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29章

作者:新海月1

  牺牲的是炮灰,费斯拉夫自然不在乎。如果正规军损失那么大,他就要想想怎么和国内解释了。

  实际上,弗朗茨也不在乎士兵伤亡,但是伤亡必须要有价值。如果是军官的决策失误,导致部队损失惨重的,即便是赢得了战争,仍然需要追究责任。

  相比之下,炮灰部队的地位就低的多了,死了再招就行了,维也纳政府根本就不会过问。

  这次战争,除了耶路撒冷外,就是通过实战培养青年军官的指挥能力,基本上都高配了。

  比如说:瑞克就是殖民部队的一名师长,要不然一名少校,还没有资格出现在军事会议上。

  瑞克的青年军官急忙解释道:“不是的将军,我只是认为这种盲目进攻没有意义。

  在不能使用重炮的情况下,我们这样强攻,很难取得效果,或许换一种更有效的攻城方式。

  比如说:就地征招青壮,让奥斯曼人自相残杀,削弱城内守军的士气。或者是驱民入城,消耗敌人的粮食。”

  这两种办法,实际上在之前的军事会议上已经有人提过了。被否决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名声。

  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维也纳政府已经喊出了收复圣地的口号。不甘寂寞的罗马教廷,也自发跳出来摇旗呐喊。

  一大帮不怕死的战地记者,从欧洲大陆来到了这里。奥地利军队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的目光盯着,费斯拉夫中将自然不会采取极端措施。

  这种做法自然有人不理解,这年头大家的名声都不好,奥地利在殖民运动中手段同样不干净,何必在乎名声了。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费斯拉夫摇了摇头:“不行,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同一般,我们必须要考虑国际影响。

  如果你们手中的士兵伤亡超过了三分之一,可以先暂停攻城,我们已经切断了水源,里面的人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这次战争就是一次实战训练,把你们学习的知识,活学活用到战场上,损失是其次。”

  看似轻松的回答,实则充满了无奈。把希望寄托在敌人的准备不足上,这可不是一名将领应该做的。

  可现实需要,费斯拉夫已经将情况汇报给了维也纳政府,得到的是答复是:耶路撒冷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没关系,奥地利不差这点儿时间,但国际声誉万万不能坏。

  又一名青年军官提议道:“要不我们放开一条口子,派人散播谣言,鼓动当地的伊斯兰教徒进入耶路撒冷保卫圣地。

  还有我们抓到俘虏,也可以制造机会,让他们逃回耶路撒冷。无论城内的守军接不接纳,对我们都有利。”

  这种隐晦的手段,看起来就要文明的多了。

  费斯拉夫点了点头:“这个建议不错,命令北边的巡逻队放水,故意留下一道口子,允许人员进出。

  再派人和当地的实力派好好谈谈,让他们引导当地的穆斯林进入耶路撒冷,不配合的直接找个借口处理掉。

  不管城内的守军放不放人进城,先把人给我送到城下再说。做得谨慎一下,不要让人发现了。”

