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69章

作者:新海月1

  好的不能比,那就只能比烂了。杰雷特中将虽然死板了一点儿,官僚作风浓郁了一点儿,那也比鱼龙混杂的起义军高层靠谱。

  波提奥雷克少校摇了摇头:“恐怕强的也有限。杰雷特的战斗经验,仅限于镇压殖民地叛乱,而不是策动殖民地叛乱。”

  没有办法,不列颠也很多年没打过仗了。最近的一次大战,还是和奥地利争夺南非,最后还以失败告终。

  打了败仗,自然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当年那帮参加战斗的军官,退役的退役、转业的转业。

  现在派出代表也是矮个子选出来的高个子,杰雷特中将在澳大利亚镇压过矿工叛乱,就脱颖而出了。

  法金汉笑道:“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有杰雷特负责指挥起义军,至少可以保证叛军不会轻易投降。

  按照刚刚宣布的作战计划,我们的任务不是佯攻乌格苏尔么?正好穿插过去,进入埃及腹地。”

  “不会轻易投降”都成为了理由,这个期待值也让人无话可说了。

  胡蒂尔点了点头:“事情就这么定了。先联系我们的人,空投一批压缩饼干过来,谁也不能保证离开了营地,还能不能获得补给。”

  孤军深入的第一大忌就是后勤,近万的部队在敌后就地补给,征收的粮食能不能填饱肚子,都是一个未知数。

  ……

  起义军指挥部,杰雷特中将正盯着地图发愁。别看他嘴上说得轻松,实际上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别说带着这帮乌合之众了,就算是让他指挥英国陆军和法国人开干,杰雷特都没有把握。

  法国人“世界第一陆军”的称号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欧洲各国陆军都是法军登顶的踏脚石,对上这样的敌人,谁都会有心理压力。

  马赫迪沉声问道:“杰雷特将军,派第八师进攻乌格苏尔能行么,要不再把第六师也派出去?”

  沉默了刹那功夫后,杰雷特慎重提醒道:“阁下,是佯攻不是进攻。

  法国人在乌格苏尔的守军足有两个团,想要攻下这里,不要说一个第八师,就算是加上第六师也做不到。

  我们只需要做出一种姿态,吸引法国人的注意力,为主力部队休整争取时间。”

  内心深处,杰雷特对起义军高层的指挥能力,有一种浓浓的不信任感。

  如果不是因为政治因素,他不介意和奥地利人联合。

  再怎么样,胡蒂尔等人也是正规军校出身,要比赶鸭子上架的“起义军高层”靠谱。

  要不然这么重要的任务,杰雷特也不会交给第八师。

  不管大家的立场是否对立,但是在给法国添乱的这一点上,英奥两国利益是一致的。

  ……

  埃及战火开始燃烧,伦敦政府的麻烦也来了。敌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不和他们直接交锋,反而去寻波斯政府的晦气。

  要知道波斯政府肯签订卖国条约,除了军事上的威胁+外交讹诈外,还有英国政府承诺:解决外交上的难题。

  换句话说就是英国人拿到了波斯的外交权,包揽波斯帝国的涉外事务。

  现在该不列颠履行承诺了,然而英国政府却无能为力。密约之所以是密约,那就是因为见不得光。

  俄奥两国装傻充愣,直接无视密约的存在,要波斯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就让伦敦政府为难了。

  “自由贸易”是不列颠的一面旗帜,作为自由贸易体系的最大受益者,英国政府不可能跳出来阻碍自由贸易。

  自己打自己的脸只是小问题,万一把自由贸易体系搞垮了,那就是损失大了。

  格莱斯顿问道:“俄国人还没有停下在中亚的小动作么?”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还是老样子,俄国人一点儿收敛的意思都没有,前不久哥萨克骑兵还洗劫了布哈拉汗国的一个小部落。”

  格莱斯顿眉头皱得更紧了,何止是没有效果,分明是在变本加厉。

  如果不能打击俄国人的嚣张气焰,中亚各国又要开始重新考虑站队的问题了。

  沙皇政府也不算是只会打打杀杀的莽夫,外交上手段虽然有所欠缺,但也是有外交的。

  谁也不能够保证,俄国人会不会在当地扶持亲俄派掌权,采取更加缓和的方式吞并中亚地区。

  尤其是现在,俄罗斯帝国正处于虚弱状态,不适合挑起战争,外交手段更显得重要。

  这一点从最近几年,沙皇政府内部的权力构架就可以看出来,外交大臣在政府中的话语权正在与日俱增,仅此于财政大臣。

  犹豫了一会儿功夫后,格莱斯顿做出了决定:“直接和俄国人摊牌,告诉沙皇政府:

  要么停止在中亚地区的小动作,并且保证不在中亚地区扩张;要么就在中亚地区打一仗!

