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96章

作者:新海月1

  因为担心被奥地利从内部颠覆,哥伦比亚历届政府都在有意无意的压制德裔,即便是亲奥派也对奥地利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明面上没有针对性的歧视答案,仅仅只是暗地里的小动作,即便是被发现了,那也只是个人行为,奥地利政府自然没办法干涉。

  不光是哥伦比亚,实际上移民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出现这些问题。又不是黄金,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呢?

  除了这之外,种族矛盾也是长期困扰着南美各国的难题。印第安人的血还没有干,如果政府强势还可以靠武力压制,一旦出现衰落问题矛盾就要爆发了。

  哥伦比亚国内矛盾会不会爆发的问题,弗朗茨从来都不怀疑。就算是没有矛盾,都可以制造出矛盾来,何况哥伦比亚本身就矛盾重重呢?

  犹豫了一会儿,弗朗茨点了点头:“既然哥伦比亚早有准备,那么我们就不用客气,找个借口吃掉这支部队。

  不过为了国际声誉,我们不能直接占领巴拿马地区。打完过后立即将地盘移交给巴拿马独立组织,尽快从当地撤离。”

  “巴拿马独立组织”从前是不存在的,至少维也纳政府高层还没有听说过,不过现在就必须有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 本世纪最大的误会

  1880年4月19日,奥属中美洲殖民军围剿境内的“悍匪”,一路追击到了巴拿马地区。

  因为大雾的关系,和哥伦比亚守军发生了误会,爆发武装冲突,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

  当地民众可以作证,4月19日巴拿马地区确实出现了大雾。在军队进入巴拿马地区前,殖民政府还派人和当地政府沟通过,决定共同出兵剿灭这帮无恶不作的“悍匪”。

  怎奈哥伦比亚政府内部有人和“悍匪”勾结,将消息泄露了出去,“悍匪”切断了当地的电报,并且中途劫杀了传令兵。

  守军没有及时收到消息,双方没能有效沟通,加入大雾天气视线受影响,本来说好联合剿匪,结果误将对方当成敌人,造成了意外交火。

  这是奥属中美洲殖民政府公布的“真相”。不管哥伦比亚政府能不能接受,他们驻守在巴拿马地区的军队都完蛋了。

  “4.19事件”爆发后,奥属中美洲殖民政府第一时间宣布对事件负责。对意外造成的死难者致歉,并且表示愿意支付伤亡抚恤金。

  如此积极、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不是奥军还停留在赖在当地不走,实在是令人无话可说。

  当然,奥军留在当地也是有原因的,“悍匪”主力虽然被围歼了,可还有不少残余在四处流窜。

  为了巴拿马民众的安全,奥军必须要剿灭这些流寇后,或者是等哥伦比亚政府军过来后,才能够从当地撤离。

  ……

  “4.19”意外交火事件的消息,传来到哥伦比亚后,首都波哥大的民众就沸腾了,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收复巴拿马地区。

  不得不说拉斐尔·努涅斯总统的运气真不咋地,刚刚上位就遇到了这么多麻烦。

  民众要求出兵,拉斐尔·努涅斯总统也想要出兵的,早点儿收回巴拿马地区,还进行善后,可惜没有哪支部队能够担此重任。

  “误会”这玩意儿,可以有第一次,同样也可以有第二次。会不会继续发生“误会”,完全是建立在奥地利的节操上。

  哥伦比亚军方很从心,反正奥地利人都说误会了,肯定不可能长期占领巴拿马地区。早晚都可以拿回来,何必要冒险呢?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奥地利对哥伦比亚政府封锁秘鲁的报复,巴拿马地区的守军恰好当了炮灰。

  谁惹出来的祸,就该由谁来承担。至于报复奥地利,为无辜的守军士兵讨回公道,这不是哥伦比亚能够做到的。

  作为小国,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下来,只要领土没损失,核心主权可以拿回来,些许委屈根本不算啥!

  善后的问题,拉斐尔·努涅斯暂时顾不上了,现在他正在接受国会议员质询。

  一名反对派议员,讥讽道:“总统先生,由于政府错误的外交政策,导致了巴拿马地区沦陷,你有什么想要说的么?”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如果奥地利要强占巴拿马地区,迫于外来压力,没准哥伦比亚各方还能够团结起来。

  很遗憾,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奥属中美洲殖民政府已经对这次事件定性为“误会”。

  既然只是误会,那么奥军就没有长期占据下去的理由。奥地利公使已经发来外交照会,让他们尽快派兵接防。

  主权能够保住,唯一的问题是这一顿揍白挨了。没有到生死存亡的地步,趁机打击竞争对手再正常不过了。

  政客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厚,拉斐尔·努涅斯若无其事道:“巴拿马地区没有沦陷,只是发生了一场误会。

  奥地利政府已经宣布为事件负责了。我们正在和他们商议赔偿的问题,要不了多久奥军就会从当地撤离。

  导致这场误会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中有人勾结悍匪,和政府的外交政策没有关系。

  哥伦比亚是一个独立国家,我们有权自由进行外交,并不需要受第三方的影响。”

  既然奥地利说这是“误会”,那就让这次“误会”继续进去吧!

