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37章

作者:新海月1

  突然,在天边出现了几个小黑点,观察台的船员回报道:“前方发现了船队,正向我们这个方向驶来。”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松了一口气,立即说道:“那是前来接应我们的船舶,马上靠过去。”

  说完,还故作镇静的进入了船舱中。

  随行的中年男子忍不住提醒道:“陛下,这次离开路线是我们自己挑选的,即便是奥地利人也不知道具体路线,没有安排船舶接应啊!”

  流亡这么多年,意大利独立组织也是饱受社会毒打,现在对谁都不信任了。

  即便是现在和奥地利是盟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都没有接受奥地利使馆安排的逃亡路线,而是临时变更路线登上了福尔达号。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缓缓说道:“有没有人接应,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有人知道我在福尔达号上就行了。

  现在距离荷兰只有不足一百海里,后面追来的英国军舰只有两艘,他们是没有能力将一支船队上所有人一起灭口的。

  一旦靠近,就告诉他们福尔达号上面有一位尊贵的国王。后面追击的英国军官只要不傻,就会放我们离开。”

  理论上来说,皇家海军是不敢弑君的。可凡事都有意外,在这茫茫大海上,失踪一艘船也不是什么大事。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登上福尔达号的事情,完全是临时性的决定,只有有限的几个人知道。

  而且这些知情者都在伦敦,一旦英国人发了狠,来个杀人灭口,谁能够证明是英国人干的?

  或许会留下蛛丝马迹,可问题是得有人往下查才行,还不能是普通人。

  福尔达号上的人都是临时收编的小弟,忠诚度根本经不起考验。前面说英国人不敢动手,那是为了鼓舞士气。

  ……

  1890年10月9日,在皇家海军的护送之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抵达荷兰。

  追击的理查德上校政治头脑还是非常灵光的,在关键时刻果断的做出了改变,将这次行程定义为替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护航。

  至于中途发生的不愉快,那都是小问题。别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还没有复辟成功,就算是真成为了撒丁国王也得罪不起英国人。

  实力不如人,这个亏他不吃的也得吃,甚至还要表现出一副吃得很开心的样子,向外界证明英撒友好。

  西线,经过了半个月的战斗,反法同盟已经处于了绝对的劣势。

  即便是本土作战,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比利时还是没有能够逆袭。

  奥地利的援兵还在路上,德意志联邦行动迟缓,比利时卢森堡一线已经摇摇欲坠,就连莱茵兰防线都出现了问题。

  战场上的形式日益严峻,利奥波德二世也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局势对我们越发不利,德奥两国的援兵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坦率的来说,比利时军队这次的表现还是及格的。能够以劣势兵力,在战场上硬抗法军进攻半个月,已经拿的出手了。

  外交大臣朱尔回答道:“奥军主力于昨天下午抵达巴登,其中先头部队已经抵达莱茵兰地区,预计五天后就会进入我国。

  德意志联邦的动员速度要慢一些,目前只有西部各邦国的完成了军事动员,东部邦国还在进行中。

  不过西部邦国动员起来的部队,并没有第一时间抵达前线,我们和德意志联邦政府沟通过了,他们也拿这些邦国没有办法。”

  指挥不统一这是德意志联邦的顽疾,要是没有这些内部问题,他们早就加入列强俱乐部了。

  利奥波德二世疑惑的问:“前些日子,乔治一世不是说要亲临前线督战么,怎么没有了动静?”

  战争是风险也是机遇,好不容易才登上的皇帝宝座,乔治一世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事实上,乔治一世的皇位不稳,除了奥地利虎视眈眈外,更重要的还是他个人君主威望太低。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德意志联邦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是英法俄等欧洲国家强加给德意志民众的帝国。

  强行搞出来的帝国,自然不能令大家满意,尤其是对民族主义者来说,这个帝国就是耻辱。

  这种背景下,下面的小邦国自然不会买中央政府的账。

  为了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威,保障自身的权力,甚至还有人故意宣扬汉诺威卖国论。

  报纸上公开宣扬,哥达王朝这顶皇冠是列强对他们阻碍德意志地区统一的奖励。

  没有办法,汉诺威实力有限,没有能力压服这群小邦国,加上民众又不支持中央政府,德意志联邦从建立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两代德意志联邦皇帝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说:努力发展经济、开辟殖民地、合并普鲁士王国等一系列措施。

