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31章

作者:新海月1

  如同潘多拉魔盒一般,野心这玩意儿一旦被打开,再想要收回去就难了。

  拿破仑留给法国人的不仅仅只是辉煌的战绩,还有一个大国梦。以法国民众的感性,扩张热情一旦被调动了起来,大半个意大利和比利时可不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

  再加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不过分吧?当年,拿破仑就占领过西班牙地区,必须继承这优良的传统啊!

  法国人统一西欧、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夹在两个巨无霸中间的瑞士、荷兰还有得选择么?

  要么主动加入一方,要么被强行吞并,这就是小国的宿命。

  游离在外的北欧三国也不要想独善其身,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俄国人也不会放过他们。

  三大列强都向外扩张,英国人就只能傻眼了。想干涉也干涉不动,没准在大家翻脸之前,先把他们给清场了。

  甚至三国还有结盟的基础。完成了扩张过后,肯定需要时间消化,这意味着短期内欧洲大陆上打不起来。

  那么掌握了全世界最多殖民地的英国人就危险了。总不能跑去和美国人结盟吧,况且结盟也没用啊!

  当然,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非常小。吞并意大利和比利时过后,法国的内部矛盾就必须要处理了,根本就没有能力继续扩张。

  奥地利更不用说,统一德意志地区弗朗茨都只是当口号喊,瓜分欧洲大陆,这是没睡醒吧?

  现在民族主义已经觉醒了,统一德意志地区差不多就是奥地利在欧洲大陆扩张的终点。

  不过时代的局限性,很多人都认为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后,还会继续进行扩张。

  理由非常简单:比利时、瑞士、荷兰都是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出去的,同属于一个文化圈子,激进的大德意志主义者们把他们都计算在内。

  为了不引起大家恐慌,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法奥两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高度保密,知道这份条约存在的人不少,知道条约内容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奥地利知道条约容易的就只有三个,首相、外交大臣和弗朗茨自己,法国也差不多是如此。

  最近一些年法国经济发展的不错,拿破仑三世的皇位也稳定了下来,民众们建立大法兰西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这绝对是法国民众的呼声,弗朗茨最多只是引导了一下。这是有证据的:原时空拿破仑三世皇帝就干得很不错,只是因为战败了,无法满足民众们的大国梦,才被赶下台的。

  相比原主连败两次,还是坐稳了皇位,法国民众的大国欲望可见一般。

  真正促成这次法奥结盟的并不是拿破仑三世,而是广大的法国民众。他们在不经意间发出的呐喊,无形中向皇帝施加了压力。既然民选皇帝,拿破仑三世自然要尊重民众的选择。

  1866年6月8日,法奥两国外交部再次签署了一份《法奥两国关于意大利、巴尔干、非洲部分殖民地主权交易案》。

  这是对《六六条约》的掩饰,仅有第三条和第四条的领土主权交易。反正这是藏不住的,一旦两国开始交接,就全部曝光了。

  在欧洲本土都可以拿来交易,何况是宗主权和殖民地呢?你情我愿的交易,最多也就是英国人会不爽,给报纸制造一些销量。

  康拉德·霍尔曼是奥地利日报的编辑,偶尔也要串客一下时事评论员,发表一些官方意见。

  当然,作为商业性报纸,这种意见通常是非常隐晦的,一般都是从侧面出击。

  法奥两国领土交易案的消息刚刚传回来,康拉德·霍尔曼的工作就来了。毫无疑问,这种新闻肯定是要唱赞歌啊!