  在没有实力报复之前,这种事情就只能是“误会”。

  内心深处,拉斐尔·努涅斯只是期盼事情快点儿结束,后面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

  一名议员质疑道:“一句误会就完了,难道我们的人就白死了么?”

  拉斐尔·努涅斯摆了摆手:“当然不能白死。我们会追查到底,将导致这次冲突的罪魁祸首找出来,接受法律的制裁。

  逝者已逝,现在我们现在能够做的是让亡者安息,给家属予以抚慰。

  政府会保证这次事件中死难者都可以拿到抚恤金,请大家给我们一点儿时间……”

  说完,拉斐尔·努涅斯向众人鞠了一躬,似乎在表示歉意。

  进入国会的都是政坛老油条了,趁机刁难一下拉斐尔·努涅斯可以,想要将他拉下马也是真的。

  不过,大家都没有做好和奥地利开战的准备。所以有些事情,就只能选择性的装糊涂。

  在安抚国内的同时,拉斐尔·努涅斯也不忘向英国老大求助。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要是约翰牛再不出头就说不过去了。不管怎么说,哥伦比亚政府也是为了替他们办事,才招来了横祸。

  唐宁街,首相府邸内。本杰明首相一边吞吐着烟雾,一边看着哥伦比亚政府的求援电报。

  对面坐着一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一手端着咖啡、一手拿着勺子搅拌着,两眼注视着前方,仿佛在神游天外,正是不列颠外交大臣爱德华。

  半盏茶的功夫后,本杰明首相放下了电报,在烟灰缸上掐灭了烟头,吐出了最后一口轻烟。

  “爱德华爵士,你觉得奥地利人在搞什么鬼,总不可能真的只是为了揍哥伦比亚一顿出气吧?”

  和不列颠一样,奥地利是以利益为核心的国家,一举一动都是围绕着国家利益进行的。

  哥伦比亚政府的做法固然让维也纳政府颜面大损,采取报复行动是必然的,可这还没有到必须要出兵去打的地步。

  不要看巴拿马地区的军事行动很顺利,那是奥地利政府及时对外公开了“真相”,让大家知道他们只是暂时停留,很快就会离开。

  要不然哥伦比亚政府号召当地人起来反抗侵略,情况就没这么乐观了。

  南美各国能够独立存在,不是欧洲列强占领不了他们,主要是统治成本太高,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

  爱德华放下了手中的咖啡,缓缓回答道:“当然不是。根据收集到的情报,初步判断奥地利是在打巴拿马地区的主意。

  只不过维也纳政府顾及自家的声誉,觉得直接入侵一个独立国家影响太恶劣、成本也太高,才故意制造这次“误会“的。

  干掉了巴拿马地区守军,他们扶持的独立组织才能够成事。估计奥地利撤军后,要不了多久巴拿马地区就要闹独立了。”

  这么大的动静,想要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奥地利的做法或许可以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同为大流氓的英国人。

  类似的事情,约翰牛早就干过了,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仅仅只是从表面上的蛛丝马迹,他们就可以推得七七八八。

  本杰明首相点了点头:“看来我们要替哥伦比亚人默哀了,到现在他们还不知道遇到了什么样的敌人,至少这份求援电报上没有体现出来。”

  “盟友”,对不列颠来说这是一个伪命题。

  从明面上来看,英奥才是签订过盟约的盟友,哥伦比亚还没有和不列颠结盟的资格。

  实际上,作为盟友的英奥却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弱小的哥伦比亚政府是英国人新收的小弟,亲近程度完全颠倒了。

  外交大臣爱德华摇了摇头:“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福气,要是知道了真相,拉斐尔·努涅斯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当然,他也有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付巴拿马叛军,总比对付奥地利人更加容易。

  这次奥地利人已经犯规了,以弗朗茨大帝爱惜羽毛的作风,同样的“误会”不可能出现两次。

  只要哥伦比亚政府能够镇压巴拿马地区的叛军,这次的事也就过去了。

  对哥伦比亚共和国来说,不揭开这个盖子,还有获胜的机会;要是现在就翻了脸,立即就会失去巴拿马地区。”

  本杰明微微一笑,再次点燃了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吐出一缕轻烟。

  “你说的对,有时候确实需要装糊涂。既然哥伦比亚政府不提,那么我们也就当不知道了。

  外交部尽快行动吧,早点儿把奥地利人打发离开,让哥伦比亚政府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局部是需要为整体服务的,针对秘鲁、玻利维亚的陆地封锁网已经建成,智利赢得战争几乎成为了定局。