  ……

  血红的晚霞在渐渐消退,俄波双方还在激烈的厮杀着,战场上已经是尸山血海。

  生死存亡的时刻,波兰军队表现出的勇气令俄国人大吃一惊。然而这改变不了战争的走向,随着时间的推销,波兰军队兵力上的劣势,渐渐暴露了出来。

  夜幕降临,黑夜阻挡了俄军的兵锋,双方被迫收兵。摇摇欲坠的基辅又坚守了一天,作为守备军官普雷塔尔已经心力交瘁。

  以不足俄军五分之一的兵力,他已经坚守这座城市一个星期,援兵依然没有抵达。周边的友军早就溃败了,基辅已经沦为了一座孤城。

  拖着疲惫的身体,清点了一下伤亡,普雷塔尔只剩下一声叹息。

  波兰政府在基辅地区部署了一个步兵师和两个守备团,总兵力高达1.6万,现在能够作战的已经不足一半。

  这还是战争爆发后,普雷塔尔顶着压力,将基辅地区的兵力全部集中了起来的结果,要不然可挡不住俄军一个星期。

  城外的战略要地已经丢失的差不多了,白天俄军就攻入了城内,如果没有援兵,基辅失守是注定的结果。

  普雷塔尔对援军已经不再抱有幻想,他只是期待政府不要浪费掉这1.6万守军用生命争取到的时间。

  夜深了,部署完守备任务后,普雷塔尔给波兰政府写了最后一封信,或者说是遗书。

  基辅地区到华沙的电报已经被切断,现在只能采取原始的通信方式,这封信能不能送到波兰政府手中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普雷塔尔没有求援,理智告诉他,在基辅地区和俄国人决战是非常愚蠢的。

  最好的战场在华沙,尽管把战场放在首都损失会非常大。但没有民众基础,想要以弱胜强太难了。

  战争总是需要牺牲的,在普雷塔尔看来,为了胜利没有什么代价是不能付出的。

  今天基辅地区的守军可以为国家牺牲,那么明天作为首都的华沙同样可以做出牺牲。

  作为波兰大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波兰独立后普雷塔尔主动离开了权利中心,选择了镇守最不受欢迎基辅前线。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就做好了为国家牺牲准备。俄罗斯帝国不好对付,沙皇政府卷土重来,在很多人的预料中。

  只是这个时间来得太早了一些,独立后的波兰并没有复兴起来,短短的几年功夫后再次沦为了鱼肉。

  ……

  华沙,当东布罗夫斯基首相收到普雷塔尔的遗书时,基辅地区沦陷、普雷塔尔自杀的消息也随之传来,拔出了最后一颗钉子,俄国人的兵锋直指斯卢奇河。

  放下了手中的书信,东布罗夫斯基摇了摇头。在他看来普雷塔尔太过理想主义,到了现在这一步波兰王国能够保住就不错了。

  与其幻想着集中兵力在华沙地区重创俄军,不如指望普鲁士人的援兵快点儿抵达。

  就在基辅失守的前一天,波兰议会已经选举威廉一世为国王,普波合流已成定局。

  战争进行到现在,波兰王国已经失败了。在这短短的半个月内,波兰王国已经损失八万军队,丢掉了五分之一的国土,拿什么和俄国人决战?

  战争失败总是需要有人负责的,作为失败者,东布罗夫斯基这个临时首相,距离引咎辞职的日子已不远矣。

  没有办法,在俄国人的压力下,波兰社会各界都主张和普鲁士人妥协,换取柏林政府出兵保护。

  这些年的政治生涯,东布罗夫斯基也不是白过的,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革命者。

  结合目前的局势一分析,他就知道普俄两国暗中有交易。唇亡齿寒的道理柏林政府不可能不知道,然而普鲁士人依然迟迟不动,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战争怎么结束,已经不是波兰政府能够决定的了。估摸着等俄国人把约定的地盘拿到了手,就是大家坐下来谈判的时候。

  国际社会的干预,只见打雷不见下雨。如果英法真的想要干涉这次战争,那就直接出兵波罗地海威逼圣彼得堡,保管沙皇政府会做出妥协。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地记者

  要瓜分波兰,不仅仅只是普俄两国达成协议就够了,还需要获得欧洲各国的认可,尤其是要取得法奥两国的谅解。

  维也纳宫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我们已经和普俄两国达成了协议。他们公开支持我们统一德意志地区,换取我们在波兰问题上的中立。”

  这不是空头支票,但比空头支票还要不靠谱。奥地利真要是统一德意志地区,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普俄两国。

