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25章

作者:新海月1

  现在拿出来的,和维也纳政府事先承诺的一致,各国代表自然不会有意见。

  “阁下,西班牙愿意为南亚和平贡献一份力量!”

  西班牙代表罗曼·里克尔梅意气风发的说道。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中,西班牙可是出了不小的风头,积攒的上百年的怨气都被发泄了出来。

  在远东地区,西班牙成功对日本人落井下石;在欧洲,不仅参与了轰炸伦敦,更是收复了直布罗陀海峡。

  仿佛从前哪个牛逼哄哄的西班牙,一夜之间又回来了。尽管这些都假象,但是丝毫不影响西班牙重回列强行列中。

  在俄国人出局的背景下,西班牙就是大陆联盟中仅次于神罗的存在。

  虽然这个老二的水分很大,同老大之间的实力差距悬殊,西班牙还没有得瑟的资本,但这仍然不影响罗曼的好心情。

  实力弱也有弱的好处,起码不需要担心来自老大的打压;真要是实力强大,罗曼就要担心会不会步入俄罗斯帝国的后尘了。

  “北欧联邦,也愿意为南亚次大陆的和平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比利时,也愿意为南亚……”

  ……

  涉及到了利益,谁也不愿意放弃。各国争不过老大神圣罗马帝国,却不会怕老二西班牙。

  反正国际秩序马上就要确立了,到时候谁敢挑起战争、破坏秩序,谁就是神罗的敌人。

  但凡是有实力参与殖民的,全部都加入到了争夺中,生怕错过了维护南亚和平稳定的机会。

  ……

  圣彼得堡,自从得知各国抛弃俄罗斯瓜分印度的消息,沙皇政府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出钱出力、流血流汗、累死累活,甚至连国内都因为这场战争陷入瘫痪,结果在瓜分战利品的时候,突然宣布没他们的份儿了,搁谁身上都不能忍。

  生气归生气,内战还没有结束,俄罗斯帝国能够做的真心不多。

  尼古拉二世愤怒的下令道:“命令印度前线的部队抛下一切,立即回国平叛。”

  既然战利品都没有份儿了,那么继续待在印度维持秩序,那就是在替别人做嫁衣。尼古拉二世还没有这么伟大,对义务劳动没有兴趣。

  “陛下,现在阿富汗地区已经沦陷,中亚地区和高加索地区也大都在叛军手中,前线的部队要撤回来怕是……”

  不等谢尔盖·维特首相把话说完,尼古拉二世就打断道:“叛军拦路,那就打回来!反正都是平叛,先从什么地方开始都可以。”

  毫无疑问,尼古拉二世说的这是气话。打回来说起来简单,问题是后勤怎么办?

  如果能够撤回来,军方早就采取行动了。毕竟,印度虽然重要,却还是比不上本土。

  迟迟没有下令撤军,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一旦脱离了联军,前线的数十万部队就丧失了后勤补给。

  如果俄罗斯帝国小点儿也就罢了,只要平时节省点儿,藏匿十天半个月的给养,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问题是俄罗斯帝国太广阔了,从印度撤回本土,沿途足有上千公里,还要面临叛军的堵截,给养不够怎么行?

  远东的俄军已经葬送的差不多了,印度前线的俄军已经是俄罗斯帝国最后的精锐,一旦葬送了这些种子,俄国陆军再想恢复战斗力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了。

  为了避免悲剧发生,作为陆军大臣的叶夫根尼,不得不硬着头皮劝说。

  “陛下,敌人是不会让我们如愿的。前线的部队已经被打散了,现在想要集结都非常困难。

  目前这些部队的指挥权都在联军指挥部手中,如果我们强行集结部队,搞不好敌人会借机生事,直接给扣上叛军的帽子。”

  固然有危言耸听的成分,但政治这玩意儿谁也说不准。只要涉及到的利益足够大,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为了利益,欧洲各国都能支持俄国叛军,谁敢保证这些家伙,不会趁机干掉前线的俄军主力。

  “哼!”

  “这笔账先记着,总有一天要和他们清算!”