  不列颠在南美竞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法奥两国的影响力被压缩到了一隅之地,继续逼迫下去已经没必要了。

  巴拿马事件成为了奥地利最后的反扑,硬顶上去除了逼迫法奥靠拢外,不列颠也无法获得更多的利益。

  略加思索后,爱德华露出了一丝笑容:“当然,我们从来不亏待朋友。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给奥地利人添点儿麻烦。

  发生这么大的“误会”,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想必媒体很乐意多点儿新闻,增加报纸销量。”

  不直接对抗,那是不列颠在巴拿马地区的力量有限,就算是想要干预奥地利接下来的行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无法正面干涉,并不等于他们就不采取行动了。舆论攻势,败坏奥地利的声誉,同样也是一种进攻方式。

第二百五十三章 肉在锅里

  发生在巴拿马地区的“误会”实在是太大了,一次意外的武装冲突都能干掉一个师,这种事情说出去都没人敢信。

  解释就是掩饰,不会有任何作用。事发后不久,奥属中美洲殖民政府就宣布为此事负责,实际上也是弗朗茨干预的结果。

  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还可以避重就轻,尽可能的挽回国际声誉,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追究责任自然是不存在的。奥属中美洲殖民政府的做法并没有错,这年头的殖民帝国就这作风。

  类似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只不过影响没有这么大,哥伦比亚不仅是独立国家,更关键的这是一个白人国家。

  对这种事情,欧洲民众一直都非常敏感,尤其是众多小国,更是物伤其类。

  在很多人看来,今天他们不站出来替哥伦比亚说话,没准明天就有类似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也没有人肯出头。

  就和原时空的英布战争差不多,奥地利也被舆论喷的狗血淋头,国外的使馆门口都围着示威人群。

  当然,主动承担责任的做法还是有用的,让维也纳政府的国际形象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

  喷就喷吧,这年头的列强谁没被喷过啊!反正大家也就是嘴上说说,不可能真的采取行动。

  相比维也纳政府的淡定,弗朗茨反应就要强烈的多了。如果奥地利也孤悬海外,弗朗茨也可以不在乎国际声誉,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糟糕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奥地利必须要做拥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以便在外交上获得更多的选择。

  ……

  “巴拿马政府筹备的怎么样了,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撤军?”弗朗茨关心的问

  殖民大臣斯蒂芬:“陛下,巴拿马政府已经组建完成,随时都可以宣布独立。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缺少自保的武装力量,一旦我们撤军,他们很难挡住哥伦比亚政府的反扑。”

  巴拿马地区想要独立也没有那么容易,原时空还是美国人亲自出兵干涉,哥伦比亚政府迫不得已才无奈退让的。

  这不是没有代价的,美国人不惜一切代价,那是巴拿马运河对他的至关重要。

  奥地利就不一样了,夺取巴拿马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捣乱,让巴拿马运河无法顺利通航。

  价值不一样,能够付出的代价也不一样。为了巴拿马地区,搞得南美各国兔死狐悲,一起抵制奥地利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种背景下,在策动巴拿马独立运动的同时,奥地利必须要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换句通俗的话讲那就是:当了婊子,还想要立牌坊。

  弗朗茨诧异的问:“不是有种植园主么?难道他们的力量,还没有办法抵挡哥伦比亚入侵。”

  巴拿马地区还没宣布独立,弗朗茨就先把哥伦比亚政府镇压叛乱的军事行动定义为“入侵”,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斯蒂芬皱了皱着眉头,解释道:“陛下,南美地区的情况很特殊,移民大部分来自于南北战争时期那次移民,缺少贵族中坚力量。

  奥属中美洲地区被我们长期经营,这方面的缺陷逐渐得到了弥补,军事实力尚可。

  巴拿马地区就不一样了,当地没有大种植园主、大殖民公司,之前又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没有办法在当地组织军事训练……”

  弗朗茨听明白了。南北战争时期的移民,很多人都是为了躲避战争才跑路的,这意味着当地民众的战斗欲望不强烈。

  “缺少贵族中坚力量”,换句话说就是缺少军官。

  没有“大种植园主、大殖民公司”,意味着当地没有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

  没有“组织军事训练”,意味着现在征的兵,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或者是刚刚走出车间的工人,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

  这么多原因加起来,就意味着即将独立的巴拿马地区,军事力量非常薄弱,短时间内无力和哥伦比亚政府军抗衡。

  实际情况可能还会更糟糕,所谓的哥伦比亚政府残暴统治,剥削压迫当地民众,本身就是政治需要出现的,真实性有几分还有待考证。

  巴拿马独立组织是奥地利一手包办的,能不能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都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