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21章

作者:新海月1

  皇帝死了,这可是一件大事,不光要处理身后事,还要考虑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位

  1874年4月21日,拿破仑三世病逝于凡尔赛宫。这个消息迅速抢占了近东战争的热门,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巴黎。

  维也纳宫,弗朗茨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一个竞争对手就这么走了。

  调节了一下情绪,弗朗茨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拿破仑三世去了,法国权利交接少不了一番风波,短时间内我们不要担心西边的威胁,下一步计划要抓紧了。

  我们在柏林和伦敦的人,都可以开始行动了。这次的欧洲局势变动,关系到了未来数十年的国际格局,绝对不能够让局势失控。”

  不得不说,战略布局就是麻烦。任何一个地方失误,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包括拿破仑三世的死都在算计范围内,要是他多坚持几年,弗朗茨的欧洲战略非得全部推倒重来不可。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法国的局势比我们事先估计的还要乱。拿破仑三世刚死,法国政府内部也陷入了权利斗争中。

  即将登基的拿破仑四世威望不足,压不住政府中那帮元老,目前几大派系斗的非常厉害。

  如果内部斗争不结束,恐怕短期内法国人没有精力干预国际事务,我们的诱敌计划怕是行不通了。”

  法国政府的内斗是拿破仑三世故意制造出来的,只有手下的大臣斗了起来,皇帝的权利才能够得到保障。

  拿破仑三世死得太早,给欧仁皇储铺路的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建立威望,无法压服众人。

  这种情况下,让下面的大臣互相掐架,小皇帝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过上几年时间,皇帝的地位稳固了,再换掉下面的大臣就行了。

  这是非常高明的权谋之术,可以实现皇权的平稳过渡。只不过后遗症也很大,政府在内斗中浪费了大量的精力,会影响国家的发展。

  法兰西家大业大,发展慢一点儿问题不大。外来威胁几乎没有,没有哪个国家会想不开,跑去入侵法国。

  内斗不断的法兰西,显然不会跳出来搞事情。就算是再垂涎比利时和莱茵兰地区的资源,有众多扯后腿的队友在,也很难变成现实。

  只要法军主力不出来,奥地利也奈何不了法国人。按照计划,那可是诱惑法兰西出兵莱茵兰地区,奥地利拉着欧洲各国一起组建反法同盟。

  不要看法兰西兵强马壮,但现在他们还真没有拿破仑时代能打,再来一次反法战争,他们根本就撑不住。

  弗朗茨点了点头:“没有关系,这份计划的可能性本来就非常低,成了自然最好,失败了也无妨。

  法兰西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欧洲各国都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永远都是自己。”

  说出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弗朗茨也忍不住激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奥地利终于发展到了无视外来威胁的地步。

  欧洲大陆的局势,已经被搅得面目全非。在普俄对持的局面下,仅剩下一个法兰西,已经威胁不到奥地利的安全。

  从一开始维也纳政府就是两套计划:平衡普俄实力,或者是打垮法兰西。

  无论实现哪一个,奥地利都会摆脱多线作战的危机。打垮法兰西不容易,那就继续执行普俄平衡战略。

  这是向英国人学习的,约翰牛在执行欧陆平衡政策的同时,还做到了利益最大化,弗朗茨自然要效仿。

  ……

  柏林,收到拿破仑三世死了的消息后,威廉一世差点儿乐疯了,这简直就是“想瞌睡就遇到枕头”。

  俄罗斯和奥地利正在揍奥斯曼帝国,法国人又死了皇帝,可以说威廉一世登上波兰王位最大的绊脚石都不存在了。

  外交大臣杰弗理·弗里德曼提醒道:“陛下,事情没有那么乐观,拿破仑三世死了,只是意味着法国干预的几率降低,并不等于完全不会干预。

  近东战争虽然牵制住了奥地利的一部分精力,可他们仍然有干预的实力。我们还要考虑英国人的反应,伦敦政府并不想看到我们真正崛起。

  想要吞并波兰,我们最好能够获得英法奥三国中两个国家的支持,至少也要他们默许。”

  兴奋中的威廉一世瞬间清醒了过来,现在高兴的太早了。没有摆平三大国前,吞并波兰就是镜花水月。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和法奥两国做交易,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利益永远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如果解决不了,那一定是利益不够大。不要看欧洲各国反对普鲁士吞并波兰,只要利益到位了,反对也可以变成支持。

  选择收买法奥两国,那也是现实需要。俄罗斯帝国是死敌,柏林政府不可能去收买;英国人的实力在海上,出兵干涉的可能性非常小。

  杰弗理·弗里德曼想了想说:“以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给法奥两国许诺,以:支持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和德意志联邦,支持法国吞并比利时作为交易。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向法国人许诺出售莱茵兰地区,向奥地利许诺出售波兰王国南部的部分领土。”

  许诺归许诺,能不能兑现那就要看实际情况了。就如同当年瓜分奥斯曼帝国,弗朗茨还把大半个巴尔干半岛许诺给了俄国人,结果最后大部分地区落入了奥地利手中。

  维也纳政府同样没有违反约定,多出来的领土是奥地利从法国人手中买的,并不是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的。