  尼古拉二世愤怒的吼道。

  看得出来,他对维也纳政府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了顶峰。要不是条件不允许,他恨不得立即撕毁盟约。

  当然,现在是不可能撕毁盟约的。有盟约束缚,俄罗斯帝国的日子都这么困难;若是没有了盟约约束,恐怕就不是暗地里的小手段了。

  停顿了一下之后,尼古拉二世又补充道:“新组建的部队都派出去,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要加快平叛速度。

  只有在国际秩序建立前,镇压了国内叛乱,这个世界才会有我们的发言权。”

  现实最能令人成长,连续的社会毒打,逆境中的尼古拉二世还是成长了。深刻的认识到了: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第一百六十七章 圣诞百态

  洁白的雪花,彩色的圣诞树,五颜六色的风光,照应着各种庆祝的横幅,让这个圣诞变得格外精彩。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弗朗茨陷入了回忆中。环顾一路走来步履瞒珊的几十年,中间有太多说不完的故事。

  今年的圣诞节,没有任何客人,除了必备的卫兵外,就连佣人都被弗朗茨放了假。

  操持庆祝活动的,全都是一帮晚辈。难得一个团圆日,必须要亲自动手才有意义。

  意义是有了,不过场面就有些失控了。一个个养尊处优的小家伙,明显不适应这种粗活。

  望着端上桌的黑暗料理,弗朗茨非常怀疑,这些东西能不能吃。

  不过看着大家吃得很开心,弗朗茨也就放心了,反正他是不会吃的。人上了年纪,已经不适合吃夜宵。

  能够熬到现在,那都是弗朗茨保养的好。看看近前的皇后,早就哈欠连天。若不是传统,估计早就去睡觉了。

  好吧,传统只是借口,主要是这种团圆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伴随着世界大战的胜利,最后一波分封也要开启了。

  铺了这么多年路,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作为战争中的大赢家,哈布斯堡王朝同样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

  神圣罗马帝国幅员辽阔,现在又从英国人手中割了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除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南极洲外,差不多占据了五分之二个地球。

  除非沿用殖民统治模式,否则中央政府根本就管理不过来。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殖民统治的成本也在水涨船高,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尤其是神罗的占领区,大都地广人稀。玩起殖民统治,经济上更加不合算。

  反正都是神罗玩儿的就是邦国制和分封制,那就继续沿用好了。尤其是偏远地区,等分封完有功之臣,再派个皇子、皇孙过去,就是一个邦国。

  在场的除了注定要继承皇位的长子长孙,剩下的儿孙都被弗朗茨给安排上了。

  受限于交通,往返一趟需要的时间太长,这就注定了未来大家是聚少离多。

  可是没有办法,哈布斯堡家族走到现在,想要继续发展壮大,就势必要分枝。

  机会都送到了手中,要是不去把握,还谈什么未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之深远。”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夫妻的意见非常一致。

  岁月催人老,以这年头的人均寿命来看,弗朗茨夫妇都是高寿。这种一家人团聚的圣诞节,明显是没有几个了。

  一旦分封完成,或许下一次团聚,就要等数年之后,比如说:弗朗茨的八十大寿,或者是神圣罗马帝国复立二十周年,这种普天同庆的大日子。

  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为了一块封地拼命的人多得去。很多家庭甚至付出了三代人的努力,都没有能够如愿。

  贵族家庭还好,从小就接受了相关的军事教育,只要资质不是太差,自身又足够努力,进入军校并不难。

  从军校毕业,起点就是军官。又有父辈留下的人脉关系,到了战场上,立下军功的概率远比一般人大。

  只要运气再好点儿,赶上了这种大战,顺势捞点儿战功,并且成功的活了下来,就能挣下一份基业。

  底层平民就惨了,纯粹的白手起家,能够混出头的都是上帝的宠儿。

  虽然从封爵人数上来看,平民出身的官兵占多数,可是这里面还隐藏着大量的贵族旁支、中产阶级、资本家、官僚后代。

  看似这些人似乎在军队中没有根基,可是经济基础扎实啊!

  德意志地区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上,那是出了名的舍得投入。这年头世界不太平,在全民兵役制度之下,军事方面的知识自然不能落下了。

  在理论知识学习、为人处世方面,这些家庭的子女,比起一般贵族子弟也不落下风。

  甚至很多有志于走军功封爵道路,或者说长期在军队中发展的,在入伍前就提前完成了新兵训练。

  有了这些优势,在军队中受到提拔的概率,明显要比一般平民子弟高。

  事实上,能够脱颖而出的底层平民子弟,父辈也大都有过丰富的军旅生涯,能够传授相关的知识。

  不公平,这是肯定的。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残酷的,根本就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

  作为皇帝,弗朗茨只需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性,至于下面军官的出身并不重要。

  要怪也只能怪世界大战持续时间太短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结束了,没有给普通人留下成长的时间。