  在利益面前,这种口头上的承诺没有任何约束力,能不能兑现全靠大家的节操。

  弗朗茨不认为普俄两国会兑现承诺,不要看他们打得你死我活,真要是奥地利动手统一德意志地区,两国很快就会缓和矛盾。

  普俄的仇恨再深,能够比得上英法么?原时空德二帝国崛起后,英法都可以放弃仇恨,现在普俄两国同样可以做到。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安全,尤其是对普鲁士王国来说,政治上堪称是致命打击。

  这些年柏林政府有意淡化德意志大统一,鼓吹大普鲁士思想,就是容克贵族们担心被奥地利从内部攻破堡垒。

  奥地利兼并德意志联邦帝国,势必会刺激普鲁士国内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这是柏林政府万万不能接受的。

  英法俄也差不多,都不想看到奥地利继续壮大下去。统一了德意志地区,奥地利就是实质上的欧陆霸主,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战略安全。

  这一步踏出去,弗朗茨就算是把外交玩儿的登峰造极,也免不了被群殴的命运。

  一对一,奥地利不怂;以一敌二,要三思而后行;以一敌三,几乎没有胜算;以一敌四,干脆直接投降算了,找死都不待这样的。

  普俄两国显然没安好心,与其说是支持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还不如说是诱使奥地利跳出来分担国际压力,分化英法奥三巨头联盟。

  弗朗茨点了点头:“意料之中的事情,普俄两国暗中交易,不就是为了提防我们插手么,先让他们高兴一会儿。英国人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算人者人恒算之。大国外交本来就是今天你算计我,明天我算计你,大家各凭手段。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善恶对错。

  韦森贝格回答道:“准确时间还不能够确定,英国人对我们不放心,一直到现在都对我们保密。

  大致时间在威廉一世登基前,想要逼迫普鲁士王国让步,就必须要在柏林政府的计划完成前。”

  在交易、妥协方面,奥地利玩儿的是登峰造极。欧洲大陆目前的政治格局,都是维也纳政府和各国交易、妥协出来的。

  要不然的话,俄国人拿不到君士坦丁堡,法国人也吞并不了意大利,就连普俄战争多半也不会爆发,波兰王国更是没有独立的机会。

  英国人担心是正常的,利益面前谁能够不动心,谁也不能够保证维也纳政府不拿这次机会和法国人做交易。

  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奥的外交理念最接近,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想要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那么就加强一下俄罗斯帝国的实力,免得普鲁士做大给我们添麻烦。

  沙皇政府不是想要练兵么,成全他们好了。同意俄国人的增兵计划,战略物资我们提供。”

  国际政治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样玩起了平衡战略,弗朗茨才知道英国人的不容易。

  光维持普俄平衡就已经很难搞了,而英国人玩儿的却是欧陆平衡。这需要牵扯到的国家更多,需要考虑到的东西也更多,操作起来的难度不言而喻。

  难怪原时空会爆发世界大战,天天在鸡蛋上跳舞,总有失误的时候。估计原时空的伦敦政府也很懵逼,法国人居然自己把自己折腾废了。

  ……

  中东,费斯拉夫中将拿着望远镜,静静的看着人群向耶路撒冷北面汇聚而去。

  围城的奥地利军队,对此视而不见,仿佛北边被遗忘了。

  一名身材魁梧的青年军官汇报道:“将军,巡逻的哨兵在北面发现骆驼队经过的印记,疑似昨天夜里有人向耶路撒冷运送了物资。”

  既然要巡逻队故意放水,夜晚自然不需要派人去巡查了。这就给了敌人创造了机会,趁机抢运物资入城。

  费斯拉夫中将若无其事的说:“先不要惊动他们,派人暗中盯着,把奥斯曼帝国的暗子挖出来后再一网打尽。”

  停顿了一下,费斯拉夫又摇了摇头:“算了,不要查了。贴出告示,从现在开始:凡是给奥斯曼帝国提供任何帮助的人,都将被按通敌罪处理。

  具体的不用说明,等记者们走了过后,我们再慢慢和他们算账。”

  青年军官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奥斯曼帝国在这里经营了几百年,统治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是被奥地利军队摧毁了统治,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清除影响力的。

  有人心向苏丹政府,替守军运送物资再正常不过了。不过这种偷偷摸摸的运送,每天能够送多少?

