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81章

作者:新海月1

  不管有没有人信,反正俄国人是信了。

  俄军一改往日里的莽夫形象,在远东地区全力防守,依托工事要塞迟滞日军的进攻步伐,为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争取时间。

  决战是不可能决战的,甭管日军如何挑衅,俄军就是坚守不出。

  反正俄罗斯帝国别的不多,就是土地多。“以空间换时间”,沙皇政府完全不怂。

  不同于原时空,在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现在大家采用的战术已经进步到了一战水平。

  机枪、战壕、迫击炮,这种廉价、简单、实用的战术,已经在俄军中得到了普及。

  如果不是后勤跟不上,估计连节节败退都不一定会出现。要知道发了狠的毛熊,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

  俄军一路死守,这可坑苦了进攻的日军。有点儿军事常识的都知道,进攻的伤亡要比防守高德多。

  即便是日军官兵更舍得拼命,那也改变不了伤亡更大的事实,在短短的小半年时间里,日俄双方的总伤亡人数就突破30万。

  其中日军阵亡9.8万、伤11.2万;俄军阵亡5.3万、伤6.4万。

  某种意义上来说,日俄战争也算是开辟了战争新纪录。在近代战争中,阵亡人数和受伤人数这么接近,实属罕见。

  单纯从伤亡人数上来看,貌似俄军大占便宜,实际上则不然。

  俄军固然拥有防守优势,但是在不断后撤中,还有2万俄军士兵被俘,3万俄军士兵失踪。

  加上这些数字,综合来看的话,日俄两国只能算是两败俱伤,谁都没有占到便宜。

  ……

  圣彼得堡,自从日俄战争爆发后,尼古拉二世的神经就没有松过。

  作为尼古拉二世继位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日俄的胜负不仅关系到了俄罗斯帝国的未来战略,同样也关乎到尼古拉二世本人的君主声望。

  不同于父亲、祖父,那样的政治强人,尼古拉二世在内政领域的天赋非常一般。

  当然,这不是尼古拉二世的责任。年轻时代的尼古拉,因为身体虚弱、优柔寡断,亚历山大三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让他继承皇位。

  尼古拉本人也没有做好继承皇位的准备,毕竟亚历山大三世有四个儿子,选择的空间很大。

  怎奈计划没有变化快,两位兄弟中途夭折了,另外一位弟弟又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玩儿一出贵庶通婚。

  还没有反应过来,尼古拉就成为了唯一的继承人。为了不让皇位旁落,尼古拉只能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继承皇位。

  事实证明,强咬的瓜真的不甜。虽然有亚历山大三世留下的老臣辅助,尼古拉二世继位后,沙皇政府的施政效率还是下降了不只一筹。

  日俄战争爆发后,这种情况变得更为明显。很多时候,沙皇政府计划一个样,实施的时候就变成了另一个样。

  因为政治手腕不够强,刚继位尼古拉二世就被人坑得声誉大损,后期好不容易努力洗白了,但是下降的君主威望却补不回来。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尼古拉二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以此提高自己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加强对政府的掌控力度。

  想归想,现实总是很喜欢打脸。印象中不堪一击的日本军队,在远东战场上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并没有因为伤亡太大就停下进步的步伐。

  这也就罢了,日本人舍得拿人命填,尼古拉二世也不怂。

  不管怎么说,俄罗斯帝国的灰色牲口,还是要比日本人更多。

  真要是拼人命,凭借三倍于日本的人口优势,俄罗斯帝国的胜算非常大。

  可惜,战争从来都不是光看人多、人少的问题。伴随着战争的推移,局势渐渐向不利的一方面发展。

  放下了手中的电报,尼古拉二世冷漠的说道:“库罗帕特金中将来电,远东地区战略物资告急。

  按照目前的战场消耗速度和物资补充速度计算,我们囤积在远东地区的物资,最多再过半年时间就会全部耗光。

  西伯利亚铁路进行到了那一步,能不能赶在物资耗光前通车?”