  成果是显著的,效果么这能说是一般般。毕竟这些东西,满足不了民族主义者的胃口。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反法战争已经是乔治一世最后的机会。只要在战争中树立了足够的威望,战后才有一搏之力。

  “陛下,德意志联邦的内部问题太过麻烦了。乔治一世想要在战争中获得威望,就少不了普鲁士王国的支持。

  问题是经历了两次普俄战争的教训,普鲁士政府已经逐渐倾向于保守,不愿意继续进行冒险了。

  因为政治上的变局,原本他们达成的条件,普鲁士政府现在已经不准备履约了。

  乔治一世正在为说服普鲁士政府而努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大的几率会失败。

  主要是奥地利人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维也纳政府一旦介入,乔治一世所做的努力就全部白废了。”

  外交大臣朱尔解释道,令利奥波德二世欲哭无泪。德意志地区是否统一,这和比利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无论是整合起来的德意志联邦,还是统一的神罗帝国,对比利时来说就是大象和小象的区别。

  大象惹不起,小象同样也惹不起,反正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最终的结果都一样。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利奥波德二世狠狠的说道:“再催促一下维也纳政府,告诉他们要是再没有援兵,我们就要投……完蛋了。”

  幸好利奥波德二世及时反应了过来,要不然就要闹出拿“投降”威胁盟友的笑话了。

  ……

  援兵虽然没有抵达,军官团已经先行一步抵达了前线。

  为了赢得最终胜利,弗朗茨直接把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派到了西线。

  这也是无奈之举,并非奥地利无将,关键是西线战场需要联合指挥。

  毫无疑问,联军的指挥权落到了奥地利手中。比德两国就算是想要争,也没有底气。

  拿到指挥权容易,要指挥多国联军可不容易。没有一个够份量的人担任主帅,可压不住阵脚。

  奥地利军中声明最响亮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就成为了最佳人选。

  联军没有组建完成,但是联军指挥部已经提前诞生,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也提前开始履行职责。

  局势对联军越发不利,眼瞅着阿登森林就要不保了。放下了手中的资料,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也有些坐不住了。

  看似现在的战争和奥地利没有多少关系,反正死的不是奥地利人,损失再惨重也是盟友的事。

  可实际上,并非那么回事。无论是比利时还是德意志联邦都是反法的重要力量,现在他们损失惨重了,未来就反击法国的重任就只能由奥地利自己抗着。

  尤其是他们还控制着战略要地,一旦落入了法军手中,再想要夺回来,后面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一百六十一章 奥撒协定

  联军指挥部中,看着前线送来兵力部署图,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眉头紧锁。

  “德斯梅特将军,你们在沿海地区的兵力部署是不是太薄弱了一些?”

  没有办法,反法同盟在各方面都占据了优势,唯独在海军上处于了下风。

  地中海一线还好,法奥海军实力接近,两国都担心被英国人做了渔翁,根本就不敢冒险进行海上决战。

  北海地区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比利时海军,还是德意志联邦海军,在法国海军面前都是弱不禁风。

  就连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离开伦敦后,两国海军都没有派出军舰接应。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敢。法国海军已经堵门了,军舰出港就是有去无回。

  反法同盟丧失了北海地区的制海权,海防也成为了比德两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比利时的海岸线不长,仅有66公里,但这也不是几个警备团就能够防御住的。

  据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所知,比利时部署的那几个警备团,都是战后临时扩编的。

  部队构架是:少量的退役官兵+临时征召的贵族军官+一群青壮。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退役官兵,年龄普遍超过了五十岁,更年轻的都去了主力部队。

  军官和士兵同样也是主力部队筛选过后的淘汰货。没有办法,即便是比利时政府早有准备,也改变不了他们人力匮乏的事实。

  开战到现在,比利时政府已经动员了近三十万军队。质量先不提了,动员比例和速度都是参战国之最。

  “元帅阁下,我们在沿海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岸炮,法国人想要登陆必须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拿军舰和岸炮对轰,没有哪个指挥官会那么傻。