  转动着笔头,康拉德·霍尔曼陷入了沉思中。新闻肯定要博人眼球,对高度商业化的维也纳日报来说,直接的官面文章不讨喜。

  写得人多了,千篇一律如何能够保证报纸销量呢?维也纳日报可是日销十万的大报,这么玩儿会掉读者的。

  看着桌子上被风吹动的地球仪,康拉德灵机一动,提起笔在纸上书写了起来。

  标题:论法奥两国殖民地、宗主权交易带来的思考——合作共赢

  这已经不再是新闻,反而是一篇议论文。商业性报纸,只要符合奥地利法律,保证新闻真实可靠就行了,内容上怎么刊登,没有那么多的要求。

  康拉德直接从国际争夺说起,列举几个历史案例,再拿法奥两国的处理方案做对比。

  最后得出结论:合作才能共赢。顺便赞扬了法奥两国政府为世界和平做出来的努力。

  站在法奥两国的立场上,这次交易确实是双赢。

  法国人付出了一部分殖民地,换取了在中南意大利地区的绝对话语权,为吞意大利奠定了基础。

  在地中海战略上,法国人占据了主动。控制了西西里岛和突尼斯,必要的时候法国人可以把地中海一分为二。

  英国人在马耳他的战略布局被废掉了,这颗地中海心脏的战略价值大大降低。除非等飞机时代降临,才能够再次发挥出英国期待的作用。

  奥地利用可有可无的意大利邦国宗主权换取了法属巴尔干和西非部分殖民地,不但拔掉了一颗钉子,还巩固了西非地区的殖民霸权。

  顺带又增加了一颗和俄国人交易的筹码,达达尼尔海峡对沙皇政府还是很有诱惑力的,至少在他们放弃地中海之前是如此。

  写完了稿子,校对了几遍,修改了几处书写上的错误。见没有问题了,康拉德·霍尔曼把稿子交给了主编审阅。

  这种大新闻通常不会只有一篇新闻稿,一般是三五个人同时写稿子,主编选取其中最适合的一篇发表。

  偶尔还有可能开会讨论,不过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这种讨论很少发生。

  没有出乎意料,康拉德的新闻稿通过了。“合作共赢”在立意上超过了其他人,新闻从来都离不开政治,“合作共赢”的口号非常符合奥地利眼下的外交。

  虽然政府没有公开喊出这个口号,实际上早就在做了。从俄奥结盟开始,就拉开了合作共赢的序幕。

  比如说:近东战争,俄国人拿到了保加利亚和梦寐以求的君士坦丁堡,奥地利统一了南德意志地区,顺便还吞并了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

  这就是合作共赢的体现,当然这个例子不能拿出来说,不然太拉仇恨了。

  不光英法要暴走,就连沙皇政府估计都会有意见。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只是名义上的赢家,付出了惨重代价,收益仅仅只是政治上的胜利。

  这个战果,拿出去忽悠普通民众没有问题,沙皇政府高层还是非常清楚,他们在战略上失败了,丧失了进入地中海的最佳机会。

  拿这次法奥交易说事,那么就没问题了。反正法奥两国各取所需,随便一条理由就足以令国内的民众满意。

  “合作共赢”的口号被康拉德喊出来了,带来的影响却不是他能够预料的。

  随着新闻的刊登,很快就在维也纳引起了轰动,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口号变成了法奥两国的官方宣传标语。

  随着条约的签订,法奥两国外交关系也进入了蜜月期。很多人乐观的认为,法奥矛盾不复存在了。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弗朗茨是非常清楚,法奥矛盾只是在共同的利益下,被人为的压制了下来。

  这都不是重点,关键是奥地利可以从意大利撤军了。练兵的效果已经达到了,都和法国人切磋了一下,差不多也可以证明军队的战斗力了。

  剩下的意大利游击队,还是让法国人自己搞定吧!宗主权不仅仅只是利益,同样还意味着责任。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不友好的武力切磋,也加快了两国结盟的步伐。战场上,法奥两国军队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战斗,双方的战斗力几乎是旗鼓相当。

  当然,这是冲突的地域面积太小、交战兵力不多的缘故,双方大都是在拼硬实力,军官们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