  现代化战争,打得就是后勤。装备越是先进,火力越是强大,对后勤的依赖度就越高。

  相对于原时空来说,俄军的装备明显要先进的多,相应的对后勤要求也要高得多。

  由于事先没有想到,日本人敢不宣而战,沙皇政府在远东地区囤积的战略物资严重不足。

  这还是在全力防守的情况下,若是主动进攻,物资消耗量那就更大了。

  在国内尽力补充的情况下,都只能支撑半年时间,显然库存物资数量已经到了危险线。

  战争进行到了现在,三个月跃马东京的口号,自然没有人继续喊了。

  事实已经证明日本人不是软脚虾,明眼人都知道,半年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结束战争。

  谢尔盖·维特首相:“我们已经尽全力抢工期了,但是想要在半年时间内通车,还是存在着重重困难。

  主要是气候问题,西伯利亚的气候实在是恶劣了。

  现在这个季节,还可以勉强昼夜连续施工,一旦到了冬天很多地方连最基础的施工条件都不具备。”

  不是推诿,西伯利亚地区的冬天,确实不适合铁路施工。

  就算是不把法国劳工的性命当一回事,可是铁路最基本的质量,还是必须要考虑的。

  不奢求像普通铁路那样,能够使用几十年,但起码也要能够支撑打完这场战争吧?

  这么低的要求,同样是不容易满足的。不光是工艺上要准确,就连对材料的要求也很高。

  别的不说,铁轨、枕木都必须要抗冻型的。要不然零下五六十度的超低温,普通的轨道可扛不住。

第一百一十章 走私技术哪家强

  抗低温高标准材料,在这年头可是妥妥的高科技,能够生产的国家根本就没几个。

  别看俄罗斯帝国也时常以工业国自居,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平常吹吹牛逼就算了,关键时刻是指望不上的。

  看看自家前些年建的铁路就知道,一年维修十几次,一次维修十几天,维修时间比通车时间都长。

  全面检查后发现,铁轨生锈的生锈、变形的变形,枕木出现腐烂也就罢了,最过分的是居然还有发芽的。

  本想追究责任的,但是牵连太广,说情的太多,实在是查不下去。最后没有办法,只能由政府买单,拔了铁路重新来过。

  经验教训不能忘,为了确保西伯利亚铁路的质量,沙皇政府早早就进行了一刀切,国产的抗低温材料一概不能用。

  即便是民间在呼吁支持国产,但是没有办法,沙皇政府被国产坑怕了。

  普通铁路也就罢了,最多损失点儿钱财。西伯利亚铁路这种战略性大动脉,还是要保证质量的。

  进口不仅意味着成本增加,同时还伴随着运输压力大增。停工待料,那是常有的事情。

  想想看,就连战场上的后勤物资补给,都能够经常搞混淆。那么把铁路材料运错地方,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管理体系上的问题,或者说是沙皇政府官僚体系中的问题,显然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够解决的。

  本身技术要求就高,管理体系又混乱,加上恶劣的天气,西伯利亚铁路的施工进度要是能快,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铁路无法提前通车,前线的战略物资又必须要满足,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尼古拉二世的脸色阴沉的可怕,连带着室内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见形势不对,外交大臣米哈伊罗维奇开口说道:“外交部已经展开了行动,维也纳政府已经同意帮忙。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做远东帝国的工作,如果能够从他们手中购买物资,情况会好很多。

  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外交人员的努力下,我们获得了不少远东帝国官员的支持,他们可以默许我们借道运输物资。”

  拉拢失败很正常,远东帝国君主立宪派和保守派正打得不可开交,哪里有功夫顾得上参与日俄战争。

  许诺再多的利益也没用,一个前怕狼后怕虎的政府,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俄国人通通都不敢惹。

  “借道运输物资”,实质上就是“走私”。这玩意儿和平年代都屡禁不止,混乱的战争年代,那就更不用说了。

  与其说是外交努力,还不如说是利益驱动。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有大笔的白银入账,凭什么要拒绝?

  反正又不是光做俄国人的生意,日本人的生意大家照样做。只要肯给钱,商人们可不介意买家是谁。

  就算是远东帝国的商人不敢掺合,那也有国际军火贩子冲进来。只要有钱给足了,就不怕买不到货。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家伙的货源不够充足,运输还要时常遭受日本人雇佣土匪的袭击,不能满足战争需求。

  不过米哈伊罗维奇对国际军火商们有信心。现在货源不足,主要是大家事先没有预料到日俄战争会爆发,最有实力的那一波军火贩子没有来得及参与进来。

  真要是这些有后台背景的军火贩子参与进来,甭管多少物资都能够搞来,这才是他们向维也纳政府求助的真正目的。

  想要大规模走私战略物资,除了需要远东帝国配合外,更需要列强背景震慑豺狼虎豹。

  普通战略物资也就罢了,远东帝国的家庭作坊中就能够生产,只要有钱总是能够买到的。麻烦的武器弹药。

  别的不说,光日本海军那一关都不好过。为了杜绝军火落入俄军手中,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就充当起了东亚警察。

  面对主权受到侵害,软弱的远东帝国政府选择了装聋作哑,任由日本海军检查外来商船。

  当然,接受检查的船舶都是没有背景,或者是背景后台不够硬的。背景雄厚大洋行的船,日本人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不列颠同神罗关系紧张不假,可两国毕竟还没有真正打起来。谁知道什么才会爆发,万一闹着闹着又坐下来了呢?

