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笑看风云再起
李二陛下的声音传来。
“众位爱卿,莫急着回府。”
“接下来还有更精彩的烟火盛宴。”
李二陛下的话,让百官的孩子们,纷纷双眼直冒小星星。
正元节晚上太极宫和万年县上空的烟花,他们可是看到了的。
那绚丽灿烂的颜色,连整个夜空都照亮了。
他们多想近距离的观看一次啊。
如今,心愿终于可以达成了。
几个学生将烟火搬了过来。
错落有致的摆放了好大一片。
“雉奴,放烟花了。果果带你一起看烟花。”
“这烟花是哥哥和青雀哥哥制造的,可好看了。”
果果一副反客为主的模样。
“好,果果姐带雉奴看烟花,雉奴最喜欢看烟花了。”
两个孩子手拉着手,惹得厚厚老大不高兴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哥哥那么疼果果。
反过来果果却要去和别的孩子去手拉手呢?
不过他还是快走几步,拉住了姐姐的另一只手。
三个小人儿手牵手的风景。
成了皇宫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雉奴我们要离远一点,哥哥说过太近了容易烧着衣裳的。”
雉奴乖乖的点点头。
三人一直走出五十米距离,放才作罢。
此刻长乐和翠竹,也退回到和他们三个一起的位置。
李泰手持火把,将一个个又一个烟花点燃。
原本这些事情,都是让内侍去做的。
可是他偏偏对此情有独钟,不让他点火都不行。
一道道绚烂的烟花,升腾而起。
照亮了太极宫。
照亮了黑夜。
照亮每一个大人和孩子的脸。
大人们脸上挂着震惊或微笑。
孩子们围在一起,手拉手。
又蹦又跳。
那绽放的烟花啊,像一道道光,温暖闪亮了他们的心房。
所有长安城的百姓都走出家门。
抬头仰望着太极宫的方向。
划过夜空的烟火,比流星雨还要漂亮绚丽的多。
这一刻自豪感由然而生。
他们也跟着升腾的烟花,欢快的雀跃了起来。
“雉奴,好看吧?”
“好看,太好看了。”
“等哥哥和姐姐结婚的时候,一定会放一整夜的烟火。”
果果眨巴着眼睛说道。
“果果,谁告诉你的啊?”
长乐闻言,欣喜的将果果从雉奴手中抢了回来。
抱在了怀中。
“咯咯,咯咯。果果猜的啊···”
“这么漂亮的烟火是哥哥制作的,姐姐这么漂亮,哥哥肯定会为姐姐放一晚上烟花的。”
果果眨巴着眼睛,开心的笑着说道。
“好啊,好啊。皇姐你快点嫁给哥哥吧。”
“这样雉奴就可以看一晚上烟花了···”
雉奴在一旁来了一个神助攻。
虽然说是童言无忌。
可是也让长乐的脸颊微红了起来。
在烟花的衬托下,更加的妩媚动人。
盛大的烟火表演,足足进行一刻多钟。
众人才依依不舍的告别陛下和皇后娘娘,往太极宫门口走去。
孩子们更是一步三回头。
他们多么希望这样的烟火可以一直绽放啊。
“老爷,你看果果和厚厚多么可爱。”
“五娘真是好福气啊···”
“连妾身看了都喜欢的不得了。”
回府的路上,宿国夫人轻声对程咬金开口说道。
“嘿嘿,夫人是想要一双像果果和厚厚这样的儿女吧。”
“俺老程也想啊。”
“趁着今日良辰美景,说不准,夫人就能沾沾喜气。”
“俺老程再努力一把···”
“明年这个时候,咱们也来一对双棒。”
程咬金哈哈大笑着开口回应道。
“老爷,你以为那双棒,说来就来的啊?”
“你再怎么努力,妾身觉得也是白搭。”
宿国夫人不无遗憾的低下了头。
最近几年这肚子怎么不见动静了呢?
到底问题出在那里啊?
“夫人尽可放心,老夫这次保证百发百中。”
程咬金高兴的眉毛胡子一起跳。
“老爷竟说胡话,这又不是射箭比赛。”
“那里会有百发百中的事情呢。”
“是不是百发百中,夫人一试便知。”
说话间两人便回到了府邸。
待程处默和程处亮跟林然道别,回到府邸。
将这俩熊孩子赶去睡觉。
忙不迭的去研究那百发百中的事情去了。
刘根他们很快假期便到了。
孩子们,再次踏上了征程。
得到孩子们的许诺,正元的时候一定会回来的父母们。
这次没有上次的那么感伤。
孩子们任教地方皆是在长安城附近的省道。
只待他们的成绩开花结果之后。
才会在整个大唐的领土上,逐渐推广开来。
刘老汉将刘根的马车上装满了,吃的东西。
临走还背着刘根的继母,塞给了刘根几块金饼子。
如今的刘老汉,终于知道心疼儿子了。
从刘根离开的那天起。
他终于知道,儿子已经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元节过后,学院也终于开学了。
贞观六年的春天也悄然而至。
待冰雪消融,冻土融化。
林然开始组织学院的学生们,大修道路。
从长安城到学院的这条道路,太过坑坑洼洼了。
一旦到了雨季。
简直是泥泞不堪。
坐在马车上颠簸不堪不说。
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
林然拒绝了工部帮忙的好意。
适当的苦力对孩子们也是一种磨练。
他不希望孩子们做温室里的弱苗。
要让他们在磨练中茁壮成长。
孩子们干活,没有一个偷懒的。
他们知道这条道路,是为自己修的。
也是为来接送他们的父母亲人修的。
以后的每一天。
早起的晨练,被修路替代。
太子李承乾,每次都冲在最前面。
对于每日从这条路往返加起来两次的他来说,更加迫切的希望将这条道路早起修整平坦。
一日,长孙皇后看到他满手的血泡,心疼的眼泪啪嗒啪嗒的往下掉。
“明日,母后便告诉尚书郎,这种活承乾不需要参加。”
“母后,儿臣也是学院的学生。”
“父皇和老师都教导儿臣,要与民同乐。”