  这种情况,让法奥两国高层都心生忌惮。维也纳政府忌惮法国人的威名,法国人忌惮奥地利兵多。

  这是人口优势决定的,即便是吞并了撒丁王国,法奥两国人口差距依然悬殊。一旦演变成消耗战,最先受不了的绝对是法国人。

  弗朗茨非常清楚,法国人的实力不弱。不能因为原时空拿破仑三世玩儿崩了,就想当然的认为法军战斗力不行。

  要知道普法战争双方兵力比是47:22,因为拿破仑三世的瞎指挥,第一次大会战——维桑堡会战中普军以十倍的兵力和法军交战;紧接着在两天后的沃尔特战役中,普法双方的兵力比又是13万VS4万,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后面的战役基本上也是如此,几乎每一次战役,普鲁士都拥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在和法军进行交战。

  别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只有拿破仑三世才能够回答。反正历史就是如此,谁知道他为什么要指挥着部队送人头。

  巴黎,法国民众已经开始庆祝了。得益于报纸帮助他们普及战略知识,很多法国民众都认为这标志着法兰西地中海霸权的建立。

  尽管这还没有获得英奥两国的承认,都不能阻碍法国人民的狂欢。吞并意大利地区,已经成为了法国激进主义团体的共识。

  民间的庆祝,巴黎政府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很多人都担心,这次交易达成后,会引来英国人的敌视。

  亲英派官员认为这是奥地利挑拨英法关系的阴谋,这个猜测已经接近了真相,只不过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巴黎民众的反应已经告诉了他们,想要阻止这次交易——没门。

  “英法友谊”,这玩意儿存在过么?

  随便翻开一本法国历史书,都可以证明英法有仇恨就够了,友谊实在是太奢侈了。

  英法几百年的世仇,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消除的。实际上,巴黎政府从来都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努力。

  谁想要去尝试,请先做好这是接受“国贼”这个光荣称号的准备。政府虽然亲英派的人多,可是民间还是反英的人更多。

  拿破仑三世最近很烦,他突然发现政府中亲英派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即便是他本人在立场上也亲英。

  可是利益面前,个人立场必须要让步啊!要不要进行一次官场大清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九十七章 英俄反应

  尽管六六条约只是暴露了冰山一角,伦敦政府已经睡不着觉了。现在约翰·罗素看着地中海的地图就头疼,法军以帮忙镇压叛乱的名义登上了西西里岛。

  奥地利突然放手,还有人能够限制法国人在意大利地区扩张势力么?

  答案非常残酷:没有。

  意大利地区一直都是法奥两国争夺的焦点,然而现在他们选择了妥协,这种矛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合作共赢”或许在解决国际争端的时候很有用,但是对大英帝国的欧陆平衡政策来说,完全就是剧毒。

  唐宁街首相官邸内,约翰·罗素严肃的说:“最近十几年法奥两国实力急剧增长,已经拥有威胁我们的实力。

  大家看这份最新的欧洲地图,奥地利兼并了南德意志地区,又在巴尔干半岛大肆扩张,这次和法国人交易后,他们的本土增长了近一倍。

  法国人也不遑多让,几年前拿破仑三世利用我们镇压印度叛乱的机会,吞并了撒丁王国,现在又把手伸到了南意大利地区。

  从法奥两国联手开挖苏伊士运河开始,他们就在地中海排挤我们。如果不想办法阻止他们继续靠拢,地中海很快就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了。”

  约翰·罗素的说法有些夸张,所谓的排挤完全是无稽之谈。大家势力范围扩张撞到了一起,为了利益自然要争夺了。

  遗憾的是在新一轮的争斗中,英国人失利了。

  为了保证苏伊士运河工程的顺利进行,英国人的苏伊士铁路项目、埃及推广棉花种植战略,在法奥两国联合干预下破产。

  除此之外,英国人在奥斯曼帝国、希腊等地区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影响,将他们赶出地中海根本就不在两国计划中。