  对城内的十几万人来说,这些东西完全是杯水车薪。况且,城外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保卫圣地的热心教众,这些人也是需要吃饭的。

  费斯拉夫大概明白了维也纳政府的意思,上面根本就不急着收复耶路撒冷。总参谋部还下令耶路撒冷未收复前,不得孤军深入,就差明说让他拖延时间慢慢打。

  这种情况下,当咸鱼就好。战争要为政治服务,既然政治上需要拖延时间,那么就让战争持续下去好了。

  要不然的话,现在他早就命令部队越过耶路撒冷,向约旦地区进军了。现在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部队大都集中在耶路撒冷,根本挡不住奥地利军队的兵锋。

  因为记者的关系,就连奥斯曼帝国地方上的势力,费斯拉夫中将都没有动手清理。

  明知道有人通敌,费斯拉夫都懒得派人去查。不是他消极怠工,而是根本就没必要浪费精力。

  为了防止圣地沙漠化,维也纳政府已经派出了地质、水文专家,对中东地区的水土、自然环境进行评估,全程还有记者跟随记录。

  目前收集到的资料非常不乐观,中东地区土地开垦过度,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严重,当地土地有必要进行全面休耕。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中东地区需要进行至少二十年以上的休耕,才能够恢复当地的生态。

  这个问题已经在欧洲大陆闹得沸沸扬扬,大家纷纷谴责奥斯曼人贪婪无度,不计后果的对大自然进行索取。

  如果不出意外,战后的奥属中东就会实施长达二十年的土地休耕计划。二十年不得耕种,不得发展畜牧业,当地人肯定要离开。

  按照之前的惯例,这些人肯定是要遣返奥斯曼人回国。听起来似乎很不错,都可以平安回国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苏丹政府有能力安置这么多人么?

  尤其是对当地的既得利益者来说,土地、财产全部都是归零了,需要一切从头开始。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奥斯曼帝国阶级早已固化,想要分蛋糕在不断增加,蛋糕却在不断的缩水,未来的苏丹政府肯定很热闹。

  现在能够拿出钱粮支持耶路撒冷守军的,不要想也是当地的豪门贵族,战后遣返都沦为了破产的破落户。

  这个心里落差,恐怕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就算是内心强大,接受了现实,这些家伙那也是苏丹政府的麻烦。既然如此,费斯拉夫何必要脏手呢?

  ……

  记者专属营地内,战地记者布拉德报怨道:“这该死的鬼天气,简直是要热死人。要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过来了。”

  布拉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几乎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次是接受伦敦日报的委托,他才过来的。

  当然,想来耶路撒冷朝圣也是一方面因素。然而计划没有变化,一路势如破竹的奥地利军队在耶路撒冷城外止步了。

  停下来的原因是:战场上枪炮无眼,担心给打坏了圣地。

  这个解释令人抓狂,但又是政治正确。耶路撒冷的独特宗教地位,虔诚的信徒自然不能在这里放开手脚开打。

  中东地区的气温那是一个高,普通人根本就受不了。最近一段时间,奥地利军队非战斗减员,都超过了两位数。

  士兵们撑不住,随军的记者也好不到哪里去。奥地利军队可不养大爷,自然不可能专门制造冰块给他们降温。

  同住一顶帐篷的搭档亨利开玩笑道:“现在离开也还来得及,奥地利每周都有运送物资的补给船过来,他们不会介意多带你一个人。”

  布拉德脸色大变,战地报道半途而废可是非常丢脸的,这关系到他的职业操守。

  “滚!老子可不是临阵退缩的人,你休想独享报道这次战争的荣耀。这可是收复圣地,机会就这么一次,错过了我非得后悔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