  同时派人加入俄奥波三方谈判,尽可能的破坏掉。”

  现在不解决中亚问题,等俄国人恢复了元气,那就更难解决了。

  相比之下,波斯的利益还是小问题。本质上就是一次试探,独吞波斯利益还是太拉仇恨了。

  ……

  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不等英国人插手,俄奥波三国谈判就落下了帷幕。

  1885年4月28日,迫于俄奥两国施加的外交压力,加上谈判桌上一阵忽悠,负责谈判的波斯官员迷迷糊糊就签订了《三国自由贸易协定》。

  或许也不是参与谈判的波斯官员是故意迷糊的,对比英波密约处处充斥着不平等的内容,《三国自由贸易协定》就要和谐得多了。

  没有那么多附加条件,从表面上来看,大家是公平交易,没有直接侵犯波斯帝国的主权。

  波斯政府也不全是傻子,同样有不少聪明人,能够区分出谁是主要敌人,谁是次要敌人。

  对比签订英波密约的蠢货,这位故意“迷糊”的波斯官员,就要聪明得多。

  没有傻乎乎的被俄奥牵着鼻子走,直接照搬了“自由贸易体系”中各国的约定。

  对朝不保夕的波斯帝国来说,能够拿到一份看起来平等的条约,那已经是一次伟大的外交胜利了。

  ……

第五十六章 岁月不饶人

  纷纷扰扰的国际环境,没有影响到奥地利的近东开发计划,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仅第一个季度,维也纳政府就从本土移民12.8万人到近东地区,这其中有近一半人是新崛起的军功农场主。

  开发自家的土地,大家都很积极。如果不是担心有“黑死病”残留,政府拦着不让过去,他们早就过去了。

  毕竟,早一天开发,就能早一天收获。一般来说,最早的移民都是有优待的,可以提前挑选土地。

  现在还是19世纪,工农业剪刀差远没有后世那么悬殊,全世界都缺粮的大背景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亚太地区粮食最为匮乏。

  农业仍然是一项有“钱途”的产业,尤其是在欧洲人口大爆发的背景下,国际粮食价格再次开始缓慢爬升。

  事实上,作为世界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奥地利,同样也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这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量,国内的粮食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后,能够拿来出口的数量大减。

  在这种背景下,从事国际贸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订单顺利交付,不得不从海外进口原粮。

  这种情况,实质上在普俄战争时期就出现了。维也纳政府一度准备解禁对殖民地的限制,放开非洲大陆的粮食种植、出口。

  只不过考虑到政治影响,被弗朗茨制止了。转而从俄罗斯帝国进口粮食,进行深加工后再出口。

  某种意义上来说,维也纳政府的粮食政策,挽救了沙皇政府。

  要不然多了一个非洲产粮地,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下跌,种植成本高昂的俄国农业体系,将率先遭到灭顶之灾。

  甚至有可能出现国际粮食价格倒挂的局面,丧失了这笔财源之后,沙皇政府能不能撑得住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维也纳政府的粮食政策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俄国人。国际粮食价格下跌,损失最大的仍然是奥地利这个世界第一农产品出口国。

  奥地利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必须要稳定农业,一旦国际粮食价格崩盘,政府只能自己掏钱补贴种粮者。

  后世很常见的做法,现在还是早了一点儿。

  维也纳政府还没有那么财大气粗,明明可以每年从中赚取大笔的利润,为什么要搞成赔钱买卖呢?

