拿的,幸好俄罗斯帝国只是一个封建大帝国,不然的话,经济动荡早就开始了,搞不好还会引发经济危机。

  弗朗茨想了想说:“外交部评估一下,英国人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高。不求他们打赢俄国人,只是考虑让各国发动起来的几率。”

  没办法,有钱的沙皇政府不好惹。单单一个普鲁士王国,就算是明年不完蛋,后年也会死得快。

  波兰人已经指望不上了,普鲁士军队势必要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这意味着士兵伤亡会大增。

  每年损失几十万军队,对俄国人来说,也是伤筋动骨;对普鲁士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

  要让普鲁士人坚持下去,必须要给他们找盟友。

  俄国人拉仇恨能力强,敌人遍布欧亚大陆。只要这些人都动起来,沙皇政府就不能全力进行普俄战争,普鲁士王国也就迎来了生机。

  这场战争是一场豪赌,最初普鲁士人在赌俄国人不会参战,结果自然是失败了,代价是普俄战争爆发。

  然后欧洲各国纷纷下注,赌普鲁士人可以重创俄国。东普鲁士会战结束后,英国人看到了干翻俄罗斯的希望,决定增加手中的筹码。

  现在弗朗茨也准备下注了,不过他要玩儿盘外局,而不是坐在这张赌桌上。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陛下,因为战略地位和路程距离的缘故,我们只是对瑞典和奥斯曼的情报比较了解,中亚、波斯和远东掌握的资料太少无法判断。

  目前,瑞典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加入这场战争中,夺和回当年的失地;另一派则认为俄罗斯帝国依然强大,冒然卷入进入这场战争,会是一场灾难。

  由于东普鲁士会战的关系,让很多人认为俄国人不过如此,现在瑞典国内的主战派略微占据上风。

  如果在来年战斗中,普鲁士王国再次获得一场大胜,那么瑞典参战的可能性高达80%。

  奥斯曼帝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最初是主和派占据上风,随着东普鲁士会战的结束,就出现了西风压倒东风局面。

  主战派实力急剧扩张,越来越多的奥斯曼年轻人,想要从俄国人手中收回君士坦丁堡地区。

  我认为只要俄军再出现失败,奥斯曼人参战的可能性非常大,国内的激进派会把他们拖上战场。”

  这些分析都是有资料支撑的,最近瑞典和奥斯曼帝国反俄活动愈演愈烈,时常有人在俄国使馆门口抗议、丢垃圾……

  显然,这里面有英国人的手笔。不然,反俄运动也不会爆发的这么巧合。

  沙皇政府不重视两个没落邻国的反应,没有及时采取行动,这才出现了目前的局面。

  弗朗茨慎重的说道:“那么就加一把火,推高奥斯曼帝国的反俄浪潮。最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奥斯曼人拖入战争中,借俄国人的刀给我们创造机会。

  我们在阿拉伯半岛布局了这么久,现在也时候收网了。最好可以从奥斯曼帝国手中,低价买下这些地区的所有权。”

  奥斯曼帝国弗朗茨从来不抱有任何幻想,挑起他们同俄国人的战争,可不是为了削弱俄国,而是借俄国人的刀削弱他们。

  斗智不斗力,弗朗茨这样的文明人,当然要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近东战争结束过后,奥地利也签署了条约,各国以条约形式明确了奥斯曼的主权。

  没有足够的理由,冒然挑起战争会受到欧洲各国敌视。弗朗茨不准备充当规则破坏者,自然不会为了阿拉伯半岛和奥斯曼帝国爆发战争。

第八十六章 政治艺术

  随着反犹运动的开始,欧洲大陆上的气氛越来越压抑,各国的反犹活动层出不穷。

  这只是民间,政府高层关注不是反犹,而是沙皇政府借机摆脱了财政危机。有了钱的俄罗斯帝国,才称得上是帝国。

  柏林王宫,威廉一世表示自己很慌。不过威廉一世能够成为“威廉大帝”,城府自然是不缺的。心里很慌,面上却是一副尽在掌控之中的样子。

  国王的淡定,让柏林政府安心了。这次战争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背后的支持者有一大帮,只要有幕后大佬们肯加大投入,他们也不是没有胜算。

  在威廉一世的示意下,外交大臣麦克凯特说道:“经过我们的外交努力,目前瑞典人已经有所意动。

  只要在明年的大战中,我们再取得一次大胜,他们很可能会站在我们这边。

  现在外交部正在努力公关奥斯曼帝国,伦敦和巴黎都给出了明确答复,他们会推动奥斯曼帝国加入战争。

  英国人还承诺,会在中亚和远东地区给俄国人制造麻烦。

  我们还在游说英国国会,让皇家海军封锁波罗地海,断绝俄国人的海上运输通道。

  ……”

  听上去不错,实际上用职场黑话的角度去理解,就差不多是事实真相了。

  瑞典人是意动了,不过只是普通瑞典民众意动,国王卡尔十五世还是没有半点儿参战的意思。

  当然,如果普鲁士王国打赢了俄罗斯帝国,那么落井下石的时候,瑞典政府不介意参加进来。

  “努力公关奥斯曼帝国”,换句话说就是:外交部已经尽力了,然而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英法在推动奥斯曼人加入战争没错,然而苏丹政府依然油盐不进,在继续观望局势。

  “英国人的承诺”从来都是放屁,直接放掉就可以了,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这场战争还是要靠普鲁士自己。

  “游说英国国会”,这是一项世纪性工程,不知道什么时候议员们才会通过提案。

  总结起来就是:我们的盟友很多,只要军方在战场上打赢了俄国人,这些盟友都会上来帮忙瓜分战利品。

  能够出现在会议上的都是普鲁士王国的精英,自然听得懂背后的意思,不过大家默契的选择了装傻。

  假如高层都没有信心赢得胜利,那么下面的人还怎么办?无论是出于安抚人心,还是为了放手一搏,士气都不能散。

  陆海军大臣罗恩开口说道:“拉拢瑞典和奥斯曼不着急,只要我们不断的取得胜利,他们早晚都会加入进来。

  唯独让皇家封锁波罗地海,必须要立即进行。只有切断了俄国人的海上运输通道,我们才有胜算。”

  相比拉拢盟友分担压力,切断俄国人的海上运输通道,才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在打击俄国人的问题上,英国人的立场一直很坚定。

  断绝了海上运输通道,沙皇政府就算是有钱,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战略物资。

  通过陆路运输,俄国的交通将成为普鲁士最好的盟友,制约沙皇政府的出兵人数。

  这个年代俄罗斯帝国的铁路总里程一共就三千多公里,西班牙、德意志联邦、普鲁士都比他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