  况且,法国人的攻势太猛,我们的主力都投入到了前线作战中,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部署到沿海地区。”

  德斯梅特上将非常的无奈,不是他没有意识到沿海地区危险,问题是手中兵力不足,必须要先照顾更重要的战场。

  现在只能赌法国人舍不得拿军舰对轰岸炮,反正只要再坚持一个星期,奥地利援兵就抵达了。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摇了摇头:“将军阁下,这个判断在二十年前或许没有问题,但是现在不行。

  法国人完全可以用军舰做诱饵,让你们的岸炮火力点暴露,然后用飞艇部队进行轰炸。

  前面的战斗已经证明了,贵国的飞艇部队根本就不是法国人的对手,天上暂时属于法国人。

  不要怀疑法国政府的决心,军舰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值钱,法兰西每年拖出去打靶的军舰都不在少数。”

  飞艇的战斗力已经被证明过了,尤其是在定点轰炸的时候,飞艇能够发挥出的威力更大。

  因为防空武器的出现,现在飞艇轰炸大都是高空轰炸,命中率都不咋地,问题是比利时沿海就那么大地方。

  对着海岸线两公里轰炸,也就一百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座城市。舰炮+飞艇,覆盖这么一小块地方,已经不是问题。

  只要法国人舍得付出一定的代价,登陆比利时防御薄弱的沿海地区,根本就不是问题。

  军舰值钱,也是相对而言的。最先进的军舰自然是非常值钱,老掉牙准备退役军舰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对英法奥这几个经常参与军备竞赛的国家来说,谁家没有一堆等着报废的军舰啊?

  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去,训练舰又要不了那么多,除了拉出去打靶,就只能拆掉卖废铁。

  拿一部分军舰出来当炮灰,完全不需要心疼。

  在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看来,法国人没有实施登陆计划,要么是指挥官太蠢,没有看出来;要么就是指挥官优柔寡断,舍不得牺牲……

  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前线没有能够实现突破,法国人早晚都会走上这一步。

  就算是登陆作战失败,法国人也可以牵制反法同盟大量的兵力,为主力决战创造有利条件。

  别的不说,德意志联邦沿海那一帮诸侯后,为了保障老家的安全,就没有能力派兵参战了。

  德斯梅特上将不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元帅放心吧,我们会注意的。

  一旦法国人发起登陆战役,我们会立即出兵增援。比利时又不大,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现在主要是兵力不足,才被法国人全面压制的。等贵国的援兵抵达后,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半个多月的战斗下来,也不是没有帮助。起码比利时军方对法国人的恐惧消除了不少。

  因为本土作战的关系,双方在战场上打得有来有往。处于下风那只是兵力不足,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并没有事先想象中那么悬殊。

  望了望窗外,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没有继续插手。奥地利援兵是快要来了,不过不是来替比利时人卖命的。

  维也纳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先鼓动比德两国和法国人厮杀,等打到差不多了,再进行主力决战。

  别问为什么,反正是皇帝制定的战略,执行就对了。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援兵的行动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当然,弗朗茨还是有节操的,没有做得太过分。

  奥地利部队还是以每天三四十公里的速度前进,具体情况还是要看路况和天气。

  没有什么好说的,这年头大家的行军速度都不咋地,每天能前进三四十公里,这已经是精锐的标准了。

  不是快不起来,问题是难以持续下去。或许在轻车简行的情况下,某一天可以急行军,一口气走上七八十公里。

  但是这样的速度,不可能持续下去。士兵也是人,在累得筋疲力尽的情况下,就不要指望战斗力了。

  事实上,因为行军速度太快,导致部队崩溃的案例,在军事史上也是屡见不鲜。

  ……

  维也纳宫,弗朗茨正在为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到来举行欢迎宴会。

  以往法奥关系还过得去,奥地利虽然承认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是撒丁国王,但那也只是私底下说说。

  明面上对这个问题,维也纳政府和欧洲各国一样,都是闭口不言,好像什么也不知道。

  现在不一样了,法奥两国都打起来了,自然不需要顾忌法国人的感受。

  为了替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造势,也为了让意大利民众相信奥地利是去解放他们的,弗朗茨不得不亲自参加欢迎宴会,以表明奥地利政府支持撒丁王国重新获得独立的政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