  就算是打压俄国人,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背后捅刀子,没准沙皇政府就提前完蛋了。

  和一个正在滑向深渊的沙皇政府做邻居,远比和一个未知的存在打交道,要安全得多。

  掀翻桌子的后果就是亲奥的沙皇政府完蛋,奥地利也跟着损失惨重,获利的只有欧洲各大粮食进口国。

  廉价的粮食输入,会降低各国工商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工商业产品的竞争力。

  纯粹一个自讨苦吃的恶性循环,一旦开启奥地利本身具备的优势,将大大被削弱。

  ……

  维也纳宫

  侍女柔声说道:“陛下,首相晕倒的病因已经找到了,据说是大脑供血不足。

  医生建议多加休息、调养。这是首相递交的辞呈,请过目。”

  在后世这或许不算什么大病,但是在这个年代就很要命了,属于那种随时可能一命呜呼的疾病。

  没有特效药,就连控制病情都很困难。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调养,然后期待上帝保佑。

  从侍女手中接过了辞呈,粗略的看了一遍过后,弗朗茨没有立即批复。

  叹了一口气后,吩咐道:“备车,我要出宫。”

  “是,陛下!”侍女回答道。

  时至今日,费利克斯首相也是奥地利的一面旗帜。

  即便是无法履行首相的工作,只要他挂个名,不时出来露个面,都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尤其是对大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来说,费利克斯首相本身就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一直以来都在德意志地区统一而努力。

  从1853年开始,几乎每年费利克斯都会访问德意志地区各邦国,商议“和平统一”的问题。

  这么些年下来,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虽然距离真正的统一依然遥遥无期,但是经济、文化上大家已经走到了一起。

  关税同盟是必须的,没有人能够拒绝奥地利的大市场,北德的经济繁荣离不开奥地利的支持。

  截止现在,神盾已经可以在德意志地区自由流通不受任何限制,甚至北德意志帝国内部还有十六个邦国,将神盾列为唯一法定货币。

  文化上各种交流团,更是多不胜数。任何一个邦国的民众,都可以在德意志地区自由往来、就业,签证都不需要。

  作为这一切的奠基者,费利克斯首相自然受到所有民族主义者的拥戴。

  ……

  “陛下,你又来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弗朗茨耳边响起。

  看到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费利克斯,弗朗茨知道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意气风发的奥地利首相,只剩下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嗯!”

  来时心中的千言万语,现在只剩下一个字。

  费利克斯笑道:“你不该来的。每次你出宫都会送走一个老朋友,搞得好像我马上就要见上帝似的。”

  这是一个玩笑,也是事实。作为皇帝,弗朗茨是不需要去拜访大臣的,真要是去基本上都是见最后一面了。

  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弗朗茨不甘示弱道:“省省吧,上帝他老人家忙着呢,现在还没空见你!”

  三十多年的相处下来,两人既是君臣,也是朋友。

  尤其是在费利克斯经历了一场生死之后,两人的相处方式变得更加随意了,此刻朋友已经多过了君臣。

  从费利克斯的表现来看,弗朗茨明白他这是下定决心要退出政坛,想要继续挽留已经不可能的了。

  欧洲世界君臣虽然没有东方那么等级森严,但是礼节规矩仍然是少不了的,适当的保持距离才是相处之道。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只有在抛开了君臣关系后,才能够做到这么随意。

  费利克斯点了点头:“这样最好不过,不过你还是不要来了,我还想活着看到德意志地区统一呢!”

  执念?或许是吧,任谁把一项工作连续做了三十多年,突然要离开了,也会有感情的。

  作为最后的落幕,谁不想有一个辉煌的收尾呢?

  然而,费利克斯非常清楚短期内德意志地区是无法统一的,他不可能为了自己的一份执念,就不顾一切的推动德意志地区一统。

  在此之前,费利克斯一直都以为能够在自己手中完成德意志地区一统的伟业,下意识忽略了自身年龄的问题。

  这场突如其来的病,让他清醒了过来。在人均寿命四十多岁的时代,已经85岁费利克斯,相当于度过了两个普通人的一生。

  岁月不饶人,风烛残年的身体让他不得不低头。

  或许凭借往日的功绩,就算是不能履行职责,费利克斯依然可以继续在首相位置上待着,但与生俱来的骄傲不允许他这么做。

  往日里费利克斯就是最讨厌“霸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在首相任上,他一直都在打击吃空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