  当然,这个盖子肯定是不能揭开的。概率再小,那也是概率。一跃而起成为贵族的不多,可是分到一块土地的就多得去了。

  英属非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属中南半岛、以及若干岛屿,能够拿出来分配的土地太多了。

  这还只是英国人留下的遗产,其它参战国虽然没有这么肥沃,多少也有几两肉,总是会有收获的。

  新占领区需要人口,军功授田就是招募移民的最佳机会。不光移民有了,就连守卫这些土地的军队也有了。

  有时候,弗朗茨甚至在想这么玩儿,是不是太过分了一些。不过看到民间趋之若鹜的表现,他果断的收起了这种危险想法。

  这才刚废除农奴制没多少年,正是大家最痴迷土地的时候,尤其是这年头农场主的收入、生活水平都比工人高。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智慧,事实摆在眼前,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加上一份可以传家的基业。

  要说这是算计,那就让这种算计来得更多一些好了,大家不介意多几块土地。

  至于利用大家守卫领土,那更不算事儿。自家的土地自己不守,谁来守?

  ……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弗朗茨在为往后聚少离多伤感的时候,白金汉宫更是一片愁云惨淡。

  尽管早有心里准备,可不列颠真的投降了,爱德华七世的内心还是忍不住悲痛。

  怀着悲痛的心情,这个圣诞节自然不好过。就连今年的圣诞老人,都没有往年靓丽。

  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应对之策,准备东山再起,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

  岛国是不容许失败的。地狭民乏的不列颠,容错率实在是太低了,战败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尤其是不列颠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将全世界的仇恨都拉到了满值,更是增添了东山再起的难度。

  即便是通过内幕交易,靠收买维也纳政府保住了英伦三岛,同样改变不了不列颠没落的现实。

  想想爱德华七世就感到郁闷,明明自己做得不差,甚至可以称得上优秀,偏偏却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终结者。

  幸好不列颠实施的是君主立宪制,还有内阁在前面顶雷,吸引了民间的火力。

  众所周知,国王已经上了年纪,最近一年的身体不好无法处理政务,和这次战争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爱德华七世能够全身而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大陆联盟的意志,或者说是维也纳政府的故意放水。

  维也纳同英国政府之间的交易刚刚达成,目前正在进行中,现在需要一个稳定的不列颠。

  相比换首相,明显换国王的影响更大,搞不好不列颠会直接陷入崩溃。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神圣罗马帝国有太多的利益需要接收,短期内根本就没有功夫在英国人身上浪费精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保留不列颠腐朽的官僚体系。

  任何一个老牌帝国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改革的难度往往比推倒重建更大。尤其是殖民时代结束,无法对外转移矛盾,改革的难度就更大了。

  这是一个阳谋,只不过爱德华七世和英国政府都无法拒绝,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总不能自己动手革自己的命吧!

  现任首相坎贝尔,就是改革派的领袖,任期内为大英帝国打了不少补丁,可以说是政绩卓著。

  如果不是赶上这场战争,他的历史评价绝对不会低,甚至有可能成为不列颠最伟大的首相。

  然而,问题就出在坎贝尔太能干上。要是换了一个碌碌无为的首相,或许世界大战也不会这么快爆发。

  历史总是充满了喜剧色彩,拍成电影恐怕大家都难以置信,和大家的日常认知完全不同。

  一个能干的国王+一个能干的首相,将慢慢衰落的大英帝国从半道上拉了回来,然而又从另一条路直接坠入万丈深渊。

  想想都不可思议,偏偏在现实中就发生了。若不是坎贝尔发起改革,不列颠还会在自由贸易体系中摸鱼,一时半会儿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自家的市场正在被人蚕食。

  能够以温水煮青蛙式的取代大英帝国,维也纳政府自然不会付诸武力。毕竟,战争也是要花钱的。

  注定是一个难眠的圣诞夜,爱德华七世不好受,英国政府就更悲剧了,压根儿就没有人准备过节,首相官邸中甚至连圣诞树都没有。

  作为时代的悲剧,坎贝尔政府现在就剩下了最后一个使命,在投降文书上签个字,背起战败的责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切尘埃落定,就该轮到新政府上台,具体履行条约了。

  聆听着新年的钟声,坎贝尔无奈的说道:“圣诞节过后维也纳和会就快要开启了,外交部尽快派人去参加吧!”

  圣诞节不休假,反而要讨论政务,想想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