  只不过轮到普鲁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法奥两国太强大了一点儿,发生变故的可能性较小,现在的许诺未来很可能会变为现实。

  室内陷入了沉寂,大家都在权衡利弊。从这方面来说他们就没有俾斯麦的胆子大,直接向拿破仑三世开空头支票,转头就翻脸不认人。

  犹豫了一会儿后,毛奇首相打破了沉默:“可以尝试争取一下,只要能够吞并了波兰,我们和法奥两国的实力差距会大幅度缩小,到时候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未来我们还可以把法国人的目光引向低地国家,把奥地利的目光引到奥斯曼帝国。

  不要忘了欧洲其它国家的反应,或许现在的许诺,并不需要全部兑现。”

  这种事情在欧洲大陆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如果其它欧洲国家干涉,导致交易无法顺利进行,法奥两国也没有办法指责普鲁士违约。

  这和威廉一世的打算差不多,他早就准备让英国人最后出来捣乱,阻止法奥两国向中欧地区扩张。

  停顿了一下,威廉一世做出了决定:“那就行动吧,先造成了既定事实,后面再进行谈判,结果会对我们更加有利一些。”

  如果可能的话,威廉一世更想吞并德意志联邦帝国。只可惜难度实在是太大,英法奥三国都不可能答应。

  奥地利的德意志统一战略人尽皆知,那怕是为了政治宣传,维也纳政府都会全力干涉。

  法国人还想吞并莱茵河以西的领土,中间有德意志联邦阻隔,普属莱茵兰地区是一块飞地。要是普鲁士吞并了德意志联邦,领土连成了一片,再想要打注意就不容易了。

  和原时空不同,为了阻止奥地利吞并德意志联邦,约翰牛在德意志联邦投入的资源可不少,完全是亲儿子待遇。

  双方的关系之紧密,还在比利时荷兰之上。德意志联邦也在玩儿平衡,海军清一色英式装备,陆军基本上都是奥械装备。

  就靠着良好的外交关系,维也纳政府都没有办法对德意志联邦动武。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谈判好了。只要奥地利可以摆平欧洲各国,他们就不反对。

  看似配合的举动,实际上却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把破坏德意志地区统一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国际势力。

  无论最终的结果怎么样,统治阶级的利益都不会受损。就连国防安全都不用操心了,遇到了麻烦,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向奥地利求援。

  维也纳政府放弃了德意志统一计划的国策,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看似配合的统一,实际上暗藏很多玄机,通过谈判完成和平统一,政府只能拿到一个名义上的统一,还会为帝国分裂埋下隐患。

  弗朗茨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仅仅一个名义的统治权,可不值得奥地利拿整个帝国做赌注。

  然后大家就一起演戏了,德意志联邦越是配合,欧洲各国就越担心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后,会在短时间内完成整合实力暴涨,大家就拼命的阻止奥地利兼并德意志联邦。

  ……

  华沙,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在关注波兰王位继承,专家、学者纷纷在报纸上发表评论,将波兰所遇到的问题全部归结到没有国王上。

  这可不是胡说八道,他们还有证据的。欧洲所有的强国,都有君主,不是国王就是皇帝。

  共和制国家连个代表都选不出来,美国内战分裂在欧洲已经被宣传成了反面教材。“皇帝轮流做”被视为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真假谁知道呢?反正君主制国家都这么宣传,说得多了,大家也就信了。

  激进一点儿的报纸,已经开始公开指责政府,为了手中的权利,故意阻止国王产生。

  这个说法,也不能算错。波兰政府确实不希望国王出现,影响他们手中的权利。

  可这个盖子被揭开了,那就万万不能够承认。现在可是君主制时代,波兰获得独立的时候就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宪法上都写得清清楚楚,波兰临时政府可承担不起这个罪名。看着外面游行示威的人群,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就知道拖不下去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闹剧

  巴黎,法国人正在为拿破仑三世举行葬礼。外面密密麻麻人群,就足以证明拿破仑三世的受欢迎程度。

  这一天法国工人集体放假了,资本家们想不放假都不行,拿破仑三世“社会主义皇帝”的称号,可不是开玩笑的,在工人中的影响力超过了任何人。

  民众自发的组织哀悼活动,和原时空的凄凉相比,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讽刺。

  参加葬礼的人虽多,有份量的宾客却很少。波拿巴家族人缘不好的后遗症,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欧洲各国王室似乎都很忙,除了依附法国人吃饭的,其余的大贵族都只是派代表出席,有的甚至连代表都懒得派。

  以哈布斯堡家族为例,弗朗茨就打发了一个旁系伯爵过去应付了事。即便是两国是盟友,依然不能改变两国皇室互相看不顺眼。

  这里面的恩怨,就是一笔糊涂账,一时半会儿捋不清。不光是哈布斯堡家族,大部分欧洲贵族都对波拿巴家族不友好。

  贵族也是记仇的,拿破仑当年横扫欧洲大陆,不知道砸了多少人的饭碗,这笔账怎么可能算了呢?