  这不是弗朗茨不想干,关键是法国人面对英国人时太怂。除非利益足够大,不然很难说服拿破仑三世。

  然而利益一共就这么多,奥地利也不可能白干,根本就不够两家分。

  海军大臣爱德华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法国人的触手已经伸到了西西里岛,突尼斯也被他们纳入了保护国。要不了多久我们进出地中海,都要看法国人的脸色了。”

  毫无疑问,爱德华在给外交部施加压力。皇家海军掌握着直布罗陀海峡,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这里才是地中海最重要的地区。

  外交大臣雷斯林阴沉着脸回答道:“法奥两国靠拢,外交部是有责任,可何尝又不是我们给他们的压力太大呢?

  最近几年为了限制法奥两国,我们接连不断的动作,已经引起了两国的警惕。

  正在发生的普俄战争,也是促使两国缓和关系的原因之一。

  为了共同的利益,我有理由相信法奥两国准备结盟,或者是已经结盟了。

  意大利问题上的妥协,绝对不是这么简单。法国人想要吞并意大利不是秘密,奥地利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同样也不是秘密。

  在目前的情况下,各国互相牵制,他们都无法达到目的。然而法奥结盟联手就不一样了,两国同时采取行动,我们就算是想干涉也无能为力。”

  众人脸色大变,他们想到了更多。最近几年英法矛盾、英奥矛盾都在升级,为了限制两国的扩张,伦敦政府可是动作不断。

  约翰·罗素首相肯定的说:“普俄战争不能继续下去了,俄国人已经削弱的差不多了。如果普俄两国继续血拼下去,欧洲大陆上就再也没有制衡法奥两国的力量。”

  打击俄罗斯帝国是英国人的国策,伦敦政府做的非常不错,只是没有想到光顾着打击俄国人,就忽略了法奥两国的崛起。

  现在欧洲大陆上的三大帝国,实力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排名第一的俄国人,直接掉到了末尾,未来十几二十年都很难恢复过来。

  法奥两国的急剧膨胀,现在其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挑战大英霸权的潜力。

  外交大臣雷斯林反对道:“现在想要制止已经晚了,普俄两国打出了真火。

  俄国人损失这么大,沙皇政府不可能轻易放过普鲁士人;同样普鲁士王国也不会和俄国人停战,错过了这个机会,他们的帝国梦就碎了。

  既然如此,不如一次性把俄国人打残算了,免得让他们缓过劲来又威胁印度。

  要破坏法奥两国靠拢很简单,俄国人丢掉了欧洲霸主之位,接下来就要在法奥两国中产生,矛盾的种子早就埋下了。”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质问道:“如果他们已经结盟了呢?”

  雷斯林霸气的说道:“那我们就加入联盟中,然后拆散这个联盟。”

  ……

  这场会议的结果,令雷斯林很受伤。或许是出于战略安全上的考虑,并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内阁决定先下手为强,拿下突尼斯地区。

  单纯从军事上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法军已经登陆西西里岛,皇家海军丧失了控制地中海第一大岛的机会。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拿突尼斯海峡下手了。皇家海军手中有马耳他和突尼斯,地中海仍然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至于因此得罪了法国人,这个问题不在众人的考虑范围内。自从法国人吞并撒丁王国后,英法关系就没有好过。

  除了近东战争中,两国有一段蜜月期外,大部分时间双方都是以对手的身份出现的。

  雷斯林没有功夫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现在他的任务是拆分俄奥同盟。这个联盟存在一天,都是对大英帝国世界霸权的威胁。

  谁知道沙皇政府会不会在欧洲大陆上扩张失败后,重回中亚地区向印度次大陆扩张?

  不要看俄国人损失惨重,就以为他们没实力扩张了。只要奥地利人肯出钱出力,这种情况就会变成现实。

  在英奥两国矛盾不断升级的情况下,维也纳都可以和巴黎政府妥协,又未尝不能支持俄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