  日本政府虽然选择了赌国运,但他们也不是铁憨憨,知道什么人不能惹。面对这两个巨无霸,自然要装孙子。

  原时空走私贸易,没有能够拯救俄罗斯帝国,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大国支持。

  英德美奥意都希望俄国人失败,唯一的盟友法国人也只是口头上支持,本质上还是希望他们回归欧洲对付德国人。

  没有列强帮忙的走私贸易,自然成不了规模。除了采购粮食和一些日常用品外,武器弹药还是要从国内运输。

  即便是这些不成规模的走私贸易,对远东地区的俄军也是一个重要支撑。

  要不然几十万军队的后勤,全部从国内运过去,莫说是西伯利亚铁路没有通车,就算是已经通车同样撑不住。

  没别的原因,谁让西伯利亚铁路是单线铁路呢?火车发出去了,可是要原路返回的。

  听到这个解释,尼古拉二世的神色稍缓。不过眉宇间的忧愁,还是挥之不去。

  理论上来说,有神圣罗马帝国帮忙加上远东帝国的配合,靠走私就能够度过危机。

  但这仅仅只是理论上,且不说神罗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光远东帝国的配合就是一个大问题。

  最近这些年,他们可没少祸害人家。前面结下了仇恨,现在指望人家全力配合,那不是开玩笑么?

  不需要什么大人物亲自出手,光沿途的地头蛇们捣起乱来,都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无论是隔仨差五断桥破路,还是山贼土匪拦路打劫,那都是隐患。

  要是搁平常时期,那自不用说,直接向远东帝国施加外交压力就有人搞定,但是现在不行。

  在日俄战争陷入焦灼的关键时刻,远东帝国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决定双方胜负走向的实力。

  万一不小心刺激过了头,人家倒向了日本人,那俄罗斯帝国就只能低头认输,乖乖的退出远东地区。

  “尽快推动吧!最好是能够让维也纳政府出面,他们同远东帝国关系不错,协调关系的时候方便一些。”

  神罗同远东帝国关系怎么样,尼古拉二世自然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一点他知道,那就是双方没有爆发过战争。

  这就足够了,列强国家只要不侵略你,那就是友谊的象征。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落入米哈伊罗维奇耳中,这就是尼古拉二世对外交部的能力不信任。

  好吧,俄国外交部的能力确实当不起“信任”。在过去的岁月里,被他们搞砸的事情,远比办成的多。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沙皇政府还专门派出留学生,前往奥地利和不列颠学习专业外交技能。

  不能说没有进步,至少在外交礼仪、外交潜规则、国际惯例常识等方面,没有再闹出大笑话。

  至于更重要的外交能力,那还需要等这些人成长起来,在俄罗斯帝国身居高位后,才能够真正看出来。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堪回首

  维也纳宫,对沙皇政府的走私提议,弗朗茨还是很有兴趣的。

  送上门的钱,不赚白不赚。尽管这些钱大都是从自家手中借出去的,可现在每多赚回一神盾,就意味着未来少亏损一神盾。

  想要俄国人“履行债务”,那也得沙皇政府有钱才行。日俄战争这个吞金兽就不说了,关键是国内酝酿的革命浪潮。

  因为人口减少的缘故,俄罗斯帝国现在的社会矛盾,要原时空略微缓和一些。

  但是,这个缓和仅限于传统统治区域。例如:新占领的波兰、保加利亚、阿富汗、中亚几个汗国等地区,那是一天也没有太平过。

  本来尼古拉二世接手的就是一个超级烂摊子,长期以来俄国人对上述地区的统治,都是采用传统的封建模式,纯靠武力压制当地人的反抗。

  如果是在百年前,这么统治自然没有问题,等过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慢慢习惯了。

  在这方面,沙皇政府也是拥有丰富经验的,俄罗斯帝国的广袤领土都是这么来的。

  遗憾的是现在已经进入20世纪了,民族主义思潮正在席卷全球,传统的封建统治模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要是俄国人能够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那么也就罢了。胜利能够压制住国内的社会矛盾,若是遭遇战败,那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这背后还有一只幕后黑手在遥控,不断的把俄罗斯帝国往坑里带,生怕他们掉不下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