  如果波拿巴家族也没落了,估计大家心里还要好受一些。现在的结果恰恰相反,波拿巴家族依旧辉煌,看到这个爆发户,大家嫉妒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给他们捧场。

  原时空拿破仑四世在南非镀金意外死亡,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猜测是英国皇室策划谋杀的。

  理由是:拿破仑四世与祖鲁武士遭遇时,陆军少尉凯里和他的部下距离欧仁仅有50码远,却一枪未发撤回营地。

  这种明显不正常的行为,背后肯定有文章,究竟是谁策划的,那就很难说了。

  波拿巴家族的仇人太多,有能力策划这种低档次意外事故的人,至少也是三位数。

  没有办法,最后一个嫡系继承人死亡,波拿巴家族不仅丧失了复辟的希望,同时也丧失了追查真凶的能力。

  葬礼上,气氛有些诡异。如果有人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不少人都是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要不是场合不对,恐怕都要笑出来了。

  没错,有的人就是为了看笑话来的。拿破仑三世刚走即将继位的欧仁皇储年龄太小,法国政府势必会发生剧烈争斗。

  比如说:前撒丁王国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就是跑来看热闹的。拿破仑三世把他赶下台,他早就恨之入骨了,现在过来就是砸场子的。

  毫不掩饰的把笑容挂在脸上,完全不理会欧仁那杀人的目光。欧洲可没有弑君的习惯,即便他是前国王,那也是君。

  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员,欧仁再怎么愤怒,也不可能弑君。现在还是葬礼现场,那就更不能动手了。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做法非常不智。这么刺激了人家,明面上不能动手,暗地里还不能够进行报复么?

  然而,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有不得不做的理由。现在他领导的撒丁复国组织,已经和意大利革命党联合了起来。

  现在意大利独立运动陷入低潮,作为公推出来的领袖,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必须要搞点儿事情振奋人心。

  拿破仑三世的葬礼就被他利用了起来,能够混进来的,自然是有人配合了,想看波拿巴家族出丑的人多得去了。

  反正参加完葬礼,他就和宾客们一起离开。如果法国人要拦截那更好,还可以炒作一下舆论,想看法国人笑话的国家,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

  拿破仑三世葬礼上闹剧,弗朗茨不关心,这都是小问题。也就是拿小四年幼,受不得刺激,要是换了一个老油条绝对不会理会。

  都灭了人家的国,夺走了人家的王位,还不允许人家闹点儿小脾气么?

  不就是在旁边笑了笑嘛,又没有跑出来捣乱,扰乱葬礼秩序,就把这些家伙当空气好了。

  要算账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作为法国皇帝,要打击几个跳梁小丑,还不是太容易?

  只要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保管这些家伙很快就会哭出来。弑君的事情不能干,那就让他们下半辈子天天都要为柴米油盐操心。

  流亡的君主日子可不好过,还有一大帮子人跟着吃饭,没钱那是万万不能的。

  这方面弗朗茨可是见识到过的,马西米连诺搞得那么失败,陆陆续续跑过来投奔的都有好几百人。

  要不是弗朗茨这兄长时常掏钱接济,苏菲皇太后也在暗地里补贴,不要说保住皇帝排场,能够让这么多人吃上饭,那都不容易。

  这些人嘴上嚷嚷着,要反攻墨西哥,真要他们去实施,屁用都没有。可是没办法,还必须要养着。

  不要看这些人能力不行,有这些人在,和没有这些人在,那完全是两个概念。没有这些人帮忙摇旗呐喊、洗白,名声怎么办?

  弗朗茨肯掏钱养着一帮理想主义嘴炮党,就是让这些人四处宣扬马西米连诺的改革措施,不管实不实用,符不符合墨西哥国情,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想不到深层次的问题,很容易就被带偏了。

  当然,这些人在奥地利活动也是受到限制的,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去,写的文章那都是选择性的发表。

  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被弗朗茨打发去了法国深造,美其名曰学习波拿巴王朝的复辟经验。

  目前来看效果不错,马西米连诺的墨西哥复国组织已经建立,还吸引了很多墨西哥留学生参与。

  都是比烂的年代,看着国内军阀打得那个嗨,这些人终于发现还是皇帝比较好。

  再受到舆论的影响,很多人仔细想想,发现马西米连诺一世居然什么坏事也没干。

  就像报纸上说的那样,墨西哥地方军阀势力太过强大,让皇帝的命令无法落实下去。

  因为反对皇帝的改革,保守派和军阀一起造反了,革命党都是被忽悠的傻子。

  在这背后,弗朗茨每年都要赞助马西米连诺二十万神盾,可以说舆论就是被钱给拉回来的。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压力就要大多了,一个光说不练,一个在采取实际行动复国,在开销上就不是一个档次。

  暗地里赞助的金主虽然不少,可金额却不大,养着一大帮子手下的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缺钱。钱不够那就必须要制造话题,调动大家的爱国热情,或者施展大忽悠术忽悠金主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